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2-1-2分散系及其分类限时训练

来源:榕意旅游网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2-1-2分散系及其分类限时训练

1.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

A.悬浊液 B.乳浊液 C.胶体 D.溶液

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不是分散系 B.“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

C.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

D.分散系都是混合物,按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的组合可能有9种方式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B.“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明矾能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D.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5.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直径的大小无关的是( )。

6.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 选项 ① A NaCl B NaCl C Na2SO4 D Na2SO4 ② K2SO4 K2SO4 K2SO4 K2SO4 ③ ④ KCl (NH4)2SO4 KCl NH4Cl KCl NH4Cl KCl (NH4)2SO4 7.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与溶液

B.“雨后彩虹”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同时也与胶体有关 C.在溶有1 mol Fe(OH)3的胶体中,含有NA个Fe(OH)3胶粒 D.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8.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的四个反应类型分别是( )。

A.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B.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 1.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

A.悬浊液 B.乳浊液 C.胶体 D.溶液 【解析】分散质微粒越小,分散系越稳定。 【答案】D

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解析】K2O属于氧化物,Na2CO3和Na2SiO3都属于盐。 【答案】C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不是分散系 B.“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

C.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

D.分散系都是混合物,按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的组合可能有9种方式

【解析】溶液全部是分散系,且一定是混合物。根据分散剂和分散质的状态可以判断出组合方式有9种。

【答案】D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B.“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明矾能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D.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解析】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A项正确;血液是胶体,尿素及盐类属于小分子化合物,能通过渗析的方法使其分离,B项正确;明矾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有吸附性,可作净水剂,C项正确;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溶液无此性质,D项错误。

【答案】D

5.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直径的大小无关的是( )。

【解析】胶体、溶液、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直径小于1 nm,可透过半透膜和滤纸;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形成的,而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非常微弱,故无此现象。萃取是利用了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与分散质粒子大小无关。

【答案】C

6.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

选项 ① A NaCl B NaCl C Na2SO4 D Na2SO4 ② K2SO4 K2SO4 K2SO4 K2SO4 ③ ④ KCl (NH4)2SO4 KCl NH4Cl KCl NH4Cl KCl (NH4)2SO4 【解析】C项中Na2SO4、K2SO4分别属于钠盐、钾盐,但根据阴离子判断都属于硫酸盐;KCl和NH4Cl分别属于钾盐和铵盐,根据阴离子判断都属于盐酸盐;A、B两项中的NaCl属于钠盐或盐酸盐,A、D两项中的(NH4)2SO4属于铵盐或硫酸盐,都不符合图示关系。

【答案】C

7.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与溶液

B.“雨后彩虹”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同时也与胶体有关 C.在溶有1 mol Fe(OH)3的胶体中,含有NA个Fe(OH)3胶粒 D.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解析】在Fe(OH)3胶体中,分散质粒子是许多Fe(OH)3分子形成的集合体,故溶有1 mol Fe(OH)3的胶体中含有Fe(OH)3胶粒的数目远远小于NA。

【答案】C

8.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的四个反应类型分别是( )。

A.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 B.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 D.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 【

式:Ca(OH)2+2HClCaCl2+2H2O,Ca(OH)2+CuCl2CaCl2+Cu(OH)2↓,Fe+CuCl2Cu+FeCl2,Fe+2HClFeCl2+H2↑,然后根据反应判断知C项正确。

【答案】C

9.(1)将碳酸钙、稀盐酸、铁、氧气四种物质填写到下图的适当位置。

物质

(2)从(1)中的四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几种反应物,按下述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①分解反应: 。 ②化合反应: 。 ③置换反应: 。 ④复分解反应: 。

【答案】(1)①碳酸钙 ②铁 ③氧气 ④稀盐酸

(2)①CaCO3CaO+CO2↑②3Fe+2O2Fe3O4

③Fe+2HCl(稀)FeCl2+H2↑

④CaCO3+2HCl(稀)CaCl2+H2O+CO2↑

10.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填入下列横线上: A.过滤 B.聚沉 C.凝胶 D.布朗运动 E.电泳 F.丁达尔效应

(1)Fe(OH)3胶体呈红褐色,插入两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叫 。

(2)光束通过Fe(OH)3胶体,可看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 。

(3)向Fe(OH)3胶体中加入硅酸胶体(胶体粒子带负电),胶体变得浑浊,这是发生了 。

(4)鉴别Fe(OH)3胶体和盐酸的方法是 。

【解析】(1)因Fe(OH)3胶粒带有正电荷,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阴极区移动,而使该区颜色加深,这种现象称为电泳。(2)光束通过胶体时,产生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3)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胶体会发生聚沉。(4)可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

【答案】(1)E (2)F (3)B (4)F

13.要除去下列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甲:CaCO3(Na2CO3) 乙:NaOH(Na2CO3) 丙:KCl(KHCO3) 丁:炭粉(CuO) 可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有:

①加适量盐酸,搅拌,过滤 ②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③加适量盐酸,蒸发 ④溶解,加适量石灰水,过滤,蒸发 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甲—②,乙—④ B.乙—③,丙—③ C.丙—①,丁—② D.丙—③,丁—④

【解析】甲:CaCO3(Na2CO3)中,碳酸钠易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于水,则选②加适量水,搅拌,过滤可除杂;乙:NaOH(Na2CO3)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NaOH,则选④溶解,加适量石灰水,过滤,蒸发即可除杂;丙:KCl(KHCO3)中,碳酸氢钾与盐酸反应生成KCl,则选③加适量盐酸,蒸发可除杂;丁:炭粉(CuO)中,CuO能与盐酸反应,而炭粉不能,则选①加适量盐酸,搅拌,过滤可除杂。

【答案】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