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自-马哲原理课复习范围

自-马哲原理课复习范围

来源:榕意旅游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范围

一、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5个,10分);单项选择题(10个,10分);多项选择题(10个,20分);判断题(10个,10分);材料分析题(2个,30分);论述题(2个,20分).

二、复习范围(65%) (一)名词解释

哲学、矛盾、度、商品价值、资本循环、剩余价值、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二)单项选择题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 )

A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 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 在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中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结构性 B 实物性 C 客观实在性 D 矛盾性 3.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 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 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 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4.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 体现了( )

A 相对主义的观点。 B 辩证法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5. 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 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6.在实践活动的类型中,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A 处理社会矛盾的实践。 B 生产实践。 C 科学实践。 D 人的主观活动。 7.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争斗 B.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互相调和的结果 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8. 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 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

A 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 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

原则 C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的原理

9.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 D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次要方面的关系 10. 在下列命题中,不包含辩证法的思想的有( )

A.“天地变化,一端而已。”ﻫ B.“自动自休,自峙自流”ﻫ C.“吁炎吹冷,交错而动。”

D.“万物莫不有对”

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11.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经验论和唯物论的对立

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反映论和被反映论的对立 1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

A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 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13.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坚持的是( )的认识路线

A 从物到感觉经验再到认识 B 从感觉经验到物的 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 D 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 14.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 C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 D 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15.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16. 关于价值增殖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价值增殖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的基础

B.价值增殖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是并列的两个过程

C.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ﻫ D.价值形成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增殖过程

17. 在商品价值c+v+m 中( )。 A.c、v、m 都是新创造的价值

B.c、v、m 都是转移来的旧价值

C.c、v 是转移的旧价值,m 是新创造的价值 D.c 是转移的旧价值,v、m 是新创造的价值 18.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 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 文化传统 D 生产方式

19.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 对是 ( )

A 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B 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20.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

要把他们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

A 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 B 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C 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 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 路线

(三)判断题

1. 意识就其形式而言是主观的,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 ) 2.错误的思想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3.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

4.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5.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6.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与对立的统一。( )

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 ) 8.对外国文化要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对立统一的原理。( )

9.量变就是量变,是不包含任何质变的。( )

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

11.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 12.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1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

14.真理具有相对性就意味着真理是可以被推翻的。( ) 15. 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

16.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

17. 劳动力的价值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使用价值的源泉。( ) 18..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就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 19..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

(四)论述题

1.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2.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3.运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应如何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4.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理论分析改革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材料分析题

1.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材料1

笛卡儿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材料2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3

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马克思指出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错误的实质是什么?(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什么不同,错误在哪里?

(3)请结合材料3谈谈如何正确理解物质和意识。 2.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材料1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 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可以说,真 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ä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 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 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 现 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 —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2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 它。”

--摘自《毛泽东选集》

(1)请说明材料1中包含着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方面的知识。(2)请谈下你对材料2的观点的认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