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习题】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輮以为轮,其曲中规:通假字,“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②知明而行无过:通假字,“知”通“智”,智慧 .③君子生非异也:通假字,“生”通“性”,资质、禀赋 .
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假字,“有”通“又”;“暴”通“曝”,晒 .
⑤君子博学:古今异义,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⑥日参省乎己:古今异义,古义:验,检查。 今义:参加,参考。 .⑦声非加疾也:古今异义,古义:强。 今义:疾病,快。 .
⑧假舆马者:古今异义,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 .⑨金就砺则利。:古今异义,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金银。 .⑩蚓无爪牙之利:古今异义,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⑪用心一也用:古今异义,古义:因为;今义:使用。 .⑫蟹六跪而二螯:古今异义,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 .
⑬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今异义,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 .⑮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⑯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 .
⑰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⑱其曲中规:形作名,曲度,弧度 .⑲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高处 .⑳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
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2、一词多义 绝
①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 停止
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 ③ 以为妙绝《口技》:极点 ④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非常
⑤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横渡 ⑥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断绝 强
①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强健、强壮 ③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有余、略多 ④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触龙说赵太后》:勉强 ⑤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赤壁之战》:强盛 假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借助、利用 ③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假装 ④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假如、如果 望
①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远看 ②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盼望、希望 ③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 声望
④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闻
①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听见
② 博闻强志 《屈原列传》:见闻、见识
③ 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听说
④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 ⑤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 ⑥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名、出名 ⑦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3、特殊句式:
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句 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被动句 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省略句 ② 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省略句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翻译: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翻译:君子的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翻译: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三)理解性默写:
1、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6、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四)选择题:
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B )
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 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金就砺则利 。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 D、行李之往来。 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D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4、下列各句中的“疾”与“疾恶如仇”的中“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C、君有疾在腠理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下列句中的“望”与“望其旗靡”中的“望”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B、先达德隆望尊。 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D、适冬日之望日前后。 6、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A、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 ( C )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须臾(片刻) 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
C.绝江河(渡) 跬步(占代的半步) 驽马(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渊(深水) 风雨兴焉(起) 8、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D ) A. 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 9、下列各组中加粗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 A ) A.无可寄托者 寄寓于表 女寄言于母 临崩寄臣以大事
B.风雨兴焉 忧劳可以兴国 兴利除弊 夙兴夜寐 C.不能十步 步其韵奉和一首 乃自强步 步余马兮山皋 D.下饮黄泉 中军置酒饮归客 日食饮得无衰乎 10、下列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雁荡具体而微者。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1、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你认为这段文字的议论中心是( B )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提倡粗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 D、逆境才能成才。
12、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 B )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祝曰:“必勿使反” ⑥老妇必唾其面 ⑦秦伯说,与郑人盟 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①③⑤⑦ B.②④⑦⑧ C.③⑤⑥⑧ D.①②①⑥ 1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全属于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C )
①金就砺则利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鸡豚狗彘之畜 ④是社稷之臣 ⑤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⑧封之以膏腴之地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 ③①⑦⑧ 14.跟“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B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未之有也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学不可以已
1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跟“则修文德以来之”中的“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C )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越国以鄙远 C.没死以闻 D.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吾尝跂而望矣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17、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五)简答:
1、本文题目“劝学”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答:《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是 “劝勉,鼓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2、阅读本文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请就其中一点谈谈认识或体会。
参考角度:①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②学习要敢于超越前人,包括自己的老师;③学习要不断反省自己;④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学习要善于积累;⑤学习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⑥学习要专心一致,且戒浮躁;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