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经验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教师进行各种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形式,是学生在校期间共同学习、活动,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集体。一个健全的班集体不是自发生成的,一种良好的班风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这需要各种教育力量的配合。下面我将结合这一年多的经验从四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前提。
1、班主任要与学生以心换心,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通过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如把学生的饥寒冷暖都挂在心上,就像他们的亲身父母一样用真心真情,再辅之以言传身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等教育措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班级的德育工作可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班的小龙同学经常会出现头痛恶心的现象,每次他感觉不舒服我都会及时通知家长,有时家长忙不能来,我就自己领他去医院。
2、班主任要与孩子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自尊心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有助于克服自身弱点,促使自己去维护尊严。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如果长期受到挫折,他就会失去自信,坠入自卑的深渊,失去积极向上的精神。作为教师就应该在工作中积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孩子们的自尊心得到健康发展。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只有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这只是一个前提,卓有成效的班级管理还要有一定的原则,要有科学的方
法,要符合班级实际,要顾全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刚柔并济,协调管理。
二、班主任要以苛刻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教育心理学又告诉我们:小学生喜欢模仿,这是他们共有的心理现象。他们常常崇敬以身作则的教师,不喜欢一味说教和简单粗暴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教师的身教常常比言教还能起更大的作用。因此,教师时刻以自己言行、思想作风、待人接物的态度给学生做出表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我班每一次大扫除时,我参与打扫卫生,同学们干起活来也会特别积极、主动。因为他们觉得连老师也能打扫卫生,同学们更是无话可说,做得就更好,提前完成了任务。所以,肯在“身教”上下工夫,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班集体要有完善严明、切实可行的制度。
1、将班级事务细节化并责任到人。明确班主任的职责,明确班干部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每位同学应遵照的守则和规范。这是包括班主任在内的所有班级成员都要严守的准则。
2、全体成员都要按照集体出台的制度彼此监督,相互制约,共同进步。比如,班主任引导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也可以监督班主任,他们可以及时点评班主任处理得当的事例,也可以大胆指出班主任没有按章办事的差错。这样既可以促进班主任以身作则,又可以强化规章制度的重要地位,在班级形成一种制度不可忽视的互查风气。
3、量化评分制与小组捆绑制相结合,定时对学生进行奖惩,并利用亮点卡制定符合班级特点的晋级制度,鼓励学生上进。
四、多种形式加深与孩子的感情,成为学生的大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术的顶峰即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
1、课间交流捕捉心灵信息 每当课下,学生们或三五成群嬉戏,或三三两两谈笑,或身单影只地独自静坐,这时候老师最容易走进学生心灵。老师在与学生闲谈的过程中,不经意间会了解许多来自学生的信息。对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大有裨益。
2、评价学生肯定重于否定 在评价学生时,我们不能避开错误,任其蔓延。但一定要以肯定为主。采用一肯定,二指错,三提议,四打气的方式。这样会使学生比较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认识错误,得到适时的点明,获取深厚的鼓励。
3、家校沟通做到随和自然。与家长沟通对班级管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家长,家长再将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及时反馈给老师,这有助于老师全面掌握学生情况。所以,与家长沟通一定要随和自然,让家长在与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而不是沉重压抑。这样的话很容易得到来自家长的支持,家长的支持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极大动力。
4、处理问题力求以理服人 舌头没有不碰牙的。同学之间相处久了总会有矛盾产生。这个时候,班主任不能怕麻烦而草率处理。要耐心地听全过程,必要时还要在同学之间进行核实,然后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处理问题,力求以理服人。当学生跟老师发生冲突时,要平心静气的思考,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与之进行谈心,让孩子从情感上软化抵制情绪接受老师的建议。
概括起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的管理的时候应该在关爱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做到“严要求”, “严标准” “严自查”,同时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晓之以情,达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使动机和效果、手段和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