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延迟模仿
现象:欣欣现在16个月,有一次她看到一个小朋友生气、叫喊和跺脚的情景,在这个小朋友离开1小时后,她模仿这个小朋友的样子,而
且把自己逗笑了。 原因:
1.儿童出生后就能看和听,看和听在儿童经验、脑中的积累,产生了注意、知觉和记忆;儿童又通过自己的动作和活动,反映着他们所看到和听到的,这就是模仿。到1岁半左右,儿童有时不是直接模仿眼前的事物(原型),而是在原型消失后进行模仿,这是延迟模仿。延迟模仿是回忆的一种明显表现,延迟
的时间最长可达几个月。
2.儿童喜欢模仿周围环境中的各种行为活动,有一项研究证明了14—16个月的儿童会模仿身边成人的行为动作。参加这项研究的儿童被分成两组,一组观察大人如何玩玩具1分钟,另一组则不观察。2—4个月以后,那些观察过大人如何玩玩具的孩子仍然能够模仿大人
的动作。
3.父母与儿童自幼相处,接触时间最长最密切,又具有权威性,所以家长的行为举止、语音语调及对食物的喜好都会成为儿童模仿的对象。这对父母来说,含义是非常深刻的: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管是有意的行为或无意的举动,儿童都会模仿,而且还会在某个
时间表现出来。 建议:
* 不可低估儿童的模仿性。(1岁到3岁
前)
宝宝的模仿性是3岁前儿童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大量的模仿,他们尝试经验,
学习经验。
* 充分利用宝宝的模仿性培养宝宝良好的
行为习惯。
如果善于利用这年龄的模仿性则能使各种良好行为习惯通过模仿学习而巩固,所以父母要检点自己,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否则,一些不介意的行为小节,常会被儿童模仿而形
成种种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 宝宝的教育成果具有“后显性”的特
点。
在接受诺贝尔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发现,老师当堂课展示的内容,宝宝并不热衷去做,但在几次课后,很多宝宝开始模仿老师几次课前的展示动作。这就是宝宝延迟模仿的结果。宝宝的教育成果具有“后显性”的特
点。
另外,宝宝吸收性心智的特点决定了环境的重要性,家长根据宝宝这些特点,要对诺贝尔的教育具有足够的信心,持之以恒,相信您的宝宝终有一天会有令人欣喜的进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