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6期 手卫生在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性 石凤梅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内蒙 鄂尔多斯017000) 【摘要】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正确洗手和手卫生消毒的重要性,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规范正确洗手,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结果:未经培训的工作人员,洗手意识薄弱,没有足够重视,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有了明细改进。结论:规范正确洗手,是有效改善手部卫生,保证洗手与消毒效果,有效控制和预防 医院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手卫生;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6—0795一O1 消毒供应中心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也是承担着临床各科室回收被污染、带 菌医疗器材的场所。工作人员每天都接触污染物品,手是病源菌传播的主要途径,工作 人员双手的细菌种类和数量较其他人多,且通过直接和间接传播疾病比空气传播更有 危险性。因此,做好工作人员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1.定义和洗手指针 手卫生的定义: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指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和部分致病菌的 过程。 卫生手消毒:指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2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 己定、碘伏等。 速干手消毒剂: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免冲洗手消毒剂: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 剂、凝胶和泡沫型。 生的正确率,从而避免经手传播的院感发生。 3.做好手卫生的防范措施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手卫生意识,建立严格的洗手管理制度,努力做到工作前、后按 具体方法进行彻底洗手。回收、清洗、下收下送工作人员,严格按要求着装,戴好手套, 使所有人员增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加强工作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 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加强对本机构医务人 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掌握正确的手卫生知识,保证洗 手与消毒效果,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4.完善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和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手卫生操作规程及各区域手卫 生要求、次数和手卫生指征,随时对我科工作人员的手卫生进行监督、检查、指导,重点 是无菌发放人员、消毒员,不定期进行手卫生检测。认真落实洗手制度,真正从细节和 源头上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5.手卫生和消毒效果监测的方法是: 5.1被检者手消毒后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 洗手指针:(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2)无菌操作前后;(3)接触清洁物品前及处理 污染物品后;(4)接触不同患者时,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到清洁部位时;(5)接触患者 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伤口敷料前后;(6)去卫生间前后;(7)清除手部皮 肤污垢和大部分暂住菌。 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 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 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 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洗手方法: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④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⑤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⑥将五个手指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⑦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2.影响工作人员手卫生相关因素 2.1手卫生知识认识不足 消毒供应中心有部分人员对手卫生及有关洗手指针、洗手方法缺乏正确认识,洗手 步骤未按标准的七步洗手法进行揉搓,使得洗手效果减弱,特别是消毒人员在接触已灭 菌物品前洗手意识低,认为没接触污染物品,不用洗手。因此,提高手卫生应从提高认 识做起。 2.2改进洗手设备 科室配有感应式水龙头、干手设备。洗手可使用具有消毒、护肤成分的洗手液及速 干手消毒液,以保护工作人员的手部皮肤。 2.3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工作人员使用。 2.4加强管理 管理者对洗手重视不够,对手卫生的重要性缺乏知识,没有提供完善、方便、正确的 洗手设施。工作人员的手卫生应给予必要的关注,部门领导重视作用有助于提高手卫 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e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 棉拭子; 5.2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接触被检者部分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 无菌洗脱液试管内; 5.3将试管振打8O次,取1.0 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 皿,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oc~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 固,置36℃±1qC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 6.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工作繁忙是影响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洗手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者必须合理 安排工作人员上岗,实施人性化排班,减轻工作强度及压力,改善洗手依从性。 7.戴手套与手消毒 戴手套是一个双向保护措施,既保护自身不被病源微生物污染,又保护无菌物品不 被污染。但如果长时间和不加选择的使用手套,可能会对手部卫生程度造成更大影响 或引起皮肤过敏。有报道,橡胶手套有3%一52%的不可见渗透。也就是说,戴手套不 能完全屏蔽病源微生物。因此,要正确合理应用手套,即使戴了手套,也要养成规范的 手卫生习惯。在特殊情况下也可用手消代替洗手。 总之,消毒供应中心是预防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的重要科室,也是为临床科室提供 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规范洗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前提条件。因此,每位工作 人员要从自我做起,自觉的遵守标准规范洗手,严格执行洗手制度,保障洗手与手消毒 的效果,为患者创造安全、洁净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 朱立红、沈云、张中等,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与干预方法的调查,中华医院感染 学杂志,2008.18(4):542—544 [2]连冬梅、王丹华,手卫生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220 222 袁秀丽主任医师治疗头痛眩晕的经验 王 芳 周祖刚 周晓艳 曾 勇 袁秀丽 (绵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 介绍袁秀丽主任医师自创益气活血、通络开窍法,呆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头痛眩晕的经验。 【关键词】 头痛病;中医疗法;名医经验;袁秀丽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6—0795一o2 袁秀丽主任医师,是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中西汇通,学验俱丰,治疗各种脑病经验独特,获 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笔者有幸跟随袁老师学习,现将袁老师治疗头痛、眩晕的经验介绍 如下: 病因病机:袁老师认为头痛、眩晕同属脑病,病因病机相似,不离风、火、痰、瘀、 虚;正如《古今医统大全》云”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饮、五脏气郁之病,东垣论气虚、血 虚、痰厥头痛之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垣六经之类是也”,《重订 严氏济生方》谓”所谓眩晕者,……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能导致”,《丹溪心法》”头眩, 一、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袁老师在长期的I临床实践中关注到该 病多见于老年及女性病人,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急性期和缓解期均可见耳鸣,神疲,记 忆力下降,舌质暗或紫,有瘀斑瘀点,舌下络脉迂曲,舌苔腻,脉沉弱或沉涩,故认为气虚 痰瘀阻络为该病最重要的病机,自创益气活血、通络开窍法进行辨证施治。 二、中药治疗:袁老师自创头痛方治疗头痛眩晕,该方组成如下:黄芪40g、地龙15g、 当归15g、红花5g、川I芎10g、石菖蒲10g、菊花15g、全蝎3g,甘草3g。随证加减:根据头 痛部位酌加引经药藁本、白芷、羌活通络止痛;痰多苔白腻,加茯苓、陈皮、法半夏、白术 健脾化痰除湿;舌红苔黄腻,加胆南星、天竺黄、竹茹清化热痰;颈项僵硬,加葛根、鸡血 藤、羌活、泽泻除湿解肌通络;记忆力下降,加远志、益智仁健脑益智;腰酸舌干苔少,加 熟地黄,山茱萸、知母补肾养阴;心烦易怒,口苦脉弦,加柴胡、牡丹皮、栀子、黄芩、钩藤 清肝泄热;情绪抑郁寡欢,加合欢皮、郁金疏肝解郁。袁老师重用黄芪为君药,为补气要 药,气为血之帅,使气旺以促血行;当归能补血活血,为臣药;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行气活 血,且为治疗头痛要药;红花助当归活血之力;地龙善息风通络,全蝎长于通络止痛,二 者同用,增强该方通经活络之力。《本经》认为石菖蒲”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 目”,可增强本方醒神、益智、开脑窍的作用。菊花偏清肝热,清利头目,另取其味苦微 寒,佐制他药之温性。在本方益气活血、通络开窍的基础上,袁老师还依据辨证采用半 夏白术天麻汤、六味地黄汤、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等治疗。 三、针灸治疗:袁老师认为头痛眩晕病位在脑窍,故以通络止痛,开窍定眩为治法。 督脉、手足太阳经、手足阳明经、手足少阳经、足厥阴经均上行至头部,针灸治疗遵循近 部选穴、循经选穴和辨证选穴的原则。主穴:四神聪,上星,太阳,印堂。配穴:颈项僵硬 加颈百劳;面目潮红,心烦易怒加太冲;偏侧头痛加率谷,角孙;纳呆便溏,加足三里;咽 干目涩,腰膝酸软,加太溪,三阴交。操作方法:四神聪采用2寸毫针向百会透刺,上星 采用2寸毫针向神庭透刺,印堂采用1寸毫针向鼻根透刺,快速捻转得气后留针。其他 各穴采用1—1.5寸毫针直刺,提插捻转手法,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得气后留针3O分钟。 舌针:让患者将舌翘起,若见舌下络脉瘀阻者,用毫针快速点刺金津、玉液穴。眩晕明显 者加艾条悬灸百会、风池各1O分钟。一日一次。 袁老师认为四神聪为治疗各种脑病的要穴;左右神聪与肝经支脉相邻,可协调肝经 气血,解痉镇静、平肝泻热,又旁及足太阳膀胱经,可助太阳经气血上注于脑,调神补髓, 使脑有所养;前后神聪穴位于督脉之上,督脉”人络于脑”,且为”阳脉之海”,故针刺此 二穴可升提督脉气血以濡养脑髓,并能平衡一身之阴阳,使虚者实之,亢者平之,从而使 头清目明…。太冲穴为肝经输穴、原穴,可平肝潜阳,太溪为肾经输穴、原穴,可补肾益 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足三里 为胃经合穴,可以调理脾胃功能;百会属督脉,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 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五条经脉之所会,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为 手足少阳、阳维脉之 交会穴,是治疗内风外风的要穴,艾灸此二穴具有醒脑开窍、熄风定眩的功效。心主血 脉,舌为心之苗窍,舌下络脉瘀阻者采用舌针具有活血化瘀通脉之效。 四、典型病案:梁某,男,7O岁,2012.11.29初诊,主诉:头痛头昏半月。半月前,患 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昏,头重如裹,口干口苦,痰多色黄,颈项僵痛,疲乏,无上肢麻 木及放射痛,纳呆寐可,大小便无异常,舌质暗红,苔微黄腻,舌下脉络迂曲,脉沉弱。中 医诊断:头痛,辨证:痰热上扰,气虚血瘀。治法:清热化痰,益气活血。处方:黄芪40g, 川芎10g,红花5g,当归15g,全蝎3g,赤芍10g,石菖蒲10g,地龙10g,胆南星8g,天竺黄 15g,法半夏12g,羌活15g,陈皮12g,茯苓20g,甘草3g,泽泻15g,加生姜3片同煎。2剂 水煎服,2日1剂。针灸治疗:取穴四神聪,上星,太阳,印堂,颈百劳,太冲,三阴交。治 疗4天后,患者诉头痛头昏明显减轻,颈项疼痛疲乏纳呆减轻,仍有痰多色白,口干口 苦,寐可,大小便无异常,舌质暗红,苔微黄腻,舌下脉络迂曲,脉沉弱。治法:清热化痰, 益气活血。再次处方:黄芪40g,川芎10g,红花5g,当归15g,全蝎3g,赤芍log,石菖蒲 医学美学美容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