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第12课《桥》课后作业及答案
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
jīng huāng( ) shā yǎ( ) yōng dài( )
liú tǎng( ) fèi huà(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是( )。
A.狞笑(níng) B.搀扶(cān) C.祭奠(diàn) D.放肆(sì) ....
3.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1)根据解释写出课文中对应的词语。
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
形容水流奔腾轰鸣或人暴怒喊叫。( )
我发现,上面这两个词中每个字的部首都是“ ”,都和 有关,这样的词语还有 、 、 。
1 / 33
(2)“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中,“猛然”的意思是 ,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 、骤然、 。
4.下面词语中的“当”与“势不可当”的“当”意思相同的是( )。
A.门当户对 B.安步当车 C.理当如此 D.螳臂当车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下面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他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B.之所以把他比作一座山,只是因为老汉长得高大。
C.这里把老汉比作一座山,形象地写出了老汉的威严、镇静。
D.老汉的形象与村民的慌乱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2)A.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B.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C.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2 / 33
D.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E.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①按照课文内容把上面的句子排序: 。
②上面的句子中, 是比喻句, 是拟人句。用“ ”画出其中一句,并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3)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①“她丈夫”指的是 ,“她儿子”指的是 。
②读到此处,你有什么感受?课文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3 / 33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 )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 )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 )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 )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请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字填入片段中的括号里。
吼 瞪 揪 推
从“揪”这个动词可以看出 。
(2)片段的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 )。(多选)
A.渲染紧张气氛 B.使语句精练 C.加强故事悲壮色彩
4 / 33
(3)请用“ ”画出一处最让你感动的描写老汉的句子,并写出感动的理由。
(4)下面对老汉崇高精神的赞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团结友爱 B.舍己为人 C.忠于职守 D.无私无畏
7.有趣的桥。
桥本来是一种建筑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用“桥”造出了很多新词,比如“商业沟通的桥梁”可以定义为“商桥”。下面的“桥”又该如何定义?填一填。
( )桥是文化沟通的渠道。
( )桥是指经济上互通信息的手段
8.小练笔。
课文中的老汉因事迹突出,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根据下面颁奖词的提示补充内容,准确陈述与评价他的感人事迹。
他,是一位普通的党支部书记。他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100多条男女老少的生命。
5 / 33
参考答案
1.惊慌 沙哑 拥戴 流淌 废话
2.B
3.(1)呻吟 咆哮 口 声音(或嘴巴) 示例:叫喊 嘱咐 叮咛(2)忽然、骤然 示例:猝然 忽然
4.D
5.(1)B
(2)① BEADC
②E ACD 示例:E.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句E把山洪比作野马,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加形象地写出了山洪的凶猛之势,无法阻挡。
(3)①老汉 小伙子
6.(1)掀 瞪 推 吼 老汉无私的品质
6 / 33
(2)AC
(3)示例: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老汉作为村支书,为保护乡亲们鞠躬尽瘁。作为父亲,在最危急的时候,他依旧毅然地选择“先子后己”!他内心多么希望儿子能够顺利逃生啊!
(4)A
7.示例:文化 经济
8.示例:洪流面前,他屹立如山,甘心当群众的靠山。紧急的情况下,他声如洪钟,是人民最大的依靠。他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的身躯,就是一座不朽的桥梁!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第13课《穷人》课后作业及答案
1.选字填空。
【桶 涌】 水( ) 汹( ) 【息 熄】 休( ) ( )灭
【唉 挨】( )挤 ( )声叹气 【遭 糟】 ( )蹋 ( )殃
2.拼读音节,结合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
7 / 33
不要总是bào yuàn( ):“唉!怎么这么zāo gāo( )!同样的年龄,你看小强长得那么魁梧,而我却这么瘦小。”我们要放下心中的yōu lǜ( ),努力学习,掌握本领,相信身材的高矮不会影响我们的未来。
3.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搁板(gé gē) 蜷缩(quán juǎn) 吱嘎(gā gá) 皱眉(zòu zhòu) ....
4.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1)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课内四字词语。
①他心里极为不安,深深地把头低了下去,生怕老师公布分数。( )
②谁让你贪小便宜,真是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倒霉。( )
(2)“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中“探望”一词的意思是 ,可以说“探望病人”“探望 ”。由“望”字我能想到渴望、期望、失望、希望、盼望、愿望等词。结合下面的语境用含有“望”的词语填空。
①我( )能拥有丰富的知识,早日实现自己的( )。
②我们是家庭的( ),父母在我们身上寄托着殷切的( )。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8 / 33
(1)读句子,结合语境选择省略号的正确作用。
省略号的作用:A.表示数目的递增;B.表示说话结结巴巴,欲言又止;C.表示心理活动断断续续;D.表示语意的跳跃;E.表示语意未尽。
①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
②“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
③“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 )
(2)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①这句话是对 的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桑娜 的品质。
②请你仿照这种描写方法,用一两句话写一写你卧室的环境,表现你的一种品质。
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
9 / 33
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②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片段从 、 、 等方面对桑娜进行了描写。
(2)片段中“厉害”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②了不起;③严厉。片段中的“厉害”应选第 个意思。
(3)片段中最能表现桑娜心情的词语是“ ”,最能表现渔夫辛苦的一个字是“ ”。
(4)在每个自然段中用“ ”画出表现桑娜矛盾心理的句子,选择准确的特征填空。
A.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B.体谅丈夫的难处
画出的句子都说明桑娜 ,第②段画出的句子还能说明桑娜 。
7.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近九旬,仅靠磨刀为生,
10 / 33
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住在破旧的瓦房里。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磨刀挣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到2015年底,老人累计捐款37000多元。
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经常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1)吴锦泉老人是贫穷的,是因为他 ,但是他又是富有的,是因为他
。
2)给吴锦泉老人的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这位老人的目标是
。
8.小练笔。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帐子拉开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渔夫和桑娜之间会说些什么?他们今后会怎样支撑起这个有七个孩子的家?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一段话。
缀着补丁的帐子被轻轻地拉开了,
11 / 33
参考答案
1.桶 涌 息 熄 挨 唉 糟 遭
2.抱怨 糟糕 忧虑
3.gē quán gā zhòu
4.(1)①忐忑不安 ②自作自受
(2)看望 示例:朋友 ①渴望 愿望 ②希望 期望
5.(1)①A ②C ③B
(2)①环境 勤劳
2.示例:走进我的小屋,你会发现一个衣架,一张别具风情的小床和一张整洁的书桌。书桌上的书本整整齐齐地放着,桌上的小台灯发出温暖的光。
12 / 33
6.(1)动作 心理 神态
(2)①
(3)忐忑不安 受
(4)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他会说什么呢……揍我一顿也好!” A B
7.(1)仅靠磨刀为生,老两口住在破旧的瓦房里 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精神上是富有的
2.示例:用爱心帮助别人,使更多的人崇德向善
8.示例:七个孩子睡得可香了,有个孩子的手指动了一下,嘴巴还做着吃奶的动作,样子十分可爱。
渔夫对桑娜说:“你看他们睡得多香啊!
“是啊,粉嘟嘟的小脸蛋,多可爱。”桑娜答道。
就在这时,几个孩子又动了一下。桑娜对渔夫说:“嘘,小点声,别吵到他们。”然后他们把帐子放下,回到了火炉旁,开始商量如何养活七个孩子。
渔夫对妻子说:“以后我每天多打几次鱼,一些拿来吃,一些拿去卖钱。”桑娜点了点头。
13 / 33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他们还是只能吃黑面包和鱼,日子还是很艰苦,但总算还能维持下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第14课《在柏林》课后作业及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是( )。
A.嗤笑(chī) B.退役(yì) C.寂静(jì) D.咔嚓(kǎ) ....
2.选字填空。
既 即 慨 概
(1)( )然母爱如此不可思议,那么拥有者便是一个幸运儿了。
(2)她猛回头,微微笑了起来,随( )呆呆地坐着。
(3)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 )多。
(4)一场春雨从天而降,大( )是天上的仙人失手打翻了酒杯。
3.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中“嗤笑”一词指 地笑,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14 / 33
有 、 。请你结合下面的描述,写出与“笑”有关的词语。
(1)含有讽刺、不满意、无可奈何、不屑、不以为然等意味或怒意的笑。( )
(2)无意义地一个劲儿地笑。( )
(3)不显著地、不出声地笑。( )
4.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课内四字词语。
(1)一个失去了对事情的判断和处理能力的人躺在地板上喃喃自语。
(2)他没有思考,迅速地一口答应下来。( )
( )
5.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A. 这句环境描写衬托出老兵内心的愤怒,他痛恨小姑娘的无情。
B.这句环境描写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伤的气氛。
C.这样的结尾含蓄,发人深省。
15 / 33
D.这句话让人们思考战争的罪恶,被战争的罪恶震摅,深深地感到战争的可怕。
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②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③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④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
(1)片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第 句是描写“面”,第 句是描写“点”。
(2)片段中画“ ”的句子暗示了 ,结合老妇人的言行,我们可以感受到 。
参考答案
1.D
2.(1)既 (2)即 (3)慨 (4)概
3.讥讽 示例:讥笑 嘲笑 (1)冷笑 (2)傻笑 (3)微笑
4.(1)神志不清 (2)不假思索
5.A
16 / 33
6.(1)① ②③④
(2)健壮的男子都从军了 残酷的战争对无辜百姓身体、心灵造成的巨大伤害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明确交际话题
1.下面的事例中,我们需要说服别人,让他们支持我们做吗?对的打“√”,错的打“×”。
(1)找爸爸妈妈,请他们同意我暑假去参加“军事夏令营”。( )
(2)请奶奶给我发红包,我要去买最新款的电动玩具。( )
(3)找校长,请校长同意我们六年级同学在儿童节开展一次义卖活动,把得到的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 )
(4)请同学支持我,借我50元买游戏币。( )
2.请别人支持我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本身必须是有意义的。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可以从下面四个话题中任选一个。
(1)说服老师,希望他同意你办一份报纸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17 / 33
①你打算怎么跟老师开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老师担心你办一份报纸可能会影响学习,你会怎么跟老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三个话题是:
(2)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
(3)说服同学,在班里成立“生物角”。
(4)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
二、提出交际要求
1.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模拟与妈妈交流的过程。说说妈妈最有可能支持谁,在后面打“√”。
(1)丹丹:妈妈,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可是我一个好朋友也没有。我看见邻居姐姐家养了一只小狗,很乖也很可爱,我们也养一只好吗?我保证会用心照顾它。( )
(2)军军:狗是最忠诚、最善良的。有了狗,我们家就等于有了“守护神”,贼也不敢来了。我想养一只凶猛高大的狗,把贼全都吓跑。( )
18 / 33
2.如果妈妈担心养狗会影响你的学习,或是狗不讲卫生,会把家里弄得脏兮兮的,你该怎么应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交际方法
下面是同学们想请别人支持的理由,对的打“√”,错的打“×”。
1.在班里成立“生物角”。
(1)养植物或可爱的小动物,成立一个“生物角”,同学们可以一起观察,激发大家观察动植物的兴趣。( )
(2)教室里的动物多了,我们这里就能变成动物园了。( )
(3)教室里有了花草,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丰富生活。( )
2.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
19 / 33
(1)组织义卖活动得到的钱都捐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和他们手拉手共创美好未来。( )
(2)义卖活动定在儿童节的上午,在学校操场举行。小弟弟小妹妹如果看上了自己喜欢的玩具、学习用品等,我们可以免费送给他们。( )
参考答案
一、1.(1)√ (2)× (3)√ (4)×
2.示例:(1)①老师您好!请问您现在有时间吗?我想和您谈一件事情。
②办报纸也是一种学习,我们会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材料,并把材料进行整理。同学们团结协作,一起努力办好。
二、1.(1)√
2.示例:妈妈,我们可以买一只小狗,我会训练小狗,让它自己在厕所里大小便,不会让它把家里弄得脏兮兮的。何况老师还让我们写观察小动物的作文呢!养了狗,还可以帮助我学习。
三、1.(1)√ (2)× (3)√ 2.(1)√ (2)×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课后作业及答案
20 / 33
一、习作内容:笔尖流出的故事
1.了解小说的特点。(判断)
(1)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有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两种。( )
(2)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
(3)小说的故事是虚构的,与生活毫无关系。( )
(4)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
(5)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
2.创编小说。
(1)根据提供的资料,创编小说的故事情节。
①环境: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
人物: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
流浪狗朵朵
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 33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环境: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人物:淘气包张明
外号“小辣椒”的班长王寒冰
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
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宁宁创编的故事情节,你觉得好吗?说说你的理由。
环境:月光下的村庄
22 / 33
人物:铁蛋
铁蛋体弱多病的爷爷
情节:月光下的村庄的小屋里,爷爷不停地咳嗽。不懂事的铁蛋居然不照顾爷爷跑出去玩了。爷爷不停地叹气。邻居来看望爷爷,与爷爷拉家常。铁蛋回来了,摘了一大篮枇杷。原来他听说枇杷能治好爷爷的咳嗽,吃过晚饭就上山为爷爷摘枇杷去了。爷爷十分感动。
我觉得(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根据上题中的材料,按要求写一写。
①写一写故事发生的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一写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 33
二、听读短文,完成练习。
1.这位老师说了句什么样的谎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如何理解这位老师的谎言的?( )
A.谎言就是谎言,哪怕是老师和家长说的,也终究是谎言,因而不可能是美丽的。
B.谎言是动听的,让人听了心里特别舒畅,因而也是美丽的。
C.这位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开心地走进校园,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丽。
三、在阅读中学习方法
星星点灯
胡 敏
星星是个盲人,她的名字是小时候被人送到儿童福利院时院长给起的。院长充满怜悯地说:“这孩子眼睛瞎了,名字上该给她点亮光,就叫‘星星’吧。”
星星长大后进了盲人福利工厂工作,以后又在一条小巷里有了自己的住房。这条小巷一到晚上就黑咕隆咚。小巷没有路灯。这和星星无关,反正她看不见。小巷的路坑坑洼洼,谁走过都会骂娘。星星起初也有些窝火。盲人就靠一双脚在世界上摸索,路的好坏对他们
24 / 33
来说至关重要。后来,星星不生气了,她发觉路的高低不平能帮助她记忆,比如说家门口有个坑,她一走到这里就知道到家了。
星星从小就有一个愿望,希望有朝一日能把眼睛治好。工作以后,她就开始攒钱。她听人说过,做手术需要很多钱。星星终于攒了一千元,她想该差不多够了,于是就去医院。然而,医生的诊断却使她万念俱灰:先天眼组织缺损性失明,没法治!命中注定,星星将永远和黑暗为伴。星星恨透了黑暗。
一天,星星和往常一样早早就上床睡觉。到了晚上,她能做的事就是睡在床上,听隔壁人家电视机里传过来的声音,一直听到困乏了睡着为止。突然,她听到与电视节目无关的一声惨叫,像是有人骑车在门口摔了一跤,跟着就是一个女人痛苦的呻吟。星星赶紧起床,打开门问谁摔倒了。女人说:“快救我,我的腿大概断了。”星星就摸到隔壁居委会主任陈大婶家去拍门,还大声呼喊救人。邻居们闻声都出来看,摔伤的女人很快被几个好心人送去了医院。剩下的一些人还站在黑暗里议论纷纷,有人愤愤不平地问陈大婶:“为什么路灯管理所总是不肯到这里来装路灯,就不能让电视台、报社来采访一下吗?”陈大婶解释说:“人家讲了,这小巷不在路灯规划范围内,居民要求装路灯也可以,但需要大家出钱。竖电线杆、拉电线的费用大概要一千元。”此言一出,人们就不再议论,都各自回家去了。
只有星星一人还站着,她突然有了很古怪的想象,小巷变成了一个人,跟她一样没有眼睛。星星就像可怜自己一样地可怜起小巷来,一个已冷却的愿望重新热切起来。
后来,星星拿着一千元钱找到了陈大婶,说由她出资来为小巷装路灯。陈大婶不同意,说这笔钱对一个残疾人来说太不容易了。星星问:“小巷有了路灯是否像人有了眼睛一样就方便了呢?”陈大婶说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星星心满意足地说:“这就对了!”之后,任凭陈大婶再怎么劝,星星也不愿放弃这个决定。
25 / 33
星星的义举也感动了路灯管理所的人,他们很快组织施工,在小巷装好了路灯。
亮灯那天,小巷里的人都像过节似的高兴。有人说:“这装灯的钱不该让星星掏,该我们出!”星星也在一片光明里跑出了家门,她依然只能是靠想象,她似乎看到小巷睁着明亮的大眼睛冲着她笑呢。
星星想着想着也甜滋滋地笑了。
1.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
2.文章写了星星的哪两个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重点写了星星的( )
A.第一个愿望及其没有实现的原因。
B.第二个愿望实现的过程。
4.星星想为小巷装路灯的原因是( )
A.一天晚上,一个骑车的女人在小巷里摔伤了。星星不想小巷像自己一样生活在黑暗中。
B.竖电线杆、拉电线的费用大概要一千元,大家不愿出钱。
26 / 33
5.小巷里其他人的表现在装路灯这件事上与星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其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中找出星星让你感动的句子,找一句抄写在下面,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1)× (2)√ (3)× (4)√ (5)√
2.示例:(1)①开端:少年陆天高高兴兴地走在放学路上,他刚被评为“爱心少年”。
发展:他看见了流浪狗朵朵,逗了朵朵一会儿,就回家了,同学们议论纷纷。
高潮:天渐渐黑了,街上出现了陆天和另外两个孩子的身影。
结局:陆天带着院里的两个小伙伴来照顾朵朵。他们给朵朵做了个新窝。
②开端:张明脏兮兮地走进教室,同学们议论纷纷。
27 / 33
发展:“小辣椒”王寒冰认为张明又惹事了,准备向班主任报告。
高潮:班主任请张明讲原因,张明承认自己又和别人打架了。
结局:原来张明看见一群小朋友把园丁的花盆都掀倒了,就帮园丁把花盆扶起来,但这些小朋友居然打他。他气不过,还手了。
(2)好 故事情节完整,凸显了铁蛋的人物形象,表现了铁蛋对爷爷的爱。
(3)①夜色越来越浓了,月亮像一面大镜子,把光辉洒满乡村。周围一片寂静,从一个小院里传来的咳嗽声在这夜晚听得分外清楚。
②铁蛋拎着一篮子枇杷高高兴兴地往家赶,不料“扑通”一声,他摔了一跤,他一边捡着掉在地上的枇杷一边想:爷爷吃了这些枇杷,身体一定会好起来的!……爷爷现在有没有睡着……他是不是又担心我呢……得快点儿回家!
二、1.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2.C
三、1.小巷里 星星
2.①有朝一日能把眼睛治好;②用攒的一千元钱为小巷装路灯。
3.B
28 / 33
4.A
5.听说需要大家出钱,都各自回家去了。
主动找到陈大婶,说自己出资为小巷装路灯。
6.示例:星星问:“小巷有了路灯是否像人有了眼睛一样就方便了呢?”从这个句子中我体会到星星是多么爱这条小巷,她要给小巷带来光明。
附:听读短文
美丽的谎言
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
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教师。入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100。
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脆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了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个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猜测着那个红五星的含义。
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我心里一直惦记着花名册上的那个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因为我的入学考试是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当我满怀着希望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心里升腾。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这种信念一直鼓励
29 / 33
着我。
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课后作业及答案
1.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 (体裁),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 ,《在柏林》中的 。
(1)通过 感受人物形象,从《桥》中老支书组织人群过桥这一事件,可以体会到他 的品质。
(2)借助 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贫苦,反衬桑娜夫妇内心世界的富有。
(3)“‘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这是通过 、
30 / 33
描写刻画了桑娜的人物形象。
2.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完成练习。
(1)(A)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
①以上选段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其中人物A是 。
②A是这部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之一,请你在阅读本段内容后,概括其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这是对桑娜的 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桑娜的 。
31 / 33
②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过这种心情,仿照上面的例段,写一写你当时的心理活动:
3.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
,乡音无改鬓毛衰。
,笑问客从何处来。
(1)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 时偶然写得的。
(2)本诗通过诗人的变——“ ”和不变——“ ”之间的对比,以及儿童所问“ ”,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
参考答案
1.小说 桑娜夫妇 老兵 (1)情节 舍己为人 (2)环境 (3)心理 动作
2.①水浒传 鲁智深 ②行侠仗义,惩恶扬善,粗中有细,爱憎分明
(2)①心理 忐忑不安 ②示例:今天是我第次上台演讲一定不能出错啊!出错了,同学们一定会笑话我的……不,我已经练习了很长时间了,一定没问题,不要自己吓自己,一定没问题的!
32 / 33
3.少小离家老大回 儿童相见不相识
(1)回到家乡
(2)鬓毛衰 乡音无改 客从何处来
33 /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