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4年~2018年红寺堡区高危人群布鲁氏杆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2014年~2018年红寺堡区高危人群布鲁氏杆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榕意旅游网
36学术研讨CHINA RURAL HEALTH2014年~ 2018年红寺堡区高危人群

布鲁氏杆困病监测结果分析马海荣,张晓莉?(1.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医院宁夏吴忠751999 )

(2.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吴忠751999)【摘要】目的:为了解红寺堡地区布鲁杆菌病高危人群感染率及其相关因素,

了解此病流行规律及疫情动向,为进一步采取更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高危人群采取填写问卷调查,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员做虎红平板试验(RBPT)

和试管凝集试验(SAT) , SAT以滴度M仁100为阳性,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斷标准

(WS269-2007)进行诊斷。结果:5年共血清学检测5280人,检出RBPT阳性842人, SAT滴度100为787人,阳性率为14.91%。确诊布病432例,总患病率& 18%。患

者分布在5个乡镇60个村,男女性别比为2. 96: 1 ,时间集中在3月〜5月、占56. 45%

(244/432),直接接触病死(流产)羊羔感染的占79. 39% (343/432),家庭中多发

病例增加是当前布病暴发流行的一个突出特点,占17. 91% (77/432),病人同时具有

3种以上临床症状和体征,占53. 70% (254/432),传统治疗方法效果差。结论:本地

区高危人群布病患病率较高,疫情流行蔓延速度快,临床症状典型,应采取综合防治

措施,有效降低发病率。【关键词】布鲁氏菌;高危人群;感染在红寺堡地区,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以羊 标准(1 ) (WS269-2007)进行诊断:为主要传染源,在流行过程中常常波及到人,其流行过程

中流行范围大.传染面广.发病率高.危害人体健康,严重

2结果2.1疫情调查影响畜牧业发展”为了解布病高危人群感染率及其相关因 2014年~2018年对红寺堡区所辖5个乡镇60个村接触

素,对2014年~2018年布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资料进行了

分析,了解布病流行规律及疫情动向.为进一步采取更有

牲畜和畜产品加工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5280

人.布病血清学检查5280人。2014年、2015年、2016年、

2017年、2018年具体患病情况见表1.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碍为法1.1调查对象:以与牲畜和畜产品有密切接触的重点

2.2疫情地区分布确诊新发布病患者432例分布在5个乡镇60个村.主要

人群为调查对象.包括兽医、屠宰、销售、肉类加工及饲 分布在红寺堡镇红海村58例、红关村45例、团结村43例、

中圈塘村52例,南川乡洪沟滩村47例、中川村23例、东川

养、放牧等人员,2014年〜2018年共调查5280人,其中男

3036人,女2244人.年龄2.5岁~75岁.涉及红寺堡区所有

村25例.大河乡龙兴村32例、平岭子村20例、香园村10例.

乡镇和社区1.2调查对象与标准:对接触牲畜和畜产品加工人员

太阳山镇周新村16例,其余22个村散在61例,分别占布病

患者总数 13.42%. 10.42%、9.95%、12.04%, 10.88%、5.32%、

5.79%, 7.41%、4.63%、2.31%, 3.70%,14.12%2.3人群分布填写布鲁杆苗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及防治知识调查问卷, 有布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员做虎红平板试验(RBPT)和

试管凝集试验(SAT)两种方法检测调查对象血清抗体滴

新发布病患者432例中,男性323例、感染率6.12%,女 性109例、感染率2.06%,男女性别比为2.96: 1;年龄最大72度.SAT以滴度^1: 100为阳性,布病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

马海荣(1981〜),女,宁夏平罗县人,本科学历,主管检验医师。2019.12 I中国农村卫生• 2019年第23期学术研讨 37CHINA RURAL HEALTH表1宁夏红寺堡区2014年〜2018年人间布病患病率RBPTSAT确诊病例年度20142015调查人数675468阳性人数115患病率(%)18.2227.35阳性人数112患病率(%)16.5926.49新发病例数10177发病率(%)16.0016.458.545.121281572002428421241492016937152216.7613.1415.9511.4980789643220172018175167814.4222778713.5314.915.72合计528015.958.18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37.5岁。当地农民388例、干部7 ⑩布病病人缺乏有效持续的治疗措施,部分病人往往会因

例、兽医3例、学生44例,散居儿童9例、屠宰人员M例.2.4时间分布症状缓解而放弃治疗,致使长期不愈;传统治疗方法效果

差,复发率高(5)。监测结果表明,红寺堡区布病新发患病率由快速上

发病时间集中在1月〜6月,以5月~6月为最多,占

56.45% (244/432).其他各月均有散发病例.2.5感染途径升转变为逐渐下降趋势.说明经过近几年的宣传教育,高

危人群有了一定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但布病防治

432例布病病人中,直接接触病死(流产)羊羔感染 343例,屠宰成年活羊感染42例,加工羊肉感染22例,无明

形势依然严峻,并且布病的危害是双重的,因此,采取正 确的防治策略显得极为重要:①广泛开展卫生宣传和个人 卫生防护钿识教育.强化高危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宣传

布病的危害性,积极开设学生健康教育课,通过“小手拉

显接触史25例,家庭聚集性:家庭中多发病例增加是当前布病暴发流

行的一个突出特点,在432例布病病人中,有39户家庭出现

2例以上病人共77例,占17.91% (77/432)。2.6临床症状和体征大手”活动,即通过教师传授学生布病防治知识,学生向 家长和邻居宣传,督促家长转变不良卫生行为,让学生的

小手牵动家长和邻居的大手,使学生、家长同受教育,进 一步提高群众对布病的认识;②采用治疗效果好、副作用

病人以发热、乏力和关节、肌肉疼痛为主.其中发 热227例,占52.64% ( 227/432 ),平均体温38.5°C,发热

持续时间3~5天,乏力312例,占72.30% ( 312/432 ),多

少、毒性低、生物安全性高、杀菌力强,可长期使用的新

型抗菌药,如广谱青霉素、头砲,类、唔诺酮类或氨基糖或

汗254例,占58.77% (254/432 ).关节痛341 例.占78.86%

(341/432),肌肉酸痛315例,占72.94% ( 315/432),睾丸

类.两种联合应用;③及时与畜牧等部门的沟通联系.通 报人畜间布病疫情,加强牲畜管理,禁止私自买卖、屠宰,

痛46例,占男性布病患者13.37%, 254例病人同时具有3种以 上症状,占53.69% 2.7治疗销售应有检疫许可;④强化政府领导职责,增加投入:对

疫情严重地区,应从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的角

度出发,加大对布病防治的投入,以保证各项防治措施的

所有现症病人均采用多西环素、链霉素等传统抗菌素 联合应用的方案进行治疗,治愈率仅有6.76% (29/432).有效落实间。参考文献111 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⑸.卫生部:2007.3讨论通过调查发现:①本地区布病疫情由快速上升转变为

|2]许小利、王利波、毋燕等.2007年河南省焦作市造店村布

逐渐下降趋势;②疫情呈流行趋势,各乡(镇)均有分布; 鲁杆菌病疫情调査分析卩].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8, 27 ( 6 ):

675 - 677.|3|彭文伟.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③发病年龄最大72岁,最小2.5岁,说明布病在任何年龄 均能发病;④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多从事牲畜 饲养和皮毛、肉类加工而感染机会多有关;⑤农民发病最

133 ~ 135.多,因为牛、羊养殖户均为农民;⑥发病有季节性,与3~4

月牛、羊产羔,尾随一个潜伏期感染有关⑺;⑦传染源以 羊为主,传播途径以经体表黏膜直接接触传播为主,部分

14]赵秀红,张彤.黑龙江省牡丹市布鲁杆茵病流行特征与趋

势分析卩].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 (3) : 313.⑸刘卫华.李福兴,于占水,等航菌药联合应用阻断急牲布

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⑶;⑧人间患布病与接触牲畜时间 鲁杆菌病慢性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0.29 ( 4 ):

472.[61郝宗宇,吕家锐,张爱梅,等.河南省人间布侔杆菌病防治

长短无关,与牲畜接触时,只要不注意个人防护如徒手接 产,不戴口罩、工作后和饭前不洗手等,就很容易感染布 病;⑨家庭聚集性及隐性感染者增多,且临床表现各异⑷;

成就与反思【几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0.29 ( 5 ) : 578-581.2019年第23期•中国农村卫生I 2019.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