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司马迁的“货殖”思想

来源:榕意旅游网
第25卷第3期 宿州学院学报 VOI.25,NO.3 2 0 1 0年3月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Mar.2010 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0.03.007 论司马迁的“货殖"思想 周良平 (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安徽合肥 230061) 摘要:《史记》中的“货殖”就是积财,积财不等同于从事商业活动,积财对国家、百姓和后世都有重要意义,尽管司马 迁认为“货殖”很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积财致富的方式都是他所赞同的。 关键词:货殖;积财;商业 中图分类号:F0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0)03—0017一O5 近年来学术界对《史记・货殖列传》研究颇多, 马迁的“货殖”思想。在司马迁看来,“货殖”(积财)不 研究者多从商业、市场或经济角度来展开研究,开创 一定要靠从事商业活动,从事农、工、虞等其他行业 了《史记》研究的新领域。不可否认,在《史记》的《货 的人也可以积聚财货。在《货殖列传》中就记载了一 殖列传》、《平准书》以及其他一些人物传记中,确实 批通过各种活动来达到积财目的的人物,这其中既 记载了许多商人和相关的商业活动,但是,是否能把 有专门从事往来贩卖活动的商人,也有从事农、虞、 司马迁所说的“货殖”等同于商业活动或者从事商业 工等行当的人,还有一些从农、虞、工起家,后来兼作 活动的商人呢?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甚 商业的人。有靠畜牧业来积财的,如“乌氏倮畜牧,及 至在有的地方是牵强附会的,司马迁的“货殖”思想 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 不能等同于当今社会的商业思想或经济思想。 [当],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3]93。;有靠采盐业来 l“货殖”,积财也 积财的,如“猗顿用盛盐起” Iq ;有靠冶铁业来积财 的,如“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 jg ,“蜀卓氏之先,赵 《史记》中的“货殖”不等同于商业活动,也不等 人也,用铁冶富,,[31938,“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 同于商人,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说文解字》释: “货,财也。”l_1j《广雅・释诂一》释:“殖,积也。”_2 货 铸,H ̄31938,“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 ̄31938, 殖”,积财也,就是积聚财货的意思。《货殖列传》是专 “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至巨 门记叙从事“货殖”(积财)活动的人物的类传。 万” ;有靠农业来积财的,如“田农,掘业,而秦阳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表明了自己作 以盖一州”L3 ;还有靠小手艺、医术等来积财的,如 《货殖列传》的目的:“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 “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脯,简微耳,浊氏连 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 骑。马医,浅方,张里击钟,,[3j940;靠商业积财的人就 传》第六十九。” J9 “息”的本义是生长、繁殖,引申 更多了,如子贡、范蠡、白圭、无盐氏等。 为增长之意。《山海经・海内经》载:“洪水滔天。鲧 总之,在司马迁看来,可以积财的途径很多,不 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其中的“息壤” 一定非要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当然,从商可以积财, 就是一种能不断生长的土壤。“息财富”就是增长财 而且是一种更迅速的积财方式,所以他说:“用贫求 富的意思,而积财也是积累增长财富的意思,如果将 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l9 《太史公白序》和《货殖列传》进行对照,很明显地看 但是农、虞、工也是可以积财的,尽管积财不如商人 出“息财富”和“货殖”在意思上的相通性,“息财富” 积得迅速和丰厚。因此,司马迁笔下的“货殖”不等同 就是积财,也就是“货殖”。司马迁说自己写《货殖列 于商业活动,《货殖列传》也不是专门为商人所作的 传》的目的是因为这些平民能抓住时机来增长财富, 类传,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写到了一批商人,但其 可以作为后世智者的借鉴。 写作宗旨却是在谈“货殖”(积财)有何重要意义,个 我们也可以从人选《货殖列传》的人物来探求司 人和国家怎样进行“货殖”(积财)。 收稿日期:2009—05—30 作者简介:周良平(1971~),女,四川安岳人,文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 l7 2“货殖”有何重要意义 司马迁说自己作《货殖列传》是因为那些从事 “货殖”活动的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 息财富,智者有采焉。”在这里,司马迁直接指出了 朴实,热爱国家,汉伐匈奴时曾自愿捐出一半家产帮 助朝廷守边作战,虽然因为丞相公孙弘的反对,天子 没有接受他的捐赠,但后来他又捐出2O万钱给河南 太守,帮助官府迁徙百姓。汉代施行盐、铁官营,卜式 看到许多郡国反映盐、铁官营的坏处,如铁器质量 差、价钱贵,还有的强迫百姓买卖。而船有算赋,以船 运货的商人少,商品昂贵,于是卜式上书向天子反映 意见,天子听不进去,反而对卜式很不高兴。后来国 家发生旱灾,天子派官员求雨。卜式说:“县官当食租 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亨弘羊, “货殖”(积财)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其一,“不害于政”——对国家政治有好处。司 马迁认为:进行“货殖”活动可以为国家积聚大量钱 财物资,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对于国家政治大有好 处。如“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 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I3]932管仲到 底用了什么办法使得齐国富强呢?在《管晏列传》中 有更具体的描述:“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 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31492管仲在 从政期间采用了“通货积财”的政治策略,从事商业 活动获取赢利,使得齐国富强,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 之一。正因为齐国积聚了大量钱物,所以才达到政治 稳定、国家强大的目的。在他死后,齐国继续遵循他 的政治策略,长久地保持了国家的强大。 其二,“不妨百姓”——对百姓有好处。首先,在 司马迁看来,进行“货殖”活动不仅可以达到富国强 兵的目的,还可以使百姓富足.是顺应民心的大好 事。司马迁指出:“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 也。”_3j9 追求财富是人的本性,是不用学习就自然 而然地想去做的事情。壮士上阵杀敌、少年抢劫盗 墓、少女不择老少地讨好别人都是为了求富,“农工 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l3 盯。从事不同行业的人 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求富积财。既然求富积财 是出于百姓的本性,那么统治百姓最好的方式就是 顺应他们的本性而不是强制地改变他们的本性,更 不能与民争利,因此,司马迁说:“善者因之,其次利 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 争。,,[33931最好的办法是顺着百姓的本性来治理他 们,首先是用利益来引导百姓,其次是教诲百姓,再 次是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百姓,最坏的做法是与民 争利。 让百姓求富积财也是促进国家稳定和富强的重 要因素,但并不是每一个君主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司 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就记载了一个反对与民争 利的商人卜式,“卜式者,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亲 死,式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分,独取畜羊百余,田 宅财物尽予弟。式入山牧十余岁,羊致千余头,买田 宅。而其弟尽破其业,式辄复分予弟者数矣。,,[33232卜 式靠畜牧业起家,积聚钱财后又买田宅。他为人忠厚 18 天乃雨。9 ̄[31236-237当时,桑弘羊是治粟都尉,掌管天下 盐、铁。卜式认为皇帝应该以租税为衣食,而桑弘羊 却让官吏们坐在集市中买卖货物,求取利润,这不是 治理国家的正确方式,而且与民争利,让百姓生活在 贫穷中,必将导致国家的灾难,在古人看来,国家遭 受旱灾也是国政混乱的一种征兆,所以卜式向皇帝 建议将桑弘羊下锅煮了,天就会下雨。司马迁借卜式 之口反对盐、铁官营,提倡让百姓获利积财,反对官 府与民争利,这其实也是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继 承,如果一个国家制定政策时不关注百姓利益、顺应 民心,那一定会后患无穷。 其次,让百姓积财致富可以使百姓守礼节、讲仁 义。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引用管仲的话:“仓廪实 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3 Jg”此处的“礼节”是 封建社会给百姓制定的思想行为规范,让百姓遵循 礼节,远离违法犯罪,司马迁明确指出:“礼生于有而 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 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谚 日:‘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31932礼产 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人在无衣无食的贫穷状况 下只能想着如何生存,即使铤而走险也在所不惜,又 怎么能去讲礼节呢?因为家庭富足,就不必靠违法犯 罪去获取钱财,因此,家有千金的人就不会因犯法受 刑而死于闹市。司马迁的这种观点带有朴素唯物主 义的思想,物质决定精神,没有生存的基本物质是不 可能谈精神上的守礼节的。 司马迁认为,让百姓积财致富不仅是顺应民心 的好事情,还能让百姓懂得礼节仁义、远离犯罪,保 全自己的生命和荣誉,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其三,“智者有采焉”——可以为后世智者提供 借鉴。司马迁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 不肖者瓦解。”_3l】g 。积财致富并不靠固定的行业,而 财货也没有恒定不变的主人,有本领的人能够积聚 财货,没有本领的人则会丧失财货。俗话说:“富不过 三代。”祖辈创下万贯家业,可是传到孙子辈就往往 被败光了。能积聚钱财的人必须是智者,而前代成功 积财者的事迹可以为后世智者提供借鉴。其实,这些 事迹不仅可以为那些想积财的平民提供借鉴,也可 以为那些想实现富国强兵、政治稳定、百姓安乐理想 商人,后来官至秦国宰相,秦王称之为“仲父”,如此 著名的商人,司马迁却没有在《货殖列传》中提到,难 道是为了避免与《吕不韦列传》的记载重复吗?实际 的国君提供借鉴,这也正是司马迁写作《货殖列传》 的目的吧。 上,在《货殖列传》中有很多人物都已在前面的传记 中出现过,如管子的事迹又见于《管晏列传》,范蠡的 事迹又见于《越王勾践世家》,子贡的事迹又见于《仲 3司马迁“货殖”思想中的几个核心问题 尽管司马迁认为“货殖”很重要,积财致富不论 对于百姓还是对于国家都是必需的,但并不是所有 尼弟子列传》,由此可见,司马迁是有意不把吕不韦 放到“货殖”积富的人物类传中去,为何如此呢?这是 因为在司马迁看来,吕不韦属于“奸富”一类。《史记 ・积财致富的方式都是他所赞同的。在《货殖列传》中, 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是“阳翟大贾人也。往来 司马迁所记载的“货殖”人物都是可以“令后世得以 观择”的杰出人士,他赞美这些人物的才智和富有, 称他们是民间的“素封”,是与“王者同乐”的人物。但 是在《史记》的其他篇章中,司马迁也对另一些人的 积财方式提出了批评,这表明司马迁对于“货殖”的 方式是有着鲜明的态度和倾向的,在司马迁的“货 殖”思想中有几个核心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3.1崇货殖,轻空谈,反“奸富” 班固曾批评司马迁:“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 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 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5 难道司马 迁在记载那些货殖人物时真的只推崇有权有势之 人,而蔑视贫贱之人吗?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确实 有一段话提到了以贫贱为耻:“若至家贫亲老,妻子 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 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是以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 饶争时,此其大经也。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给,则贤人 勉焉。是故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无岩处 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l_3jg盯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两点:第一,司马迁所说处 贫贱而羞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身处贫贱的人既没 有奇士的高洁品性,又喜欢空谈仁义之道,这种人是 让司马迁蔑视的。司马迁并没有蔑视那些身处贫困 但志行高洁的人,他只是蔑视那些没有品行却空谈 仁义、让父母妻子儿女跟着自己受苦却不思进取、不 思改变困境的人;第二,司马迁并不是赞同为了积财 致富什么手段都可以使用,他明确指出:“本富为上, 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本富”是指从事农业生产而 致富,这是最好的;“末富”是指从事工商业而致富, 这是其次的;“奸富”是指靠使奸巧、违法而致富,这 是最下等的。司马迁明确表白了自己对“奸富”的态 度.这是最下等的,也是他反对的致富方式,即使富 可敌国、权倾朝野也是不值得称赞的。吕不韦就是这 样一个有势力、有钱财的奸商。 《史记・货殖列传》没有收录吕不韦,他的事迹 见于《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是战国时期著名 贩贱卖贵,家累千金。”_3J6弛他到邯郸做生意时,见到 了充当人质的秦王之孙子楚,立刻说:“此奇货可 居。” ]6 他认为这是一个能让自己升官发财的机 会,于是他为子楚出谋划策,帮助子楚成为秦国太 子,甚至当子楚看上了自己已经怀孕的小妾时,他也 忍痛割爱,献给子楚,这个小妾“生子政。子楚遂立姬 为夫人”l_3j6 。后来子楚继位为庄襄王,以吕不韦为 丞相,封为文信侯。庄襄王死后,太子赢政继位,尊吕 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秦始皇年幼时,太后常常 私通吕不韦,等到秦始皇长大后,吕不韦害怕了,找 来 毒代替自己,后来 毒阴谋造反被抄家灭族,吕 不韦也受到牵连,先是被免官,后来又服毒自杀。在 《吕不韦列传》最后太史公说:“孑L子之所谓‘闻’者, 其吕子乎。”《论语・颜渊》载孑L子云:“夫闻者也,色 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Gjl30 孑L子所谓“闻”是骗取名望,表面上爱好仁德而言行 表里不一,司马迁用孔子所谓“闻”来评价吕不韦,足 见他对吕不韦的态度是轻视的。 而在《货殖列传》中,司马迁在列举“当世千里之 中,贤人所以富者”之后评价这些富商:“皆非有爵邑 奉禄弄法犯奸而富,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 利。-[3]939司马迁指出这些人都没有爵位、封地、俸 禄,没有靠以权谋私、作奸犯科来发财致富,而是靠 推测事理、随机应变来获利,这样的商人在司马迁看 来是有德有能、正当致富的商人,因此他予以赞美, 而吕不韦之类“犯奸而富”的人是不能与他们相提并 论的,所以他说:“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 3.2“以末致财,用本守之”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也记载了很多靠冶铁、 渔盐、放贷等末业积财致富的人,如蜀卓氏之先、程 郑、宛孔氏之先、曹邴氏、刁间、无盐氏等,司马迁认 为:这类人之所以值得记述,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有 违法犯奸、是靠抓住时机来获利致富的,另一方面是 因为他们“以末致财,用本守之-[3]939,以经营工、商 等末业致富,最终采用购置田产、从事农业来守财。 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迁并没有完全抛弃封建社会 l9 传统的本末思想,在他看来,“以末致财”是积财的手 段,而“用本守之”则是保持财富长久的有效方式。 3.3以“智”、“勇”、“仁”、“强”、“诚壹”积财致富 既然“富者,人之情性”,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能 实现积财致富的理想呢?这说明成功地从事“货殖” 活动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司马迁在《货殖列 传》中写到战国时著名商人白圭,他善于观测时节的 变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薄饮食,忍嗜欲,节衣 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_3J9∞ 白圭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 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 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 之矣。” Jg 他说自己治产业就像政治家谋划国家大 事、军事家用兵打仗一样,需要靠智慧来随机应变、 靠勇气来做决断、靠仁德来决定取舍、靠强健的个性 来坚守原则。智、勇、仁、强是积财致富所必备的个人 素质。 司马迁对具备这些素质的“货殖”人物倍加赞 美,如辅佐越王勾践的谋士计然通晓年岁的变化规 律,并能据此来了解各种货物的供需行情,以备办物 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在干旱时节备船以备洪 涝,在洪水泛滥时备车以备旱灾。他指出:各种货物 的价格是不断变化的,但这种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 珠玉,,I.3193z。他告诉人们物价贵到极点时就会返归于 贱;物价贱到极点时又必然要逐渐上升为贵。因此, 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如粪土;当货物 贱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如珠玉。计然所说的这 些货物流通规律中包含着辩证法的思想,即使在今 天的市场经济中也可以引为借鉴。正因为有计然的 智慧,越国才逐渐富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范蠡学 习计然的策略并用之于家,结果家资巨万。 司马迁写到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 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C31933。《论语 ・颜渊》载:“樊迟问仁。子日:‘爱人。",【。J1 范蠡能 够三次把自己辛苦赚来的黄金分给那些贫困疏远的 人,正是出于孑L子所说的仁爱之心。再如关中子钱家 无盐氏,在吴楚叛乱时,朝廷出军平叛,急需用钱,就 向商人借贷,其他的高利贷商人认为战事胜负未定, 不肯借钱给朝廷,只有无盐氏拿出一千两黄金借给 朝廷,利息是本钱的十倍,吴楚之乱被平定后,无盐 氏富甲关中。无盐氏的放贷策略不仅出于商人谋利 的需要,更需要政治远见和当机立断的勇气,这也体 现了一个成功从事“货殖”活动的人所必备的智慧与 勇气。 除此之外,司马迁还提到了“诚壹”的品行对于 20 积财致富的重要作用:“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 而富者必用奇胜。田农,掘业,而秦阳以盖--#I。掘 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博戏,恶业也,而桓发用 (之)富。行贾,丈夫贱行也,而雍乐成以饶。贩脂,辱 处也,而雍伯千金。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洒削, 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马医, 浅方,张里击钟。此皆诚壹之所致。”[ 在司马迁看来,虽然精打细算、勤劳节俭是积财 致富的正道,但也有人靠出奇制胜来致富,无论是务 农,还是从事赌博、盗墓、小本买卖、当兽医等,只要 心志专一都可以积财致富。“诚壹”的人把一件事情 坚持做到底,最终积累了财货,而不“诚壹”的人虽然 做了很多件事情,但每件事情都浅尝辄止,还没等到 出成果就半途而废。 司马迁认为拥有智、勇、仁、强、诚壹等优良品德 是积财致富的必要条件,因此他指出:“廉吏久,久更 富,廉贾归富。” j9。 为官清廉就能长久保住官位,官 俸积累久了就会更加富有;不贪婪、讲信誉的廉洁商 人,反而能多赚钱并长久富有。试想做官的如果贪污 受贿,虽然当时拥有了很多财物,但是一旦落人法网 就一无所有而且性命堪忧。商人如果贪图眼前之利, 投机使诈,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最终没有顾客登 门,那又怎么能长久赚钱呢?不仅如此,好的品行还 可以帮助商人获得更多利润,“贪贾三之,廉贾五 之”_3 Jg站,贪商高价惜售,货物滞销,利润仅为十分之 三,而廉商低价抛售,薄利多销,反而获利可达十分 之五。从事“货殖”的人虽然最终目的是为了积财致 富,但却不能让财货腐蚀自己的德行,也惟有保持住 自己的优秀品德,才能赢得更多的财富和更长久的 财富。这恐怕也是太史公期望后世智者能引以为鉴 的吧! 总之,司马迁通过《史记》所传达的“货殖”思想 绝对不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批商人的发家事迹和发 财经验,也不是作为一个经济家在总结商品买卖和 货物流通中的规律。作为一个史官,他写作史书的主 要目的还是出于为统治者作借鉴,为后世智者作借 鉴,为前世和当世有德有能者作传,因此,他更多地 是站在富国强兵、稳定社会、顺应民心等方面来谈积 财致富的重要性和怎样才能积财致富,当然,在谈积 财致富的过程中也记载了一些商人和商业活动,但 是司马迁“货殖”思想的中心仍是积财致富而不是商 、 l活动。 参考文献: [】]i/F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1 3O. [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下转第36页) 认真落到实处,这不仅是医生的义务,也是其医疗价 生在履行告知义务时,不能有所保留和选择,不宜带 值观的体现。 有倾向性,更不宜误导而影响病人。 4.2 医护人员履行告知义务时,应讲究告知方法 4.4时时进修,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医护人员履行告知义务时应做到:第一,应表示 为避免告知义务之违反,医生应时时进修、学 出对患者的关怀之情。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时,应表 习,时刻充实自己的医疗知识。医生应与时俱进,经 达出对患者的关爱,说话态度要亲切和蔼,语言要温 常参加各种学术发布会及学术交流会,以免固步自 和中听,绝不能用冷淡的态度对待患者或者对患者 封而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科学新知。如果医生能与时 不理不睬,更不能用恶意刺激性语言对病人进行告 俱增自己的医学知识、经验,在工作中培养出自信, 知。医生在医疗过程中,如果充分表示出对患者的关 那么在履行告知义务时,就可驾轻就熟,避免医疗纠 爱之情,就容易取得患者的信任,有利于诊断治疗。 纷的产生。 第二,对重危病症,告知时要留有余地。医生在了解 4.5告知的时间应恰当、及时 患者及其病情后,应考虑告知的程度和方式,以尽量 医生履行告知义务是否及时、时机是否恰当对 减少过强的心理刺激。第三,讲究语言艺术和效果。 判断医方履行告知义务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意义重 由于医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绝大多数患者 大,若医方滞后告知或告知时机不当而造成患者损 缺乏医学专业知识,据此,医生在履行告知义务时, 失时,医方就必须承担对其不利的后果。如某医院一 还要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不 位患了癌症的患者需要进行化疗,护士就如实去告 同而区别对待,比如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质好的患 诉病人说明天开始给你化疗希望你配合一下,不料 者,可以详细告知,以便取得更好的配合,否则就应 这一“告知”惹怒了病人的家属,因为病人根本就不 选择一些善意而恰当的“隐瞒”,但一定得向其家属 知道自己得了癌症。由此可见,在一般情况下,要根 说明情况,以免发生意外情况而引起医疗纠纷。 据个体情况掌握分寸,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告知,以 4.3医疗告知的内容必须客观、准确、完整 免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康复产生不良的影响。 医疗纠纷的发生很多就是因为对患者及亲属的 告知不客观、准确和完整,医生在掌握患者基本情况 参考文献: 后。必须向患者提供真实、充分、详细的信息。如有关 [1]连社君.知情同意与证据收集EJ3.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 诊断、治疗目的、用药处置方法、病情预后,可供患者 (4):7-8. 选择的多种医疗方法及各种方法的利弊、经济费用 E2J徐微,张敏.论医疗民事责任的判定一医方承担医疗民事 等。对患者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危险及并发症要 责任的范畴及认定标准[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2): l0l一1O2. 仔细交待,考虑周全,留有余地。例如,我国最早因医 [3]李圣隆.医护法规概论[M].台北: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 生违反告知义务引发的案件发生在1996年6月,陈 司,1999:84. 某因左眼复发性结膜囊肿手术摘除,术后发现左眼 E43沈成良,周革利.告知不当将承担赔偿责任口].中国医院 睁不开。经医疗事故委员会鉴定:提睑上肌损伤所 管理,2003(2):23—24. 致,为手术并发症,医院并无过失,不构成医疗事故。 [5]王凯戎.实施知情同意防范医疗争议I-j"].中华医药管理 陈某起诉到法院,法院以医院没有告知可能引起的 杂志,2003,1(19):40—43. 并发症,侵害了其知情权为由,判决医院承担80 E63高也陶,吕略钧.知情同意的法学与伦理学渊源[J].医学 的赔偿责任6万元,并负担继续治疗费用。此外,医 与哲学,2003(6):37—38. (上接第2O页)典EM].缩印本.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 241. l992:584. [5]班固.汉书:下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3:l183. [3]司马迁.史记EM].长沙:岳麓书社.1 988. E63杨伯峻.论语译注・颜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史礼心,李军注.LLJ海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上接第29页) [4]徐馨.农村文化建设待解四大难题[N].人民日报,2006一 EeJ ̄J建斌,张学礼.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思路初 l_11(A11). 探[J].河北省礼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61-63. [5]沈兵虎.试论欠发达地区广播电视人才的需求与培 [3]崔建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 养[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2):86—88. 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1):225. 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