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fm"l医药 ・药物研究 The medicine study 36・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炉甘石洗剂配制方法的改进 龙尚君王彦生 州730080 甘肃省兰州市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F习总医院,什肃 【摘要】 目的:旨在研究炉甘石洗剂配制方法进行改进,以增加制成品的稳定性,并使其制备过程简单化,且在制剂车间大规模 生产时易于操作。方法:主药包括:炉甘石、甘油、氧化锌,配以欲改进的其他材料,通过对新处方制备炉甘石洗剂,并结合翻转次数、 沉降比、含世以及相关的临床应用,相比较之后,对改进后的方法进行判定其可行性。结果:改进后的炉甘石洗剂,颜色没有发生任何改 变,分散均匀,颗粒细腻,不结块、不易沉降,易于临床涂布。结论:在炉甘石洗剂中进行助悬剂添加后,其质量更加可靠、稳定,且适 于大规模生产,并易于操作。 【关键词】 炉甘石;配制;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氧化锌 【中图分类号】R94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2)18—0036—01 炉甘石洗剂是最常见的皮肤外用粉色混悬化学药制剂。 其主要针对各类皮肤炎症,如亚急性皮炎、湿疹、带状疱 疹、丘疹、脓疱疮、痱子及荨麻疹等,其具有收敛、止痒、 解毒、消炎等功效…。其主要成份是炉甘石及氧化锌,并 匀后,转入烧杯中,继而观察不同稳定剂下的沉降程度。 1.5沉降容积比F的测定 分别取制剂置于lOml带塞试管并混匀后,测定混悬剂 的准确总容积VO后,分别将其静置5min、15min、30min 以及1h、3h、5h、12h、24h之后,仔细观察沉降物容积V, 并分别计算出各时间段的沉降容积比:F=V/VO。 2结果 通过沉降容积比F,对三种新处方中相同剂量的西黄 蓍胶、枸橼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稳定剂,所最终评测的 炉甘石洗剂的稳定性差异比较明显。其中,第三种处方中 的西黄蓍胶沉降曲线基本呈直线,其稳定性表现最佳,枸 以甘油为助悬剂,配伍一些其辅助药物而制成的。由于炉 甘石存在有少量的氧化铁成份,是一种难容性固体药物, 导致该洗剂以微粒形式散布于介质中,从而呈现出淡红色 混悬状 。 混悬剂是微粒的大小一般在0.5~lOwm之间的难溶性 固体药物并分散于介质中,呈非均匀分散的液体。而品质 优秀的混悬剂药物制品,其药物颗粒细微且大小一致,沉 降缓慢,分布均匀;既使沉降也表现出不结块,充分振摇 后还能分散均匀,且具粘度适宜,不粘瓶壁,易倾倒等优 点 。但在制备过程中,极难对其稳定性进行控制。有些 医院内部制剂室生产时,一般是采用研磨润湿法,也就是 一橼酸钠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这两种稳定剂,虽然沉降程度 表现也比较好,但稳定程度不佳。这也说明,西黄蓍胶做 为助悬剂,可以大大增加液体分散介质的黏稠度,从而降 低药物微粒的沉降率,与此同时,还可以提高药物微粒的 亲水性,以达到对混悬剂稳定性的大幅度提高的作用。 3讨论 边研磨一边进行加液,直至加蒸馏水到标准定量即可。 而目前,现代医院中极少有大型的研磨机械设备,而乳钵 又不宜大量制备,只能采取多次、小量的制备加工,形成 种耗时耗力、加工繁琐、浪费原材料,且不易冲洗等问 题。故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着重探讨对以往的炉甘石 一炉甘石洗剂是最常见的皮肤外用粉色混悬化学药制剂。 其主要针对各类皮肤炎症,如亚急性皮炎、湿疹、带状疱 疹、丘疹、脓疱疮、痱子及荨麻疹等。以炉甘石及氧化锌 为主药,具有收敛、止痒、吸湿、中和皮肤酸性分泌物的 功效。甘油为助悬剂,同时还具润肤功效。 甘油外观无色透明粘稠液体,无臭、无味、具有吸湿 性、保润性、软化性,极显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常用作增 稠剂、保湿剂等。甘油在本研究中,主要作用为助悬剂 ]。 洗剂配制方法进行一些改进,以增加制成品的稳定性,并 使其制备过程简单化,在大量生产中易于操作。 1材料与方法 1.1基本材料 炉甘石、蒸馏水、甘油、氧化锌、黄蓍树胶、枸橼酸 钠、羧甲基纤维素钠。 1.2器具 羧甲基纤维素钠,也可称之为羧甲基纤维素或羧甲基 纤维素钠盐,几乎无臭、无味,易于分散在水中成透明胶 状溶液,是当今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纤维素 种类,医药工业中用作药物载体。而在本研究中,它也作 为一种助悬剂。 枸橼酸钠为无色或白色结晶颗粒或结晶性粉末,无嗅、 味咸、凉、易溶于水,具有优良的缓凝性能及稳定性能, 天平、乳钵、量筒、带塞试管、烧杯等。 1.3配制改进处方 新处方一:lOml羧甲基纤维素钠,150g炉甘石,50g 氧化锌,50ml甘油,蒸馏水最终加至lO00ml。 新处方二:10ml枸橼酸钠,150g炉甘石, 50g氧化锌, 50ml甘油,蒸馏水最终加至1000m16 新处方三:lOml西黄蓍胶,150g炉甘石, 50g氧化锌, 且无毒性、具生物降解性。在本研究中,也作为一种助悬 剂使用 。 50ml甘油,蒸馏水最终加至lO00ml。 1.4方法 首先,分别取lOml羧甲基纤维素钠,lOml枸橼酸钠, 10ml西黄蓍胶作为稳定剂备用。其次,将炉甘石、氧化锌 充分研磨后,并用120目筛过取,放于乳钵中并加甘油及 适量蒸馏水充分研磨20min,再加入不同处方所对应的稳定 西黄蓍胶为白色或黄白色粉末或半透明薄片;遇水膨 胀成有粘性胶状物。常常用作助悬剂、润滑剂及浮化 剂等 。 混悬剂是微粒的大小一般在0.5一lOl ̄m之间的难溶性 固体药物并分散于介质中,呈非均匀分散的液体。而其分 散介质常常以蒸馏水为主或植物油替代 ]。 (下转第38页) 剂,继续研磨lOmin,加入蒸馏水至1000ml后进行充分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药物研究 The medicine study 38・ Chinese joum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 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B) 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O ,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 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一乙酸乙 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 (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 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见图2。 l 2 3 4 l,2,3一足疗方样品(批号为20100616,20100617,20100618); 4一乌头碱对照品 图3 乌头碱的限度检查 3讨论 足疗洗剂为中药复方制剂,曾试验以丹参对照药材和 1 2 3 4 5 1,2,3一样品(批号为20100616,20100617,20100618); 4一缺川芎的阴性对照;5-JIl芎对照药材 图2川芎的鉴别 原儿茶醛对照品为对照,鉴别方中君药丹参,发现阴性对 照有干扰。因此选择鉴别麻黄和JIi芎。经过3批样品验证 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斑点分离清晰,重现性好,阴性 对照无干扰,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处方中川乌为毒性药材,为确保用药安全,对其中的 乌头碱进行限度检查。本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 部“制川乌”l 1项下双酯型生物碱规定的限度,样品中双 酯型生物碱的浓度为0.3mg/ml,点样20 l,对照品溶液浓 2.3乌头碱限量 取本品50ml,用浓氨试液调pH值至10,移至分液漏斗 中,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每次50rn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 渣加无水乙醇使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 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乌头碱对照品,加无水乙醇 度制备成1mS/ml,点样6txl,二者的点样量相当。结果显 示,样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未出现斑 点。由于川乌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差异,及药材炮制程 度的差异,将标准定为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 应的位置上应不出现斑点,或出现的斑点应小于对照品的 斑点。 参考文献 制成每lml含1.O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 液20 ,对照品溶液6 .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 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一乙酸乙酯一二乙胺(4 :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应不出现斑点, 或出现的斑点应小于对照品的斑点。见图3。 ◆II●●◆b i,◆I!l● [1]中国药典(一部)[s1.2010:37—38. (收稿日期:2012.07.19) ◆t[lI●I●lIl,◆ ◆ ◆ I lJl●◆i Ih●1 ◆Il-◆lilt●l●I●…●●◆r●II-0 ◆l¨◆IH,◆… ● Ir● ●I● ◆◆ ●●I◆.● =¨●(上接第36页) 在混悬剂的制备中,我们为使药物微粒的沉降速度减 缓,常常会采取增大分散介质的密度或是黏度,抑或减小 颗粒的粒径等方面来解决。也可以采取增加絮凝剂、表面 性的大幅度提高的作用。使炉甘石洗剂的整体质量更加可 靠、稳定,并易于操作,且适于大规模生产。值得在各医 院内部的制剂室生产中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活性剂等办法来充分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 。 而氧化锌和炉甘石微粒,它们在水中带有负电荷,因 同电相斥原理而不易相聚焦,这也是一大有利因素。由于 }昆悬微粒具有一定的动力学不稳定因素,常常在混悬液长 时间放置后,出现微粒下沉,形成致密且不易分散的硬块, 导致无法倾出 。甘油则在炉甘石洗剂中,起到了增加药 剂的粘稠度及润湿、助悬作用,从而增加了其稳定性。 而在本研究中,通过沉降容积比F,分别西黄蓍胶、 枸橼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这三种稳定剂进行了对比性试 [1]高捷,单伟光.卡波姆对炉甘石洗剂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药业, 2010,(o4). [2]谢娜娜.炉甘石洗剂的稳定性研究[J].海峡药学,2011,(07). [3]喻樊.炉甘石洗剂处方优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01). [4]丁波,信卉.混悬剂用助悬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I,(03). [5]张杰红,彭月,韦正,刘友平.不同粒径炉甘石体外透皮渗透作用比较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20). [6]周灵君,徐春蕾,张丽,丁安伟.炉甘石炮制机制研究[J].中国中 药杂志,2o10,(12). [7]孙莎莎,张国松,刘微,刘晓燕,张尧,饶晓勇,罗晓健,复方穿心莲 掩味混悬颗粒的制备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l,(12). 验,以期对炉甘石洗剂配制方法进行良好的改进。在炉甘 石洗剂稳定性的三个新处方的差异比较中发现,西黄蓍胶 的稳定性表现最佳。也符合优良混悬剂的质量标准,达到 了微粒细腻、剂中分散均匀且不结块;微粒沉降缓慢,既 沉降后经振摇之后,也极易分散并呈均匀分布。 这也说明,西黄蓍胶做为助悬剂,可以大大增加液体 分散介质的黏稠度,而从降低药物微粒的沉降率,与此同 时,还可以提高药物微粒的亲水性,以达到对混悬剂稳定 [8]刘慧,孙志强,王微.炉甘石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 2010,29(8):489—490. [9]谢顶仁.复方炉石洗剂的制备工艺的改进[J].中国药房,2008,19 (7):530. (收稿日期:201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