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张锡纯辨证论治痢疾刍议

张锡纯辨证论治痢疾刍议

来源:榕意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浙江中医学院学设2o02年8月第26卷第4期 张锡纯辨证论治痢疾刍议 彭红华 广西中医学院南宁 530001 摘要 张锡纯,清代著名医家,其临床治疗疾病,强调辨证论治,主张治痢应辨病性、察病机、分病期、别时域、审表里上下,充 分体现了其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 张锡纯 痢疾辨证论治 张锡纯,清代著名医家。毕生恭于临床和中西医 于热。’下迫与吐酸同言,则知其属于肝热也。仲景于 下利后重便脓血者,亦详见与厥阴篇中,皆以痢属肝 经也。盖痢多发于秋,乃肺金不清,肝木遏郁。肝主疏 泄,其疏泄之力太过,则暴注里急,有不能待之势。然 会通之事业,所著之《医学衷中参西录》,宗其毕生临 床经验,注重实践,讲求疗效,随证立法,方从法出,且 阐发医理,见解独到,实为后学研经习业之典范,兹述 其治痢疾之要,以窥张氏重视辨证论治思想之斑。 或大肠开通,则直泻下矣。乃大肠为肺金之腑,金性收 涩,秋日当令,而不使泻出,则滞塞不得快利,遂为后 重。是以治痢者,开其肺气,清其肝火,则下痢自愈。” 张氏据此,秉之承之,阐之发之,认为木虽旺于春,而 其发荣滋长实在于夏。而肝脏属木,故于六月亦极 痢疾一病,多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而致肠道传 导失司,气血凝滞,肠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临床表 现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脓血为主症,相当于现 代医学所谓急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慢性阿米巴肠病, 临床并不少见。张氏贯通中西医道,参以论治,尤重辨 证,据痢疾的病因、病性、病期以及临床表现分而治 之,辨而治之。 1 辨病性祛病因 旺。肝木过旺而侮克脾土,是以季夏多暴注下泻之证。 而痢证甚少,因肺金犹未当令,其收涩之力甚微也。即 其时偶有患痢者,亦多系湿热酿成,但利湿清热,病即 可愈。是以六一散为治暑痢之定方,而非所论于秋日 之痢也。迨至已交秋令,金气渐伸,木气渐敛,人之脏 痢疾之为病必有原虫之为害,治当去虫治痢,但 病性而祛病因。“其痢之偏热者,当以鸦胆子为最要之 药,其痢偏寒者,当以硫磺为最要之药,此二药皆有消 又因患者素体禀赋不同,而有寒热病性之别,故应辨 腑可安于时序之常,不必发生痢证也。惟其人先有蕴 热,则肝木乘热恣肆,当敛而不敛,又于饮食起居之间 感受寒凉,肺金乘寒凉之气,愈施其肃降收涩之权,则 金木相犯,而金木之相犯,实又因寒火交争之力以激 除痢中原虫之力也”。鸦胆子,又名鸭蛋子,性善凉血、 止血,兼能化瘀生新,认为痢之偏于热者,用之皆有捷 效,而以治下鲜血之痢、泻血之痢,则尤效。且鸦胆子 又善清胃腑之热,凡胃腑有实热充塞、噤VI不食者,服 之即可进食。惟须去其硬皮而服之,而皮去却仁破则 动之也。故病初之时,病位在肝在肺,治宜开肺清肝, 实为正治,而非一般治痢只重胃肠也。张氏谨守病机. 辨所在脏腑而治之,使所治更能有的放矢,可谓匠心 独具。 3 分病期辨虚实 不宜即服,盖因仁破易消,苦味遽出,恒令人呕吐,故 可用龙眼肉包鸦胆子仁囫囵吞服者,或以益元散为 衣,或以胶囊盛之吞服。而痢证属寒者,当用硫磺,因 硫磺原禀火之精气,其挟有杂质者时有毒,其色纯黄, 则分毫无毒,为补相火暖下焦之主药。认为痢证下焦 凉者,其上焦恒有虚热,硫磺质重,其势力直达下焦而 不至助上焦之虚热,且其性热而能通,能使大便润、小 便长,实非温补收涩之品,固不会犯治痢之禁。此诚张 氏辨病性祛病因之妙法,即《内经》所云“热者寒之,寒 者热之,治热以寒,治寒以热”。 2 守病机辨病位 张氏治痢,既详辨患者病性之寒热祛其病因,详 论痢证病发脏腑辨其病位而治之,又详分痢证之病期 而治之。认为古今治痢之方,大抵皆用之于初期则效, 用之于末期则不效,是病变而方不改,故非一方能通 治痢证之始终也,应分病期辨虚实而治之。 3.1 初痢气血滞宜通因通用 痢之初得之时,下痢 脓血,后重,肠疼,而所下脓则甚稠,血则甚鲜,腹疼亦 不甚剧,脉之滑实者,此属实,实则宜泻、宜清,急应开 肺清肝、涤肠荡滞,所谓“通因通用”,肺与大肠相表 里,肝主疏泄,故开肺清肝也即涤肠荡滞,涤肠荡滞亦 有开肺清肝之功。药用小承气汤加杭白芍、甘草之辈, 唐容川:“《内经》云:‘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 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8 第26卷第4期 盖方中朴、实原可开肺;大黄、芍药又善清肝;且厚朴 热者,此乃外感之热已入阳明之腑也,病已进,势己 温而黄、芍凉,更可交平其寒热,以成涤肠荡滞之功; 酌加甘草取其能调胃兼能缓肝,以缓承气下降之力 也。若初痢脉不滑实,症见痢下赤白相杂者,则又应予 化滞汤清肝化滞,药用芍药泄肝之热,甘草缓肝之急, 莱菔子以开气分之滞,当归、山楂以化血分之滞,生姜 剧,则非少阴篇之桃花汤所能愈,亦非厥阴篇之白头 翁汤所能愈也。此诚因外感之热邪随痢深陷,永无出 路,以致痢为热邪所助,日甚一日。宜消解里热、滋阴 固下,治以通变白虎加人参汤,以人参助石膏,上升外 散深陷之邪热,芍药、甘草以理后重腹疼,生山药以滋 与芍药并用又善调寒热之互相凝滞,且当归汁最滑, 痢患滞下而以当归滑之,其滞下愈而痢自愈也。 3.2 延痢寒火结宜攻补兼施痢久迁延,患者腹疼 渐剧,所下者虽未甚改色,而间杂以脂膜,其脉或略数 或略虚者,诚以寒火凝结下焦,瘀为脓血,留滞不下, 而寒火交战之力又逼迫之,以使之下也,况痢伤津耗 气,必阴亏气虚,故治疗应攻补兼施,寒温并用,可投 燮理汤治之,用黄连以治其火,肉桂以治其寒,二药等 分应用,阴阳燮理于顷刻矣。又遵《伤寒论》之说,腹疼 必加芍药与甘草,故再予白芍,取其燮理阴阳之妙也。 二便不通,则寒火之结无由自消,而痢下不得自愈也, 故又取白芍善利小便,自小便而泻寒火之凝结,牛蒡能 阴固下,如此,则热退而痢亦遂愈。若表里不明,病势 不辨,盲目解表或攻下,则变证起矣,甚为凶险!而有 痢证,证见上焦烦热,噤口不食,恶闻食臭而下痢血 水,甚则痢少泻多,脉关前浮弦,重按不实,两尺微弱 无根,以此分上下,则属上热下凉,所用之药宜上下分 途,以凉治上,以热治下,如纯用寒药或热药,则治疗 谬矣,诚张氏之心法,救人于将倾。 5 论时域辨见症 张氏认为,暑天热痢,治当清热去暑止痢,治以六 一散,然诚应因地制宜,南方之暑热兼湿,用六一散诚 为至当;北方之暑热恒不兼湿,且有兼燥,若用六一 散,原当有所变通,可予加味益元散治之,在六一散中 加朱砂、石膏、薄荷冰是也。况暑热之痢恒有不思饮食 者,治以加味益元散,可振奋其食欲。若非暑热之痢而 亦不思饮食者,多因肝胆之火挟胃气上逆,其人闻食 味即恶心呕吐,所以不能进食,遽用朱砂降胃镇肝,甘 通大便,自大便以泻寒火之凝结。至此,寒火之邪却,寒 火之结消,痢下诸症当渐消渐散,惟延痢日久,须顾护 正气,可用多汁之山药以滋脏腑之真阴,且山药收涩以 固下焦之气化。痢下日久,肠膜易腐,金银花与甘草同 用,善解热毒,可预防肠中之溃烂,不可或忘。 3.3 久痢瘀腐存宜化瘀生新 如久痢症见腹中时 时切疼后重,所下者多如烂炙,杂以脂膜,是其肠中已 腐烂矣,如若热毒不清、瘀腐不去,则无再生之机,痢 下诸证无由自消,故尤应清热解毒、化瘀生新,药用白 草以和胃缓肝,竹茹以平其逆气,薄荷冰以散其郁热, 诸药合用,降肝和胃,食欲可复。若痢久觉下腹坠疼, 或痢或泻,呼吸短气,或兼有寒热往来,其脉象迟弱 者,此痢久气虚,清阳下陷也,故又宜升阳举陷,治以 升陷汤,用生黄芪大补胸中之气,而以柴胡、桔梗、升 头翁、秦皮、芍药、生地榆以清热;三七、鸦胆子以化瘀 生新,专治肠中腐烂;因久痢津液久耗、气化已虚,故 麻之善升清阳者以辅之。张氏认为下焦泻痢频频,气 化必不固,故予白头翁易知母,辅以山药,取其性凉而 涩,其凉也能解黄芪之热,其涩也能固气化之脱,伍以 山药,增其止痢止泻之功也。诸痢之外又有所谓休息 痢者,痢虽不甚重而不易除根,此实因有原虫伏于大 小肠曲折之处,是以愈而复发,惟用药除净其原虫则 l工杂 杂醢饕 骜蓦海 i义 不反复矣。至除之之法,张氏认为应辨病性祛病因,若 证之近于热者,可用鸦胆子仁,以治痢之药佐之;近于 凉者,可用硫磺末,而以治痢之药佐之。再者,无论或 热或凉,所用中药皆宜加木贼一钱,为其性善平肝,又 重用生山药滋阴液固气化。是方尽却病扶正之药,实 宜于久痢证之兼虚者,《伤寒论》白头翁汤,原治气中 初得之痢,而如此通变者以治痢久而肠中腐烂也,名 日通变白头翁汤。或自拟生化丹治之,药虽有异,其理 则一,皆以清热解毒、化瘀生新为法。又若下痢日久, 虚热上蒸,饮食减少,所下者形如烂炙,杂以脂膜,又 兼腐败之色,腥臭异常,腹中时时切疼益甚者,认为此 腹中生机将断,其为病尤重,治宜生化丹加党参、天门 冬,即用参以助生机,天门冬以制参之热也,足见张氏 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之功。 4 审表里分上下 善去肠风止血,善治休息痢也,其脾胃不健壮者,又宜 兼用健补脾胃之药以清痢之上源,拔除病根也。若痢 证虽日下频频,其肠中仍有燥结,脉实者,则必去其燥 结而痢始愈也,可先投小承气之辈,后用治痢之剂,此 固属罕见之证,而治痢者实不可不知也。此张氏之良 痢证初得,临证尤宜细心体察,果其有外感束缚 也,张氏认为宜先用药解其外感,而后治痢;或加解表 之药于治痢之药中,设若忽不加察,则外感之邪随痢 内陷,症见下痢或赤或白,或赤白参半,后重腹疼,表 里俱觉发热,服凉药而热不退,痢亦不愈,其脉确有实 训,其论时论域,辨治诸症,随症加减,守总则而知变 通,实为后学者仿效之先贤。 (收稿日期 2002一O1—08)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