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大纲

来源:榕意旅游网
教育心理学

Educational psychology of primary

school

课程编号:

学 分:3学分 学 时:48学时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

教 材: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开课系所:教育科学与音乐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人文学院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通修课,是各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师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该课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形成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了解和把握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发展的基本趋向以及研究的新热点,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去理解和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不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课程教学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及其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3)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4)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学习了解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作用 2)了解教育心理学在研究方法的发展 难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学与教这一个系统过程中影响教学过程的五种要素和三种活动过程,并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去体验各要素的作用以及三种活动过程的相互作用。

2) 理解教学即是科学又是艺术的双重意义,以便使自己既掌握科学的教学规律,又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事件。

3)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特别是教师为什么要参与教学研究的意义以及如何参与,其中行动研究法不失为教师参与研究的可行方法。

(二)学习心理的概述

1.课程教学内容 (1)学习的涵义

(2)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的种类

难点:学习的种类、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3.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学习的内涵,充分理解学习的种类,影响发展的因素及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三)联结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课程教学内容

(1)经典条件作用 (2)操作条件作用 (3)社会学习论

(4)行为学习论在教学上的应用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本章重点是掌握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难点:理解程序化教学,理解学生的我管理和自律行为的养成。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发展历史和主要代表人物; (2)掌握行为主义有代表性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四)认知派学习理论

1.课程教学内容

(1)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及教学思想 (4)奥苏贝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理解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难点:掌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和理解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理解认知学习理论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五)知识技能学习

1.课程教学内容 (1)知识学习概述 (2)知识的获得 (3)知识的保持 (4)技能的掌握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了解知识及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的过程和作用。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理解学生是如何获得知识并有效地保持知识的。 难点: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理解学生是如何获得知识并有效地保持知识的。 3.课程教学要求

(1)能说出知识及知识学习的类型。

(2)解释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3)谈谈知识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4)能说出三种知识直观类型的特点。

(5)能够举例说明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 (6)能够举例说明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途径。

(7)记住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记忆子系统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8)能够解释遗忘的含义及其表现。

(9)记住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并准确陈述遗忘规律。 (10)能解释关于遗忘原因的五种理论。 (11)学会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六)学习策略与培养

1.课程教学内容 (1)学习策略概述

(2)几种常用的学习策略 (3)学习策略的培养与训练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认知策略、复习策略、阅读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的内涵。

小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因素与培养。

难点:小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因素与培养。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常见的几种学习策略类型。 (2)理解影响小学生学习策略的因素。

(3)掌握小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的方法与技能。

(七)学习迁移

1.课程教学内容

(1)学习迁移概述 (2)学习迁移的解释

(3)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

学习迁移的新进展

难点:学习迁移的新进展 3.课程教学要求

(1)理解学习迁移含义。

(2)理解学习迁移的几种传统理论与新的理论。

(3)能做到用理论联系实际,即知道在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八)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1.课程教学内容

(1)智力概述 (2)创新与创造 (3)创造的心理过程 (4)创新的心理基础

(5)小学生创新心理与教育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创造与知识智力间的关系

创造与基础 创造的心理过程 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难点:

创造与基础 创造的心理过程 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智力及创造力的特征。

(2)了解并理解创新与学习和教育间的关联。 (3)理解创造的基础与心理过程。

(4)理解并掌握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九)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与教育

1.课程教学内容

(1)小学生道德认识发展与教育 (2)道德情感的发展及培养 (3)小学生道德意志发展与教育 (4)道德行为的形成及培养

(5)小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与矫正 2.课程重点难点

重难点:

重点道德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道德的情感发展与教育 道德的意志发展与教育 道德的行为发展与教育 3.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理解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形成与教育间的关联,使学生最终掌握通过培养道德的知、情、意、行来培养个体品德的方法与技能。

(十)学习动机

1.课程教学内容

(1)学习动机概述 (2)学习动机理论

(3)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4)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难点:成就动机论和归因理论。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学习动机理论中的强化论;

(2)理解动机和学习动机的定义、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理论、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3)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十一)认知因素与学习

1.课程教学内容

(1)小学生心理差异概述

(2)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因材施教

(3)小学生智力类型、认知风格的差异与因材施教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小学生心理差异在认知、智力等方面的表现,因材施教的方法。 难点:小学生心理差异在认知、智力等方面的表现,因材施教的方法。 3.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小学生心理差异的内涵,理解小学生心理差异在认知、智力方面的具体表现,掌握因材施教的方法。 (十二)人格因素与学习

1.教程教学内容

(1)小学生气质类型差异与因材施教 (2)小学生性格类型差异与因材施教 2.课程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小学生四种气质类型差异的具体表现,掌握因材施教的具体途径与要求 理解小学生性格类型差异的表现,掌握因材施教的具体途径与要求

难点:掌握根据小学生气质及性格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具体途径、作法与要求 3.课程教学要求

能说出小学生四种气质类型在感受性、耐受性、灵活性、反应速度上面的具体表现,并能理解气质特征对小学生记忆、思维、学习速度甚至人际交往的影响,具备因材施教的实际能力。

(十三)教学设计

1.课程教学内容

(1)教学设计概述

(2)教学设计的基本分析/前期分析 (3)教学目标的确定 (4)教学策略

(5)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2.课程重点难点

重难点: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设计的评价方法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教学设计的内涵,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差别。 (2)了解教学设计要素,理解并掌握教学设计的四个步骤: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的评价方法。 (十四)小学教师心理

1.课程教学内容 (1)小学教师角色 (2)小学教师的威信 (3)教师的主要心理特征 (4)师生关系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知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好哪些角色。

了解要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的品质。

难点:把握专家型的教师具备的专业品质。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教师所需扮演的角色

(2)了解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品质有哪些 (3)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存在哪些相互影响 (4)了解如何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学习概述 第三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第六章学习策略 第七章学习迁移 第八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第九章小学生品德心理与教育 第十章学习动机与学习 第十一章认知因素与学习 第十二章人格因素与学习 第十三章教学设计 第十四章小学教师心理 复习

讲 课 3 3 6 4 3 3 4 3 3 4 2 2 4 2 2 实 验 上 机 四、大纲说明

1、该课程主要使用讲授法、讨论法、实习法等教学方法,需要配合多媒体的使用; 2、考核方式为考试,平时成绩二次以上,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30%与70%; 3、建议使用教材为: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4、该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应先行学习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教育学小学生心理学等课程,作为衔接,学习教育心理学之后,学生应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社会学、家庭教育学等方面课程。

五、参考书目(黑体五号)

1.冯忠良:《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皮连生:《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皮连生:《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5.张庆林主编:《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孙煜明:《动机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Barbara L.McCmbs:《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8.边玉芳著:《学习的自我效能》,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9.Linda Trop等著:《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0.蒯超英:《学习策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1.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2.谭顶良:《学习风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3.岑国祯:《品德心理研究新进展》,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14.陈会昌:《道德发展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5.章志光:《学生品德形成新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6.克鲁杰茨基:《中小学数学能力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17.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8.R.W.柯普兰著:《儿童怎样学习数学—皮亚杰研究的教学含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9.钟启泉编著:《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0.Martin V.Covington著:《学习障碍的消除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1.Vemon.F.Jones:《全面课堂管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2. Linda Cambell等著:《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