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茶道在日本茶庭空间意境营造中的体现

来源:榕意旅游网
茶馆设计 茶道在日本茶庭空间意境营造中的体现 刘英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日本茶道追求“茶禅一味”思想,荼庭是荼道思想的体现的实体空间。为了实现道即萘道、茶道即禅道的境界,茶庭的 空间意境体 和、敬、清、寂”的禅意。本文着重从茶庭的空间及空间序列、观赏方式、色彩设计、植物造景及景观小品等角度综合 分析日本茶庭空间意境的营造,并探讨茶道思想与日本茶庭空间意境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荼道:日本茶庭:空间意境 日本庭院独特的空间意境为世人所熟知,也极大地影响了西方现代 景观。早期的日本传统园林深受中国园林影响,同时,随着中国的禅宗佛 室内和室外相连的缘侧空间,形成坐观庭院,实现深思人生的空间意境。 茶庭空间以绿灰为基调,运用自然野趣的石、砂、木、竹、苔藓和植物等本 土材料。与此同时,饮茶多从傍晚时分开始,光线昏暗,茶客只能摸摸索 索、小心翼翼向前行,更能让茶客的情绪快速脱离尘世,实现茶道追求的 “和、敬、清、寂”思想。 教、茶道文化等不断的输入,日本庭院不断吸收进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 景观形式,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枯山水庭院和茶庭。日本茶道中“茶禅一 味”思想对日本茶庭寂静简索的空间意境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茶道的角度分析日本茶庭空间意境的营造方式,进而从更全 面具象角度感受日本茶庭的空间意境之美。 多个空间通过园路来连接,并结合茶道仪式用院门进行空间分隔的 暗示,空间隔而不断,加强仪式感,形成独特的空间序列,从而创造与主 题相协调的空间意境。 1茶道与日本茶庭概述 日本茶道出现于室町时代(1333—1568),盛行于桃山时代(1568— 16oO),到江户时代(1603—1867)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饮茶礼仪规范。随 着茶道的发展,茶室和茶庭应运而生。茶道的形成与禅宗密切相关,茶道 提倡“茶禅一味”的思想,追求禅道即茶道、茶道即禅道的境界。茶庭则是 具体体现茶道思想的空间,将茶道礼仪融入茶庭设计之中,体现简素、寂 静的禅意。 茶庭也叫露地,即茶室前庭,多为线形空间,一般是在进入茶室前的 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茶庭由围篱四面围合,经过三道院门和一条 长长的园路才进入茶室,园路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沿途布置寄 一2.2观赏方式和视角 不同的观赏方式和视角给观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日本传统园林 常见的观赏方式有坐观、回游两种,观赏视角以俯视和平视为主。传统的 寝殿式园林模仿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以回游和舟游为主,更具游玩 娱乐的特点,称其为回游式(舟游式)景观,如日本京都桂离宫。日本枯山 水造园形式极简之至,以坐观为主,称其为坐观式景观,如日本京都龙山 寺枯山水。观者俯视庭院中的砂石,陷入沉思,空间氛围更为寂寥。 日本茶庭多为线形空间,结合茶道仪式,其观赏方式与日本其他类 型庭院展示出独特之处,有强烈的仪式感和禅宗意味。茶客要按照主人 付(入口等候室)、中门、待合(等候室)、雪隐(厕所)、灯笼、洗手钵、飞石 等景观小品。茶庭布局与茶道仪式相吻合,茶客每经过一道门,便获得一 次心灵的升华,从而更加超脱凡尘世俗,步入“茶道”的意境,使茶客完成 从闹市到净土的空间穿越和精神转换。常见有三种类型:禅院式茶庭,书 院式茶庭和草庵式茶庭。日本茶道始祖千休利(1522--1591)将禅宗与茶 既定行走路线,同时根据飞石、延段的排列节奏调整行走速度,直至茶室 饮茶静思,可称其为线式与坐视相结合的观赏方式,视角从庭院到茶室 过程中也在发生变化,从平视转换至俯视,渐入沉思佳境,注重观者过程 感氛围的营造。 2.3色彩设计 为了实现茶道“和、敬、清、寂”思想,让茶客得以心灵的沉思,茶庭空 间以绿色和灰色为基调:郁郁葱葱的松树林为空间色彩定下基调,布满 绿色苔藓的青石、地面为空间色彩增添自然野趣;灰色的园路蜿蜒其中, 观景石、洗手钵、石灯笼等小品则是自然的灰色,而园路两侧以白沙铺 地,与灰色形成一定的色差,使整个庭院空间产生素雅的视觉效果。 同时,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克制的民族性格和传统文化对茶庭色 彩选择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深处岛国的日本追求悲凉的气氛,又深受 禅宗思想的影响,茶庭整体色彩虽以绿灰为基调,但也会点缀开花绚烂 而花期短暂的樱花,秋天的鸡爪槭色彩红烈,与灰绿基调形成明显的色 彩反差,创造强烈的视觉冲击。 道相融合,实现“茶禅一味”的精神境界,而其推崇的草庵式茶庭最能体 现茶道精神。 2 日本茶庭空间意境营造方式 日本茶庭一如日本其他类型庭院,造园手法洗练简约,凸显“闹中取 静”的山林隐逸意境。茶庭的空间意境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 石径、地上的松叶暗示森林茂盛、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的泉水、寺社 的围墙及石灯笼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静等加以展现。下面将从茶庭空 间及空间序列设计、观赏方式、色彩设计、植物造景和景观小品等角度具 体分析茶庭意境的营造方式,以便更好理解日本茶庭空间意境的形成。 2.4植物造景 日本茶庭在植物造景中也遵,僭‘和、敬、清、寂”的意境营造原则,无 2.1茶庭空间及空间序列 空间是场所的精髓所在。无论是传统园林还是现代景观,最为重要 的即是对空间的营造,包括单个空间和多个空间的处理,营造特定的空 间氛围和意境。日本茶庭单个空间的功能、尺度、色彩、材料、光线等围绕 既定意境展开,多个空间即空间序列则按照茶道仪式环环相扣,形成茶 庭寂静的空间意境。 论是植物素材、植物空间,还是植物色彩、植物形式美等多方面综合体现 简素幽雅的空间氛围。 植物素材上多选择象征长寿的松柏类常绿植物以及象征青春易逝 的观花植物(樱花)和色叶植物(鸡爪槭),在有限的空间里点到为止,却 给观者顿悟的契机,悟透生命的轮回,从而强化茶庭宗教仪式感的空间 意境。并利用自然形态的苔藓布满石头,让人顿时远离尘嚣,感受空寂的 空间意境。植物空间构成由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地被形成,松柏类乔木 形成稀疏的树林,下层则是满眼的苔藓类植物,植物空间构成形式简洁, 创造沉思的空间实体。 茶庭可分为三个独立空间,功能相对单一:踏入院门,与外界隔离, 开始第一阶段沉思;穿过中门,景致粗旷,进入第二阶段沉思,同时完成 茶道中洗手净面仪式;弯腰进入“贵人口”,到达茶室,主客寒暄喝茶,开 始第三阶段的沉思。与功能相协调,茶庭单体空间尺度小,更多利用建筑 作者简介:刘 荚(1981一),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I学术专业人文茶趣 浅谈茶文化色彩元素在茶楼设计中的运用 刘涌涛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714099) 摘要:我国有着丰富的茶文化历史,在深厚的茶文化体系中,有很多值得被我们传承的内容,色彩元素就是其中之一,巧妙 应用色彩和色彩搭配,能够让A4f]感受到茶楼中所蕴含的荼文化,同时也能有效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增进人们沟通效果,升华 茶楼功能布局。可以说,将茶文化色彩元素有效运用到茶楼设计工作当中,实际上是茶楼装饰设计工作的优化创新和重要发展。本 文拟从萘文化的特点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荼文化中色彩元素的相关表现,依据茶楼的功能定位及其设计要求,从而探索将茶文化 色彩元素运用到茶楼设计工作中的具体思路和客观价值。 关键词:茶文化;色彩元素:茶楼设计:运用思路 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实现有效传承,如 何才能有效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当然,解决这一问题的核 心和关键在于将传统文化融入时代特征。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 心,其丰富的内容,深厚的精神理念。在社会转型的今天,仍然具有调节 内心压力的价值和功能。 生活、社会进行研究,不难发现该地区极具生活气息,其生活幸福指数远 远高于其他地区。因此,想要有效继承茶文化,首先就应该对其中所蕴含 的生活化气息进行有效剖析。 此外,茶文化作为一种绿色、生态、健康的生活理念,其在发展过程 中,也形成了一系列相关艺术形式,比如以茶及品茶活动为主体的传统 茶画等等。茶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我们进行创作的素材,在茶楼 装饰设计优化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合理的应用好这~系列资源优势,通 过合理巧妙应用这些资源,从而满足人们对茶文化的追求和需求。在茶 文化体系中,其对色彩元素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理念的融入中,可以说,茶 文化的独有内涵决定了人们在追求健康生活品质的今天,依然会将茶文 1茶文化的特点内涵分析 在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中,其倡导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养生、休 闲的生活方式,更注重的是人的生活幸福指数。在茶文化保留最完整的 四川地区,如今人们依旧将喝茶作为生活中的必要环节,通过对该地区 作者简介:刘涌涛(1979一),男,陕西渭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植物色彩最容易形成视觉效果和营造气氛,根据茶庭 整体意境预设,植物色彩以深绿色为主,偶尔点缀红色色叶植物,构成以 绿色山林意境为基调,同时又能感悟红颜易老的悲凉。物造景注重节奏 “敬”,平等、敬重 所有主客都由小入口钻入茶室,佩刀置于茶室外,体现 平等和平。“清”,清朗、洁净。茶庭多为常绿树木,色调统一,避免过多装 饰,尽量保持自然形态和原始质感,石上的青苔、裂缝,酷似茅庐的茶室 里不经修饰的木柱都富有清雅之气。“寂”,空闲、闲寂。茶道中表达贫困、 真朴和孤独,这是层高深的境界,也是茶道力图表达的一种意象之 景——深山草庵的孤寂和古寺神社的荒芜。 和韵律,模仿石景组合形式,多采用“七五三”及其变形韵律节奏,这一等 比模式变化节奏慢,容易形成内敛的视觉效果。 2.5景观小品 景观设计中景观小品不仅能营造空间氛围,也能对空间进行限定、 分隔和引导,形成富有韵律感的空间关系。日本茶庭充分利用院墙、院 门、竹篱、园路等简单几种景观要素实现空间的分隔和引导,同时设置石 景、洗手钵、石灯笼等小品营造氛围。 院门是进入茶庭的起点,也是空间转换的标志,既可以分隔空间,又 有着强烈的仪式感;园路是连接庭院入口和茶室入口的必经之路,是由 外向内、由公共到私密空间的转换的过渡空间,茶客根据主人设置的行 走节奏前行,随地形、空间变化不断变换庭院景观,以实现蜿蜒幽静之 趣。园路多用飞石铺地,飞石多采用右、左、右、左、一步一石的铺设方式, 茶客通过飞石的大小、质感和节奏以及立于飞石之上的五官感受,体悟 主人的自然观和空寂美学,从而实现参与者与景观环境的情感互动。 3.2“一期一会”与茶庭空间序列设计 “一期一会”是茶客从进入茶庭到达茶室,进行一系列茶道活动,让 主人和茶客珍惜每次一相会,苍凉而寂寥,与茶庭空间意境相协调。“‘ 期一会”还充分体现了佛教中“无常”思想,要珍惜每个机缘,从前文分析 可知,茶庭的空间序列是围绕茶道礼仪展开,在前行过程中按照主人设 置的飞石调整行走节奏,注重每个细节的设计。 3.3独坐与茶庭观赏方式 独坐可实现个人的深思,而茶庭以坐观为主,正好与茶道的独坐观 念相吻合,能更好体会“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和简朴素雅的空间意 境。 4结语 空问意境是观者和被看者之间沟通的媒介。日本茶庭使观者感受具 体空间及其营造的空间意境的同时,唤醒人内心的自我和对世间万物的 沉思,从而实现茶道所追寻的“茶禅一味”的精神内涵,同时也对现代景 观的真正内涵有着深远的启发。 参考文献 3茶道思想与茶庭空间意境的联系 日本茶文化由僧侣传播,一开始就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同时,日本茶 文化崇尚庄周玄学,重精神,轻实用。日本茶道的核心思想主要有三点: “和、敬、清、寂”、“一期一会”以及独坐观念,其与茶庭空间意境、行走路 径设计和观赏方式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3.1“和、敬、清、寂”与茶庭空间意境 茶庭空间意境清幽素雅,与茶道的“和、敬、清、寂”思想不谋而合,同 时,茶庭的布局让茶客们感悟茶道精神和茶道追求的美感,体会“茶禅一 味”和“天人合一”。 [1]张云路,李雄,章俊华.日本传统园林中的意境表达在日本现代园 林中的运用U].中国园林,2011(5):50—54. 【2]唐洁芳.日本茶庭的园林艺术卟艺海,2011(7):191. 【3]刘庭风.日本园林教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4]倪静雪,傅德亮.日本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图解分析 上海交通 “和”,协调、和悦。茶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和谐,参加茶会的 人通过茶道,摆脱现实社会的制约,吐露心声,使内心变得融恰起来。 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3):255—259. 64 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