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
作者:李修武
来源:《绿色科技》2010年第04期
摘 要: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兴山县91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探索新时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集体经济;对策研究;兴山县
中图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4-0035-04 1 引 言
村级集体经济在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提供农村公共品、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着发展水平低、发展路子不广等问题。村级集体经济比较匮乏,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主要靠县以上项目资金投入。因此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兴山县地处鄂西山区,是三峡库区移民县,8个乡镇96个村(社区),共有43565户农户139594人,乡村劳动力79518人。2009年兴山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72万元,村平均6.3万元,其中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27个,10-50万元的村10个,50万元以上的村1个,村集体经济积累过100万元的村3个。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一是国家和地方工程项目建设对村集体土地征用一次性补偿收入;二是村集体房屋出租、变卖收入;三是村办电站、柑桔场、茶场经营收入和承包租赁收入;四是集体预留土地发包、租赁收入;五是集体山林承包、租赁、拍卖收入;六是矿山资源开采企业对村提供的协调费用收入;七是接收县直帮扶单位的援助资金收入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2.1 办法不多,束缚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子
(1)历史思想包袱过重。受过去“一平二调三摊”、“五个轮子一起转,重点在村办”等发展方式的影响,谈集体经济色变,心存疑虑。因此上面“树不摇”,下面“枝不动”。
(2)发展方向不清。有的片面认为发展民营经济是方向、显活力、有奔头,也有的片面认为发展家庭经营是重点,农民“吃饱”就行,集体富与农民富没多大关系。
(3)发展思路模糊。不少干部对村级集体经济还要不要、能不能发展、如何发展缺乏明确认识,没有长远打算,“无所作为、无可奈何、无能为力”。
(4)发展信心不足。过多强调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客观因素,主观上不想办法、不出主意,结合本地实际思考的少、研究的少。 2.2 资源不多,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从调查情况看,自然环境的优劣和拥有资源的多少,是形成村集体经济有无、强弱的重要因素。凡临近城镇、集镇和公路沿线的村,其区位优势明显,依靠房屋出租、征地补偿,村集体经济有发展。兴山县昭君镇昭君村通过兴发集团白沙河化工厂的征地补偿入股,每年按效益分红,如今村集体经济积累达155万元。拥有水电、矿产等资源的村,依靠县内外开发开采企业,村集体企业不仅有发展而且有积累。兴山县峡口镇建阳坪村通过招商引资,与外地私企老板联合开发小水电,每年固定分红5万余元。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信息闭塞的村,集体经济没有发展。如昭君黄家堑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收入长期为零。条件差、资源缺的村,通过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招商引资且集体经济形成气候的基本没有。 2.3 投入不多,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
一方面绝大多数村办企业为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的作坊式实体,市场竞争力差。同时也存在法人地位缺失、短期行为严重、资产管理不善、利益机制失衡、发展渠道狭窄等多方面问题。另一方面对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资金、科技和人才投入,导致集体经济项目科技含量低,后续发展乏力。兴山县村集体经济一度较为红火,如金家坝石材厂、幸福村苹果厂、张家河茧站、高桥四个村办茶场、秀龙水电站等,但都因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而以失败告终。 2.4 统得不多,限制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空间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普遍存在着只强调“分”,而忽视了“统”,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出现失衡,不少村原有的集体资产损耗殆尽,导致集体经济萎缩衰退,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长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失修,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有的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障碍。据调查,上世纪七十年代,兴山县绝大多数的村都有一定数量的集体预留土地,但二轮土地延包后,有些村没有留足集体用地,出现了“分田到户,集体空肚”的现象。土地一轮承包和二轮延包,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一直被压抑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生产潜力,但也带来了集体资源(土地、林地)经营权空间的萎缩和丧失。据统计,兴山县共有45028户农户承包耕地面积217953亩,但现有集体预留耕地还不到5000亩。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得不到充分体现,土地征用费、青苗补偿费有的分到了农户,归集体所有的资产统不起来。
2.5 积累不多,削弱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基础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少数村的集体经济积累靠一次性土地补偿和资产变现,且大多投到了基础设施建设上,所剩无几。一方面债务沉重,另一方面集体没有积累,致使村集体经济发展举步维艰。2006年以来,因村级卫生室达标改造、村级道路硬化、村阵地建设,有的村超标建设又新增了债务,致使经营性负债与公益性负债并存。同时,村级组织近几年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得不到相应的物权回报,加之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得不到充分体现,使村集体经济化债无门路。
3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的原因
3.1 村干部存在“搭便车”的思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强,村队伍力量薄弱
(1)部分村级两委主要领导存在年龄偏大、缺乏市场经济知识等问题,与工作量不相适应,在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没有长远的发展计划等等; (2)认为村级发展有上级公共财政承担,因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少了潜在的动力; (3)全县各乡镇配备专职农经工作人员不足,时常处在被动应付面上工作的状态,顾不上指导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这些已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障碍。 3.2 经济发展中的“马太效应”使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
虽然兴山县占58%的村有集体经济收入,但不少村收支相抵,所剩无几。“马太效应”在社会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即经济比较好与条件较差的村呈现“发展趋异”的“马太效应”:农村干部具备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占有资源越多等要素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越有潜力;反过来,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的经济薄弱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集体经济发展遇到阻碍。 3.3 对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转移支付力度不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对村级集体经济的企业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的倾斜不明显,包括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给予必要和可能的金融政策方面的倾斜和支持;
(2)外部扶持不够,上级部门挂村包户帮扶的力度不够,不仅逢年过节要搞慰问,平时还要有实质性举措,落实相关的帮扶政策。
3.4 刚性支出攀升以及少数村干部存在权力寻租行为
一方面村级组织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刚性支出逐年攀升,少数村的集体经济积累大多投到了基础设施建设上,所剩无几。这种支出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同之处就是,一旦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能满足诸如饮水、农村道路必需品的支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就会影响很大。说它是刚性支出就“刚性”在这里。另一方面社员群众对村干部不够信任,希望集体资产得到更为有力的监管。如果一个村负责人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安于现状、无所作为,但只要集体经济的开支上不过分,他还是比较容易“生存”;而如果想要有所作为,还受到能力的制约和投资风险的压力。
4 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4.1 积极创新,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办法
(1)规划先行。以如何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主题,清理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兴山县委结合各村规划,制定了《兴山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四年规划》,即2009年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3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过5万元;以后集体经济年收入过5万元的村每年按20%的速度递增,到2012年,9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
(2)培养懂经营的干部。加强村干部经济知识培训,选拔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能人担任村主职干部。
(3)出台激励措施。兴山县允许将3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提高村干部待遇;村书记(村主任)在职创办集体企业的,离职以后,以离任当年该企业年纯利润的15%作为其离职补贴,在集体经济收入中一次性支付;村干部代表村“两委”在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服务项目建设中获得的经济收益,按纯收入的50%左右奖励给直接负责的村干部。集体经济发展成绩突出的村主职干部优先招录为乡镇公务员或优先选拔为乡镇班子成员。 4.2 整合资源,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于增收,做到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拓宽村集体收入渠道。兴山县一些村在实践探索中,发挥资源优势,并转化为经济优势,集体经济也因此有了可靠的收入,并显示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如和平村、板庙村、幸福村、青山等村依托烟叶种植气候优势,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模式创新,做实面积,主攻质量,创优质,出精品,促进烟叶产业持续稳定优质高速发展,2009年, 39个烟叶村平均增收2.7万元,最多的和平村达到10.2万元;泗湘溪村、云盘村以及平邑口等7个村建立柑橘场,规模种植柑橘;普安村种植茶叶,年收入稳定在5万元。
(2)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理念,形成特色农业板块经济。依据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状况及村集体发展实际,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的流转,充分利用农林资源和荒山、荒地等自然资源,通过集体独资或联合农户参股等形式开发建设特色农产品种植或养殖基地,努力形成特色农业板块经济,然后通过发包即专项承包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兴山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整合政策资源,全面实施“155”工程,即以盘活集体土地为基础,村平建成100亩以上集体经济“高效经济林”;以盘活集体山林为基础,村平建成500亩以上集体经济“高效丰产林”;努力实现全县村平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过5万元。兴山县委整合新农村建设各类项目,实行“三个纳入”,将58个村的7100亩集体经济“高效经济林”所用土地纳入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以工代赈等项目中统筹安排;将49个村的3.2万亩集体山林纳入低效林改造、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林业项目中予以扶持,着力提高集体山林效益;将61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需要的水、电、路等配套项目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统筹考虑,予以优先安排。到2009年底,兴山县已有21个村建有“当家田”、17个村建有“当家林”,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依托生态优势发展休闲旅游经济。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生态优势明显的特点,通过招商引资,以集体资源参股等形式,发展农家乐、山水生态游等,增加集体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
4.3 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政策上引、资金上扶、项目上带、信息上联等途径,拓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空间
(1)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扶持。要对兴办开发性项目的经济薄弱村,在信贷方面给予支持,提供启动资金;允许村集体以土地、资金等作为资本入股,通过收租分红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并每年以一定的比例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村,发展示范性强、带动作用大的项目。针对集体资源、资产、资金“三无”村,兴山县委出台了以“一让一返”为核心的个案帮扶政策,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再造”资源,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一是“让权”。 将河道采砂权和符合条件的堰塘、水库、安全饮水、产业基地配套排灌设施等小型水利设施经营权“下放到村、办证到村”,村级引进资金,联合办厂,适当占股,按比分红。兴山县18个村依托此政策平均增收5万元以上。二是“让利”。由村引进外来资金和企业共同开发水电、矿山、沙石、林地等资源的,有关资源补偿费用全部返还于村;凡与乡镇签订有资源补偿费用协议的企业,由村根据协议收取相关费用。兴山县16个村因此获利,古夫镇平水、咸水等村在小水电企业利润分成和相关费用征收中共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余万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要采取城乡结对帮扶联系点制度,帮助引进一些项目、资金和技术,创造发展条件,增强造血功能。兴山县以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为契机,县直各部门发挥部门职能优势,深入各结对共建村,帮助各村选准或争取一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并提供政策、资金、信息等配套服务,形成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的合力。兴山县交通局由过去简单的给钱给物“输血”改为扶持集体经济项目“造血”,一次性投入10万元资金帮助石门村与私企老板合建预制水泥砖厂,仅此一项,村集体年纯收入增收2万元以上;帮助云盘村改造村办柑桔场,村集体年增收可达8万元以上。2009年,兴山县直各单位共为91个村筹集项目资金362万元、新上发展项目46个,其中已初显效益的项目31个,创收148万元。
(3)在税收方面,用足用活国家在农产品种、养、加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区分不同情况,对村级集体项目实行税收减征、免征、缓征、抵扣、分成。对基层组织服务企业、发展产业实现税收的,以适当比例返税的方式肯定基层组织服务经济发展的贡献。兴山县将含集体经济成分的企业上缴的税收地方留存部分按集体经济所占比例返还到村;对产烟村按当年烟叶销售收入的1%和每担3元的生产组织费返还到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2009年,全县烟叶特产税返还105万元,39个烟叶村平均增收2.7万元。最多的和平村达到10.2万元。当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亿元,烟叶税及其它返税约占其中的1%。
4.4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统分结合,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实现形式和多样化的发展路子
(1)集体资产、资源统分结合,形成双层经营体制。一是租赁承包、定额上缴。兴山县76个村对集体土地、山林、矿产、水利等资源和校舍、场(厂)房、机械设备等资产实行租赁承包,收取承包人定额上缴的承包费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峡口镇泗湘溪村将450亩村柑桔场和189亩集体高效经济农田承包出去,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0万元以上。二是股份合作、按比分红。兴山县39个村以集体资源、资产和村积累资金入股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按股份比例分红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麦仓村以422亩集体土地入股天源公司发展核桃,集体经济增收6万余元。兴山县委组织部结对共建的南对河村以河砂资源入股办采砂场,年分红创收51万元。三是村企联办、固定分红。12个村对村域内的水电、矿山等优势资源,采取“招商引资、村企联办、相应持股、固定分红”的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2)用好“留用地安置”政策是发展集体经济的一条捷径。所谓“留用地安置”,即政府在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时,按照征地面积的一定比例核定用地指标,让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用于组织发展二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安置失地农民,其实质是一种有效安置方法。政府通过优惠条件提供留用地,留用地隐含的地价是对征地补偿的补充,表现为留用地开发经营带来的长期收益或就业岗位。但目前兴山县没有一个村用过这一政策。为此,兴山县有关部门正积极指导被征地的村提出留用地开发经营的思路,更重要的是为落实这一政策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明确申报留用地指标的具体办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5 重积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基础
(1)针对目前较多的集体经济组织货币资产占经营性资产总额绝大部分的现状,力求在搞好资本运营和投资开发上有所作为。兴山县昭君村通过征地补偿积累的资金,积极围绕“村企对接”的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成立了村劳务公司,让村民们走进落户企业。到目前,昭君村劳务公司每年创收200多万元,创税20多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转移剩余劳动力近200人。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累计收入达到155万元。
(2)要努力减轻村级集体经济负担。针对当前集体经济在重负下经营的现状,要通过政府承担一点,社会分担一点的办法减轻集体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王玉琳.我国村级集体经济的相关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09(29).
[2] 龙欢,彭宇文.对发展有中国特色农村小额信贷的探索[J].企业家天地,2008(3). [3] 赵兴泉.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J].农村工作通讯,2006(12).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developing village collective economy Li Xiuwu
Abstract: The collective economy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Developing village collective economy and effectively expanding village-level collective economic strength is the main ways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explores village-level collective economic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a survey of 91 villages, Xingshan County, Hubei Province.
Key Words: Collective economy;Xingshan Count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