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U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07 VOL.18 NO.1 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第18卷第1期 了扩大抗菌范围,医生会使用两种抗菌药物,以达到杀灭或抑制 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医师,讲清楚正确用药方法;④对护士进行培 细菌生长的目的,但必须注意给药时间间隔,使抗菌药物充分发 训,使她们在录入医嘱时,能及时发现用药错误,可立即与医生沟 挥抗菌效力。应在先给予头孢类药物2—3 h后,再给大环内酯 通,更改医嘱;⑤应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工作,我院院感办每 类药物。 月对抗生素使用量进行调查,但未深入到药物的相互作用、合理 3.6给药剂量不合理一般氯化钾注射液静滴的浓度为< 用药方面,应该让药师参与到临床用药调查工作中去,发现问题 0.34% ml。而>O.34% ml浓度时,病人会感到注射部位疼 解决问题;⑥聘请上级医院的药学专家来我院讲课。作为继续 痛不适,但临床医生有时会忽视这个浓度限度,给钾浓度过高。 医学教育的一部分;⑦每季度出一期药讯,介绍新药的用法及合 3.7重复用药阿莫西林胶囊+先锋Ⅳ胶囊、注射用青霉素钠+ 理用药知识。 注射用头孢唑啉钠、速效伤风感冒胶囊+扑尔敏片。相同药理作 用的药物重复使用,加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没有扩大抗菌谱 参考文献:或增加疗效。 [1]王少华,段文若。杜冠华.内分泌代谢疾病合理用药,第1版[M]. 3.8给药时间过长长期大量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6. 应是易致肝损害,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2] 张佩华,田清泉.150例老年病人用药分析[J].新药与临床,1995, 14(I):33. 4措施 为了配合临床更好地进行药物治疗,采取以下措施:①对全 【3]黄晓斌.我院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0,22(1):216. 院各临床科室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科主任质量分析会上予以纠 [4]赵汗臣,曲国君,王希海。等.注射药物应用手册。第1版[M].北 正;②对于专科用药较强的科室,分别到科室,说明不正确用药的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 原因,与临床医生协商,如何合理用药;③开展全院讲课活动,把 ◇名家名流◇ 张锡纯大气理论在心绞痛临床运用 赵梅萍,朱宇峰,任海平 (河北省井陉县中医医院050300) 关键词:张锡纯;大气理论;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805(2007)01-0247-01 河北盐山已故名医张锡纯的“大气”理论是其《医学衷中参 芎15 g,甘草5 g,人参10 g,黄芪15 g。服用5剂,疼痛止。又7 西录》中的精髓。胸中之大气,即《内经》之所谓宗气,由肺吸入 剂,未再发。 的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胸中大气,一名宗 拔:禀赋素弱之人,又兼淤血阻滞,心脉不畅,故胸痛尤于劳 气,《内经》谓其积于胸中,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盖心肺均在膈 累后发作或加重。“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 上,原在大气包举之内,是以心血之循环,肺气之呼吸。皆大气主 大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循行的动力。故而对于淤血阻滞,络脉 之” 。”冠心病,心绞痛属祖国医学“胸痹”“厥心痛”范畴,为临 不通所致之厥心痛,在活血化淤通络止疼之品中,加用补益大气 床多发病。多种内外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笔者在多年的临床 之黄芪、人参同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中体会到,“胸中大气”不足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因素。“补大 3肝气不足补大气疏肝解郁 气”在其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 女,47岁,平素多有情志不畅,常作郁怒。胸骨后疼痛多于 1寒重阳遏补大气布护宣通 情志刺激后发作或加重,向左肩臂部放射,伴胸胁闷滞憋满感。 男,63岁。胸闷、胸痛反复发作数年,曾被某医院诊为“冠心 舌质暗,脉弦涩。于理气散结活血通络之品中加入补气药,处方: 病”。症状每遇寒冷季节频发或加重。刻诊:形寒畏冷,舌质暗 川芎15 g,当归15 g,桃仁15 g,红花15 g,桔梗10 g,柴胡10 g,枳 淡,苔白,脉沉迟。处方:川芎6 g,细辛3 g,丹参30 g,桂枝12 g, 壳10 g,檀香10 g,甘松10 g,元胡12 g,甘草5 g,人参1O g,黄芪 半夏10 g,茯苓15 g,当归15 g,赤芍15 g,桃仁15 g,红花15 g,黄 15 g。 芪24 g,党参12 g。3剂痛止,加减续服7剂,胸痛缓解。以后每 按:此型好发于平素肝气虚,善抑郁之人。“肝胆之气上逆, 遇寒冷季节之前调整上方服用7—1O剂,发作渐止。 可排挤大气转下陷……况大气原赖谷气养之,其人既常恼怒,纳 按:血的特点是“寒则凝,温则行”。受寒则心脉淤阻。“经 谷必少,大气即日受其伤而易不陷乎…。”张氏此言是对肝气虚 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中 之人,补气以解郁的最好理论依据。肝主疏绁,保持全身气机疏 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J。”胸中大气居于上焦,如日丽中天,温 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肝气郁,气机受阻,脉络不畅,血遂 脏腑,暖周身,赖此阳气的布护宣通。“心与肺皆在胸中大气包 淤滞。心脉滞涩,故心胸疼痛。于行气通络之品中加入补气之 举之中,其布护宣通之原动力,实又赖于大气。”此证病人,寒重 品,可加强肝的疏泄功能,同时又防理气散气太过。 阳遏,大气失其保护,故遇寒加重。上方于温经祛寒、活血通络之 4脾胃虚弱补大气以治过饱后诱发或加重 品中加以补气之品,加强胸中大气的布护宣通之力,药病机投,故 男,54岁,胸骨后闷痛每遇饱食后诱发或加重。舌质淡暗, 收良效。 苔白腻,脉沉。方拟:党参12 g,白术15 g,黄芪15 g。茯苓15 g, 2瘀血阻滞补大气行气活血 甘草6 g,半夏10 g,陈皮1O g,薤白15 g,郁金10 g,菖蒲lO g,佩 女,56岁。胸闷、胸骨后疼痛频繁发作,轻微家务活动即加 兰叶10 g,水煎服,1剂/d,5剂,胸痛消失。二诊舌苔白腻转薄 重,痛苦不堪,舌质紫暗,脉沉涩。予生蒲黄12 g,五灵脂12 g,当 白,上方减佩兰叶、菖蒲,续服1O剂,胸痛未再发。 归15 g,丹参15 g,没药10 g,赤芍15 g,桃仁15 g,红花15 g,川 按:此型好发于素体脾胃虚弱之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 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肠 收稿日期:2006-04-13;修订日期:2006-08.19 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而且,脾胃 ・24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第l8卷第1期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07VOL.18 NO.1 化生的水谷精气与胸中大气的生成有着直接关系。脾胃素虚之 “百病皆生于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 人,受纳腐熟水谷之力本弱,同时影响脾的运化转输功能。饱食 虚”。故在“胸痹”“厥心痛”的治疗中顾护胸中大气有着尤为重 后加重胃的负担,中焦运化失调,故脘腹不畅而满闷。脾失健运 要的作用。达《石室秘录・论气血》中所说“此气血之两相须而 药到病除。 可聚湿成痰,阻塞脉道,故见心胸疼痛而满闷较重。方中补气健 相得也”之意,脾祛痰,开胸通络,收到显效。 参考文献: 总之,心脉淤阻,甚至闭结,血液运行不畅是“胸痹 ‘厥心 痛”的发病机制。“大气”不足,是形成心脉淤阻、血运不畅的最 [1]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杜, 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又因脏腑气衰,阴阳失调,或七情刺激, 1990i19,24,169.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1. 或寒邪侵袭,或饮食失节,或劳逸失宜,而发生本病。《内经》云 [2】王洪图.内经选读[M].上海:刘铁军教授运用中医下法治疗肝病的经验探讨 张景洲,霍丹丹,张关键词:刘铁军教授;下法;肝病 莹 130117) (长春中医药大学2004级研究生,吉林长春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805(2007)01-0248-02 亦通亦补,从而达到正复胜邪, 刘铁军教授从医近三十年,一直从事肝胆病的诊疗、教学及 而不伤正,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中医下法的应用和研 邪去正安的目的 。 究体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认识,现将其理论探讨总结如下。 4下法与肠肝循环 1实证急攻为求下 “下法”是祖国医学的八法之一,是通过荡涤肠胃,使停留于 刘教授认为疾病的发生以邪毒客气等实邪压制正气,正不抵 肠胃的有害物质从下窍而出,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刘教 邪的结果,故退邪则正气自复。因此,治疗应当见本求源,从因治 授认为“下法”能通腑实、祛毒邪、使毒性物质从肠道排除,切断 本,攻邪当为首选。实邪必急攻,及时祛邪可直接清除病因,减轻 肠肝循环,能减轻或控制肝病的发展。脏腑互为表里,生理上相 病理损害,可扭转病势、防止传变。他在治疗慢性肝病患者时,如 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脏病可以及腑,腑病亦可以及脏。如腑 遇到阳明腑实证表现时,当下不厌,方选大承气汤加减急攻其实, 气不畅,传化不行,则糟粕等废物不去,其秽浊之气必殃及五脏。 他十分笃信明代著名瘟病大家吴又可在《瘟疫论》中所提出的 下法可帮助和顺应了六腑的气机运行,调整了胃之受盛、大肠之 “逐邪为扶正之本、逐邪以导出为本、逐邪不妨矫枉过正”等逐邪 传导、小肠之分清泌浊、胆之疏泄、膀胱之气化的功能活动,消除 三说,并把这一治则运用到肝胆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理想的 和清理了人体各部的有形或无形瘀(郁)滞,借以调整全身气机 疗效,强调祛邪才是治疗疾病的根本措施,祛邪应当作为治疗疾 的升降流通,影响人体的气化活动。同时,下法对人体气血津液 病第一要旨。认为祛邪愈早,防传截变效果愈佳,下法绝对不能 的相互转换及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H 。 单纯看作是为了通畅大便,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祛除病邪,尽快改 现代研究表明慢性肝病过程中,胃肠蠕动功能减弱,肠道内 善机体不正常的机能与状态,有利于疾病的尽早康复。 容物积留时间过久,肠肝循环的首次通过作用降低,肠源性内毒 2虚证体用可并治 素及血氨的吸收增加,进一步加剧了脑血循环障碍,此时速取下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体(肝的阴血)与肝用(肝的阳 法,不但排出了肠内容物,增加了腹腔脏器血流量,降低肠壁通透 气)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慢性肝病患者常出现 压,并可恢复胃肠功能,减少内毒素的吸收,改善肝脏内血液循 肝体不足而肝用有余即体用并病的病理变化,慢性肝病日久虚淤 环,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疏通肝脏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降低门 常见,淤久化热伤阴血、耗津液,阴虚而致内伤发热,刘教授称其 脉压力及增加肝脏的营养物质供应,减轻对肝脑的损害。下法可 为肝病内伤发热…。阴液耗伤程度与病情轻重关系密切。通里 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以及抗炎,促进胆囊收 攻下、泻热排毒之法,方选增液承气汤,大黄、芒硝如釜底抽薪,邪 缩,增加胆汁分泌,降低颅内压及高血压,减轻脑水肿 J。根据 热除则阴津自保;生地、玄参、麦冬补肝体,平肝用,体用并治;同 脏腑生理病理相互影响的规律,刘教授提出在临床肝病治疗中如 时再配以柔肝益气之品,能迅速恢复耗损气阴,调节和增强机体 果出现可下之证,只要把握病机,适时通下,不但可祛除有形之实 免疫功能,提高抗御病邪的能力。现代医学表明,慢性肝病患者 邪,亦可通过泻腑气而导出五脏之浊邪,使邪有出路,则气机调 内伤发热的发生与肠源性内毒素有很大关系,故补虚同时注重排 畅,诸证缓解,达到护肝醒脑的治疗目的。 毒,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刘教授将中医下法与现代医学肠肝循环理论有机结合,运用 肝循环理论的提出是对《内经》及“六腑以通为用”和明代著名医 破坏机体内平衡,致使湿热疫毒之邪,郁结肝胆,困遏脾胃,引 家吴又可“逐邪勿拘结粪”说的重要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传统继 起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衡。湿热疫毒亦是致病因素,可 承观与时代发展观相结合的鲜明特点。 产生痰浊淤血等病理产物,湿、热、毒、淤诸邪相互胶结,缠绵难 5下法与大黄 去,导致肝病由急性向慢性,甚至向肝硬化、肝癌演变,并由实 刘铁军教授认同大黄具有“走而不守”、功善通下的药性,可 证向虚证转化,故出现虚实夹杂之候。刘教授在治疗慢性肝病 调节肠道菌群,使排便正常、规律,认为其为下法应用之首药。 肝。肾阴虚腑实证时,选方一贯煎加减补肝。肾以治本,加大黄、黄 5.1上病下取通肠宣肺他认为慢性肝病常致肝失疏泄,脾失运 连、马齿苋清毒泻实以治其标,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 化,中焦气滞夹积,气机不畅,升降失调,腑气不通,肺与大肠相表 免疫学及生化学指标,判断邪正消长之势;扶正而不留邪,祛邪 里,肺肃降失常,导致上闭下实,攻下可利肺肃气,气机升降有序 则腑气自可通调。这种情况常见于慢性肝病患者并发外感热证 收稿日期:2006-04-20;修订日期:2006-08-23 或肺卫表证时,上焦肺卫表证表现明显,肺与大肠为表里之脏腑, ・3虚实错杂通补兼施 于临床实践中,并深入地阐明了中医下法的作用机理,下法与肠 因机体正气不足,抗邪无力,若湿热疫毒之邪侵袭人体,则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