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当下已经成为一个热词。时代变化了,要求变
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师大教授褚宏启表示,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初级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的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需要的。
“当前我国的核心素养研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综合性的研究,现在的核心素养研究更多的是国外成果的移植,我们本土有很好的东西,下一步核心素养研究需加强专业化、综合化、本土化。” 面对未来的挑战,今天的孩子要培养哪些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核心素养将为学校带来诸多变化。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育人导向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二、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强调课程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
三、实践活动发生变化: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
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实践育人的价值。
四、课业负担发生变化:学生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五、课程发生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供满足孩子现实生活、未来发展的课程,特别关注核心价值观、生涯指导、金融理财素养,突出学生是现实生活中“完整的人”。
六、课程适应发生变化: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进一步突出地方、校本课程的时代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原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