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元平,是大观镇庙坝村的驻村干部,现将我一年来驻村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是以“三项制度”为载体,融入农村,做服务群众的“知心人”。我刚到村工作时,就许下了“下基层、强素质、树形象、办实事”的庄严承诺。为了尽快熟悉和适应,我严格按照“三项制度”要求,同村、组干部一道起早贪黑走村串户,及时掌握村情民意,了解老党员、种养能手和困难家庭的所想所盼,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在走访时我了解到1组村民文其元是低保户,居住较为偏远,09年底务工回家后家中一直没有通电,我就积极向镇领导反映情况,多次协调柏家供电所,几经周折终于帮他家通上了电,我还自己拿出200元钱,为他解决用电设备的费用。一年来,我共接访群众59人次,入户走访群众160余户,收集群众反映问题35件,解决突出问题21个,办好事实事17件。 二是以“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为契机,砺练党性,做真情关怀的“贴心人”。2组的贫困户刘成群单身一人靠捡垃圾为生,我主动与他结为“亲戚”,积极联系民政部门按照政策帮他办理了低保。并借给他2000元作为启动资金,
1 / 8
鼓励他做收废旧品的生意,现在他每月可挣800元左右。3组的留守儿童刘婷婷父亲在服刑,母亲跟人跑了,她与奶奶相依为命,我就经常在农忙时到她家锄地、1
栽秧、话家常,平时为其支付文具费用,买衣服,为她支付学费600多元。刘婷婷常对邻居们说:张叔叔就像我的亲爸爸一样对我好。
三是以“万元增收工程”为依托,干事兴业,做增收致富的“领路人”。
结合庙坝村实际情况,我帮助该村提出了“做大万家坝优质柚基地、做强专业合作社、壮大养殖产业”的增收发展思路,主动到云南联系引进500亩野山椒种植项目;资助3组贫困户刘人西老两口种山羊和种肉牛各1头,当年他家增收就达到5200元。一年来我帮助发展项目5个,引进发展资金35万元,发展了种养殖大户6户。
四是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帮扶发展,做为民办事的“热心人”。驻村以来,我协助村“两委”积极争取县级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解决群众的交通、水利、文化、医疗等民生问题。一年来,投入130余万元硬化了1、2、3组的组级公路公里,投入10多万元新修了2、3组的水泥人行便道500多米;投入15余万元整治了山坪塘4口;鼓励村民积极筹措资金40余万元,为150余户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帮助村委会添臵了办公桌椅、电脑,实现了办公
2 / 8
自动化;通过民政部门及时帮助解决了贫困户、困难学生家庭的生活、读书等困难共15户;争取镇相关部门的支持,为困难群众减免有线电视初装费10多户。4组70多岁的老大爷颜其权患有肺气肿,由于无钱医治病情非常严重,我就主动为他联系镇卫生院住院,一边协调民政办为他解决医疗费用2350余元,他的2
病情有了明显好转。他逢人就说:如果没得张干部,可能我已经不在了哦,还是现在的党和政府好哇。
在一年的驻村工作锻炼中,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每当记起我下村口渴时有老大爷为我端上一碗老荫茶、走累了有老大姐为我煮上两个荷包蛋、帮助村民解决了哪怕一件小事情都无比感激的时候,我觉得自己非常充实和快乐!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将继续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为群众谋福利,为村民办好事。 3
全市驻村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2016-06-2806:57:59|#2楼回目录
驻村工作汇报材料
我任职安阳县马家乡东坡村第一书记,现将驻村任职13个月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驻村工作开展情况
马家乡在安阳县最穷,东坡村在马家乡最穷。东坡村现
3 / 8
有186户,605口人,党员15名,人均耕地半亩,年人均收入800元左右。东坡村的问题可以概括为:生活上饮水难、行路难、种地难;农业上地少坡多、土薄石厚、靠天吃饭;集体经济一穷二白,经济状况全乡倒数,各项工作没有获得过任何奖项。我在东坡村13个月的工作可以概括为12个字:谋全局,打基础,促发展,抓基层。
谋全局,制定了一个总体规划。通过广泛征求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邀请12个市县相关部门和8名专家到村会诊,开脱贫良方,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谋划、确定了东坡村五年发展计划。
打基础,着力解决多个民生难题。截止目前,共协调资金200多万元,完成大小项目15个。其中投资50万元给全村安装了自来水管,解决了“吃水难”问题;投资34万多元,拓宽了文化路、建设路、东环路解放街等4条街道,修筑堤岸1200余米,盘活了村中间的34处宅基地;安装了56盏路灯;投资105万元,修建道路6000 1
多米和一座生产路桥,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彻底解决了“行路难”、“种地难”问题,并且盘活了南沟180余亩耕地;投资10000余元引进紫薯十万棵,无偿提供给群众种植;协调资金10万元,帮助乡中心校改造了教室;投资16万元建设了文化广场和健身广场各一个,配套了健身器材16件,
4 / 8
并配套组建了秧歌队和锣鼓队各一支;投资6万元,建设了党员活动中心和一座村大门;投资4万元对所有街道进行了粉刷,村容村貌得到改观;投资4万元修建了300多米绿化带;投资10000余元制做了5个不锈钢永久宣传栏;组织县医院为村民义诊一次;重阳节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毛毯75条;春节期间组织村“两委”干部为五保户、困难户贴对联,并为村内困难群众捐款1600元;自己个人出资为全村186户群众免费发放了印有“齐心协力、科学发展,增加收入,走平坦路、喝干净水、做文明人”的东坡村特色挂历,增强了党员、干部、群众凝聚力。
促发展,规划启动了四个产业。一是种植业。今年3月份协调资金14万元购买了10000株桐树苗和4000株核桃树苗供村民栽种,300多亩地基本实现全覆盖,预计每亩年收入增加1000多元。二是养殖业。协调资金12万元,引进76头山东肉驴,投资10万元建规模养驴厂一个,发展养殖业;协调“国家阳光工程”办公室开设了养 2
殖业培训班,已培训145多人,引导全村85%群众产生发展养殖业意向。三是加工业。已扶持建成1户小杂粮加工个体户,1个大学生村干部防“三高”专用面粉创业项目和1个红薯粉条加工厂正在实施中。外出务工。利用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安排留守富裕劳动力50余人,增加了农民收
5 / 8
入;在村“两委”中专门安排了2名同志,负责为外出打工服务,为打工人员提供务工方向和信息,以及有针对性的培训等。
抓基层,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规范了“两委”班子学习、决策、组织生活等10多项制度,提升村级班子规划化建设水平。二是抓好“创优争先”活动,在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了“三要一带”活动,在全村组织开展了争创“五好之家”活动。三是落实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村内建设、进占地补偿、水管铺设工程重大事项决策中全部实行“四议两公开”,通过率达到92%以上。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在支部换届时,优化了支部班子结构,实现了老中青结合,平均年龄40岁,文化程度都是高中以上。同时,发展年轻党员1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名。 二、驻村工作下步打算
经过13个月的探索和实践,东坡村的驻村工作已由第一阶段转为了第二阶段,下一步,将围绕实施规划、项目落地、改善民生等方面狠抓落实上,不仅让群众看到身边的变化,更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是抓村“两委”班子和干部领导方式转变,把规划落到实处。一要通过搞好“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狠抓党的建设,让村“两委”班子和干部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理念,把“当官”思想转变为服务理念,在推
6 / 8
动发展中体现对群众负责,逐步实现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做好农村的社会管理和发展工作。二要做到发展思路的持续性。东坡村已经制定了发展五年计划,既然群众认可,就一定要坚持下去,要研究适当的措施,确保即使3年后自己不在这个村了,这个计划还得到执行。三要转变农村干部工作的方式、方法。就是要做到“三具两基一抓手”。东坡村的发展需要自己把心思和精力沉下去,真正做到视村为家,视村民为亲人,要动真情、用真心、去真干,在抓落实上下真功夫。 二是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松手,把项目落到实处。一要服务好东坡村南坡地经济林项目。在南地打一眼机井,将供水管道铺设至南坡,确保今年栽种14000多棵树苗的成活率。二要启动养殖户培育计划。继续举办养 殖业培训班,同时做好招引引资和群众帮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利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把东坡肉驴养殖基地做大做强;在经济林下养殖土鸡,向市场提供土鸡蛋和土鸡肉。三要扩大小杂粮加工和红薯粉条加工产业,帮助群众协调贷款和采购机器,力争3-5年内形成2个中小规模的产业企业。 三是大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民生落到实处。一要进一步对所修建道路美化、亮化、绿化。二要筹资10万元,在南坡地修建一个200m3的抗旱蓄水池,配套铺设管道1000余米,架设低压线路800米,彻底解决“种地难”问题。三要推动东坡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卫生室、阅报栏、
7 / 8
公共浴池、学校改造、垃圾池、旱厕改造等10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环境优美、风气文明的新农村。 三、驻村工作两点体会
坚持“六个依靠”。一是依靠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共识。二是依靠“两委”班子,民主决策,不搞一言堂。三是依靠乡党委政府,多请示、多报告。四是依靠派出单位。驻村以来,部里面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驻村工作,先后派出12批机关干部帮助我开展工作,部领导经常到东坡村实地调研、协调工作。五是依靠有关部门,多争取项目和资金。六是依靠亲朋好友,充分挖掘资源。
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解决群众当前困难与经济长远发展相结合;二是协调外力支援与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三是村庄整体发展规划与重要基础工程相结合。这个“三个结合”既是做好农村工作经验总结,也是指导我开展驻村工作的重要原则。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