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赠汪伦》教学设计
一、概述:
《赠汪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第25课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它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诗人运用了夸张手法进行衬托,表现出他与友人深厚而诚挚的友谊,景真情也切。全诗语言精炼,表达简洁,意蕴深长,十分适合诵读积累。
设计理念:着眼于《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的内容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以理解诗句、想象诗境、感悟诗情为教学重点,力求“重文本”而又“超文本”,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二年级(3)班的学生,本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虽然,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1
(2)会写“舟、乘、汪”三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4)会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图片、文字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采用范读、自读、齐读、配乐读等方式鼓励学生思考问题,体会诗意。 (3)指导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的意境,感悟李白与汪伦之间浓浓的朋友情、离别情。 (2)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古诗词的热爱。 四、教学策略
根据这首诗的语言特点,在课堂上做到了文本与学生直接对话,让学生读了古诗之后,带着自己的疑问、理解与同学对话、老师对话。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注重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和积累,学会举一反三。有效利用音乐、绘画、媒体教学等手段,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研自得,借助想象、入境悟情,从而领悟诗意,体验诗情,理解汪李二人的友情与诗人的离别之情。因而在教学中采用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 本节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实施的。 · 小学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二年级上册 · 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Flash课件 · 课前学生收集关于诗人的资料和作品。
2
· 学生在网络、书籍中查找以“送别”为主题的古诗。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
唐朝的诗歌浩如烟海,著名的诗人多似繁星,李白就是其中一位。板书“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学生畅所欲言。 2.板书课题,生读题,引出典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佳作。板书:《赠汪沦》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2.课件播放典故《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导入新课,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1.按自学提示学习古诗。 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2)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小组交流。
3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诗句。注意正音。 (2)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3)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重点理解“踏歌”、“深千尺”。 4.课件播放配乐古诗朗读,学生听读。 5.自由练习有感情地读古诗。 6.指名朗读古诗。
【通过出示的“自学提示”让学生逐步掌握自学的方法,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三)指导观察课文插图 (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图上谁是李白,谁是汪伦?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图上可以看出他们在干什么?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借助图画营造古诗意境,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情。】 (四)精读品味,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再读古诗,针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预设:
(1)李白将要离开了,为什么说是“忽闻岸上踏歌声”? (2)为什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比不上汪伦送别李白之情? (3)汪伦为什么要用踏歌的形式为李白送行?不能用其他方法吗?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乐于提问题,更乐于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五)写字
4
1.出示要写的字:舟、乘、汪,指名认读。 2.重点指导书写“乘、汪”
3.学生描红、临帖,交流展示优秀作业。
【写字过程要引导学生发现写字的规律,融书写、观察、评价为一体。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并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培植他们写好字的信心】 (六)欣赏古诗新唱《赠汪沦》
【利用歌曲,活跃了课堂气氛,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通过情感迁移达到加深理解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指导背诵
1.学生轻声自由背诵,同桌互相背诵。
2.指名个别学生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有感情地背诵。 3. 组织学生评议。 4. 配乐集体背诵
【多形式的背诵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评价他人的能力,促进学生语言积累表演读和配乐读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八)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送别诗。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送别诗。随机出示《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集体诵读其中的名句。 【将平日积累的成果与课前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九)作业
5
1.把这首诗背给学习伙伴听
2.把关于这首诗的典故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板书设计:
赠 汪 沦 唐 李白
水 深
情更深
八、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 开始
课 件1 典 故 件1 自学古诗 课 配乐朗读 赏读古诗, 解决问 课 件2 感悟诗情 件3 插图 指导观察插图 小组合作探讨、课 交流反馈 插图 件3 讨论交流解决学生 感情朗读 提出的问题 说诗意 练习书写 写字 交流评议 课 件 古诗新唱 课后练习 送别诗拓展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6
结束 总结 课文 媒体的 应 用 学生的 活 动 教师进行逻辑判断
九、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主要评价学生达到课标要求的程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反馈进行评价,课后主要通过积累古诗词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指标还是课标要求的具体化措施。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具体内容 1.识字 A.读音基本准确,无不认识的字; B.读音准确,能说出认字的方法; C.读音准确,能说出认字的方法。 2.写字 3.古诗 问题探究 A.能正确书写三个生字 B.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A.能够朗读古诗,无不认识的字; B.能够有感情地、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C.会背诵古诗 A.能够积极提出不懂的问题; B.能够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思考; C.围绕问题,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向老师或同学表达; D.围绕问题,能够积极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形成小组意见。 A 能积累自己喜欢的古诗。 B.能积极地积累自己喜欢的古诗,并能背诵其中的名句。 评价方式 A.一颗星 B.两颗星 C.三颗星 A.一颗星 B.两颗星 A.一颗星 B.两颗星 C.三颗星 A.一颗星 B.两颗星 C.三颗星 D.四颗星 A.三颗星 B.四颗星 知 识 与 技 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 值观 课后延伸 教学反思: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查阅了有关作者简介及作品资料,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再从典故入手引入新课,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
7
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一环节,教师如果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动手任选一首自学,当学生遇到难点时,可以让学生质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这样和领着学生去进行拓展学习比起来,后者对于学生来说就稍显被动了。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