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常有家长发愁地说:“唉!你和他说话,问一句说一句,再问就嫌你烦。”为什么亲子交流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大概有这样几种情况:1、家长问得太笼统。如:“你今天做了些什么?你今天听不听话?……”孩子很难回答,如果家长能问得具体一些,那既可以了解孩子做了什么,喜欢什么,还可以观察到孩子的情绪反应。2、家长总以问句开始。如:“作业写完了吗?期中考了多少分?……”枯燥而冷漠,一旦孩子回答是否定的,就会遭受一番批评教育,使孩子感受不到被父母理解和爱。3、家长聊天时总以“你”做主语。如:“你今天……,你……,”如果把你换成谁,那结果将大不一样。家长就能知道孩子对同学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评价,从而把握孩子在我们看不见时是如何行为处事的,以便有的放矢地引导。4、家长总是站在道德与规范的制高点去教育孩子。如:孩子说:“我不喜欢和小明玩。”父母说:“同学之间应和睦相处”孩子说:“学英语真难”父母说:“英语很重要”。家长总是时时不忘去“教育”孩子,而不去和孩子共情。孩子说话幼稚,家长不能有一个诚恳的态度而是随意发笑,使孩子感到害羞。如此长期下去,孩子便不想和父母说话了。所以,在生活中,如果家长能掌握一些说话技巧,那么亲子之间的关系也许会更近,很多教育上的问题也就不成其为问题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