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完整版)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Si
B.Fe
C.Al
D.O
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3、向AgNO3和Mg(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粉和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滤液中一定有Cu(NO3)2、Mg(NO3)2、Zn(NO3)2 C.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 D.滤液中一定无AgNO3,可能有Zn(NO3)2 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挥发性
D.可燃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1 / 9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6、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C.丁一定是化合物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x的值是7
8、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2 / 9
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9、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溶剂的1/2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
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 10、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12、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13、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14、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1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
16、南京理工大学胡丙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 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等微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5是一种单质 B.一个N5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C.一个N5有36个质子 D.一个N5有36个电子 1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3 / 9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1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19、下列事实不能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是( ) A.对着干冷的玻璃吹气,玻璃上出现水雾 B.寒冷冬天,窗户的玻璃上出现一层冰花 C.夏天清晨,草上有很多露珠
D.酥脆饼干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软
20、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有变化。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丁>乙>丙>甲 C.甲>乙>丙>丁 D.乙>甲>丁>丙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①空气 ②氧气 ③水蒸气 ④高锰酸钾 ⑤铝 ⑥海水 ⑦氮气 ⑧冰水混合物 ⑨过氧化氢溶液 ⑩四氧化三铁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 (3)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4 / 9
(4)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
2、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序号和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_________。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____。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 (6)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_____________。
3、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原子的种类④物质的组成⑤分子的种类,肯定不会改变的是_________;肯定会改变的是_________;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的是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图中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如图2所示。
(1)X曲线表示的是 _____ (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
(2)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 。
5 / 9
(3)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46.4 瓶中剩余气体的体积 126.0 测量项目 烧杯中水的体积 体积/mL 80.0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_____ (列出计算式即可)。
(4)若测得的实验结果明显偏小,可能的原因是① ______ ;② ________ 。 2、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I中和图E中仪器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②_____。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任写一点)。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假设其它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
6 / 9
(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_____(填“有”或“无”)影响。 (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2、为测定某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50g CuSO4溶液,平均分为三份,每份样品均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请计算:
样品质量/g NaOH溶液质量/g m/g 实验1 50 20 42.45 实验2 50 40 44.9 实验3 50 60 44.9 (1)50g CuSO4溶液完全反应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为_____g。 (2)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7 / 9
参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D 2、D 3、B 4、D 5、A 6、A 7、A 8、A 9、C 10、A 11、C 12、C 13、B 14、A 15、A 16、D 17、B 18、C 19、A 20、C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①⑥⑨ ②③④⑤⑦⑧⑩ ③⑧⑩ ②⑤⑦
2、②试管夹 ⑤药匙 ①胶头滴管 ⑥酒精灯 3、①③ ④⑤ ②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8 / 9
④试管⑩集气瓶
1、温度 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同时消耗氧气,使气压减小;
BC段燃烧放热造成的压强增大强于氧气减少造成的压强减小
80mL-46.4mL80mL-46.4mL+126mL×100% 红磷的量不足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2、烧杯 试管 对比 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有利于环境保护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无(2)75% 2、(1)4.9;(2)16%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