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修辞与言语交际教学辅导

来源:榕意旅游网
《修辞与言语交际》教学辅导 第一章 修辞概说 本章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教学目的着重说明修辞的一些基本问题,阐明修辞的定义、性质、原则,修辞与心理学、逻辑学、美学的密切关系,修辞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修辞的学习方法等,其中修辞的定义、原则,修辞与言语环境的关系,修辞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重点内容。 本章学习重点:

修辞的原则:修辞需遵循的原则包括三方面。(一)满足交际目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人的言语行为就是为实现交际目而服务的,言语交际包含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好的修辞既可以准确表达言语的内容,又可以使言语表达具有文采,做到文质兼备。(二)适应言语环境。1、任何修辞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因而要以语境作为先决条件。

2、语境对修辞方式具有约束力量,怎样修辞由语境制约。3、语境是评价修辞优劣的客观依据。(三)坚持不断创新。修辞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创造新的修辞样式和对旧有样式的革新两个方面。 本章学习难点:

修辞与心理学、逻辑学、美学的关系:修辞与心理学的关系在于,第一,修辞本身就是一个以语言为媒介的心理活动过程,修辞主体的修辞行为和修辞对象接受修辞成果都伴随着心理活动,有时是非常强烈的心理活动。第二,修辞活动会受到修辞主体和修辞对象双方心理因素的制约,如情绪、态度、价值观、性格等会影响修辞主体的修辞行为和修辞对象对修辞的理解。第三,修辞活动是修辞活动参与者心理互动的结果。修辞与逻辑学的关系在于,第一,修辞活动要遵循逻辑的规律,修辞表达的准确、严谨、生动和形象都离不开逻辑规律。 第二,修辞可以突破逻辑的框框,营造特殊的修辞手法。虽然这些修辞可能违背了逻辑规律,但从生活及言语运用角度看又能被人接受,产生特殊效果。第三,有时看似违反逻辑的修辞,正是建立在以逻辑为参照的基础之上。比如比喻、夸张等修辞格的运用。修辞与审美的关系在于,第一,修辞活动要遵循美的规律,符合美的原则。第二,好的修辞能激发交际对象的审美活动,引起美的愉悦。 本章重要知识点:修辞、修辞原则、修辞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本章主要问题:

修辞学史上重要人物著作: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刘勰的《文心雕龙》、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陈暌的《文则》、王构的《修辞鉴衡》、归震川的,《文章体则》、章学诚的《文史通义》、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

修辞的概念:指修饰文句使表达更加准确、生动的言语行为,即修辞活动。

修辞的含义:一是指修饰文句使表达更加准确、生动的言语行为,即修辞活动;二是指使语言运用达到理想效果的手段、方法或规律等;三是指以修辞活动、修辞规律、修辞方法等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既修辞学(包括修辞著作)。不过修辞的概念一般指修辞活动。

修辞和语境的关系:1、任何修辞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因而要以语境作为先决条件。“语境” 就是言语环境,适应和利用语境是修辞需遵循的一个原则。2、语境对修辞方式具有约束力量,怎样修辞由语境制约。构成“语境”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交际主体。交际主体的身份、思想、知识修养、职业、阅历、交际时的心情、处境等对修辞影响巨大。(二)交际对象。交际对象在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使主体在交际过程中选择不同的修辞方式。(三)客观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时间(时代、时期、时段和时点,具体说也指春、夏、秋、冬,历史、现在和未来,早上、中午和夜晚等)、空间(地理、地点、场合等)3、语境是评价修辞优劣的客观依据。修辞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同时对修辞效果的评价也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离开具体的语境抽象地评价修辞的优劣是不行的。

修辞与心理学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任何修辞活动都是人心里活动的结果。修辞活动与心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修辞本身就是一个以语言为媒介的心理活动过程,修辞主体的修辞行为和修辞对象接受修辞成果都伴随着心理活动,有时是非常强烈的心理活动。修辞行为的心理特点是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必须以语言为媒介。第二,修辞活动会受到修辞主体和修辞对象双方心理因素的制约,如情绪、态度、价值观、性格等会影响修辞主体的修

辞行为和修辞对象对修辞的理解。第三,修辞活动是修辞活动参与者心理互动的结果。任何修辞方式都是建立在联想、想象和情感等心理活动的基础之上的,比如,比喻的基础就是联想。

修辞与逻辑学的关系: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和修辞本来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思想为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在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中,思维基本形式的概念、判断和推理都必须以语言为工具进行表达,所以修辞与逻辑就产生密切关系。第一,修辞活动要遵循逻辑的规律,在修辞表达的准确、严谨、生动和形象等方面尤其如此。好的修辞表达要求既符合生活逻辑,又体现艺术逻辑。第二,修辞可以突破逻辑的框框,营造特殊的修辞手法。修辞毕竟不是逻辑,有时会在心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突破逻辑的束缚产生“无理而妙”的效果。第三,有时看似违反逻辑的修辞,正是建立在以逻辑为参照的基础之上。比如,比喻、夸张等修辞格的运用,看似违反生活逻辑,但符合艺术逻辑、情感逻辑。总之,修辞既要求合乎逻辑,有时又要违反逻辑。

修辞与美学的关系:修辞与审美是目的相同的心理活动。好的修辞活动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修辞与审美活动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活动要遵循美的规律,符合美的原则。从修辞行为主体的角度看,好的修辞活动就是创造美的活动,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必须符合形式美的原则,如对称、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二是好的修辞能激发交际对象的审美活动,引起美的愉悦。从修辞接受者的角度看,修辞的欣赏也伴随着审美活动,而且也伴随着美的再创造。此外,言语艺术也是美学研究的对象。美学的有关理论对言语艺术的创造具有指导作用,它使言语艺术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而言语艺术的发展反过来又丰富了美学的理论和美学的内容。

怎样学习修辞: 要学好修辞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修养。加强言语活动主体自身的修养是学好修辞的关键。加强自身修养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掌握修辞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修辞是门科学,加强自身修养就必须掌握修辞的性质、原则、方法等修辞的基本原理。还要掌握修辞的具体辞格、句式或词语的选用、语体风格等修辞的基本知识。(二)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掌握语言学的语音学、语汇学、语法学的知识;其他和修辞相关的如心理学、逻辑学、美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甚至自然科学等学科的知识。二、借鉴积累。借鉴积累实际上还是学习过程,只不过不是学习相关的知识,而是侧重在于借鉴积累别人的修辞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在修辞实践时就会信手拈来、左右逢源,使语言表达手段更加丰富,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三、勤学多练。只学习知识加强修养、只借鉴积累别人的修辞经验还不能真正学好修辞。修辞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修辞的实践主要体现在言语行为的两个方面,即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这二者的运用都非常重要,只有勤学多练,才能把修辞的运用融会其中,才能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第二章 词语的锤炼 本章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教学目在于认识词语修辞的意义,了解词语修辞和语言美的关系;了解词语修辞的目的;掌握词语修辞的主要方法;运用词语修辞的理论分析评论作品中词语使用的优劣。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运用词语实际能力,提高语言水平。本章内容均较重要,尤其需要对教材提供的例子进行分析和理解。

本章重要知识点:词语锤炼的目的和方法、成语修辞。 本章主要问题:

词语美的标准:词语美的标准是切合语言环境,即

切合语言环境的词语都是美的,不能切合语言环境的是不美的。当然,言语修辞效果的标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仅在于修辞作品的本身,还跟评价者的美学观、民族、出身、年龄、性别、文化背景、艺术修养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但从根本上说,适应言语环境,是基本的原则。

词语锤炼的目的:1、准确明白。准确就是要求词语使用要符合作者的意图,切合上下文的语意。明白就是用词要不模糊,不晦涩,通俗浅近,不故作深奥。2、稳妥和谐。词语的使用,不但要意义明确,而且要妥帖和谐。稳妥和谐就是指诗歌、曲艺、戏曲等韵文,以及一些散文,不仅要求准确明白还要注意作品的音节、韵律的和谐。词语锤炼,语音的和谐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3、形象鲜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塑造美好的形象,总是离不开词语的恰当使用。恰当使用词语可以使作品里的人物形象鲜明。4、新鲜生动。艺术创作要求创新,词语锤炼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新鲜的说法,只有新鲜的,才能生动活泼,吸引读者。

汉语诗歌用韵的格式:1、偶韵,要求偶句押韵。2、奇奇偶韵,要求一三四句押韵。3、随韵,要求两句一韵。4、排韵,要求每句押韵。5、交韵,要求一三句押韵,二四句押韵。6、抱韵,要求一四句押韵,二三句押韵。7、一字韵,每句押同一个字。8、阴韵,指韵脚后带有虚词的。

锤炼词语的方法:1、精心选择。要达到锤炼词语的目的,首先要学会选择合适的词语。精心选择就是到普通常用的词语中去挑选,而不是难字、怪字、僻字,要能达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做到意胜而不是字胜。选择词语要根据词性的不同而进行,动词、形容词、名词、量词等的语法性质不用,使用方法、色彩、程度也都各具特色,要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特点来选择。2、巧妙配合。词语的使

用除了精心的选择以外还要十分注

意相互之间的配合。词语之间的配合是词语运用的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不同的词语搭配的要求也不相同,近义词、反义词、同素词语、同音词语、相同词语、同类词语的搭配各有特点,要根据它们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词语,搭配技巧也不相同。3、灵活运用。词语修辞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新。灵活运用词语,甚至变通词语的用法,也是一种创新。文言词、方言词、外来词、敬词和谦词、委婉词语都可以灵活变通地使用,根据场合灵活恰当地使用这些词语,可以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塑造人物,表现某种色彩。词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地改变,但在使用中,有时可以灵活曲解某些词语,使词语的意义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新鲜的趣味,这称为别解。别解使词语的所指、色彩、用法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加以变化,以增强表现力,使语言新鲜活泼。

成语的修辞作用: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的神话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名家诗文、口头俗语,是一种长期沿用的词语形式。它的结构是固定的,形式简练、内容丰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的特点。恰当使用成语,能增强言语的表现力,起到修辞的作用。

成语活用的方式:1、套用。套用就是改换成语的某个语素,以改变成语的意思,往往既切合文意,又富有变化。2、谐音。谐音就是创造一个和原来成语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成语”,引起联想,使人感到新鲜活泼,诙谐有趣,印象深刻。3、拆离。拆离是指把原来的成语拆开,其中插入别的词语,构成相互照应的语段。拆离打破了原来词语的结构,产生强烈的修辞效果。4、易序。易序是改变成语语序,造成一个成员相同、次序不同的新“成语”。经过易序,有的是为了改变意义,有的是为了押韵,有的是为了音律。5、曲解。曲解是指故意把成语按字面上的意思用,对它作出别致的解释。曲解往往富有新意,诙谐有趣。 第三章 句子的选择 本章重点、难点提示:

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认识句子修辞的意义非常重要,本章在了解句子修辞的意义;句子修辞和语言美的关系;句子修辞的目的基础上侧重句子修辞的实践。重点在认识句子的基本类型及表达上的特点,尤其是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肯定句和否定句、直陈句和疑问句。掌握句子修辞的一些主要方法;运用句子修辞的理论分析评论作品中句子使用的优劣。 本章重要知识点:

整句、散句、短句、长句、肯定句、否定句、直陈句、疑问句。 本章主要问题:

句子修辞的意义:句子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一个句子即使合乎汉语语法,合乎语义结构的,合乎作者的真实思想的,但却未必合乎修辞的原则。句子修辞就是研究具体交际的句子是否有好的效果,或有更好的效果,其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它的原则是适应语言环境,切合题旨。受制于篇章的思想内容、风格特征、文化背景等,句子的修辞要比词语修辞复杂得多,也非常重要。从根本上说,句子修辞与交际的目的是一致的,总是符合特定的语境要求的。

句子修辞的目标:1、切合题旨。句子是一种语言形式,总是服从于题旨和内容的,总是受到内容的制约,对句子进行修辞就是要更加切合题旨和内容,做到言之有物。2、适合对象。所谓对象是指交际的对象和陈述的内容。适合对象,指一方面说话者写作者对对象有深人的研究,正确把握该对象的特征;另一方面,能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句子修辞达到好的修辞效果。3、符合交际主体身份。俗话说,文如其人,句子修辞要注意作品是否符合交际主体的身份,是否合理,恰当。合理恰当的是美的,不合理不恰当的句子是不美的,不符合句子修辞的目标。4、连贯流畅。句子修辞要求句子和句子之间的结合要和谐、连贯、流畅,这要求句子的次序要(1)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或符合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2)按照一定的空间位置的顺序或人物行动的次序来叙述。(3)符合话题视点次序。话题是指一个句子中处于句首的成分,可以是主语,又是施事。一个句群通常有一个话题来统摄,并围绕这个话题展开陈述,评论。如果话题是杂乱无章的,会影响作者表达。(4)符合事理逻辑次序。事理是客观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逻辑是思维规律的总结和表述。连贯流畅的句子应该合乎事理或逻辑的次序,违背事理和逻辑的句子就会变得不连贯。5、适应语体和风格。不同的作品其文体风格和表现风格也不相同,要达到句子修辞的目的,要求作者必须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文体和风格。

整句: 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整句具有整齐之美。 散句:散句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散句具有错落之美。

长句:长句是指形体长,词语数量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一般具有表意丰富、严谨、周密,富有气势的特点。

短句:短句是指形体短,词语数量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一般具有简短精悍,活泼自然的特点,经常出现在口语中。

如何做到长短相宜:说话和写文章不能只用长句或者只用短句,许多时候长句和短句配合着使用。有的长

句,比较沉闷,并非必要。这时可以把长句变换成活泼的短句。长句化短的基本方法有:让修饰语独立成句,或叠用、反复句式,也可以把合叙改为分述。短句虽然灵活,然而处理不好,会变得散乱,不流畅。这样也需要把短句连缀成一个多重复句。

肯定句:肯定句是没有否定词的句子,它可以表示肯定的语义,也可以表示否定的语义,一般表达的语气比较直率、明确。

否定句:否定句是带有不、没、没有、非(匪)、无、未、弗、勿、莫、别、休、毋、免(以免、免得)、省得、甭等否定词的句子,它可以表示肯定的语义,也可以表示否定的语义,一般表达的语气比较委婉或强调。

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词的句子。它一般表示较强烈的情感,有时也可表示较委婉的语气,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是肯定语气,而且语义都比肯定句要强烈。

直陈句:陈述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功用是交际主体向交际对象报告客观事物或主观情感,我们统称之为直陈句。

疑问句:疑问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子,它是通常使用疑问语气,或疑问代词,或某种格式,以表示询问。奇问、设问、反问等的句子。

疑问句有哪些类型: 根据疑问句的功用,可以分为询问、奇问、设问、反问四种。询问句的主要功能是发话人向受话人询问,希望得到答案。奇问是用疑问的格式表达某种思想情感,也可以称作“虚问”, 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设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先提出问题,接着再把答案说出来。反问又叫反诘,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字面上是肯定的,句意是否定的;字面上是否定的,句意是肯定的。 奇问句和反问句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奇问是用疑问的格式表达某种思想情感,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反问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字面上是肯定的,句意是否定的;字面上是否定的,句意是肯定的。二者的联系在于都是用问句的形式,

都不需要回答,都表达某种特殊的语义,起到加强表达效果的作用。区别在于,奇问句是无法回答的,作者的目的是抒发情感。反问句的答案就包含在句子中。

倒装句有哪些类型:逆序句可根据句子成分的关系,分为主谓倒装、状中倒装、定中倒装、复句的正句偏句倒装几类。主谓倒装,是指谓语在前面,主语在后面的句子。状中倒装既状语出现在主语前,或中心语后。定中倒装指为了突出或强调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复句的正句偏句倒装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偏句置于正句之后。

设问句:设问句是先提出问题,接着再把答案说出来的问句。这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的句子的修辞作用主要是引起对方的注意、思考。设问的方式灵活多样经常用来议论或抒情。 第四章 修辞格的运用(上) 本章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系统地探讨了修辞格的相关理论,理论性比较强。主要内容有什么是修辞格;修辞格的构成特点;修辞格在表达中的不同作用,修辞格的运用要求等。重点是理解修辞格的特点和作用。难点在于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体会修辞格的作用,这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言语作品深入体会。 本章重要知识点:

修辞格、修辞格的特点、修辞格的作用。

本章主要问题:

修辞格:修辞格也称为辞格、修辞方式,它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特殊表达格式,是为提高言语表达效果而进行创造的产物,是使言语艺术化的重要手段,具有特殊的审美属性。 修辞格与语言三要素的关系:语音、词汇、语法是

语言三要素,修辞格是以语言为基础构成的,其结构形式特征自然要通过语言的诸多要素反映出来,因此,修辞格是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特殊表达效果的特定格式。但修辞格是言语表达的艺术化手段,它可以不受语法和语义条件的限制,甚至超越了语言三要素的限制,它着重的是言语表达的效果,着重的是发话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在特殊的语境中往往被赋予新的属性,突破常规组合方式,形成特点结构。

修辞格分类的差异:修辞格分类差异的原因是,1、修辞格认识的差异。各人认识不同造成的分类差异。2、修辞格分类角度的差异。依据不同的分类角度,如,材料、结构、效果、表现手法、美学标准等等,进行的分类难免不同。3、各个修辞格内部的分类,有的不分类,有的分两三类,有的分七八类。4、新的修辞格的建立。语言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修辞格也不断推陈出新。

修辞格的特点:1、特定的结构形式。修辞格一般具有特定的语言形式,语言中的声韵调、词语、词组、句子、篇章,都是修辞格的表现形式。特定的结构形式使修辞格具有(1)定势功能;(2)形式美。2、表意的双关性。利用修辞格表达的言语信息,都不能直接从词语表面上获得,而必须越过字面,领会其中蕴含的真实意义。修辞格的表意的双关性使单一的语言形式产生复杂的语义,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3、具有主观性。修辞格是使用者进行艺术性的想象和创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的产物,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无论在主观体验,表现内容以及运用上都具有主观性。4、具有民族性。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具有很强的民族性特点。修辞格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文化、价值观念,因此也具有民族性特点。

修辞格的主观性:修辞格是使用者进行艺术性的想

象和创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的产物,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其主观性表现在,1、主观体验的表现。修辞是主观对于客观的一种认识、体验的反映,是一个主观心理活 动的结果,表现的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对象的一种互动关系。无论是什么样的修辞格,在表达上都呈现出主观性特点。2、表现的内容具有虚拟性。修辞格的主观性还突出表现在它所表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虚拟色彩,而非完全的现实表达。这种虚拟性的表达,完全是以主观认识作为前提的。3、使用上具有偶然性。修辞格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客观对象、环境触动了发话人的灵感,使得他运用生活的积累、体验构成了具有独创性的表达。 修辞格的作用:(1)赋予句子以信息和美感双重价值。(2)突破了逻辑的限制。(3)使话语产生会话含义。(4)创造了新的语言组合形式。(5)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修辞格对语汇的作用:修辞格对语汇发展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1)促进词义的变化。 (2)丰富语汇。 运用修辞格要注意的问题:(1)目的性。(2)适应性。(3)创新性。 第五章 修辞格的运用(下) 本章重点、难点提示:

现代汉语修辞格的种类很多,本章教学目就是了解现代汉语常用修辞格的基本情况;认识各种修辞格的构成特点、基本类别,以及在言语表达中的特殊作用;能够在言语实践中正确使用各种修辞格,弄清楚一些辞格的联系与区别。本章重点是掌握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反语、拈连、仿拟、顶真、回环、对偶等常用修辞格,本章难点是结合修辞实践,学习辨析使用各种修辞格。本章是最重要的一章,必须重点讲述,重点学习。 本章重要知识点:

比喻(本体、喻体、比喻词、明喻、暗喻、借喻 );借代(本体、借体);比拟(拟人、拟物 );夸张(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双关(语义双关、谐音双关);反语;仿拟;顶真;拈连;回环;对偶、反复。

本章主要问题:

比喻:比喻是汉语中最常见、最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段,俗称“打比方”,就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甲事物。比喻包括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部分。

明喻:明喻指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句。本体、喻体一般由“像、如”一类的比喻词连接。 暗喻:暗喻又称隐喻,它的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在句中出现,但不像明喻那样用“像、如”一类的比喻词,而是用“是、为、就是、成、变成、当作”等词语。暗喻把本体和喻体看作是同一性质的东西,具有一种相合的关系,而不是明喻那种相类的关系。

借喻: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方式。比起明喻、暗喻来,借喻的本体和喻体关系最紧密。

比喻的变式:①倒喻:就是本体和喻体位置倒置构成的比喻。②博喻:连续使用两个以上的喻体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③连喻:前后句子连续使用比喻,比喻不同的事物。④接喻:前后句子连续使用比喻,前一个比喻是后一个比喻构成的条件。⑤互喻:在前后两个句子中,本体和喻体互相比喻。⑥回喻:先提出喻体,然后加以否定,最后提出本体的比喻。⑦反喻:以否定的方式构成的比喻,说明本体与喻体没有相似点。⑧较喻:用比较的方式构成的比喻。⑨讽喻:用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事理的比喻方式。

运用比喻的要求:(1)要新颖别致,构思巧妙,切忌人云亦云,落人俗套。(2)要妥帖恰当,通俗易懂,做到以浅喻深,同时还要切合语境的需要。

比拟:比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就是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者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的修

辞方法。

比拟的类型:1、拟人。拟人就是通过艺术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事物人的特征,如人的动作行为,人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使客观事物以鲜活的特点呈现在受话人面前,从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2、拟物。拟物就是通过艺术想象和联想,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把人物性化,赋予人以物的行为特征。拟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把人描写为物,一类是以此物写彼物,把此物所具有的特征嫁接到彼物上面。

比拟的作用:1、抒发感情,借物抒怀,移情于物。2、有助于刻画形象,突出所描写的客观对象的特点,使言语表达更加新奇,富有感染力。。

夸张:夸张就是故意言过其实,着意夸大或者缩小表达对象的特征的修辞方法。

夸张的类别:1、扩大夸张。扩大夸张就是把描述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形象、数量、特征、作用等加以放大,从程度上加深,极言其高、强、多、大等。2、缩小夸张。缩小夸张与夸大夸张相反,就是把描述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形象、数量、特征、作用往小的方面说。3、超前夸张。超前夸张就是把后发生的事情,说成先发生,从时间上进行夸张。

借代: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表现的对象,而用与这个对象密切相关的其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借代的方式:(1)以本体的特征、标志代称本体。就是根据借体对象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用来构成借代。(2)以工具、产地、作者代替本体。就是以产地代产品,以作者代作品,以工具代指工具使用者。(3)以结果代原因。以结果代原因,多半由一些

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构成,这些动作行为实际上是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4)特称与泛称相代,部分代替整体。特称与泛称相代、部分代替整体,是用特定的名词代指普遍的人或事,或者以一个对象的局部代表整个对象。

借代的修辞作用:(1)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人物形象特点,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2)运用借代可以凸显事物的特征、属性。(3)运用借代可以使语言形式丰富多彩,词语错综使用,富于变化。(4)运用借代可以含蓄地表达发话人的褒贬态度、爱憎情感。

双关:双关就是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有意识地利用不同词语在语音之间、语义 之间的相同相近的关系,使词语具有表里双重意义的修辞方法。 双关的类型:1、语义双关;谐音双关。

语义双关: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

谐音双关:谐音双关是利用不同词语语音形式相同相近的条件构成的双关。

反语:反语俗称说反话,就是故意用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表现一种诙谐或嘲讽。

诙谐性反语:诙谐性反语主要用于朋友或喜爱的人之间,表示一种亲昵、亲密、喜爱和戏谐的感情色彩。 嘲讽性反语:嘲讽性反语多用于对于反面人物、事件的嘲讽批判,或者对于一些生活中的落后、自私等现象进行讽刺批评。

拈连:拈连是一种修辞方法,就是利用上下文的语境关系,把本来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用到乙事物上面,形成一种自然巧妙而又非常别致的组合。

拈连的形式:拈连可以分为主谓结构形式和动宾结构形式两种。主谓结构拈连的结构特点是,动词关

涉的对象是主语,作为拈连的动词是谓语,与动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构成主谓关系。动宾结构拈连是拈连修辞格的主要形式,其结构特点是,作为拈连的动词与后面的词语构成动宾关系,动词的关涉对象在动词后面。

别解:别解就是故意曲解词语原来的意思,重新作出解释,以满足某种交际需要的修辞方法。通过别解可以收到幽默风趣的修辞效果。

反复: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重复使用同一词语、短语、句子以突出强调语 意信息的修辞方法。

仿拟:仿拟就是根据言语表达的需要,模仿已有的词语、词组、句子或篇章格式,临时创造,融入新的表达内容的修辞方法。

仿拟的类别:仿拟可以分词语仿拟、短语仿拟、句子仿拟、篇章仿拟四类。

顶真:顶真就是用前面句子末尾的成分作为后面句子开头的成分,前后相续,上递下接,环环相扣,以突出事物之间的联系的修辞方法。

顶真的修辞作用:1、使前后句子通过重叠的成分首尾紧密连接,结构严密一致,语气贯通,句子紧凑,一气呵成;2、充分揭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由于因果之间环环相扣,结论顺势而出,用来进行推理论证观点,非常具有说服力。

回环:回环也叫回文,是用前句的材料,颠倒顺序,构成后一个句子的修辞方法。

回环的形式:回环根据前后句子成分的情况可以分为严式回环和宽式回环两类。严式回环前后句子的构成要素完全一样,只是词的顺序刚刚相反。宽式回环 前后句子的构成要素大体相同,一般是后一句对前一句的成分有所增减。

对偶:对偶是我国传统的修辞方法之一。就是把结构相同相近、字数相等、意义相关、平仄对立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排列组合在一起的修辞方法。

对偶的形式类别:根据对偶的构成形式,对偶可分严对和宽对两类。严对又叫工对,结构完全相同,平仄相反,而且每个位置的词的词性必须相同,每个词的意义上也要求相对,用字不能重复。宽对除了字数一致外,其他方面的要求相对宽松一些,比如用字可以适当重复,在结构上只要相近即可,不讲究严格的平仄对立,但前后句总体结构应是一致的,否则就不能构成对偶。

对偶的意义类别:根据内容意义,对偶可分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正对又叫平对,前后句内容具有相类关系,两事并列,从不同方面说明一个事理。反对的上下旬在意思上表示矛盾对立的意义,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相反相成。

修辞格综合运用的情况: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有连用、兼用、套用三种情况。连用就是在一个句子或一段话中先后连续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格的现象。兼用就是在一个句子或段落中同时使用多种辞格,形式上互相融为一体,无法分出彼此,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辞格。套用是几种辞格套叠在一起,语句整体上是一种修辞格,其中又包含着另一种修辞格。 第六章 语体的运用 本章重点、难点提示:

语体和文体是不同的概念,本章教学目是认识语体的基本理论;认识语体与交际环境、交际对象的关系;掌握不同交际类型对语体的不同要求;学会鉴赏与归纳各种语体;进一步深入认识修辞在语言表达各个要素中的地位,用以提高口语和书面语表述的水平,增强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本章重点是不同类型语体的特点,难点是根据交际环境、交际对象的关系掌握不同类型语体的运用。

本章重要知识点: 语体、交谈体、演讲体、书面语体、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本章主要问题:

语体:语体是根据言语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是言语交际的体式。

语体和文体的区别:语体和文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体是根据言语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是言语交际的体式。文体则是指文章的体裁。 口头语体的特点:(1)广泛性。从使用对象上看,口头语体适用于社会全体成员。从表达的内容上看,口头语体适用于表达各种内容。从语言材料上来看,除了生僻的文言词和专业术语外,现代汉语的词汇一般都能用于口头语体。(2)随意性。口头语往往是即兴的,平易自然、不事雕琢而有跳跃性,甚至可以不连贯、不完整、不经修饰、不符合语法规则。(3)生动性。口头语言生动活泼、灵活多样。 在词汇上广泛运用熟语;在语音上,顺应语流音变,多用轻声、儿化、变调等;在句式上,多用倒装句、非主谓句、短句、散句以及感叹句、疑问句等;在修辞上,充分运用多种修辞方式作形象的描绘。

书面语体的特点:1、针对性。书面语体分工较细,要针对各种不同内容,选用不同固定的格式,以表现出语体的作用。2、准确性。在词语的选用上,书面语体力求准确、规范;在句式的选择上,多用长单句和复句,关联词比较多。3、严密性。书面语体多用于严肃的场合,不像口头语体那样随意,因此在遣词造句上要严密。

事务语体:事务语体又称为公文语体,它是适应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之间处理事务的一种语体形式。

事务语体的特点:1、准确性:语言表达必须恰当、无误,不可含糊其辞、模棱两可。2、简洁性:语句简单明了,不可拖泥带水。3、程式化:要使用固定的格式和套语。

科技语体的特点:科技语体可以分为专门科技语体和通俗科技语体两类。专门科技语体的主要特点

是:1、专业性。2、理论性。通俗科技语体的主要特点是:1、通俗性。2、趣味性。

政论语体:政论语体是适用于发表政治主张及思想观点的一种语体。它是一种以宣传鼓动、评说谈话为内容的语体形式。 政论语体的特点:(1)鼓动性。政论语体要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巨大的号召力、感染力。观点鲜明,针对性强,实事求是,以理服人。(2)逻辑性。政论语体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恰当,论证周密,说理合乎逻辑。(3)适应性。政论语体对于各种不同性质的词语、句式的适应能力比较强。

文艺语体:文艺语体是适用于文艺创作的一种文体。它是用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的一种语体形式。

文艺语体的特点:1、文艺语体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客观世界的,它需要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具有审美

价值。2、丰富性。文艺语体不像其他几种书面语体那样程式化,它采用多变的句式,各种修辞手段或修辞格,着意描写、抒情,尤其重视表达方式的创新、情感的灌注和艺术美的追求,很少议论。 课堂语体特点: 1、启发性。2、示范性。3、层次性。 执法语体特点: 1、准确性。2、庄重性。3、朴实性。

主持语体特点:1、目的性。广播、电视的各个专栏,或针对不同群体,或针对不同行业,有很强的目的性。2、导向性。主持人的言谈、举止、气质、修养等方面都必须符合栏目需求,使受众从中获取知识,受到启迪。3、协调性。睿智、幽默的话语,辅之以得体的体态语,加之临场的随机应变,协调性体现主持人的水平与风格。

女性语体的特点:1、文雅性。2、敏感性。 第七章 言语的风格 本章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教学目是认识风格的基本理论;认识风格与交际环境、交际对象的关系;掌握不同言语风格在表述中的不同作用,增强全面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进一步掌握言语技巧。本章重点是言语风格的类型。 本章重要知识点:风格、言语的表现风格。

本章主要问题:

风格:风格是指人们运用语言创作作品时或在交际时呈现出来的风貌和格调。 言

语风格属于语言学的范畴,文学风格属于文艺学的范畴,文章风格属于文章学的范畴。

言语的民族风格的表现:言语的民族风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本身的民族性,即语言要素上的民族特点;一是语言运用上的民族性,即在言语修辞上的民族特色。言语要素的民族风格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语音、语汇、语法三个要素上。1、语音上,各民族语言有各自不同的语音系统以及风格手段。2、语汇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汇体系。3、语法上,汉语属于非形态语言。与印欧语系的语言比较,最显著的差别是缺乏形态变化。在修辞上汉语在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各种修辞格的运用上和其他民族语言比独具自己的特色。

言语的时代风格的表现:言语的时代风格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政治制度的改革,经济生活的变迁,科学文化的进步,都影响言语的时代风格。言语的时代风格最突出表现在语汇上,语汇的变化随时代变化很明显。语法的变化随时代变化相对缓慢。

言语的表现风格的类型: 言语的表现风格主要有:1、豪放与柔婉。豪放的特点是语调高亢,语言刚劲,声势浩瀚,气宇不凡,显示出一种浑雄的美。柔婉的特点是格调柔和,笔墨纤细,韵味隽永,气、

势舒缓,浸透着一种清丽柔和的美。2、朴实与华丽。朴实的特点是语言平淡无奇,朴素无华,多白描,少修饰,如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华丽的特点是辞藻富丽,语句优美,光艳夺目,绚烂多姿。3、简洁与繁丰。简洁的特点是惜墨如金、干净利索、言简意赅。繁丰的特点是极力铺陈,泼墨如水,枝繁叶茂,丰厚而又充实。4、庄重与幽默。庄重的特点是格调深沉,态度严肃,气氛凝重,形式严谨。幽默的特点是格调轻松、生动有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现代汉语语汇丰富性的主要表现:1、语汇的构成成分丰富多彩,数量众多。各种不同来源的词兼收并蓄,如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以及熟语等,蔚为大观。2、词的构成类型多。3、词义丰富,容量大。现代汉语语汇中有许多的多义词,常用词大多有多义,有的词义项多达十几项。这些多义词以同一语音形式表达多种意义,既满足了交际需要,又使语汇系统更加简化。4、拥有相当丰富的同义词,这些千差万别的同义词,使语言表达更加缜密、细致。

现代汉语与印欧语系的语言比较有什么主要区别:现代汉语与印欧语系的语言比较,最显著的差别是缺乏形态变化:1、汉语的动词或形容词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形式上与用作谓语完全一样。2、汉语句子的谓语里用上几个动词,它们没有定式和不定式之分。3、名词可以直接修饰动词。 第八章 言语交际艺术 本章重点、难点提示: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言语交际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章教学目是加深对语言的社会本质和交际功能的认识;掌握言语交际的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认识修辞是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理解文化背景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增强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本章重点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言语交际与文化的关系。本章是比较重要的章节,也是教材与其他修辞教材区别之处,所以需要认真学习。 本章重要知识点:言语交际、言语交际的原则。

本章主要问题: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于说或写,并存在于所说或所写中的一套音义结合的词汇、语法系统。言语是使用中的语言,是一种说或写的行为和这种行为的结果,也叫话语。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具体说是交际工具与工具在交际中的运用的关系。语言是从言语(即话语)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言语是社会成员各种交际活动中千姿百态的话语形式,是全民语言的个别实现或具体表现。换句话说,语言一经使用就叫言语。 言语交际的形式: 口头交际、书面交际、电路交际、网络交际。

言语交际的要素:1、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主体要素;2、参与者的交际动机——主观要素;3、用来交际的话语及其辅助手段(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核心要素;4、交际环境——客观要素。其中,“话语及其辅助手段” 这个核心要素,是人们赖以进行交际的最重要的手段。 交际环境:交际环境是言语环境,通常称为语境,是指言语活动的客观环境。

语境: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语境是指一定言语活动中,或口语中的前言后语,或书面语中的上下文的环境;广义语境是指言语交际的场景和背景。

语境的功能:1、语境的制约功能。语境的制约功能是指在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对言语结构线索的限定作用,这种作用是由话语组合的线性特点所决定的,是针对说者和写者而言的。2、语境的解释功能。语境的解释功能是指借助相关的语境因素,去理解言语含义的作用,是针对听者和读者而言的。 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角色原则、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协调原则等四个方面。角色原则包括:定位准则、风格准则。合作原则包括: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礼貌原则包括:平等准则、尊重准则、同情准则、谦虚准则、赞美准则、激励准则。协调原则包括:得体准则、合意准则和接近准则。

言语交际的角色原则的准则:1、定位准则。定位准则是指言语交际要确定交际者的身份和地位。2、风格准则是言语表达各方面特点所显示出来的格调和特质。

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的准则: 1、质量准则。质量准则是指话语的真实性,既不要说你自知是虚假的话,也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2、数量准则。数量准则是指交际中要有适当的信息量,满足交际的信息在言语形式上的繁简度应该适宜。3、关联准则。关联准则是指交际者既要做到自己在前言后语中所发出的语句互相关联,也要做到与对方的话语和谐衔接。4、方式准则。方式准则是指交际者在交际中应采取合适的形式和方法,使交际简明扼要,尽量吸引不同身份的交际对象,以顺利达到交际的目的。

言语交际的礼貌原则的准则: 1、平等准则。平等准则是指不管人的种族、生活的地域、生活方式怎样不同,人与人之间却是平等的,只有以人格平等的态度来看待交际双方的地位关系,言语交际才能正常进行。2、尊重准则。礼貌原则是以尊重他人为基础的,没有对他人的尊重,交际很难成功。3、同情准则。人际交往中要充分理解对方的处境、心情,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特别是对方处于需要同情的境地时,不能无动于衷,麻木不仁,也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4、谦虚准则。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不因自己有某些方面的优势或长处而趾高气扬,过于得意。5、赞美准则。赞美能使对方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同时建立起自信心,并获得进取的激情和动力。6、激励准则。激励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在心态,是一种使人进取的动力。人际交往的目的不仅在于信息沟通,更重要的是引起信息互动,而阐发信息互动的关键是语言必须具有激发、鼓动的力量,达到激言励志的目的。

遵循赞美准则必须注意的问题:1、适境性。这是指准确地掌握语言环境,抓住场合的有利条件,使赞美更充分地发挥功效。2、适时性。这是指及时抓住每一个可以赞美的机会,使赞美更具时效性。3、适事性。这是指根据事情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赞美形式,或庄重,或亲切,或调侃,或幽默,使赞美更有针对性。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区别与联系:1、合作原则是考虑话语是否成立;礼貌原则是考虑话语是否可行;2、合作原则重在解释并指出人们怎样表达;礼貌原则重在解释并指出怎样使对方接受;3、合作原则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它的实际含义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会话含义是怎样产生和理解的;礼貌原则要求交际者在理解会话含义的同时选择恰当的交际方式;

4、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之间存在着一种进退相让的关系。言语形式越是直接明白,就越可能显得唐突、不礼貌;反之,言语形式越是间接,因为含义的领悟需要一个推导过程,就越可能显得含蓄、委婉,更加礼貌。

言语交际的协调原则的准则:1、得体准则。得体准则具体包含:(1)表达者通过组织恰当的话语形式,传递一定的会话含义,以达到自己的表达目的。(2)表达者的话语要与交际情境相适应;(3)表达者的话语应当与自己的角色身份相符。2、合意准则。合意准则包括:1、发话人的话语应该在交际对象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限度内;2、发话人的言语行为应该是在交际对象认为得体的基础上进行;3、接受者的理解应该尽可能作出相应的贴切的言语行为反应。3、接近准则。言语交际要在种种错综复杂的社交中进行,交

际双方存在文化的、思想的、感情的、心理的、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应分别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言语行为,协调双方的交际关系,使双方原有的差异尽量缩小。 言语交际与文化的关系:(1)言语交际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2)言语交际离不开文化背景。(3)言语交际要以文化为纽带。(4)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才会取得同步效果。

交际中的情景规则:交际中的情景规则是指在一定的交际场合中,人们依据事物的动态进程,为适应交际氛围所采取的交际态度和使交际顺利进行所采取的交际手段。

交际情景意义的多维性:交际情景意义的多维性具体表现在:1、认识交际对象。2、获得人生启迪。3、完成交际使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