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 Chinese Rural 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ion,October 2014,Vo1.34,No.10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版)》 实施后暴露者预防处置情况分析 茅蓉,金安宝,曹家穗(浙江省嘉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嘉兴314050) 摘要:目的:进一步做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降低狂犬病的发病。方法:建立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数据库,对 狂犬病暴露者一般情况、致伤动物、暴露等级、伤口部位及免疫接种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应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 分析。结果:10 511例狂犬病暴露者中判定为Ⅱ级者4 106例,判定为Ⅲ级者6 405例,所有暴露者均对伤口进行了彻底 冲洗和消毒;按Esson免疫程序接种者漏种率为6.60 ,按2—1—1免疫程序接种者漏种率为4.81 ;均未发生严重不 良反应,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9.95 和1O.47 ;在6 405例Ⅲ级暴露者中,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者 1 462例,仅占应注射数的22.82 ;10 511例狂犬病暴露者均未发生狂犬病。结论:《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2009版)》在指导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地进行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以及降低狂犬病发生的可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R512.99文章编号:1005—5916(2014)10-1238—02 为进一步做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降低狂犬 病的发病率,卫生部于2009年12月制定并出台了《狂 所有接受狂犬疫苗和/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注 射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统计方法 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以下称《工作 规范2009版》)[】],对规范医疗机构开展狂犬病暴露后 处置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0年6月起本中 心门诊部全面贯彻实施《工作规范(2009版》的各项要 所有狂犬病暴露者资料均录入Excel 2007,并做 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用 检验,P%0.05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求,规范处置前来就诊的每一位狂犬病暴露者。 1资料与方法 2.1基本情况 1.1 资料来源 2010年6月1日一2012年12月31日期间本中 心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记录。 1.2规范实施方法 共接诊1O 5l1例狂犬病暴露者。判定为Ⅱ级4 106例,Ⅲ级6 405例。男性5 406例,女性5 105例, 性别比为1.06:1。暴露者年龄最小2月龄,最大者 100岁,中位年龄26.5岁。以青壮年为主,暴露比例 最高为20岁~组,占21.21 ,其中犬伤8 631例(82. 11 ),猫伤1147例(10.91%),其余为鼠或者其他动 物伤。暴露部位为头面部者占2.67 ,大多为躯干四 肢,占97.33 。全年每个月均有狂犬病疫苗接种,其 中5—10月接种人数较多,7、8两个月份最多,占全年 总数的23.82 ,呈现明显的夏秋季节性高峰[2]。 2.2 处置情况 1.2.1 判定暴露级别 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 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 完好的皮肤被舔为I级;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 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Ⅱ级;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 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 粘膜被污染为Ⅲ级。 1.2.2暴露后处置 1.2.2.1伤口处理对所有狂犬病暴露后就诊 2.2.1伤口处置所有暴露者不论是否自行处 者进行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 1.2.2.2 疫苗接种程序 2011年10月4日就 理过伤口,均用20%的肥皂水和自来水交替彻底清 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分钟。彻底冲洗后 用碘伏及75 9/6酒精涂擦伤口,伤口避免缝合。 2.2.2接种狂犬病疫苗 所有暴露者都接种了 狂犬病疫苗。2011年10月3日前就诊者予Esson免 疫程序,即于0(就诊当天)、3、7、l4和28天在上臂三 角肌各肌内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2011年1O月 4日后就诊者给予2—1一l免疫程序,即于就诊当天 诊者前按Essen免疫程序接种,之后按2—1—1免疫 程序接种。 1.2.2.3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注射 判定为Ⅲ 级暴露者、Ⅱ级暴露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Ⅱ级暴露位 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注射狂犬病人 免疫球蛋白。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年1o月第34卷第1O期 1239 分别在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1剂狂犬病疫苗,第7 、无接种禁忌症,不论是Esson免疫程序还是2—1—1 免疫程序均表现出相当的安全性,不良反应轻微,且由 于2—1—1免疫程序可降低医务人员工作量,减少患 者就诊次数,较大幅度地降低医疗成本,其依从性明显 高于是Esson免疫程序L7]。 在Ⅲ级狂犬病暴露者处置中,由于狂犬病免疫球 蛋白价格过高,以及公众对其认识不足,以为只需打疫 苗即可,限制了其在Ⅲ级暴露者中的应用,接种率仅占 应注射数的22.82 ,离《工作规范(2009版)》的要求 21天再在上臂三角肌各注射1剂。2岁以下婴幼儿 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Esson免疫程序组漏种率 为6.60 ,2—1—1免疫程序组漏种率为4.81%,两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 8.712,P一0.003)。Es— sen免疫程序组和2—1—1免疫程序组的局部反应和 全身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9.95 和1O.47 ,均未发 生严重不良反应,与有关报道一致_2 ]。由于本中心 严格按照《工作规范(2009版)》对暴露者进行处置,在 使用合格的、正规途径获得的疫苗全程免疫后,一般情 况下未进行免疫效果评价。 2.2.3 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人免 疫球蛋白按20IU/kg体重计,尽可能浸润注射到各伤 口周围,剩余者注射到远离疫苗注射部位的深部肌肉。 在6 405例判定为Ⅲ级暴露者中,注射狂犬病人免疫 球蛋白者1 462例,仅占应注射数的22.82 。 2.2.4 防治效果追踪随访3个月,10 51l例狂 犬病暴露者均未发病。 3讨论 狂犬病属乙类传染病,暴露后处置是暴露后预防 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及时、科学 和彻底的暴露后预防处置能够避免狂犬病的发生。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大多是由各级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的狂犬病防治门诊承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狂犬病防治门诊普遍存在设施简陋、人员年龄老 化、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工作技能亟待提高等问题 ]。 卫生部出台的《工作规范(2009版)》内容全面、详实, 具有很强的业务指导价值,对规范和促进各级疾控中 心门诊的狂犬病防治工作十分必要和及时。狂犬病暴 露预防处置工作一直以来也是本中心门诊部的主要业 务,《工作规范(2009版)》的出台促进了门诊部狂犬病 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通过对狂犬病暴露人群的分析,暴露人群中青壮 年占有相当大比例,男性暴露率高于女性,与有关报道 相一致_6],这可能与青壮年男性活泼好动,喜欢招惹动 物有关。暴露部位以四肢为主,这可能与四肢相对于 头部和躯干是接触动物的主要部位,更容易被袭击。 暴露月份也呈现明显的夏秋季节性高峰,这可能与天 气燥热,动物较为狂躁、攻击性强,而暴露者衣着少,增 加了暴露机会有关,相反冬天人们穿着较厚,同时也阻 挡或降低了咬伤(即暴露)程度。 从处置情况看,本中心严格按照《工作规范(2009 版)》要求对所有的Ⅱ级和Ⅲ级狂犬病暴露者进行了彻 底的清洗、消毒并进行了疫苗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 有较大的距离。 通过对登记在册的暴露者追踪随访3个月,全部 1O 511例狂犬病暴露者均未发病。因此《工作规范 (2009版)》在指导各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地进行暴露 后预防处置工作、降低狂犬病发生的可能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但由于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率未能达到 100.O0 。且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率低,因此需有 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建议将狂犬疫苗和狂犬 病免疫球蛋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且可以通过选择 更加合理地接种疫苗程序,如2—1—1免疫程序,从而 达到降低费用、控制狂犬病的目的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2009版)[S].2009—12—17. [2]刘晓彬.狂犬疫苗接种五针免疫程序与2—1—1四针免疫 程序的对比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2):2-3. [3]王桂红,张金华,齐桂华.“2—1—1”与传统“5针次”狂犬病 疫苗免疫程序不良反应的比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26(3):400—401. [4]张华源,陈家华,翁冬丽.使用“211”程序接种狂犬疫苗后的 副反应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5):190—191. [5]罗君,浮宗宪,朱路平.《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2009版)》在门诊部的应用[J].临床荟萃,2012,27(14): 1260—1261. E6]吴红照.狂犬病暴露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J].浙江预防医 学.第2013,25(3):42-43. [7]茅蓉,金安宝,曹家穗.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不同免疫程序 比较I-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9):1403—1404. [8]王传林,张晓威,俞永新.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的依从性调 查及经济成本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3):254— 257. [-9]Deborah Briggs.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策略:暴露后预防进 展[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5):476—478. 作者简介:茅蓉(1972一 ),女,浙江嘉兴市人,副主任医 师,长期从事临床工作。 (收稿日期:201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