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古代诗歌常考的七大题材

古代诗歌常考的七大题材

来源:榕意旅游网
古代诗歌常考的七大题材(一)

1. 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对接考纲篇目:《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饮酒》(陶渊明) 题材特征 内涵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内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容是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容 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的诗歌 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热爱自然。 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①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脱之情 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情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感 雅的隐逸之乐 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②常见意象:溪水、山石、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南亩、五柳、明月、渔歌得之情 景写哀情(反衬) 等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 的苦闷 标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田园乐(其六)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画中含情,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2.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对接考纲篇目:《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望岳》(杜甫) 题材特征 内涵 内容情感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常用技法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内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容 情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情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感 咏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标志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①思解愠②,愿斫五弦琴③。

【注】 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愠:疾苦、怨愤。③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对接考纲篇目:《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歌行》(高适)、《使至塞上》(王维)、《十五从军征》 题材特征 内涵 内容情感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常用技法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内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容 风光为题材的诗 ①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情关、黄河、阴山、楼兰、感 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标志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对接考纲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赤壁》(杜牧)、《雁门太守行》(李贺)、《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内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容 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内涵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标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情古”“登某古迹有怀”“古感 迹”“古人名”等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诸子登岘首①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②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 ①岘首:即岘山,又称岘首山,在湖北襄阳南。②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在襄阳很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纪念。

这首诗的首联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