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来源:榕意旅游网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七 上

一、《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一会儿,雪突然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译: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丢下他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6、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元方当时年纪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7、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友人便生气地说道:“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离开了。” 8、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我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9、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转身进入家门,也不回头看他。 二、《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孔子说:“学了知识并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能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顺从意愿(做事)而不会越过法度。”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

1

忍受这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孔子说:“对于学问和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有和尊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看到自己也有)就改正它。”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孔子说:“可以改变主帅,但平民百姓不能改变他的志向。”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子夏说:“博学并且志向坚定,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那么仁德就在其中了。”三、诫子书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不内心恬静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陋室,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四、狼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译: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只剩下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2、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译: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3、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屠户又把骨头投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了上来。 4、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骨头已经投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5、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译:屠户处境非常困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6、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7、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译: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8、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译: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9、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屠户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10、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人。 1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五、古代寓言《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译: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2、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译:听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举国上下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3、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回答:“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5、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依托,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译: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3、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译: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4、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5、其人曰:“奈地坏何?” 译: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6、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译: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踩踏,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2

7、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消除疑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很高兴。

七 下

一、孙权劝学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2、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3、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 4、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吕蒙说:“读书人分开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二、卖油翁

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译:康肃公陈尧咨善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2、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 译: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出十支箭中了支箭,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3、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 译: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4、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译: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5、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译: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舀油滴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滴入可是钱却没有湿。 6、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译: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三、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灵验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无功名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6、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多喜爱牡丹。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只有我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莲的茎)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水中)。(人们)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靠近玩弄(它)啊。

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9、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哎!(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四、河中石兽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经过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没有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

3、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译: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错乱的吗?”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5、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一个年老的河兵听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刷,石头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错乱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错乱吗?” 6、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3

八上

一、《三峡》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重重叠叠的岩石和像屏障一样的山峰,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断了。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春冬的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在它们中间急速向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许多趣味。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每到初晴的日子和下霜的早晨,树林清凉,山涧寂静,经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

声音连续不断,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7、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答谢中书书》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山川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溪流看见水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清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纷杂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6、实是欲界之仙都。译: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自从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再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三、《记承天寺夜游》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我解开衣服想睡觉,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想到没有可以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5、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实现志向,就与民众遵循它;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自己的路。 译: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不能使他动摇,权势、武力不能使他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译:庭院下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四、《与朱元思书》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风和烟雾都消散了,天和山是相同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向东或向西漂流。 2、自富孔明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奇异的山水,天下独一无二。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江水都是青绿色,即使千丈深也能看见水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都没有障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两岸的高山,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山峦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好像互相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夺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山峰。 6、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泉水冲击着石头,泠泠地发出响声;美丽的鸟互相和鸣,嘤嘤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7、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也不停地啼叫。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译:心像鸢一样飞到天上、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9、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一样;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日光。 五、《富贵不能淫》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一发怒,诸侯就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 2、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译:男子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亲自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去到你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违背丈夫!” 3、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把顺从作为准则,是人之妻的道理。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居所——仁,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行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4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使他做事不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憾,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人经常犯错误,这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拢,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被人了解。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祸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这样以后才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七、《愚公移山》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山居住。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译: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3、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译: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4、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译: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铲除,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况且哪里放置土石?” 5、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译: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 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译: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换牙,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 8、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9、甚矣,汝之不惠。 译:你太不聪明了。 10、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凭你残余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拔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 1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你思想顽固,顽固得不可改变,连寡妇、小孩都不如。 1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可是山不会增高,为什么担心挖不平? 13、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握着蛇的山神听说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1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译: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15、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高山阻隔了。 八、《周亚夫军细柳》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译:汉文帝继位之后第六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境。

2、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译:朝廷于是任用宗正刘礼做将军,驻军霸上;任用祝兹侯徐厉做将军,驻军棘门;任用河内太守周亚夫做将军,驻军细柳:来防备匈奴。 3、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译: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军以下军官骑马送迎。 4、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译:不久到细柳军营,军营的军士官吏穿着铠甲,拿着锋利的刀,张开弓弩,把弓拉满。 5、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译: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 6、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译:军营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7、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译: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 8、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译: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 9、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译:于是天子就控制缰绳慢走。 10、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译: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铠甲头盔的将领不行跪拜之礼,请允许我用军礼拜见。”

1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译:天子被感动了,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派人告诉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12、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译:哎呀!这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一定可以袭击俘获啊。 13、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至于周亚夫,能够侵犯他吗?”汉文帝称赞了很久。

八下

5

一、《桃花源记》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又向前划行,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3、林尽水源。

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消失了。 4、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译: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景观。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到,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衣着,都像外面的人。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老人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他们就邀请渔人回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招待他。

9、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同乡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同外面的人隔绝了。

1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桃源中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这个人一一向他们详细地说了自己所听到的事情,那些人都感叹不已。 1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其余的人各自又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招待他。 1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一路上到处做记号。 14、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渔人到了郡城,拜见太守,说了这些情况。

1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记号,终于迷路,不再找到先前的路。 16、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南阳刘子骥,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去。没有实现,不久病死。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二、《小石潭记》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译:隔着一片竹林,听到水声,水声像戴的玉珮玉环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对此感到快乐。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砍倒竹子,开辟出道路,往下看见小水潭,潭水格外清凉。 3、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潭中的鱼大约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 5、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阳光向下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的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突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和游览的人互相逗乐。 6、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向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7、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那两岸的形状就像狗牙一样交错不齐,不可能看到它的源头。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坐在小潭上,四周竹子、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9、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因为这里的环境过分凄清,不能长久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象离开了。 三、《核舟记》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无不按照木材原来的形状雕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译:小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有余,高大约两个黄米上下。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译: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4、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译: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5、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译:中间戴着高帽子、长着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 6、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他们两只互相靠近的膝盖,各自隐藏在书画卷底下的衣褶中。 7、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译:佛印极像弥勒佛,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8、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译:平放着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支趣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倚靠在左膝上——念珠可心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9、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译:在右边的船夫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像大声呼喊的样子。 10、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那个人正看着炉子,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四、《北冥有鱼》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用力鼓动翅膀奋飞,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6

译:这种鸟,随着海水运动就要迁徙到南海。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大鹏迁徙到南海,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上九万里高空,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7、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的气息吹拂的结果。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也? 译:天空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 8、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这样罢了。 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白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了;你本来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了! 3、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等等,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却问我。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 六、《虽有嘉肴》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也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所以学习了然后才知道不足,教导别人然后才知道困惑。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4、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所以说:教导与学习互相促进。 5、《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兑命》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七、《大道之行也》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所以人们不只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译:使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中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年丧父、老而无子、残疾的人都得到供养。 4、男有分,女有归。 译: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财货,憎恨把它抛弃在地上,但不一定想私藏在自己家里;力气,憎恨它不出在自己身上,但不一定为了自己谋私利。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所以奸邪之心闭塞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叫做大同。 八、《马说》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是在奴仆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会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来喂养它。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也不可能,怎么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译: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驱赶它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拿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5、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真的不认识千里

马吧!

九上

一、《岳阳楼记》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一切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3、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译:扩大它旧时的规模,在它的上面雕刻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词歌赋,嘱咐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它含着远处的山,吞下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景象千变万化。 6、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既然这样,那么,(它)向北通向巫峡,向南到达潇水湘江,被降职的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所产生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7、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译:像那连绵的雨纷纷地下着,接连一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藏了形体;商人旅客不能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吼叫,猿猴哀啼。

7

8、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害怕被讥笑、满眼一片萧条、感伤到极点而悲痛的情绪了。

9、至若春和景明,波浪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译: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波浪不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青绿。 10、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译: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明亮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月光像跳跃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应答,这种快乐哪有穷尽!

1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屈辱一起忘记,端着酒,迎着风,那真是高兴极了。

1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1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不因为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1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主。 1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译: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6、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二、《醉翁亭记》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那西南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而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是酿泉。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峰回旋,路也转弯,有一座亭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是醉翁亭。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 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译:太守和宾客来到这里喝酒,只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把它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消散;云雾聚拢,山谷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中的早晚景象。

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象。

9、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晨前往,傍晚归来,四季景色的不同,乐趣也无穷无尽。

10、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译: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是滁州人游玩的景象。

1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译:靠近溪水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洌。野味野菜,纷杂地在前面摆开,是太守举办宴会。

1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译:宴会中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 1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1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不久,夕阳落在山上,游人的影子散乱,太守回去,宾客跟从。 15、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浓阴遮盖,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游人离开,禽鸟欢乐起来。

16、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但是禽鸟只知道山林的快乐,却不知道游人的快乐。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1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游人一起快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件事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三、《湖心亭看雪》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声、鸟声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这天初更刚过,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去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空与云层与远山与湖水,上下全是白色。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湖上影子,只有长堤一道痕迹,湖心亭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船,船上两三粒人影罢了。 5、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来到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子对面坐着,一个仆童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 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告别。 8、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译:问他们的姓名,原来是金陵人,客居在此地。 9、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等到我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痴,还有像相公一样痴的人。” 四、《三顾茅庐》

8

1、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

译:刘玄德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告诉说。

2、汉室倾——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

译:汉朝衰败,奸臣篡夺国家权力,我没有度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智谋短浅,到现在还没有成就。

3、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译:只有先生能开导我愚昧的思想,拯救我的困难了,实在是万幸!

4、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天下豪杰同时兴起。曹操势力不如袁绍,但是最终能够战胜袁绍,不仅是天时有利,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5、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译:如今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挟持天子来号令诸侯,这方面确实不可以和他争强。 6、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译:孙权占据江东,已经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百姓归附,此方面可以作为外援却不可以图谋。 7、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译:荆州北面依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质都能取得,东西连接吴郡、吴稽郡,西面通向巴、蜀一带,这是用兵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不能守护它: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大概有意思吧?

8、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译:益州地势险要,肥沃的土地辽阔,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 9、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译:刘璋昏庸懦弱,百姓富庶,国家富裕,却不知道爱惜,有智慧有能力的人想得到英明的君主。 10、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译:将军既然是帝王的后代,信义在天下出名,广泛招揽英雄,思念贤才就像口渴一样,如果占据荆州、益州,守住它们的要塞,西面与各少数民族和好,南面安抚南方各族,外面结好孙权,内部修明政治。

11、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等待天下有变化,就命令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来向宛城、洛阳进军,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从秦川出击,百姓有不用箪盛关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的吗? 12、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译:果真像这样,那么统一大业可以成功,汉朝可以复兴了。 13、此亮 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译:这是我用来替将军谋划的战略,希望将军考虑这些建议。

14、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译:先夺取荆州作为基地,然后就夺取西川建立基业,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然后可以图谋中原。 15、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译:先生的话,使我顿时醒悟了,如同拨开云雾看见青天。

16、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

译:我虽然名气小,德行薄,希望先生不要嫌弃我,出山帮助我。我定当恭听从您英明的教诲。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