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点课文知识梳理
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 ★《山中访友》 1、作者:李汉荣
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 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
(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 1、作者:郭枫
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
(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2)填空: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 ) ;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 ) ;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 ) ;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
1
4、中心思想: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5、写作方法: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 ,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二、日积月累。(13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 2、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方平) 3、 ,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 4、今夜曲中闻折柳 , 。 (李 白) 5、卧看满天云不动, 。 (陈与义) 6、不是花中偏爱菊, 。 (元稹)
7、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 ,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 , 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 ,在年轮里 、 。
8、子曰:“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六、句子转换和仿写。(4分)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2、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仿照句式,学习作者的写法,你也来跟山里的“朋友”打打招呼。)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