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材料要求:
1 水泥:一般采用强度等级为32.5或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及性能检测报告。
水泥进场需核查其品种、规格、强度等级、出场日期等,并进行外观检查,做好进场验收记录。
水泥进场后应对其凝结时间、安定性和抗压强度进行复验。 当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时应按试验结果使用。
2 砂子:粗砂或中砂,使用前要过筛。砂的含泥量不超过2%。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对含泥量应定期试验。
3 石渣:小八厘(粒径在4mm以下),应坚硬、耐光。 4 界面剂和矿物颜料应耐碱、耐光。
二、 主要机具:
主要机具包括:磅秤、铁板、孔径5mm筛子、手推车、大桶、小水桶、喷壶、灰槽、水勺、灰勺、平锹、托灰板、木抹子、铁抹子、阴阳角抹子、单刃斧或多刃斧、细砂轮片(修理和磨斧用)、钢丝刷、铁制水平尺、盒尺、方尺、靠尺、米厘条、扫帚、大杠、中杠、小杠、小白线、粉线包、线坠、钢筋—卡子、锤子、錾子、钉子、胶鞋、工具袋等。
三、 作业条件:
1 做斩假石前首先要办好结构验收手续 (水电、通风、设备安装等应提前完成,水电源齐备)。
2 做台阶、门窗套时要把门窗框安装好固定牢固并把框的边缝塞实。特别是铝合金门窗框必须粘贴保护膜并按设计要求材料嵌塞好边缝,预防污染和锈蚀。
3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弹好水平标高线和操作面中心线并提前支搭好脚手架,脚手架距墙间隙应满足安全规范的要求,同时宜留出施工操作空间。
4 墙面基层清理干净,堵好脚手眼,窗台、窗套等事先砌好。 5 石渣用前要过筛,除去粉末杂质,并清洗干净备用。
四、操作工艺:
(一)工艺流程:
(二) 操作工艺:
1 基层处理、抹灰:
1)基层修补:基层为预制或现浇混凝土墙板不抹灰时,要事先清理表面流浆、尘土,将其缺棱掉角及板面凸凹不平处刷水湿润,修补处刷含界面剂的水泥浆一道,随后抹1:3水泥砂浆局部勾抹平整,凹凸不大的部位可刮水泥腻子找平并对其防水缝、槽进行处理后,进行淋
水试验,不渗漏,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基层处理:抹灰打底前应对基层进行处理。对于混凝土基层,目前多采用水泥细砂浆掺界面剂进行“毛化处理”。即先将表面灰浆、尘土、污垢清刷干净,用10%火碱水将板面的油污刷掉,随即用净水将碱液冲净,晾干。然后用1:1水泥细砂浆内掺界面剂,喷或甩到墙上,其甩点要均匀,毛刺长度不宜大于8mm,终凝后浇水养护,直至水泥砂浆毛刺有较高的强度(用手掰不动)为止。基层为加气混凝土墙体,应对松动、灰浆不饱满的砌缝及梁、板下的顶头缝,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塞密实。将凸出墙面的灰浆刮净,凸出墙面不平整的部位剔凿;坑凹不平、缺楞掉角及设备管线槽、洞、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整修密实、平顺。基层为砖墙时,要将墙面残余砂浆清理干净。
3)吊垂直、套方、找规矩:按墙上己弹的基准线,分别在门口角、垛、墙面等处吊垂直、套方、抹灰饼。
4)洒水湿润:将墙面浮土清扫干净,分数遍浇水湿润。特别是加气混凝土吸水速度先快后慢,吸水量大而延续时间长,故应增加浇水的次数,使抹灰层有良好的凝结硬化条件,不致在砂浆的硬化过程中水分被加气混凝土吸走。浇水量以水分渗入加气混凝土墙深度8~10mm为宜,且浇水宜在抹灰前一天进行。遇风干天气,抹灰时墙面如干燥不湿,应再喷洒一遍水,但抹灰时墙面应不显浮水,以利砂浆强度增长,不出现空鼓、裂缝。
5)抹底层砂浆:基层为混凝土墙、砖墙墙面,抹1:2.5水泥砂浆,每遍厚度5~7mm,应分层分遍与所抹筋齐平,并用大杠刮平找直,木抹子搓毛。基层为加气混凝土墙体,刷聚合物水泥浆一道,紧跟抹底灰,不得在水泥浆风干后再抹灰,否则,容易形成隔离层,不利于砂浆与基层的粘结。底灰材料应选择与加气混凝土材料相适应的混合砂浆(如配比为1:0.5:5~6),厚度5mm,扫毛或划出纹线。然后用l:3水泥砂浆(厚度约5~8mm)抹第二遍,用大杠将抹灰面刮平,表面压光。用吊线板检查,要求垂直平整,阴阴角方正,顶板(梁)与墙面交角顺直,管后阴角顺直、平整、洁净。
6)加强措施:如抹灰层局部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加强网进行加强处理,以保证抹灰层与基体粘结牢固。不同材料墙体相交接部位的抹灰,应采用加强网进行防开裂处理,加强网与两侧墙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7)当作业环境过于干燥且工程质量要求较高时,加气混凝土墙面抹灰后可采用防裂剂。底子灰抹完后,立即用喷雾器将防裂剂直接喷洒在底子灰上,防裂剂以雾状喷出,以使喷洒均匀,不漏喷,不宜过量,过开集中,操作时喷嘴倾斜向上仰,与墙面的距离,以确保喷洒均匀适度,又不致将灰层冲坏。防裂剂喷撒2~3h内不要搓动,以免破坏防裂剂表层。
2 分格弹线: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底子灰上弹好分格线,当设计无要求时,也要适当分格。
3 抹面层石渣:
首先将墙、柱、台阶等底子灰浇水湿润。然后用素水泥膏把分格米厘条贴好。待分格条有一定强度后便可抹面层石渣,先抹一层素水泥浆随即抹面层,面层用1:1.25(体积比)水泥石渣灰,厚度为10mm左右。然后用铁抹子横竖反复压直至赶平压实,边角无空隙。随即用软毛
刷蘸水把表面水泥浆刷掉,使露出的石渣均匀一致。
4 浇水养护:面层抹完后约隔24h浇水养护。
5 剁石:抹好后,常温(15~30℃)约隔2~3d可开始试剁,在气温较低时(5~15℃)抹好后约隔4—5d可开始试剁,如经试剁石子不脱落便可正式剁。面层强度控制在5MPa,即斩剁容易而石粒不掉。为了保证棱角完整无缺,使斩假石有真石感,可在墙角、柱子等边棱处,宜留出15~20mm的边条不剁。
为保证剁纹垂直和平行,可在分格内划垂直控制线,或在台阶上划平行垂直线,控制剁纹保持与边线平行。
剁石时用力要一致,垂直于大面,顺着一个方向剁,以保持剁纹均匀。一般剁石的深度以石渣剁掉1/3比较适宜,使剁成的假石成品美观大方。
五、质量标准:
(一)主控项目:
1 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应清除干净,并应洒水湿润。
2 斩假石工程所用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复验应合格。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取加强网时,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4 各抹灰层之间及抹灰层与基体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抹灰层应无脱层、空鼓和裂缝。 (二)一般项目:
1 表面剁纹应均匀顺直、深浅一致,应无漏剁处;阳角处应横剁并留出宽窄一致的不剁边条,棱角应无损坏。
2 分格条(缝)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宽度和深度应均匀,表面应平整、光滑、棱角应整齐。
3 有排水要求的部位应做滴水线(槽)。滴水线(槽)应整齐顺直,滴水线应内高外低。 4 斩假石工程质量的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墙面斩假石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4 3 用2m垂直检测尺检查 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 用直角检测尺检3 3 查 拉5m线,不足5m检 查 方 法 1 立面垂直度 2 表面平整度 3 阳角方正 4 分格条(缝)直线度 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 墙裙、勒脚5 上口直线度 3 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 六、成品保护: 1 要及时擦净残留在门窗框上的砂浆。特别是铝合金门窗框应粘贴保护膜,预防污染与锈蚀。
2 认真按合理的施工顺序施工,少数工种(水电、通风、设备安装等)应提前完成,防止损坏面层和成品。
3 各抹灰层的凝结过程中应防止快干、曝晒、水冲、撞击和振动。 4 拆除架子时注意不要碰坏墙面和棱角。凡有棱角部位应进行保护。 5 防止水泥浆及油质液体污染假石,以保持假石清洁和颜色一致。
七、应注意的问题:
(一)空鼓裂缝:
1 因冬期施工气温低,砂浆受冻,第二年春天化冻后容易产生面层与底层或基层粘结不好而空鼓,严重时有粉化现象。因此在进行室外斩假石施工时应保持正温,不宜冬期施工。
2 首层地面与台阶基层回填土应分步分层夯填密实,否则容易造成混凝土垫层与基层空鼓和沉陷裂缝。台阶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应小于8cm。 .
3 基层材料不同时应加钢板网。不同做法的基层地面与台阶应留置沉降缝或分格条,预防产生不均匀的沉降与裂缝。
4 基层表面偏差较大,基层处理或施工不当,如每层抹灰跟的太紧,又没有洒水养护,各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很差,面层或基层就容易产生空鼓裂缝。
5 基层清理不净又没做认真的处理,是造成面层与基层空鼓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严格按工艺操作,重视基层处理和养护工作。
(二)剁纹不匀:主要是由于没掌握好开剁时间,剁纹不规矩,操作时用力不一致和斧刃不快等造成。应严格控制斩垛时间,大面积施工前要做样板,以样板指导操作和施工。
(三)剁石面有坑:大面积剁前未试剁、面层强度低所致。在大面积开剁前应进行试剁和剁样板。
(四)高处作业要做好防护,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的相关规定;脚手架搭设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