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3年1 1月 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Nov.201 3 NO.48 第48期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磊 长春130033)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摘要: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实习单位专业不对口,实习等同于打工,校企合作深入程度不够,学 校对于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等,造成顶岗实习预期效果差。本文就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 策.从而为高职高专深入开展顶岗实习的管理措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顸岗实习;现状分析;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13-02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关键环 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实现学校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 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 的生产实习,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 面了解企业生产运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 睁掌握的理论 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生产实际,缩短岗位适应期和就业 磨合期,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零距离就业。学生在实 际生产岗位上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生产实践,了解企业 文化,有利于实现由“学生”向“职工”身份的过渡。随着就业 制度的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毕业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到 生产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已经构成了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当今,高职院校在布置顶岗实习中,大多存在稳定 性差的问题,实习等同于打工,校企合作深入程度不够,学 校对实习生的监管力度不够等,导致实习效果不是很好。对 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科学管理、精心组织是提高顶岗实习教 学质量的关键。 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1.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一是学生没有充分认识顶岗实习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把 一、顶岗实习等同于就业,导致对实习单位要求较高。二是学生 认识上期望值过高,当进入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之中,在工 作环境、生活条件上难免会有落差,实习单位的待遇没有达 到心目中的要求,使得学生出现消极情绪,甚至中途离开实 习单位。 2.稳定性差。学校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联系到了实习单 位,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却无法完成实习任务,频繁跳槽,严 重影响了实习的顺利开展。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频繁跳槽 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前没有工 作经验,所以企业一般会给学生安排最基础、最基层的工 作,现在的高职学生多数是“90后”,缺乏足够的吃苦精神, 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后,没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对企业的 二班倒不适应,实习后因怕苦怕累而难以承受第一线长时 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二是由于学生过于分散、学校管理 难度大,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在实习过程中很容易遇到生活 或是工作中的一些困难,由于缺少及时有效的指导而导致 学生轻易辞职。 3.学校对学生实习过程跟踪管理力度不够。高职院校学 生进行顶岗实习有两种,一种是学校推荐实习单位,另一种 是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对学校集中推荐进行顶岗实习 人才,还必须进行专业知识的储备。要按照自身设定的就业 目标,尽可能的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 3.加强实践,优化能力结构。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在进行 选拔时,都比较看重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大学生可以 通过各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组织 协调能力。但是,对于工科大学生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因 为用人单位更看重工科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工科 大学生要想实现顺利就业就必须有目标的提升实践操作能 力。受限于当前工科院校的办学条件,很多学生只能在 实习期间有到生产一线实践的机会,这还远远不够,所以工 科大学生要积极利用学校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利用假期 到用人单位见习、实习,积累更多的专业实践技能。 4.客观看待现实环境,锻造良好心理素质。工科大学生 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敢于面对就业现实,逐步实现理 想就业。是资源大省,但正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这就 决定了很多工矿企业会有较多的地方不尽人意。这就 要求工科大学生要客观看待经济发展,敢于接受初期发展 的寂寞和不尽人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就业的阶段性前进。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总是以利润为中心,大城市必然会给企 业带来成本压力,这决定了一些大城市的企业在用人上更 为苛刻,用人目标更为明确。所以,工科大学生应该锻 造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好在就业初期吃苦的准备。只有 这样,在就业过程中才能坦然面对用人单位,增加认同感, 实现顺利就业。 5.提高责任意识,强化自身诚信素质。大学生责任意识 强与不强,会对就业产生重要影响。责任意识是做人的一项 -基本素质。尤其是当前大学生求职期间会有多重选择,这些 选择不是同时的,往往在与一个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 发现又有一个更好的职位,于是毁约。当然,如果签约双方 协调一致,解除约定,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 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从现实发展来看,人在职业 生涯中的发展时刻变化,求职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选择一 个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平台,而不仅仅是一时的待遇。当 然,也有一些大学生因为毁约,出现纠纷,引发诚信问题,也 使用人单位对学生所在高校产生了想法,影响其他学生的 就业。所以,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是个人的专业能力,还包 括职场所需耍的基本道德品质。 综上,工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应该作为一个系统 工程来看待,要从入校时就着力培养其就业能力,在这一过 程中,教师要充分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专 业,认识自己,认清自我,明确就业目标,做到为最终就业而 对大学学习内容、方法的充分认知,使大学生在培养其就业 能力时发挥主要作用,实现顺利就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晋宇,宋国学.论离校学生的可雇用性与可雇用技能卟南开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5—92. 【2】符新伟,李涛.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教育教学改革 卟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2):69—70. 作者简介:毕新胜(1971一),男,河南镇平人,石河子大 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从事专业课教学和学生管理 工作。 213- 第48期 以市场为导向创立高校会计特色品牌专业的研究 曹(石家庄经济学院慧,宋绍清 石家庄050031) 会计学院,河北摘要: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念正在日益被-*, ̄-fl"J所接受,并转化为的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 规模迅速扩大,但是却出现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不适应,培养与需求相脱节的情况,例如许多高校的会计教 育与企业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高校必须分析市场需求,深化会计教学改革,建设会计特色品牌专业,满足社会对会计 人才的需求。本文从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现状入手,分析了会计品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会计品牌专 业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人才需求;特色品牌专业;会计教育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13)48—0214—03 一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要注重内涵式 、研究背景 发展,这说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方针是由规模式扩张转向 结构调整与内涵发展。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如果不能满足 社会的需求,将严重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为了更好地满 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熟练操作 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必须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 式,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科及特色品牌专业建设的 探索, .・+”十一十“+“+”+”十”+“+*十“十”+”+”+”十*—— ”—- ”十”十”— 十一十”十 近年来,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回访,我们了解到多数用人 单位对我们的应届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不满意,究 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岗位适 应能力较差,需要的磨合期较长,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较差,难以满足工作部门的实际需要。面对来自大学生就业 压力和教学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教育现状,我们必须重新 定位高校的教育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及专业建 业导师会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实习报告、以及对 任务的完成情况来综合评定,占总成绩的50%。对于实习中 严重违反企业规律、被实习单位辞退,或者擅自中止实习任 务的学生成绩按不及格处理,不准毕业。 3.加强校内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应由校内专业 的,学校与用人单位均要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明确双方 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职责。但由于学生实习单位地点 分散,使得每个学生难以得到学校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指导。 同时企业给学生指定的师傅往往只是挂名,并未发挥实质性 的作用。虽然学校均有关于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对于实习 过程中学校、企业、学生、指导教师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均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但是由于学校跟踪管理力度不够,这 些方面严重制约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的顺利健康发展。 4.实习成绩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定体系。目前对实习成绩 的评定多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评定,即校内指导教师根据 学生网上提交的周实习日志和阶段性实习总结进行实习成 绩的评定,没有具体量化的标准;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即企业 指导教师只是挂名,没有真正参与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同 时学校缺乏对指导老师的评价,这种评价的随意性导致学 生和指导教师不重视顶岗实习。 5.校企双方认识不足,合作深入程度不够。校企深度合 作的根本目的是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等的“互利多赢”,但 是目前看来校企双方都还认识不足,对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多数企业在于学校合作时,更多的是考虑成本和收益情况, 但是对于校企合作的本质,是与长远的利益相连的,所以企 业把校企合作视为负担,企业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主观上缺 乏积极性和合作精神。二是企业缺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岗 前培训,大多数学生长期做简单枯燥地重复劳动,严重影响 学生的实习兴趣和实习效果。 二、对策和建议 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完成,学校要积极聘 请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做学生顶岗实习的校外指导教 师。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老师共同对实习学生进行管 理指导,经常与学生联系,了解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不满 地方,及时给予指导和开导。在顶岗实习生相对集中的地 方,学校可以不定期地派老师到实习基地探望学生,通过和 学生交流来了解学生的近况,给予思想上的支持。 4.牵头,推进校企深度合作。顶岗实习是否能取得 1.做好顶岗实习前的一系列准备T作。做好实习前的培训 动员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实习的目的、意义以及实习中将要 面对的闲难,特别是强调实习纪律,要求同学们遵守实习单位 的规章制度及工作规程,以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2.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组织管 理与考核。建立健全的顶岗实习管理考核制度,顶岗实习的 指导教师应实行"- ̄05制”,即明确专业导师、企业导师、职 业导师各自的职责。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应定期派管理 人员到各实习地点进行检查和监督,听取实习单位对实习 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校企共同参与对 学生进行考核,企业导师对学生的考核占总成绩的50%,专 成效,校企合作是关键。一方面,学校希望通过顶岗实习把 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最大限度地付诸于人才培养 方案和教学实施当中,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细化到每 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另一方面,企业关心的是成本和收 益,同时也希望从中挑选专业技能强、善于学习、能吃苦耐 劳的学生到企业就业。因此,当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时,企 业首先关心的就是学生能否顶岗,能否在企业留下来,同时 企业也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挑选员工、补充劳动力的 种手段,而忽视学校的教学要求。目前鉴于种种原因,顶 岗实习与实际意义上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联合培养人才 尚有一定的差距。总之,顶岗实习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 养的重要环节,需要社会、学校、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提 高认识,才能更好地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 技能人才,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一一参考文献: 【1】陈.基于ee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 U1中国高教研究,2007,(7). 【21刘学文.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卟武汉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8,(2) 【31王莹华,许文彬.浅谈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u】.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8,(17). f41谭小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旅游群专业 为例『l1.企业导报,2012,(7).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