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业务考绩档案正本

来源:榕意旅游网
填表要求与说明

一、中小学教师业务考绩档案供记载教师考评材料、考评结果用。业务考绩档案设 正本和副本。正本以记载事实为主,由本人填写、组织审核认定;副本以记载 考评结果和收集有关证明材料为主,由有关领导和业档管理人员填写。二、业务考绩档案内,凡有“起止年月”栏的,均从1986年9月1日开始填写。三、副本内的评定表、评价表的使用说明:

1.“组织学生参加重要教育教学活动表”和“公开主题班会情况评定表”中的评定 意见及评定等级应由分管校长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后作出。

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期内(简称任期内,一般为三年,下同)担任班主任的, 应有一至二次“公开主题班会”或“公开主题教育课”的评价记录。

2.“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公开主题教育课评价表”,应由听课的同行教师评定等 级,得出的结果填入“课堂教学评价汇总表”和“公开主题教育课评价汇总表”。 任课教师在任期内应有两次公开教学和一次随堂课的评价记录。

3. 任课教师每学年应有一次“教育工作”、“教学工作”和“工作负荷”的考评记 录。任课教师任职期满应有一次前面考评记录。 考评工作由校考评小组负责。

考评结果填入“中小学教师(科任、班主任)任职情况考评汇总表”。

4. 任课教师在任期内应有一次学生问卷调查情况记录。调查结果分别填入“科任 教师情况调查汇总表(学生问卷)”和“班主任情况调查汇总表(学生问卷)”。四、业务考绩档案应用钢笔填写,字迹端正、清楚。

上海市教育局一九九一年九月

教师业务考绩档案正本目录

表一 基本情况

表二 职务及工资变动情况表三 教育、教学工作经历表四 进修情况表五 班级获奖情况

表六 组织学生参加重要教育教学活动记录

指导优秀学生记录转换个别学生及培养、表七 教育、

表八 公开课和随堂课情况

运动队的情况指导课外活动、表九 组织、

表十 所教学科各班级的学生成绩变化情况教育科研成果情况表十一 教育教学研究、指导教师情况表十二 培养、表十三 开设讲座情况表十四 奖惩情况表十五 工作量

表十六 教师工作任务书

23 — 45 — 67 — 89 — 1011—1213 —1415 —1617 —1819 —2021 —2223 —2425 —2627 —2829 —3031 —32

1

基姓名民族

性别

籍贯

学校名称学历情况

所学专业学

本情况何时参加何党派参加教育工作时间工

表一出生年月

参加工作时 间前

修业年限学学

历位

毕肄结业日 期证书编号

外语

语能

种力

专业技术职务

资格证书发证单位

证书编号

批准日期专业技术职务

日参加学术团体期名称职务

年月日

学历是填写工作前取得的初中毕业、中专 ( 高中 ) 及以上肄业或毕业等最后学历。工注:1.

审核人 (签名):

作后又取得的更高或其他学历亦分别填入学历情况栏内。 2 .70—77年春入学的大、中专生暂按大专、中专学历填写。

2

职务及工资变动情况姓

名起止年月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表二

党政职务基础职务工资审核人

注: 1. 续聘 (任) 专业技术职务的,或连任党政职务的作为职务变动分别填写。

2.党政职务指学校中层干部(相当教导处、总务处正副主任)及以上的职务

3

职务及工资变动情况姓

名起止年月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表二

党政职务基础职务工资审核人

注: 1. 续聘 (任) 专业技术职务的,或连任党政职务的作为职务变动分别填写。

2.党政职务指学校中层干部(相当教导处、总务处正副主任)及以上的职务

4

教育、教学工作经历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班级

周课时数

任何年级班 级班主任

校内担任职

表三

起止年月审核人

注:1.任教学科如属选修课应写明课程全称。指导课外活动填入表九。

2.任教学科及任班主任的年级、班级变动和职务变动均要按变动年限分别填写。3.校内担任职务填党政职务及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团队干部。

5

教育、教学工作经历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班级

周课时数

任何年级班 级班主任

校内担任职

表三

起止年月审核人

注:1.任教学科如属选修课应写明课程全称。指导课外活动填入表九。

2.任教学科及任班主任的年级、班级变动和职务变动均要按变动年限分别填写。3.校内担任职务填党政职务及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团队干部。

6

进修情况

脱产或业 余

课程名称及其水平

学期学习时数

完成

表四

进修类别起止年月进修校名证明材料

学分

注:1.本表进修类别仅指职务培训、其他非学历进修及自学。

2. 课程水平指(或相当于)中专、本科、研究生班;大专、高级教师职务培训中级、初级、(简称初级、中级、高级)

3.证明材料指结业证书、成绩单等。

7

进修情况

脱产或业 余

课程名称及其水平

学期学习时数

完成

表四

进修类别起止年月进修校名证明材料

学分

注:1.本表进修类别仅指职务培训、其他非学历进修及自学。

2. 课程水平指(或相当于)中专、本科、研究生班;大专、高级教师职务培训中级、初级、(简称初级、中级、高级)

3.证明材料指结业证书、成绩单等。

8

班级获奖情况

姓日名

年班

级级

奖励等级

表五

(年 月 日)

获奖项目及名称颁奖单位证明材料审核人

注: 1.本表登记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集体、学生个人获奖情况。

2.获校级及以上评比、比赛奖励和先进荣誉称号等均填入本表。

9

班级获奖情况

姓日名

年班

级级

奖励等级

表五

(年 月 日)

获奖项目及名称颁奖单位证明材料审核人

注: 1.本表登记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集体、学生个人获奖情况。

2.获校级及以上评比、比赛奖励和先进荣誉称号等均填入本表。

10

组织学生参加重要教育教学活动记录

参加

实践 教育教学活动、调查、名称及主要内容

表六

年级班级

审核人

(年月日)人数(等级)注:1.凡经学校批准的并由学校组织评定的学生参加的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

等重要教育教学活动,可填入本表。

2.评定是指学校对该教师在组织活动中的态度、能力、作用、效果评定等级和写出评语,评语填入副本表一。

11

组织学生参加重要教育教学活动记录

参加

实践 教育教学活动、调查、名称及主要内容

表六

年级班级

审核人

(年月日)人数(等级)注:1.凡经学校批准的并由学校组织评定的学生参加的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

等重要教育教学活动,可填入本表。

2.评定是指学校对该教师在组织活动中的态度、能力、作用、效果评定等级和写出评语,评语填入副本表一。

12教育、指导优秀学生记录转化个别学生及培养、

表七

年级班级

学生姓名原有基础成长情况目前转化、何年月获何奖励审核人

注:1.个别学生是指学习有困难、品德有缺陷的学生。

2.个别学生得到老师重点关心、教育,并有明显转化,有老师写成书面材料,经学校认

可,填入本表。

3.经老师培养、指导、获得区、县及以上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称号获奖励的,可填入本表。

13

教育、指导优秀学生记录转化个别学生及培养、

表七

年级班级

学生姓名原有基础成长情况目前转化、何年月获何奖励审核人

注:1.个别学生是指学习有困难、品德有缺陷的学生。

2.个别学生得到老师重点关心、教育,并有明显转化,有老师写成书面材料,经学校认

可,填入本表。

3.经老师培养、指导、获得区、县及以上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称号获奖励的,可填入本表。

14

公开课和随堂课情况

姓名开日

课期

年级 班级学

评价

课题及研究目的

结果

表八

审核人

注:1.类型栏应填明公开课(含公开教学课、公开主题教育课、公开主题班会)和随堂课,

还应填明是公开、区(县)公开、小公开;市随堂、区(县)随堂、校考评随堂。2.评价结果除等级外,公开教学和随堂课还应有课堂教学评价汇总表,主题教育课还应有 主题教育课评价汇总表,分别记入副本表三、四。公开主题班会还应有评定意见,记入 副本表二。

3.公开课及随堂课的教案,公开主题班会的设计,以及该节课的课后记,归入副本。

—15—

公开课和随堂课情况

姓名开日

课期

年级 班级学

评价

课题及研究目的

结果

表八

审核人

注:1.类型栏应填明公开课(含公开教学课、公开主题教育课、公开主题班会)和随堂课,

还应填明是公开、区(县)公开、小公开;市随堂、区(县)随堂、校考评随堂。2.评价结果除等级外,公开教学和随堂课还应有课堂教学评价汇总表,主题教育课还应有 主题教育课评价汇总表,分别记入副本表三、四。公开主题班会还应有评定意见,记入 副本表二。

3.公开课及随堂课的教案,公开主题班会的设计,以及该节课的课后记,归入副本。

—16—

组织、指导课外活动、运动队的情况

运动队小组、

起止年月

人数参加

活动内容

总时数学期活动

表九

成绩和奖励审核人

注:1.参加人数应填学期平均人数,即参加活动人次除以活动总次数。

2.经教师组织、指导(包括个别指导)的学生在各项竞赛、比赛、评比中获区、县及以 上奖励,或学生有突出成绩得到学校认可者都可以填入表格。3.成绩和奖励应填写受奖人或组、队,奖励级别和授予单位。

—17—

组织、指导课外活动、运动队的情况

运动队小组、

起止年月

人数参加

活动内容

总时数学期活动

表九

成绩和奖励审核人

注:1.参加人数应填学期平均人数,即参加活动人次除以活动总次数。

2.经教师组织、指导(包括个别指导)的学生在各项竞赛、比赛、评比中获区、县及以 上奖励,或学生有突出成绩得到学校认可者都可以填入表格。3.成绩和奖励应填写受奖人或组、队,奖励级别和授予单位。

—18—

所教学科各班级的学生成绩变化情况

考试

性质

考试时间

级班级

平均分

平均分

标准分

优秀率

及格率

任教年

表十

审核人

注:1.本表应填期中考试及以上的班级考试成绩。应以年级统一命题、阅卷或会考、毕业考

试等成绩为准。

2.班级标准分=(班级平均分-年级平均分)÷(年级标准差)。

年级人数

3.优秀率应按本班在年级成绩中前10%的人数除以该班级总人数。4.及格率是班级及格人数除以班级总人数(以60分为及格)。5.接班前该科成绩情况在考试时间栏内用“*”号标出。

— 19 —

年级标准差=

√∑(学生成绩-年级平均分)

2

所教学科各班级的学生成绩变化情况

考试

性质

考试时间

级班级

平均分

平均分

标准分

优秀率

及格率

任教年

表十

审核人

注:1.本表应填期中考试及以上的班级考试成绩。应以年级统一命题、阅卷或会考、毕业考

试等成绩为准。

2.班级标准分=(班级平均分-年级平均分)÷(年级标准差)。

年级人数

3.优秀率应按本班在年级成绩中前10%的人数除以该班级总人数。4.及格率是班级及格人数除以班级总人数(以60分为及格)。5.接班前该科成绩情况在考试时间栏内用“*”号标出。

— 20 —

年级标准差=

√∑(学生成绩-年级平均分)

2

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成果情况姓名课题级别(专题名称)担部分或在何范围交流结论、评价得分本人承何时发表于何刊物表十一获何等第奖或鉴定审核人注:1.级别是指课题或专题批准的级别(校级、区县级、市级等)。

2.何范围交流是指何级(校级、区县级、市级等)组织交流的。

3.获奖应注明何级组织授予何等地奖,鉴定结论、评价得分应写明经何级组织评定或评 价,评价汇总表见副本表五。

4.成果包括经验总结、教具、学具、教程、论著、可研报告等。5.本人承担部分的证明,及在何范围内交流的证据均收入副本。

— 21 —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成果情况

名课

级别

(专题名称)

担部分

或在何范围交流

结论、评价得分

本人承

何时发表于何刊物

表十一

获何等第奖或鉴定

审核人

注:1.级别是指课题或专题批准的级别(校级、区县级、市级等)。

2.何范围交流是指何级(校级、区县级、市级等)组织交流的。

3.获奖应注明何级组织授予何等地奖,鉴定结论、评价得分应写明经何级组织评定或评 价,评价汇总表见副本表五。

4.成果包括经验总结、教具、学具、教程、论著、可研报告等。5.本人承担部分的证明,及在何范围内交流的证据均收入副本。

— 22 —

培养、指导教师情况

被培养、指导者姓名、专业职务、所在学校

培养、指导目标和内容

培养、指导

表十二

起止年月

审核人

注:1.由学校安排培养、指导,做到“四有” 可填入本表。

由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指定,学校认可,也可填入本表。凡填入本表的,双方有关书面材料,归入副本。

23

培养、指导教师情况

被培养、指导者姓名、专业职务、所在学校

培养、指导目标和内容

培养、指导

表十二

起止年月

审核人

注:1.由学校安排培养、指导,做到“四有” 可填入本表。

由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指定,学校认可,也可填入本表。凡填入本表的,双方有关书面材料,归入副本。

24

开设讲座情况

起年

止月

何位

级组

讲座题目名称

听对

讲象

讲时

表十三

审核人数

为教师开设讲座

为学生开设讲座

注:由校级及以上组织的向教师讲课也可填入本表。

25

开设讲座情况

起年

止月

何位

级组

讲座题目名称

听对

讲象

讲时

表十三

审核人数

为教师开设讲座

为学生开设讲座

注:由校级及以上组织的向教师讲课也可填入本表。

26

惩情况表十四

证书或发文

荣誉称号或奖励名称

批准单位

审核人

批准日期处

(年月日)

批准单位

发文编号审核人

校级及以上组织批准的奖惩方可填入本表(口头表扬及批评不列入本表)。

27

惩情况表十四

证书或发文

荣誉称号或奖励名称

批准单位

审核人

批准日期处

(年月日)

批准单位

发文编号审核人

校级及以上组织批准的奖惩方可填入本表(口头表扬及批评不列入本表)。

28

(姓

作量

年第一、二学期)表十五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任何年级班级班主任

任教学科任教年级 班级、

教工作学量指导学生社会实践

活动工作量

周上课节数周课外活动节数学学军

工农训

(天)(天)(天)(次)(天)

社会调查其他社会实践代课节数其他工作政治学习

其工

作他量规缺定勤活次动数的

(次)

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次)集体活动

(次)

校内职务工作量

出勤情况

病事公旷工审

假假假

(天)(天)(天)(天)

核人

注:1.小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包括校内外服务活动。

2.其他工作指学校认可的工作面本表栏目中没有反映的,入培养、 指导教师、专题课题

研究等。

3.校内职务指党政职务、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团队干部。4.该表学期结束后由教导处、政教处等部门填写。

29

(姓

作量

年第一、二学期)表十五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任何年级班级班主任

任教学科任教年级 班级、

教工作学量指导学生社会实践

活动工作量

周上课节数周课外活动节数学学军

工农训

(天)(天)(天)(次)(天)

社会调查其他社会实践代课节数其他工作政治学习

其工

作他量规缺定勤活次动数的

(次)

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次)集体活动

(次)

校内职务工作量

出勤情况

病事公旷工审

假假假

(天)(天)(天)(天)

核人

注:1.小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包括校内外服务活动。

2.其他工作指学校认可的工作面本表栏目中没有反映的,入培养、 指导教师、专题课题

研究等。

3.校内职务指党政职务、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团队干部。4.该表学期结束后由教导处、政教处等部门填写。

30

教师工作任务书

受聘 ( 任命 )

任职资格

教师姓名

表十六

聘任 (任命)职务

聘任(任命) 工作期限自年月起至年月止

受聘(任命) 期内需要承担的主要工作

起止年月

担任课程

任教年级

周课时数

任课程

工公

一开日教活作

学动

次数年级学科研究目的和要求备注

教主

()起止年月

31

科任作

老师

教师工作任务书

受聘 ( 任命 )

任职资格

教师姓名

表十六

聘任 (任命)职务

聘任(任命) 工作期限自年月起至年月止

受聘(任命) 期内需要承担的主要工作

起止年月

担任课程

任教年级

周课时数

任课程

工公

一开日教活作

学动

次数年级学科研究目的和要求备注

教主

()起止年月

31

科任作

老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