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让传统节日文化浸润少先队活动课

来源:榕意旅游网


让传统节日文化浸润少先队活动课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对实施文化教育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让小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与意义,还能提升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帮助小学生树立民族文化信念。可见,中国传统节日对小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怎样将中国传统节日与小学主题活动结合在一起就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以节日为例,谈谈中国传统节日与少先队活动课融合的做法与思考,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少先队;活动课

引言

传统节日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小学在少先队主题活动课程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对少先少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少先队主题活动课程渗透传统文化节日的重要性,根据当前少先队主题活动课程在传统文化节日渗透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策略。

一、少先队教育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更好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承了大量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有着极深厚的价值,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因此,少先少年必须承担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传统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比起传统音乐、传统国学经典、传统思想等,传统节日与少先少年的紧密性更强。以传统节日春节为例,几乎每一个少先少年都有较丰富的过春节的经历,对这一部分的传统文化内容,

少先少年更容易产生共鸣。

(二)为开拓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协助

众所周知,人们通过不断地实践活动,能对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还是发展,如果只是简单地传播知识,那么便会导致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效果大打折扣,追溯其根源,主要是因为传统文化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地传播并不能让人们真正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还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程度,发自内心地认可与膜拜,以此达成传统文化的教育。除此之外,少先队教育和引导离不开少先队活动的高效实施,再加上其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所以,在少先队活动开展阶段,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应用传统文化,不仅能促使少先队教育内容更丰富多彩,而且也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少先队活动课中如何融入传统节日文化

(一)提升辅导员综合素养和传统文化底蕴

要想很好地推动传统节日文化在少先队主题活动课程中渗透,发挥传统节日文化的积极作用,少先队辅导员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传统文化底蕴。首先,学校要更科学地安排少先队辅导员,尽量选择人文学科的教师来担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专门的政治教育工作者等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其次,学校要加强培训少先队辅导员传统文化,要通过各类培训讲座、读书活动等提升少先队辅导员的文化底蕴。最后,少先队辅导员自身要不断学习,可以通过网络积极借鉴其他少先队辅导员开展的相关活动。

(二)明确活动主题,学习春节文化

少先队活动,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培养少先队员的良好素养,因此,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应明确活动主题,让少先队员根据主题参与少先队活动。中国传统节日是开展小学主题活动的重要素材,每个传统节日文化都能帮助学生了解民俗,增强民族自豪感,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可围绕学生所熟悉的传统节日进行。抓住春节这一大好时机,以多种形式开展各类活动。例如:“欢乐春节民风民俗考察”、“民间文艺活动新录”等活动。我国各地的年俗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开展探究各种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对少年进行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开阔少年的视野,培养少年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少年通过各种方式探究自己家乡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既对少年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民族精神的教育,又锻炼了少年的实践探究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探究内容从“压岁钱的由来”、“吃汤圆的习俗”、“贴春联”等。少年们通过活动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体验传统节日的新面貌,在活动中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

(三)提升人文素养,学习清明文化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调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期间,组织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通过向革命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 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通过踏青、春游、荡秋干、放风筝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清明时节让我们勾起了对历史的追忆,寄托着人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为了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推动、弘扬民族精神活动的深入开展,特开展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的活动;通过带领队员到烈士陵园参加祭扫革命烈士墓的活动,号召所有队员时刻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精神,最终使学生通过活动了解革

命烈士的感人事迹,懂得幸福来之不易,激发队员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和学习热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确定教育目标,学习端午文化

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内容相对丰富,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以前应明确教育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合理的活动内容。一般来讲,越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越能引发学生关注,且对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有重要作用。在确定教育目标阶段,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确定。比如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过端午节的意义就是弘扬、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念屈原。因此,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为帮助学生学习端午文化,了解端午节来源,教师可以将教育目标定为提升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意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与屈原有关的影视资料,通过直观立体的方式深化学生对屈原及端午节由来的了解,同时播放全国各地为迎接端午节所组织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活动的意义,让小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文化素养。最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参与到粽子的制作中,组织学生编织五彩绳等,让学生在制作粽子中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日文化,感受端午节文化的多彩性。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与端午节相关的文化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联合社会与家长资源,协同育人

学校少先队积极构筑“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教育机制,如参观博物馆,带领少年走进“宝弘博物馆”,通过参观“陶瓷、书画等”,了解时代变迁。学校建立校少工委,聘请了社区学校、消防队、公安局等单位的校外辅导员参与到少先队活动中,积极开拓少先队的活动空间。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到活动中

来。比如,收集家长能提供的资源,开展“清明祭英烈”少先少年活动,让少年有了更多近距离感受历史、感受中华精神的机会。

结语

中国传统节日对小学生学习与成长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主题活动的创设中,教师应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与小学主题活动的融合,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主题,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延华.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少先队活动中的德育研究[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9(01)

[2]崔萍萍.依托传统节日文化,开发少先队活动课程资源[J].科普童话. 20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