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来源:榕意旅游网
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范恩来(甘肃省民勤县教育局,甘肃民勤733399)摘要:创新能力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文章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多学科融会贯通、将能力培养渗透到生活中、转变评价思想等方面,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探讨,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核心素养;学习效率中图分类号:G421;G623.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1-0056-02信息技术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以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基础,并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关注学习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地进行教学效进行思考与探索,进而为教学提供参考。果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基础教育已迈入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核心素养时代,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是计算机语言,学生要真正掌握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不能仅仅简单停留在软件操作格和关键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能力强化的关键时的层面,而要学会基础的编程技巧,才能学到更多其期,在这一阶段,各科教师组织教学都应注重能力基他的技巧。编程的学习是枯燥的,所以教师为了避免础的强化。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学生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兴趣的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信息技术的开发与革新必须要激发,让学生感受到编程语言的有趣之处,利用编程的方式去进行创造。因此,教师要重视对编程语言的作者简介:范恩来(1976-),男,甘肃民勤人,一级教师,从事信息引导,让学生习惯于应用编程语言,并以更加有趣的技术教学与研究。方式去应用编程语言。例如,利用计算机语言进行绘学题的时候,学生要发散思维,学会灵活应用各种数学知识,不满足于一题一解,要一题多解,从而更好地以表达为是花猫数量的1。这些变换之后的条件全是锻炼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在计算数学题时,要间接性的,如黑猫和白猫的数量就需要学生利用花猫9善于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探寻解题的途径。每当用才能计算出来。这时,这道题中就不仅涉及简单的四则一种解法做出题后,学生要再次思考一下,能否用其运算,还有分数的运算技巧,教师在讲解时要多变换他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也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尝试一条件,教给学生解题的思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题多解,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能培养学生一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问题千变万化,因此,教题多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师不能只要求学生做死题、死做题,而应引导学生从四、变换条件,凸显发散性多角度出发,多方面地看待问题,使学生从根本上了面对数学问题,教师应着重于学生对该类型题的解和掌握做题的方法技巧,进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熟练和掌握,让学生在这些问题变换某些条件之后,总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对于学生数学学也能够顺利得出正确答案。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很大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进行多重的逻教学中要通过妙设游戏、经历过程、一题多解、变换条辑推理。这种发散性思维,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件等策略,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分数的运用”一课为例,教师力,这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为学提出一个问题:花猫有9只,白猫有3只,黑猫有1只,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问一共有几只猫?在这道题中,包含了简单的加法运算,因为题中给出的全部是有关结果的直接条件,这参考文献:[1]张霞.着力于推理能力的培养,推升学生的思维品质[J].数学大世界,样的条件使学生可以很快地得出9+3+1=13,答案是2019(02).一共有13只猫。教师接下来变换某些条件:白猫3只和[2]徐美华.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花猫9只有什么关系呢?白猫数量是花猫的1。同2017(33).13[3]吕玲,张慧华.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小理,黑猫数量不仅仅可以表达为是白猫数量的学教学研究,2012(17).訝輴輩3,也可2020年7月·第21期(总第649期).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图是一种十分有趣的形式。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喜好,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用计算机语言绘图,让学生感受到编程语言学习的魅力,学着利用编程语言去创造有趣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验到创造所带来的成就感,这是至关重要的。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探索精神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必要条件,学生有探索精神,才能开始创新之路,有思考创新的方向。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需要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学、去想、去实践、去思考,才能有更多新的收获。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程序应用时,要让学生学会应用,就要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使用程序的不同功能。教师可以不做出任何指示,让学生尝试着使用程序的不同功能、使用不同的选项,这要比讲解更快。因为学生通过实际尝试不同的功能,了解程序的实际应用技巧,会对自身探索依然无法了解的功能进行提问。这样,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度参与,但是需要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状态,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熟练地应用程序功能。在发现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第一时间询问,获取学生的问题反馈,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不断探索中得到激发。三、多学科融会贯通信息技术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学科,其关系到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包括最基础的编程语言,其中也包含了许多英语单词,还有许多技术涉及数学运算等,学生依靠死记硬背是很难牢固掌握的。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合理穿插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认知,调动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使其成为辅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巧的要素。教师要做好知识迁移,将不同的知识结合起来,包括不同学科的知识、不同时期所累积的经验等,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如语文、数学、英语、绘画等相关知识与技巧,在实际引导过程中的应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学生认知的不断积累,创造能力自然会更强。四、将能力培养渗透到生活中能力的养成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如果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能力是无法真正养成的。所以,教师只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在生活中不断渗透,才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去进行技术创新的习惯,利用信息技术去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制作一些简单的作品。从简单的画图程序、Excel表格、PPT幻灯片到Photoshop、编程语言设计等,学生都可以查阅资料,通过网络获取所需的信息,并从网络上自主学习一些技巧。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也会有探索的热情,养成创新的意识。但是教师要意识到,在课下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习惯。这是因为教师如果布置一些学生不感兴趣的任务,学生会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甚至敷衍了事。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结合教学目标去规划课下的探究项目,让学生有着手点,有特定的研究主题,更有方向地进行创新研究。久而久之,通过创新探究经验的积累,学生自然会习惯于创新,乐于创新。五、转变评价思想创新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探索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一路上难免会有艰难险阻,牵绊探索者的脚步。学生在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不能因学生的错误而责备其能力不足,这样会打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所以,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应当成为陪伴学生的同伴,而不是阻碍学生的人。教师在实际的引导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对评价思想的改革,要允许学生出错,将评价重点放在如何通过分析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上,而不是单纯批判学生的错误。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教师在评价学生出现的问题时就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所在,并且要帮助学生排除对错误的恐惧,直面问题,转变方向进行思考,找到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批评只会阻碍学生的创新,教师只有允许学生出现错误,才能使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最终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巧。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可要求学生跳过错误,直接找到正确答案,要让学生懂得从错误中去思考,找到后续探索的方向。综上所述,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对于相关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创新能力正是信息人才的基本素养之一。初中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探究意识也强。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在这一阶段利用创新性的引导方式,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多学科融会贯通、将能力培养渗透到生活中、转变评价思想等方面入手,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参考文献:[1]叶金毅,王璐.面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设计[J].创新人才教育,2016(02).[2]耿娟.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05).[3]林众.在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电化教育研究,2011(11).[4]李敏.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6).2020年7月·第21期(总第649期)訝輵輩.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