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言文《杨沃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宁夏吴忠2022届高三下4月)

来源:榕意旅游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沃衍,一名斡烈,赐姓兀林答,朔州静边官庄人。少尝为北边屯田小吏,会大元兵入境,朝命徙唐括族内地,沃衍留不徙,率本部族愿从者入保朔州南山茶杞沟,有众数千,推沃衍为招抚使,号其沟曰府,故残破镇县徒党日集,官军不能制。又与大兵战,连获小捷。朝廷遣人招之,沃衍即以众来归。时宣宗适南迁,次淇门,闻之甚喜,遂以为武州刺史。

武州屡经残毁,沃衍入州未几,而大兵来攻,死战二十七昼夜不能拔,乃退,时贞祐二年二月也。既而朝廷以武州终不可守,令沃衍迁其军民驻岢岚州,以武州功擢为本州防御使。俄升岢岚为节镇,以沃衍为节度使,仍诏谕曰:“卿于国尽忠,累有劳绩。今特升三品,恩亦厚矣,其益励忠勤,与宣抚司辑睦以安军民。”沃衍自奉诏即以身许国,曰:“为人不死王事而死于家,非大丈夫也。”

兴定元年春,上以沃衍累有战功,赐今姓。元光元年正月,遥授中京留守。六月,进拜元帅右监军。二年春,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正大二年,进拜元帅左监军,遥领中京留守。

三峰山之败,沃衍走钧州。其部曲白留奴、呆刘胜既降,请于大帅,愿入钧招沃衍。

大帅质留奴,令胜入钧见沃衍,道大帅意,降则当授大官。沃衍善言慰抚之,使前,拔剑斫之,曰: “我起身细微,蒙国大恩,汝欲以此污我耶!”遂遗语部曲后事,望汴京拜且哭曰:“无面目见朝廷,惟有一死耳。”即自缢。部曲举火并所寓屋焚之,从死者十余人。沃衍死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金史 列传第六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 复击走之/

B.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

C.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

D.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 复击走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

A.赐姓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杨沃衍因屡立战功被皇帝赐姓兀林答。

B.屯田是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政府利用这种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

C.诏在先秦指上级给下级的命令,秦汉以后则专用于帝王向下属或大众的命令。

D.拜原本为一种礼节,另有拜见、授官等意。“进拜元帅右监军”是“拜见”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沃衍被推为首领,受招率众归顺朝廷。杨沃衍本为屯田小吏,元军入境时未按朝廷要求迁徙内地,带领数千人与元军作战并获小胜,后接受招纳。

B.杨沃衍多次获战功,不断受到皇帝提拔。杨沃衍被金宣帝任命为武州刺史,与元军殊死作战二十七昼夜后元军撤退。皇帝因他忠于国家而下诏嘉奖。

C.杨沃衍获皇帝赐姓,更加受到皇帝重用。杨沃衍遥领中京留守期间恪尽职守,曾追击南下抢掠的数百元军,并打跑了安德寨的元军。

D.杨沃衍拒诱不降元,被逼自缢殉国。杨沃衍战败后逃到钧州,他的家奴有两人投降元军,其中一人来劝降,被他以剑砍斫;走投无路之际他留下遗嘱,壮烈殉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宣宗适南迁,次淇门,闻之甚喜,遂以为武州刺史。(5分)

(2)沃衍自奉诏即以身许国,曰:“为人不死王事而死于家,非大丈夫也。”(5分)

10. (3分)答案:A

【解析】画波浪线处句子应该这样断: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注意:“游骑”后不能断,因为“数百”是“游骑”的定语。“俄而”是时间副词,应停顿。“兵大至”后应停顿。

11.(3分)答案:D

【解析】“进拜元帅右监军”的“拜”是“授官”之意。

12.(3分)答案:D

【解析】“被逼自缢以报国恩”“走投无路之际”错误。

13.(10分)参考答案:

(1)当时金宣宗恰好向南迁移,驻扎在淇门,听说了他后很高兴,就让他担任武州刺史。(“适”、“次”、“以为”各1分,大意2分)

(2)杨沃衍自从接受诏令后就把自己身体献给国家,说:“作为一个人如果不为国家大事而是却死在家事上,不是大丈夫!”(“奉”、“许”、“死”各1分,大意2分)

(第一句,注意“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第二句,注意“死”是为动用法。)

参考译文

杨沃衍,一名斡烈,被金帝赐姓兀林答,是朔州静边官庄人。年轻时曾做北方边境屯田小吏,赶上元军入侵边境,朝廷下令迁徙唐括族到内地,杨沃衍留下没有迁徙,带领本

部族愿意跟从的人进入朔州南山茶杞沟,有几千人,推举杨沃衍做招抚使,称他们所住的沟为府,所以残破镇县的人们一天天的聚集到这里,官军也不能制止。又跟元军作战,接连获得小的胜利。朝廷派人招纳他们,杨沃衍就率领众人归顺朝廷。当时金宣宗恰好向南迁移,驻扎在淇门,听说了他后很高兴,就让他担任武州刺史。

武州屡经战火而残破毁坏,杨沃衍进入武州不久,元大军就来进攻,杨沃衍与元军殊死作战二十七昼夜元军也不能攻占武州,就撤退了,当时是贞祐二年二月。不久朝廷认为武州最终是不能守住的,下令杨沃衍把那里的军民迁移驻扎到岢岚州,因为武州的战功而提升杨沃衍担任该州的防御使。很快升该州为节镇,让杨沃衍担任节度使,并下诏晓瑜:“您对国家竭尽忠心,屡次取得战功。现在特地升为三品,恩德也是很丰厚了,希望你再接再厉,忠心勤勉,同宣抚司和睦相处来让军民安定。”杨沃衍自从接受诏令后就把自己身体献给国家,说:“作为一个人如果不为国家大事而死却死在家事上,不是大丈夫!”

兴定元年春天,皇上因为杨沃衍屡立战功,赐予他现在这个姓(兀林答)。元光元年正月,遥授他为中京留守。六月,晋爵为元帅右监军。元光二年春天,元军几百游动的骑兵劫掠延安并向南而来,杨沃衍率军追击,在野猪岭作战,俘获四人而还。不久,元军大举入侵,驻扎在德安寨,杨沃衍再次出击打跑了元军。正大二年,晋爵为元帅左监军,遥领中京留守。

三峰山战败后,杨沃衍逃到钧州。他的家奴白留奴、呆刘胜投降后,向元军主帅请求,愿意到钧州招降杨沃衍。元军主帅留下白留奴作为人质,让呆刘胜进入钧州去见杨沃衍,传达元军主帅的想法,如果投降就授予高官。杨沃衍用好言安抚他,让他到跟前,拔出剑砍他,说“:我出身卑微,蒙受国家大恩,你竟然想用这来玷辱我的名声!”于是把自己的后事遗留给家奴,遥望汴京叩拜哭道:没有脸面见朝廷了,只有一死罢了。就自缢。他的家奴点火把住的寓所“ ”烧掉,跟从他死的有十多人。杨沃衍死时年五十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