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平道(黄巾教)
“太平道”创始于东汉时钜鹿人张角,太平道以“土”为吉,信仰“中黄太一”,崇尚黄色,隐含着主运土德的张角太平道即将取代主运火德的东汉王朝,建立黄天太平社会的愿望。张角自称黄天,头裹黄巾,奉“中黄太一”为尊神。
东汉末年,统治衰败,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民不聊生。加之古代百姓都有宗教信仰的习惯,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地主阶级发动了猛烈攻击,史称黄巾起义,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叛乱之一。
2.五斗米教(张鲁)
五斗米教为东汉末年张修在汉中创建,后来张鲁杀死张修,取得了教权,并编造出“三张”传说和天师崇拜,才慢慢树立起张天师的教主形象。张修的前期五斗米道是下层民众的宗教,性质同于太平道。张鲁的后期五斗米道,不再有反叛朝廷的行为,其性质已变为地方军阀割据一方的思想工具。
张鲁政教不分,把门户之见、宗派势力上升为治国安邦方略,从政治上强制推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违背了广大百姓的意志。
3.弥勒大乘教(北魏)
北魏时期,沙门法庆自号“大乘”,创立弥勒大乘教,成为史料记载的最早一支以佛教名义创建的民间宗教。其基本教义为弥勒救世,所谓“三佛应劫”救世,就是把人类历史分成青阳劫时代(燃灯佛掌教,代表过去)、红阳劫时代(释迦佛掌教,代表现在)和白阳劫时代(弥勒佛掌教,代表未来)。说白阳劫是世界最大灾难来临之时,由弥勒佛下世掌教,救度残灵回归天宫。
大乘教在北魏、隋唐以及北宋年间均爆发过暴动和叛乱。元朝末年,大乘教又演化出香军、红巾军,成为反抗元军的主力。
4.明教(摩尼教)
明教,是一个源自古代波斯的宗教,为西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所以又称摩尼教。该教在唐中期声势颇大。当时,摩尼教流行的地区以西北、华北地区为主,在闽浙沿海地区,因与波斯等国
有海路交往,摩尼教也有一定势力。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借明教而取得江山,故取国号为“明”。后来由于朱元璋大杀功臣,原来的明教信徒担心遭到迫害,遂将明教改名为“日月神教”。
5.白莲教
白莲教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也是最神秘的宗教,源于南宋佛教的一个支系,信奉弥勒佛,元明清三代在民间十分流行。
白莲教派名目繁多,教内等级十分森严。因此白莲教常被用为农
民起义的一套组织工具,比如元末红巾起义,清嘉庆白莲教大起义等。清朝中叶的白莲教之乱波及数省,持续数十年,成为清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6.闻香教
闻香教为明代民间宗教之一,又称东大乘教。闻香教是一宗家族宗教,王氏族人世代相传,历十代200余年,全盛时期传教遍及直、晋、豫、鄂、苏、皖六省。早期教义中一些积极的因素渐次脱落,屡次干预国家政治,并进行蛊惑宣传、组织教民暴乱,被朝延定为邪教,严加缉捕。
鼓吹“三教应劫”世界末日思想,策动反清,朝延严令查禁,但帖子禁而不止,反倒日益增多,终于在嘉庆二十年被查获,方荣升及
为首35人被凌迟或斩决。
7.八卦教
八卦教又称五荤道或收元教、清水教,康熙年间山东人刘佐臣自创的教派。刘佐臣早年曾加入白莲教、黄天道等教派,康熙初年自创教派,本名为收元教,教徒依八卦分为八股,故名八卦教。
清初八卦教多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强调儒释道三教合一、修炼内丹。八卦教在创教时并没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目的只在于传教敛钱,乃至第二代传人刘儒汉时,教主的“圣库”收入已成千累万,竟至富甲一方。乾隆三十七年,被清廷取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