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寨旅游开发
作者:沈文祥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04期
摘 要:近年来古寨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以古寨为核心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逐渐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旅游休闲的重要选择之一。然而由于各古寨的地理位置不同,古寨所在地区位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有别,领导者对古寨开发的方式和强度的把握不当等原因,目前国内对于古寨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开发方式盲目模仿导致地方特色不突出;对基地文化和习俗挖掘浅、推出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项目雷同;开发过程过分强调经济收益而导致过度开发,景区商业味过浓;忽略对古寨的非物质文化与自然村落环境的保护;忽视村民的感受;欠缺对游客旅游体验需求的考虑等问题,这严重的威胁着古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本文基于文化视角总结了古寨开发的四种模式,并总结了古寨开发可开展的旅游项目,对今后的古寨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古寨;开发模式;可开展的旅游项目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1 古寨的定义
寨是人们对村落和集镇等民居聚落的一种说法,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地域文化的差异,人们对民居聚落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叫法,如:村、湾、庙、坊、岗、庄等;同时,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良好的村镇还有贸易集市等功能,因而形成了镇、关、口、场等称谓。本文所研究的古寨包括古村寨和古集镇,是指在经历漫长的时间岁月中自然形成的具有独特聚落环境、建筑特色、民俗活动、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且至今仍保存良好的民居聚落。同时,出于各种商业目的,人们把多处村镇的建筑景观移植和仿建聚集在一起,或对某些文学、影视作品中的村镇进行了还原,这些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古寨,但是能较好的复原和展示古村镇的历史风貌、建筑形态和民俗风情,并能满足一些游客的旅游需求,我们将此也纳入研究中。 2 古寨的价值 2.1 观光价值
长久以来,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都停留在长城、故宫、黄山、泰山等少数历史古迹、风景名胜上,然而随着著名画家陈逸飞的《故乡的回忆》,使得拥有900多年历史的水乡周庄进入了旅游者的视野。同时,也使得各地政府和居民发掘了古村寨的观光价值和其背后所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2000年皖南西递和宏村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此后乌镇、婺源、同里等历史名村便如雨后春笋般进入人们的视野,古村寨旅游如火如荼的发展开来。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全国把古村寨作为核心吸引物的旅游景区已超过350家,越来越多厌倦了交通拥堵、高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林立、昼夜不分、环境污染的城市居民被古村寨自然优美的乡村环境,安逸恬淡的生活方式,别具一格的异域风情,热情纯朴的村民所吸引,把古村寨作为自己躲避城市喧嚣、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
2.2 历史人文价值
在人类早期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发现共同生活在一起,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互助协作,能更好地防御外敌、繁衍后代、获取资源,由此形成了聚居。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第一次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人类开始定居,出现了乡村聚落,此时迁移农业过渡到定居农业。最初的村落是临时的、移动的,可以随时变更的。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进,人类逐渐在某地定居下来,形成了固定的、集团式的聚居形式——村落。形成于历史的自然村落,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相对闭塞独立的聚落环境,很好的保留了村落传统的生活环境、建筑形态、社会风貌和民间习俗,这对于我们研究其历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科研教育价值
自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2003年评选出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等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村、安徽省黟县宏村镇宏村等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来,先后分别评选出五批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其中,历史文化名镇181个,历史文化名村169个。这些村镇分布在全国25个省份,包括太湖流域的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晋中南古村镇群、粤中古村镇群,其中既有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风貌。这些历史悠久,各具特点的古村镇良好地保存了古村落的民居建筑、庭院巷道、祠堂社屋、牌坊古塔、亭台楼阁、防火塔、泄洪沟等,这对于我们研究古村落的建筑设计,结构、装饰、环境营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古村落的村落选址、布局形态、街巷风貌、水系设计对于我们今后村镇的选址、布局、建设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古村落传承的乡村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服装服饰、民俗活动、歌曲、舞蹈、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等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研究当地人们的传统习俗,人文事项,也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3 古寨的可开发资源
古寨的旅游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古寨的民居建筑、庭院巷道、祠堂社屋、牌坊古塔、亭台楼阁、村落环境等旅游资源。无形资源包括村寨居民的生活习俗、烹调艺术、手工工艺、歌曲舞蹈、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乡村治理、村落审美等无形的旅游资源[1]。村民,在古寨旅游开发资源中,既是有形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无形资源的载体和古寨旅游开发主体。 4 古寨开发的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寨的旅游开发既可满足游客对文化“求新、求异、求乐、求知”[2]的高层次心理需求,又可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也可促进古民居的有效保护。基于文化的视角,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古寨的开发实践,大体有如下4种不同的表现形态: 4.1 原生态型开发
原生态开发模式是在维持古寨居民原有的生活习性和劳作习惯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保护区妥善的保护好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而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此种开发方式能极大程度地满足游客对原汁原味的古寨自然景观、人文气息、文化行为的诉求,置身其境获得真实的文化体验,如周庄、宏村等注明村寨均是采用此种开发模式。 4.2 次生态型开发
部分古寨由于受到社会变迁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其自身原始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都受到了一定破坏,从而导致古寨现存的民宅风格不统一,原始村寨格局破坏,使得封闭式的原生态保护成为不可能。但是,在旅游者看来,其依然具有游赏价值。因此,只能通过对古寨的建筑形态、街巷风貌、居民生活、文化行为进行复原,游客并不能感受到古寨原生态的自然景象和文化体验,这种开发方式称为次生态型开发。 4.3 博物馆式开发
博物馆式的开发模式,是指将相对集中的古寨地区视作天然博物馆,将其原居民从中迁出,进而古寨自然景观和文化事项空壳式的呈现在游客面前。其有别于原生态式开发模式的是将“原居民”这一动态的元素抽除,将古寨原始的自然景观、历史风貌、街巷格局、文化行为静态的呈现在游客面前。不同于次生态开发模式的是,博物馆式开发保存了古寨原有的真实性,游客能真实的感受到古寨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事项。如乔家大院、康百万庄园便是采用此种开发模式。
4.4文化移植型开发
此种开发模式是将一处或多处相对集中的古寨区域进行移植、仿建、综合,从而对多处古寨的历史风貌和民俗风情进行集中展示。此外,一些出自于文学作品或某些影视作品拍摄地的“古寨”也属于此种开发类型。如鲁镇、电影《功夫》里面的“猪笼城寨”等。 5 古寨旅游的开发项目
考察国内外古寨旅游的一些项目和内容,综合起来古寨旅游的开发项目可分为3类:观光型、休闲型、互动体验型。 5.1 观光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寨观光型旅游项目是基于古村寨优美动人的自然山水、历史悠久的古建古街、奇异独特的歌舞演艺和别具一格的民风民俗来开发旅游项目,可分为自然风景观光和民俗文化观光。其中自然风景观光包括农田观光、花卉观光、果园观光、人造自然景观观光、森林健康氧吧等;民俗文化观光包括古寨建筑观光、民俗文化展览、乡村博物馆、民俗歌舞演艺等。 5.2 休闲型
古寨休闲型旅游项目是引导游客置身于古村寨如画的自然山色和宁静祥和的乡村环境中亲水休闲、锻炼身体、静心养神、打开味蕾享受美食,包括休闲健身项目和住宿饮食项目。其中休闲健身项目有水上休闲项目如木划、游船、垂钓、滨水健身等;住宿饮食项目包括:渔家小屋、水上驿站、古寨美食屋、古寨旅馆等。 5.3 互动休闲型
互动休闲型的古寨旅游项目是邀请游客融入古村寨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亲身参与农耕农活,播种插秧、施水施肥、除草除虫、采摘收获如古寨开心农场、农艺展示作坊等。同时,也可对古村寨古老生活方式的耕渔樵猎进行模拟复原来开发旅游项目,如野战、狩猎等,此外,在古村寨传统节庆时,还可以请游客加入其中载歌载舞、杀鸡宰牛、祭祀礼拜深度体验古村寨浓郁的民俗和文化。
不同模式下开发的古寨,其旅游活动项目侧重有所不同。原生态型和次生态型开发模式景区旅游活动侧重于休闲和互动体验,博物馆开发模式和文化移植型开发模式下的景区旅游活动则侧重于观光和休闲。 6 古寨旅游开发的新动向
伴随着旅游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由自然观光向休闲体验转变,除了少数自然资源具有垄断性优势的景区外,单纯的自然观光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对于古村寨型的旅游景区,简单的古寨建筑、自然景致观光、农作工具、民族服饰展览、乡村歌舞演艺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人们更多的是对于古村寨物质、精神、制度等地域文化、地方特色的诉求,这便带动了古寨旅游向显化、活化方向发展。然而,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综合体,它本身具有隐形的特点。因此,在现今的古寨旅游开发中,如何深度挖掘古寨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并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展现在游客面前,帮助游客深刻解读古寨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已成为衡量古寨旅游开发成败的重要衡量指标。在传统的古寨开发中,人们多通过博物馆、展览厅、文字解说、导游讲解等静态的方式来帮助游客体验古寨文化获得精神享受[3],然而这样的方式显然无法完全达到目的。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将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引进到古寨开发中,对古寨典型的生活场景或著名的历史名人事迹进行复原和再现。这种新型的游览体验方式古寨观光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动态情景再现和互动,让游客在游赏的同时,真实的经历古寨生活的场景和历史片段,亲身与原著居民互动,直观的感受当地文化的冲击,这不仅丰富了古寨旅游的游览方式,深化了游客的体验和认知,而且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增加了高额经济附加值。此外,古寨的旅游开发还渐渐地向外化发展。随着古寨的迅速发展和村寨旅游的游客量的急剧增加,古寨自身的规模和接待能力有限,这对古寨的接待能力和水平,以及古寨自身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古寨将游客的吃住娱等活动和场所由室内转向室外,从而分流游客,延伸古寨开发的空间尺度,大大缓解了古寨旅游游客接待的压力。 7 结语
总之,古寨是散布在中华大地的珍贵文化遗存,应努力探讨科学、特色、可持续的综合开发模式,让游客在古村镇里不只获得风景观赏的愉悦,还应在概念性规划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遗产保护形式和经营开发模式,通过休闲化、体验化综合开发,让游客在这里获得最多的另类文化体验和消费满足。 参考文献
[1] 罗永常.基于体验的民族村寨旅游产品设计——以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976-7978.
[2] 谷瑁.民俗文化旅游模式与开发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8(05):92-92.
[3] 吴文智,庄志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以古村落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为例[J].旅游学刊,2003(06):66-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