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广东医学2007年5月第28卷第5期 ・683・ I 乡穸|新 色差 乏 | 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产科处理的若干问题水 李小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广州510630) 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羔是病情进展迅速、临 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基础上,产后出血又会使肝脏缺血、缺 床症状复杂、短期内即可出现多种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氧,进一步加重肝细胞损伤。 如: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急 性肺损伤、感染与内毒素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晚期妊娠 合并重型肝炎病死率高,已成为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之一。我们分析发现其病死率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与病情 复杂、常合并多种器官功能障碍等重型肝炎的临床特.量有关 外,部分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未能早期识别,以及产科 处理不恰当也是两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不恰当的产科处理 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造成患者产后病情恶化呈不可逆转的 趋势,严重者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晚期妊娠合并 重型肝炎的产科处理应引起重视。以下结合我们的经验对晚 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产科处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做一介绍。 1 早期识别与及时转运 加强围产保健,提高医务人员认识,做到早期识别与及 时转运,集中救治对降低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病死率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妊娠晚期尤其是HBsAg阳性者肝脏储备功能降 低,产前检查必要时应复查肝功能,及时发现肝功能异常的 孕妇。对肝功能异常者,即使其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也应及 时收入院作进一步的检查、评估与治疗。 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主要有:乏 力、纳差,尿黄,身目黄染,恶心、呕吐,腹胀等。一旦发现孕 妇有以上情况,应予以高度重视。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有重型肝炎倾向的孕妇,必须在分 娩前及时转送到有相应抢救条件并具有一定处理经验的医 院集中救治。 2分娩时机的选择 妊娠是重型肝炎发病的诱因之一。大多数患者妊娠未 终止前,其病情难以有根本的改善,短期内科治疗后应选择 恰当时机结束分娩,以减轻肝脏的负担;同时还应注意到,分 娩创伤和出血会明显加重肝脏负担,分娩是导致晚期妊娠合 并重型肝炎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尽量避 免无准备地在匆匆忙忙之中终止妊娠。 我们认为终止妊娠的时机为:①经综合治疗,凝血功能、 白蛋白、转氨酶、总胆红素等实验室指标和生命体征平稳 24—48 h后;②临产;③经积极治疗病情无好转或胎儿窘迫, 而胎儿基本成熟并在宫外存活的可能性大。 3分娩方式的选择 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多有凝血功能严重障碍、低 蛋白血症。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胎盘创面不易止血,同时有 组织水肿,子宫收缩力差,因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极高;在有 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项目资助(编号:2005B34201006) 李小毛,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围产医学会主 任委员;研究方向:围产医学 若选择阴道试产,可能因分娩时间长、体能消耗大、疼痛 等因素,加重肝脏负担;有研究数据表明阴道分娩前后的肝 功能多项指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近年来由于麻醉、输血、 抗感染、以及剖宫产手术技术的提高,相对而言剖宫产的不 利因素能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基于以上理由,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对晚期妊娠合并重 型肝炎患者其分娩方式更倾向于选择剖宫产。阴道分娩仅 适用于经产妇已临产、宫颈条件成熟、估计短时间内可结束 分娩者。 资料数据证明,剖宫产分娩的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 者病死率低于阴道分娩;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死亡患者中 阴道分娩居多。 4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 分娩前包括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精心护理、支持疗法、 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争取患者的凝血功能、白蛋白、转氨 酶、总胆红素、生命体征等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同时积极 防治并发症;获得合适的分娩时机是最好的术前准备。 对于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行剖宫产,手术前作好 备血、停留尿管、新生儿复苏抢救等常规准备工作外,还应注 意以下几个问题。①病情允许时,术前可灌肠(生理氯化钠 100 ml、杜秘克30 rnl、氟哌酸1 g),排除肠道内容物,以减轻 中毒性肠麻痹及预防肝性脑病;②患者上手术台后采用风暖 等有效保暖措施,使患者保持正常的体温;③行中心静脉插 管开放静脉通道。中心静脉插管是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的 重要措施,既可以提供快速的静脉输液通路,又可以通过中 心静脉压测定结合血压和心率的监测有效地判断心功能、前 负荷及血容量的情况,以指导补液量和补液速度。 对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术前中心静脉插管应请有 穿刺经验的医生进行操作,插管过程避免反复多次穿刺导致局 部出血及形成血肿,应避免穿破胸膜引致血胸或血气胸等。 5果断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剖宫产手术切口宜采用腹部纵切口。纵切口便于手术视 野的暴露、子宫切除以及腹腔冲洗,还有利于术中探查肝脏。 我们注意到,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剖宫产同时行 子宫切除术,有利于预防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减少了肝肾综 合征的发生,也有利于胆红素、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的恢复。 我们的经验表明,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行子宫切 除术.以选择子宫次全切除术更为合适。行妊娠子宫全切除 术时,需下推膀胱至较低部位,由于膀胱宫颈附着处尤其是 宫颈两侧静脉丛较丰富,妊娠期充血明显,下推膀胱过程中 易引起静脉丛的损伤和出血,由于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 者凝血功能严重障碍,靠压迫不容易止血;另外,晚期妊娠子 宫主韧带和宫骶韧带较柔软,局部水肿,术中触摸不清,下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84・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May.2007,Vo1.28,No.5 膀胱不够低则容易损伤输尿管。子宫次全切除既可减少膀 胱底静脉丛的损伤和出血,又可避免输尿管损伤,手术方法 既简便又安全,手术时间短,同时又达到了子宫切除的效果。 因此,我们认为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子宫切除宜采用子 宫次全切除术。 养与药敏。腹部切口可用500 g/L葡萄糖注射液20 ml加胰 岛素8 u局部浸润注射,以促进伤口愈合。术后在手术台上 即用无醇型安尔碘液行阴道冲洗或抹洗,以减少上行感染的 机会,并有利于术后观察出血情况。 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测中心静脉压和每小时 尿量,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等 实验室指标变化;不断评价患者的全面情况,同时寻找出当 剖宫产术中打开膀胱反折腹膜,选择子宫下段切口时略 偏高靠近反折腹膜。在胎儿胎盘娩出后,以大棉垫填塞子宫 腔减少出血,皮钳钳夹子宫切口无须缝合。挽出子宫,排开 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可能危及生命的问题,及时调整用药先 后顺序与输注速度。注意口腔、腹部伤口、腹腔引流管、尿 管、中心静脉插管、补液留置管等管道的护理;补充凝血因子 改善凝血功能,补充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护肝支持对症 治疗;抗感染;积极防治并发症等。 肠管,依次钳夹切断缝扎圆韧带、输卵管与卵巢固有韧带、子 宫血管,然后选择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的下方1—2 cm处行 次全子宫切除。此时不需要额 ̄l--v推膀胱。缝扎圆韧带、输 卵管与卵巢固有韧带、子宫血管时,采用8字缝合方法。子 宫次全切除后,采用连续扣锁法缝合宫颈残端,中间再加8 8小结 迄今为止,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是围生医学和肝病领 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救活过程中需要临床多学科协作与共 字缝合1针,以避免术后可吸收线松解而导致的残端出血。 6冲洗腹腔并放置腹腔引流管 缝合完宫颈残断止血后,洗手探查肝脏大小,以便对预 同努力,其中产科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分娩是导致晚期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病情急剧变化的重要因素,分娩后往 往出现病情短期内迅速加重。多年来,我科致力于妊娠合并 重型肝炎救治的研究,初步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经验并加以再 后作出初步评价。关闭后腹膜后,用无醇型安尔碘液浸泡盆 腹腔数分钟,再以大量温生理氯化钠(5 000 ml左右)冲洗, 以杀灭腹腔内细菌,减少腹腔内有害物质,预防术后感染,减 轻术后发热。 实践,在感染科等相关学科的共同参与下,近几年来救治的 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然而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救治包括 产科处理等方面仍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晚期妊娠合并重 型肝炎的救治对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还需要政府与社会的更大关注。加强围产 保健,提高全民认识,早期识别、及时转运、集中救治仍是现 阶段降低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收稿日期:2007—03—02编辑:庄晓文) 冲洗后腹腔内放置硅胶双套管行腹腔引流,将引流管放置 于盆腔的最低处,以利于腹腔液的引流,减轻腹压,并利于胆红 素等有害物质排出,还可用来术后腹腔内冲洗。腹腔引流液的 量与性状会随低蛋白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发生变化,术 后可据此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一般引流管放置3-7 d。 7分娩后的处理 剖宫产开腹后抽取的腹水送检,项目包括生化、细菌培 儿童腮腺丛状神经纤维瘤1例 林帆李扬彬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广州510260) 患儿,男,4.5岁。左颊部无痛性 肿胀4个余月,左侧腮腺区可触及 20 ITlln×30 ITlln肿块,细颗粒状,质硬, 活动欠佳,有轻压痛;腮腺导管分泌正 结节呈丛状分布,结节内雪旺细胞及纤 维母细胞增生,伴大量黏液变性,间可 见萎缩的腮腺组织。染色:NSE(+); 腮腺神经纤维瘤的MR表现为边界清 晰的占位,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可囊变, 周围围绕以腮腺组织,而本报道病灶则 均匀分布于腮腺浅、深面,肿瘤与萎缩 的腮腺组织不能区分,病灶包绕血管, 并广泛囊变,呈皂泡样,增强扫描实质 部分中等程度强化。腮腺神经纤维瘤 需与多种腮腺病变鉴别:淋巴管瘤,形 S一100(+),诊断为神经纤维瘤。 讨论腮腺神经纤维瘤为良性肿 瘤,生长缓慢,常因面颊部无痛性肿胀 数月或数年就诊,一般腮腺导管分泌正 常,没有面神经麻痹等症状,绝大多数 腮腺神经纤维瘤,尤其丛状神经纤维 瘤,是神经纤维瘤病I型(NF1)的表现 之一,而本患儿并不足以诊断NF1,因 为NF1的诊断依据还包括皮肤咖啡斑、 常,面神经功能正常。皮肤无咖啡斑或 雀斑,双亲家属无神经纤维瘤病病史, 临床诊断为淋巴管瘤。影像资料:外院 B超示腮腺实质性低回声包块;MR示 左侧腮腺均匀增大,呈皂泡样,弥漫分 态不规则,易包绕血管,向腺体外生长; 腺淋巴瘤,形态规则,T2WI信号较其他 良性肿瘤低,增强较弱;慢性炎症,形态 不规则,边界模糊,腮腺筋膜增厚;神经 鞘瘤,边界清晰,常囊变,与神经纤维瘤 在影像上难以鉴别。治疗方面,目前尚 有一定争议,尤其是没有面神经功能障 碍的患者,因为手术可能会引起来面神 经功能的丧失。总之,充分结合影像和 布多个小囊状等T1,长12信号,内部 间隔粗细不均,呈等T1,等1r2信号,腮 腺内颈外静脉及下颌后静脉未见明显 受压推移或变窄,增强后,囊变部分无 强化,其间隔中等程度强化,考虑为腮 腺混合瘤。手术及病理:全麻下行左腮 腺肿物切除术+面神经解剖术,病灶于 腮腺浅面及深面均匀分布,与面神经分 支关系密切,正常腮腺小叶结构消失; lisch结节或家族史等,但由于NF1可 在成年发病,故该病例仍需随访。 在检查方法方面,针吸细胞活检可 以定性,但需要取得足够肿瘤细胞,否 则容易误诊。而MR和CT有助于定 性、定位及指导手术治疗。以往报道的 临床有助于正确诊断和合理的治疗。 (收稿日期:2007—0l—l6编辑:祝华) 病灶大体呈黏液样肿块,镜下可见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