学号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0分×2=60分)
1、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2、夏夜清凉,他一面跑着,一面觉到怀抱里的身体轻轻动了一下,接着就慢慢地偎近他。她还活着,他也活着,他们现在自由自在了。 《Evan King: Rickshaw Boy》
3、小福子也了,祥子也死了。他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直到累死在拉车的路上——他想起孙老头的话,穷人别想过上好生活,因为有条狗命。祥子不相信,他一直努力,一直打拼,希望凭借自己的力气吃饭,买上车,过上好的生活。事实证明只是一厢情愿的理想,因为社会、时代不予成全——劳工神圣的想法在这个社会遭到了无情的践踏。
以上三段材料,是《骆驼祥子》的三种结局。请问你欣赏哪一个结局,并请从悲剧的角度,比较分析为什么这个结局最好。
2、关于张爱玲,柯灵有一段经典的评说,“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放不下一个张爱玲,上海沦陷,才给了她机会。”(柯灵:《遥寄张爱玲》,见《张爱玲评说六十年》,子通、亦清 编,第384页,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10月)在阶级话语左右文坛的时代,张爱玲的一夜成名确实是一个奇迹。她对政治的完全隔膜,对完全悲喜剧的舍弃和那种不彻底的、无主题的“纯粹趣味性写作”,也引起了傅雷的苛责。张爱玲则以《自己的文章》一文回应,表明自己迥异于时代的美学追求:生活中的小人物本来就不是彻底的,她看重的正是小市民身上的无意义性。试以《金锁记》为例,结合张爱玲其它作品,如《沉香屑——第一炉香》,《花凋》等,说说你对张爱玲写作的看法。
资料1
作如作者的视线改换一下角度的话,也许会摆脱那种淡漠的贫血的感伤情调;或者痛快成为一个澈底的悲观主义者,把人生剥出一个血淋淋的面目来。我不是鼓励悲观。但心灵的窗子不会嫌开得太多,因为可以避免单调与闭塞。
迅雨:《论张爱玲的小说》,《万象》1944年第11期第3卷
资料2
极端病态和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这些年来,人类到底也这么生活了下来。可见疯狂是疯狂,还是有分寸的。所以我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因为他们虽然不彻底,但究竟是真的。他们没有悲壮,只有苍凉。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
张爱玲:《自己的文章》,见《张爱玲散文全编》,第111-112页,来凤仪 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6月 资料3
情节过程中的“反高潮”,正是她专门制造的那样一种机会以“旁敲侧击地分析人生许多重大问题”的特定叙事契机,这种获益于《聊斋志异》的叙事和结构方式使普通的言情故事脱离了简单的悲欢离合模式。
范智红:《抗战时期沦陷区小说探索》, 《文学评论》1995年第3期
二、论述(40分)
试就某部你所喜欢的20世纪中国小说发表评论。 文体不限,字数1500字以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