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次之,随后是B504—2和B505—2宿舍,走廊温度最 低,这是因为建筑围护结构具有热惰性,对室外空气 温度的波动具有衰减和延迟作用。除南面室外温度为 l7.8℃,其余四个测点温度差别在0.6℃。 由图5可知,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为南面室外和 标为5.915%,而问卷调查满意率达97%,说明学生对 热环境具有一定适应性。也说明测试时间段内,宿舍 热环境能够达到“ISO7730对PMV—PPD指标的推荐 值在一0.5~+0.5之间,相当于人群中允许有lO%的人 感觉不满意”的标准。 4结论 本文通过对宿舍室内、室外热环境测试与室内热 环境的评价,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所测时间段内,室外空气温度实测值与气象数 北面室外较低,B504—2和B505.2宿舍较高,走廊居 中间。这是因为晚上在宿舍同学较多,学生的活动和 洗漱等活动使宿舍内产生一定湿负荷所致。B504—2 和B505—2宿舍相对湿度差别不大,幅度不到1%。 3.3室内热环境评价 在室内热环境参数测试的基础上,用PMV指标 对室内热环境进行问卷调查,并用PPD指标进行评 价,其结果如图6、7所示。 l9:oo 20:o0 21:00 22:00平均值 O.O 一据差别在2℃以内,相对湿度差别较大,但温湿度范 围基本属于舒适区域内,说明对建筑空气环境进行分 析时,要针对具体建筑具体分析。 (2)B504—2和B505—2宿舍温度在l6.2~l6.4℃ 左右,相对湿度在60.2% ̄61.2%,热舒适性较好。 (3)随着时间流逝,宿舍热感觉PMV指标由 0.027下降至一0.5l4,预测不满意百分比PPD从 0.1 一羔一0.2 山 一0.3 0.4 0.5 0.6 构 一5.015%增加到10.524%。但整体来看,宿舍热环境能 够达到“ISO7730对PMV—PPD指标的推荐值在 0.5~+0.5之间,相当于人群中允许有10%的人感觉 ..不满意”的标准。 图6宿舍PMV投票 —参考文献: [1]Ye X J,Zhou Z P,Lian Z W,et a1.Field study ofa thermal environment 15 星12 9 幢 f and adaptive model in Shanghai[J].Indoor Air,2006,16(4):320—326. [2]叶晓江,连之伟,文远高,等上海地区适应性热舒适研究[J】_建筑热能 通风空调,2007,26(5):86—88. [3]Kwok A G—Thermal comfort in tropical classrooms[G】#ASHRAE Trans,1998,1o4(1):1031-1047. 桀 嚣3 匿 0 19:00 20:O0 2l:O0 22:00半均值 -.1__. [4]Kwok A G,Chun C.Thermal comfort in Japanese schools[J].Solar Ener- gY,2003,74(3):245—252. 图7宿舍PPD计算 [5]李念平,潘尤贵,吉野博.长沙市住宅室内热湿环境的测试与分析研究 由图6可知,随着时间流逝,宿舍热感觉PMV指 标由.0.027下降至.0.514,但还未到“局部关节感到 [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4,23(1):94—98. [6】王昭俊,方修睦,廉乐.哈尔滨市冬季居民热舒适现场研究[J】.哈尔滨 工业大学学报,2002,34(4):500 504. [7】黄晨.建筑环境学【M]_]E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凉”即稍凉的程度。这是因为测试时间为4月中旬,属 于春天过渡季节,在测试时问段,室外气温在15~ 20℃左右,室内气温在15~l7℃,属于相对适宜的 [8]朱颖心.建筑环境学(第二版)[M】_]C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温度范围。 由图7可知,随着时间流逝,预测不满意百分比 PPD从5.015%增加到10.524%,但计算平均PPD指 作者简介:吕留根(1983),男,河南洛阳人。助教,硕士,建筑环境与设 备工程专业,从事暖通空调新技术方面的研究(1vliugen@163.corn)。 我国与欧盟在建筑节能方面合作潜力巨大 《欧洲动态》消息,欧委会能源事务委员厄廷格对 外表示,欧委会将在今年底出台政策建议,要求各成员 计划”和智能城市网络等将是欧盟继续占据全球节能 环保技术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欧盟在建筑节能方面 技术领先,非常看重我国市场潜力。而我国作为能源消 费大国,节能减排任重道远,在建筑节能方面更是处于 刚刚起步阶段。我国可加强与欧盟在该领域合作,实现 互利共赢目标。 (来源:筑能网2010.09.25) 7 国将建筑节能作为欧盟新的节能政策“能效行动计划” 的重点,以实现到2020年节能2O%的目标。各成员国 能源部长在一次非正式会议中都对此表示认可。此外, 各成员国部长还一致认为,技术创新、“战略能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