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伎舞剧赏析600字
一、尊重历史的客观存在,展現汉代独有的舞蹈特色
《铜雀伎》中将汉代的舞蹈从道具、音乐、服装等完美复现,体现汉魏色彩。舞剧开场就以气势磅礴的鼓舞来体现汉鼓雄风,场面上有八面鼓舞和建鼓舞,其声势浩大,具有绝地通天功能,巧妙地说明了汉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第二个集大成的时代。全剧舞段众多,色彩斑斓,最具特色的是鼓舞和袖舞贯穿始终。通过鼓的运用,营造了恢弘的气势和震撼的力量,女子通过在鼓面上的踏鼓和甩袖的舞姿,来展现女子的柔美,男子则通过大幅度的鼓舞展现洒脱雄壮的气魄,让舞者和观者都能感受到震撼的力量。“嬉戏习舞”中的手击鼓和脚踏鼓是郑飞蓬和卫斯奴爱情红线,从鼓舞天成到鼓舞分离再到鼓舞重会最后到鼓舞永诀,这一线路的巨大反差各加突出了舞剧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让观众对主人公的悲惨境遇深感同情。“群伎献艺”和“相和歌”中把汉代非常著名的舞蹈表演形式《盘鼓舞》完美的呈现出来。“群伎献艺”中一群美艳绝伦的舞伎,手持木盘出场,置于地,脚踏盘,口唱诗歌《子衿》,摆袖而舞;“相和歌”中舞技则将盘鼓整齐地排列着,美丽的女舞者身着华丽袖服,高举长袖掩面而舞。盘鼓舞的姿态动作,敏捷的踏鼓动作,如飞似行的轻盈舞步,若俯若仰、时来时往的姿态和地面调度,轻盈缭绕的舞袖美姿,动作、眼神与音乐密切配合等精美绝伦的表演,深刻的揭示了舞蹈所表现的诗一般美丽深邃广阔的意境。
中国汉代流行一种以舞作礼的风尚,酒宴中,除观赏歌舞艺人的表演外,汉代还有宾客间相邀起舞的习俗,这种古老的“交谊舞”,叫做“以舞相属”,既是礼节又含自娱性。舞剧的第二场第一幕遵循了这一历史规律,舞者身穿蝶袖服饰用舞态将汉代上层权贵的气质风度完全体现出来。(汉代歌舞伎人常用两种袖筒袖和蝶袖,这两者在舞剧中都有体现。)“鼓舞会”中则展现出北疆戍边将军拜见魏国,一系列的“象人”组舞和中原特色舞
蹈,加强了与西域的乐舞艺术之间的交流,互相吸收,也是汉文化的一种体现。此剧中的《盘鼓舞》、《建鼓舞》、《袖舞》“以舞相属”“等舞段的设计都取自历史古籍,遵循了历史的发展历程,保存了当时的文化风貌,将舞蹈与历史完美结合起来。
二、细节成就精品舞剧
《铜雀伎》能得到好的反响,主要是因为编导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简单的题目创想到场景的设置再到演员的表现最后到整剧的编排,每个题目每个场景每个动作它都是有意义可寻的。从题目的创想来说,由始至终简洁明了,突出每一幕的要义,点中每一场的中心,让懂历史或不懂历史的人从头看到尾都有一定的逻辑可循。“选、献、侍、刑、盲、贬、乞、诀”等这些词可以轻易地让人体会到故事即将发生的情景,能让人很快的进入角色,更轻易的读懂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从场景设置方面,此舞剧中的曹操会客之地,边关驻扎之地,乞讨卖艺之地等场景的布置,以及灯光的随时变化都是对此舞剧的一种升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