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灵魂的堕落_拉斯蒂涅的形象分析

来源:榕意旅游网
灵魂的堕落

———拉斯蒂涅的形象分析

毛闯宇

  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高老头》,是出色的

序幕,也是他早期的一部代表作。《高老头》以一八一九年底到一八二○年初为时代背景,以贫民区寒酸的伏盖公寓和贵族区鲍赛昂夫人豪华的客厅为主要舞台,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两个人物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为基本线索,形象地描绘了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无情地撕下了资产阶级温情脉脉的面纱,突出地表现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不愧是一幅波旁王朝时期典型的社会画面,而在这画面中,拉斯蒂涅的形象刻划得相当成功,成为巴尔扎克的艺术画廊中光辉的典型形象之一。

拉斯蒂涅原是外省破落贵族的子弟,涉世不深,“天良”未泯,来到巴黎攻读以求进身之阶。但是,花花世界的巴黎与家道中落的故乡相比,强烈地刺激了他向上爬的欲望。于是他遍寻家谱,找到了远房表姐鲍赛昂子爵夫人,作为高攀“上流社会”的引进人。因为,鲍赛昂夫人是“贵族社会的一个领袖”,她的府邸是贵族区“最有意思的地方”。能在这“金碧辉煌的客厅里露面,就等于一纸阀阅世界的证书,”“一朝踏进了这个比任何社会都门禁森严的场所,”“就可以到处通行无阻。”初出茅庐的拉斯蒂涅,一经被人提到“跟鲍赛昂太太是亲戚”,立即身价百倍“,一个姓氏的力量竟像魔术棒一样”,使“周围的人为之改容”,资产阶级妇女都以能挤进这个贵族沙龙为最大光荣。鲍赛昂夫人对表弟作了资产阶级式的“启蒙教育”“: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的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去不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你要没有一个女人关切,你在这儿便一文不值。这女人还得年轻,有钱、漂亮。”她对但斐纳非常蔑视,但她却让拉斯蒂涅追求这位银行家太太,甚至愿意帮忙搭桥。二十一岁的拉斯蒂涅对这位表姐感激涕零,表示“:愿意绕在你裙下,为你出生入死。”从此,他按照鲍赛昂夫人的指点,拼命追求但斐纳。为了追求但斐纳,他必须打扮一番,没钱怎么办?于是,他写信向母亲和妹妹求助,家中好不容易给他汇来了一千五百法郎的现款,这是他母亲卖掉了首饰,以及妹妹们长期的私蓄凑合起来的,他拿到这笔钱“肚子里有些热不可当的感觉,。”“他想放弃上流社会,不拿这些钱。”此时此刻,拉斯蒂涅多少还有一点“良心上的责备”,但他又原谅了自己,并为自己的丑恶行为辩护,说明他的灵魂已经堕落,已经被金钱腐化了。

拉斯蒂涅的腐化堕落具有典型意义。他的堕落过程是贯串全书的主线。拉斯蒂涅往来于“上流社会”和伏盖公寓之间,把两个场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融合为一体。他在两处受教育,方式不同,语言不同,内容实质却一样:金钱便是力量。为了爬上去,必须有钱;为了有钱,必须涂黑良心“,清白诚实是一无用处的”。鲍赛昂夫人的高贵门第只能帮助拉斯蒂涅跳进上流社会的客厅,却不能帮助他在上流社会扎根。聆听鲍赛昂夫人的教诲,特别是目睹她的“悲惨”命运,使拉斯蒂涅懂得了:金钱的威力业已大大超过了姓氏的力量。这正是时代的特点。在拉斯蒂涅的人生道路上,他又遇到了苦役犯伏脱冷,伏脱冷给他上了第二课:鲍赛昂家只能给他撑腰,但袋里空空也是无济于事,要想爬上去,必须有“一百万家财”,否则“一切都是水中捞月”。而且“,要弄大钱,就该大刀阔斧地干,要不就完事大吉。……人生就是这么回事。跟厨房一样腥臭。要捞油水不能怕弄脏手,只消事后洗干净;今日所谓道德,不过是这一点”。

资产阶级的道德准则被伏脱冷一语道破,使拉斯蒂涅深为震动。而他耳闻目睹的社会现实,更是不断印证着伏脱冷的邪恶说教。特别是伏脱冷的被捕和鲍赛昂夫人的被逐,对他冲击尤大。前者遭暗算,后者被遗弃,都是金钱在作怪。活生生的事实对他作了最有说服力的教育。高老头之死,是拉斯蒂涅所受“教育”的最后一课。他自始至终目击了这场“惨剧”的演讲。

起初,拉斯蒂涅发现了高老头的秘密,了解到高老头的“父爱”和崇高德性,自称为是高老头的保护人。高老头临终前夕,是最动人心魄的一幕,也是对拉斯蒂涅最深刻的一课。这是他人生的第三课。高老头脑溢血,咽气之前,想看到两个女儿,但两个女儿又都不来,还有一点天良的拉斯蒂涅,为他尽心效力。他为了让可怜的高老头最后能见到女儿,为了给高老头筹款治病及办理丧事,他来回奔走于伏盖公寓和高老头两个女儿的府邸之间。高老头临终之前绝望的哀鸣和愤怒的咒骂,仿佛是这段乐曲中的主调,反复出现,不绝于耳。与之相对照的,或是两个女儿踩着父亲尸体向鲍府的的舞会走去,盛装艳服,大出风头;或是两对夫妇为了钱财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乌烟瘴气;或是为了避免破钞,对拉斯蒂涅干脆闭门不纳。面对此景此情,伏脱冷的哲学被拉斯蒂涅全盘接受了,他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炎炎的欲火,纵身跳进了巴黎上流社会这个罪恶的深渊。在埋葬高老头的同时“,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

3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论刘庆邦小说中的历史苦难

李 杰

  苦难作为人类生存境遇中无可规避的本质属性,从来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千百年来,文学正是因为苦难才显得深沉和伟大。苦难与人生的辩证关系自古也成为许多作家创作的题材,对苦难的叙事已成为世界性的文学母题之一。刘庆邦的小说叙事也彰显着观照苦难并作出独特性理解的努力。作家秉承中国乡土小说源流中苦难叙事的传统,把“苦难”作为审视历史和生活的一个常规性视角,在对乡土居民历史苦难的叙述中完成了对当代中国现实生存状况的理性审视和精神穿透。在乡土传统文明遭遇城市现代文明并日趋败落的当下现实情境中,在欲望化叙事成为众多作家争相热捧的叙事语境之中,作家秉承人道主义的叙事立场和“悲哀”的叙述情感,表达了一个作家宝贵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自觉的人学价值承担。

在“文革”梦魇与历史禁忌消除、“极左”思想得到纠正、社会风气逐渐开明的时代,作为最为惨痛记忆的时代历史本身,成为作家们反复抒写的主题:或义愤填膺地向历史制造个体“伤痕”发出最为煽情的道德控诉,或在冷静表象的包装下开始饱含参与激情的历史反思,对历史记忆的真实言说汇成了新时期乡土小说一滴眼泪”,决心和巴黎上流社会“拼一拼”。于是外省的贵族子弟就这样被腐化成了资产阶级野心家。尤其令人回味的是,拉斯蒂涅对皮安训说的一段话,真是深刻极了。请听“:我入了地狱,而且得留在地狱。不管人家把上流社会说得怎么坏,你相信就是!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隐藏在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拉斯蒂涅自甘堕落,而在他步步堕落的同时,使读者看到了社会的累累罪恶。

一八一四年复辟王朝建立后,大批在革命时期流亡国外的封建贵族卷土重来,纷纷夺回他们在革命中失去的土地和财产,妄图完全恢复他们已经失去的天堂。然而,社会的发展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资产阶级暴发户为了恢复和巩固在革命年代里所取得的权利和地位,向封建贵族的反扑发动了全面的冲击。封建贵族在满身铜臭的资产阶级的逼攻之下,节节败退,逐渐灭亡。结果他们或者被腐化,转变成资产阶级,或者干脆退出历史舞台,让位给资产阶级。在《高老头》里,巴尔扎克通过拉斯蒂涅的形象,从某一侧面,真实

苦难叙述的文学洪流。当历史惨痛的反复咀嚼逐渐被市场化成果的甜蜜分享所取代,当历史作为事件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远离现代人的心理文化底线,当饱含教训的政治吊诡逐渐演化成现代人的欲望狂欢,刘庆邦携带着《落英》、《高高的河堤》《、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乡土小说佳作提醒着人们:历史记忆的苦难行犹未远,遗忘历史无异于背叛。

《平原上的歌谣》是200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作为“刘庆邦作品系列”推出的长篇力作,是“迄今为止写

‘三年自然灾害’的最让人心灵震颤的作品”。小说以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一场天灾人祸为叙事背景,天灾是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人祸是“苏修”与我们交恶,1959年到1960年发生在河南文凤楼村饥民之间的事件构成了小说的叙事中心。故事由饲养员文钟祥发现饿趴下的黄牛去报告队长开始,农家人围绕着救牛给牛弄草吃引出一串凄美的故事。从竭尽全力亦没能挽救黄牛的饿死,到逃荒乞食的不顾脸面不讲礼节,到用6个苦馍换得一个黄花姑娘,到撬开生产队仓库的大门偷几把发霉的红薯叶或芝麻,到油锤饿极吃癞头包子(癞蛤蟆)中毒,到嗍盐子儿、吃柿树皮、逮蛐地再现出了这一历史过程,指出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资产阶级的上升兴旺,在拉斯蒂涅身上闪耀着时代特征。同时,通过这个贵族子弟所走过的生活道路和他的心理变化,巴尔扎克细致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对于人们灵魂的巨大腐蚀作用,封建的道德观念是如何被极端利己主义的冰块所淹没的。因此,这一典型形象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由于巴尔扎克的世界观有保守的、反动的一面,尽管他运用了卓越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精确地描绘了现实世界,但在塑造人物形象中,毕竟是带有阶级的局限性。他对贵族阶级倾注了深切的同情,而拉斯蒂涅的精神堕落,他是以“哀其不幸”的凄婉笔调描写的。同情的泪水渗透在人物形象的深处,这就削弱了形象的批判力量。总之,作家确实暴露了拉斯蒂涅灵魂被金钱所腐化的过程,然而没有鞭笞拉斯蒂涅的极端个人主义的丑恶灵魂,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今天,我们应该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这个资产阶级野心家。

4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