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蓝领”
高中毕业那年,我曾做过一段时刻的小学代教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优哉游哉,倒也惬意。可惜那只是打了一次短工,后来竟阴差阳错般的进了莱钢成了“蓝领”一族,从此与钢铁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识钢铁,那是一个天上飘着雪花的冬季,负责招工的领队率领咱们一干年轻人参观了那时的初轧车间。在成品间里,我看到那一层层一摞摞方方的、黢黑而又冷硬的钢坯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心想这些粗重的大钢块子是怎么造出来的呢?当看到被烧红的大钢锭在轧机里吞进吐出来回穿梭转眼变成一条长长的钢龙,最后又被剪切成数段时,方才茅塞顿开。这确实是我对钢厂最初的印象。
本来想干个电工、钳工什么的,谁成想竟当了带钢车间的一名轧钢工。分派工种时,误把轧钢工听成“砸钢工”,还闹了一次笑话,以为轧钢工确实是在家乡常常看到的打铁匠,觉的委屈闹着要改工种,通过一名教师傅的说明才打消了顾虑。
在外出培训的动员大会上,车间主任慷慨陈词对咱们寄与厚望。“带钢车间是咱们莱钢第一条现代化的生产线,莱钢的明天就寄托在你们身上,终止莱钢有钢无材的历史任务就交给你们了!”那时的我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我必
然要当一名优秀的钢铁工人。
带钢试轧前夕,车间组织开展了“争当第一操作手”活动。谁不想加入到参试人员第一梯队的行列?人人都鼓着一把劲儿,我也不例外。于是不管白天黑夜,背记轧钢工艺操作规程,各类轧钢工艺参数,就成了我的全数功。面对着模拟操作板,一遍遍演练,一遍遍校对,看得头晕脑胀眼花缭乱,手指头磨得又胀又痛。进入试车时期,操作台上那密密麻麻的按钮、旋钮、手柄、仪表等各类操纵器,必需铭刻于心,时刻在为轧钢预备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被选拔到试轧队伍中来。1988年4月29日,是一个让带钢人永久纪念的日子。4时2分,带钢龙横空避世,成为莱钢生产进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那个夜晚,欢呼声、鞭炮声,响彻银山脚下。那个时刻,我感到有生以来莫大的幸福,就像今天的神十飞天一样令人感到自豪。
星转斗移,光阴荏苒。转眼间我在轧钢精整的职位上工作了又快二十年。打捆也好喷号也罢,只要与带钢旦夕相处,热一点儿,累一点儿没什么。干好本职,问心无愧。面对着600℃的钢温,一站确实是几个小时。“勤跑腿勤动嘴,用手用脑不落伍”确实是我对喷号工作的总结。认真查对作业打算,把每炉钢的钢种、规格、支数牢记于心,幸免失误,才不至于发生混号,给企业造成损失。
坚持学习是我胜任每项工作的宝贝,学习也使我的操作
技术突飞猛进。学习不仅使我取得了两个工种的助技资格证,也使我在厂内的历次职工技术大赛中夺得好成绩。 人一辈子路漫漫。把握机缘,追赶妄图,立足职位成绩以后是我勇往直前的动力。今天,我再次踏进了莱钢培训中心的大门,“金蓝领”拓展培训将给我插上腾飞的翅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