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造假的危害与治理
■ 霍毓龙(哈尔滨华德学院)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良好的财务管理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而伴随着高速的发展也在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遗留了很多问题。尤其是近些年财务造假。财务造假的主要原因是受利益驱使,有一定的造假机会和动因,可以通过增加虚假的销售收入、采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关联交易,掩盖重大交易事项等手段造假。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是稳定证券市场的主要依据,造假的财务数据对上市公司本身及相关利益者具有较大危害,严重损害经济运行秩序,甚至会影响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公司财务造假危害巨大。关键词:公司;财务造假;危害;治理
财务造假是指运用一定的经济或非经济手段伪造财务数据的非规范性财务行为。财务造假普遍存在于世界上各个国家,部分上市公司受利益驱使,其公司财务造假手段花样百出,造假金额巨大,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经济秩序的稳定。财务造假对投资者及中小股民造成巨大伤害,造假的公司及操作人员一旦查实也会付出惨重代价。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稳步发展的基础,投资者对于投资的主要判断是财务数据及报表,因此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对稳定我国证券市场,保护各方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Johnson研究指出上市公司经营压力较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为了完成公司的年度计划采取财务造假手段,或者利用盈余管理干扰上市公司股价。迫于经营业绩的压力,部分上市企业为保证不退市,会采取财务造假的手段维持企业的运行。Eliezer在指出财务监管负责人对财务影响的重要性,财务监管是保证财务真实有效的必要保证。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了相关数据做支撑。文章还对风险分析、实物期权和资本预算进行了具体阐述,文章最后强调财务负责人必须切实负责,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防止财务造假。Joseph等人在研究重点分析了社会审计监督在财务审计方面的作用,但部分社会审计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在审计过程中不免出现隐瞒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上市公司作为委托人可以更改社会审计监督机构,机构中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迫于企业的压力会向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妥协。
张磊在财务造假的手段剖析及防范措施一文中提到:目前我国国内附属公司的财务监控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具体主要集中于监制机制相对滞后以及会计信息不对称等方面,作者认为由于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给予公司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并认为会计秩序的维系应该委派财务总监。因此保持财务总监的独立性对的会计工作的顺利进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高月春指出建立会计服务制度是加强会计监督的有效举措,虚假的报表无法体现出会计信息中最重要的两个特征——即相关性与粉饰性。因此它不能真实的反应的财务状况。作者希望通国分析财务报表粉饰现象的动机与手段来提出抑制这种现象发生的解决措施。并重点从会计工作的性质、职责以及机制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二、财务造假的常用方法(一)增加虚假的销售收入
财务造假的首要手段是增加虚假的销售收入。造假过程中一般是采取提前确认销售收入、虚构与客户的交易情况、采取虚假的第三方交易或者更改会计截止日期。其中,提前确认销售收入是提前确认收到了包括库存的商品或者已经发货但对方还未支付货款等手
段,这样的手段是增加了虚假的销售收入,部分商品可能还在发货途中,或者刚刚签署合作合同;虚构与客户的交易情况是指上市公司为了增加虚假的销售收入,伪造一部分订单或者销售合同,这些是虚假的交易信息,部分上市公司依托已经达成的真实销售,造假销售的价格或者销量,大大增加虚假的销售收入。
(二)采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是会计行业健康运行的保证,会计政策是指一般的会计准则、日常处理方法,包括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政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选择性,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下得出的财务信息是不同的,采用不当的会计政策是一些从业人员进行财务造假的手段之一。
(三)采用掩盖重大交易事项手段造假
采用掩盖重大交易事项手段进行财务造假是粉饰财务报表中的“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这两项弹性项目中掩盖重大的交易事项,或者在对外公布的报表中隐瞒担保等重要的财务信息。通过掩盖重大交易事项使得违法侵占公司财产的公司实际控制人和股东的行为变得难以查出。
三、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对策措施(一)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可以保证组织架构职能的发挥,通过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引入新股东,稀释大股东持股比例,减少一家独大的大股东现象的发生。例如某董事长利用实权授意多名高层及员工参与财务造假,高度集中的股权导致部分决定事态发展的方向和公司战略。如果大股东有私心或者误入歧途会导致公司内部溃散。因此,需要完善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提高公司实际控股人和管理高层的素质,从高层到员工遵守诚实守信的内部控制执行力。此外,可以实行国际通行的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聘任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做好公司的全面工作,逐步引入战略投资者,相互之间形成科学规范的制约,进一步提高公司运行、管理效率。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出台的《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仍然在财务造假和会计差错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界限不明现象,财务造假处罚的相关法律缺乏,虽然《公司法》完善了公司工作人员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造假财务数据,但在财务造假的处罚上和造假范围界定上规定不明。因此,必须尽快结合我国上市企业实际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上市企业财务造假处罚的相关法律法规,详细界定财务造假范围、手段、处罚范围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此外,必须加大对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提高上市公司及高管人员财务造假违法成本,适当建立赔偿和刑事责任机制。
206
2019年5月 营销界(第3周)
财 讯 FINANCIAL NEWS
(三)加强社会审计监督的作用
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依照委托企业或者机构要求对一定范围内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的专业化服务。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可以由董事会或者独立董事、第三方监管机构委托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公司财务,这样的机制可以倒逼公司内外部审计始终处于风险状态。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会计师专业协会必须履行自身职责,对于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有造假嫌疑的坚决除名,对会计事务所和会计师形成常态化检查。此外,政府应给予社会审计机构更多支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能力。
(四)加强会计从业人员道德教育
财务管理者因要时常与财务打交道,因此从职业道德角度来说,道德自律就显得更为重要。会计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诚信是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良心,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较强,但部分从业人员道德底线坚守不牢,面对金钱、利益等诱惑会丧失职业道德,无法坚守朱镕基总理提到的“不做假账”,这个会计行业的人才是不合格的。因此,必须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教育诚信为本,坚守职业道德,告诫财务造假不仅违背职业道德,还会受到一定的惩罚。
四、结论
财务造假严重危害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对上市公司、投资者、债权人、国家、社会等都有较大危害。现如今不少上市公司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虚假谎报上市公司信息,严重损害了财务管理秩序,阻碍了上市公司健康持续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系统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理论。主要结论如下:财务造假是严重的造假行为,通常是由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监管不严,从业人员有机会接触到财务造假,并且不容易被发现的利益驱动的缺乏职业道德的不正当财务行为。要完善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稀释大股东股份,加大对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注重发挥内外部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的作用,加强会计从业人员道德教育,以期减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参考文献
[1]Joseph P.H Fan,T.J Wong.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 An Analysis of Firms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0(1):22-24.
[2]吕悦婷.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A公司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
[3]张惠民.企业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
[4]彭丽峰.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30):158-159.
(上接第200页)
念,获得了学生的认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践教学阶段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对教师而言,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是实现网络学习的前提,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增强个人的信息化水平。同时,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推行微课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然而相同的微课模式并不能应用于所有的会计课程,所以在会计知识点覆盖率方面仍然存在较大不足。
对学生而言,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展示的教学效果存在差异。如果学生缺乏自主性,既不能在课前自行学习微课,无法顺利完成相关练习,更不能课上融入教学活动,及时跟进掌握课堂知识;倘若学生成绩不佳,还会出现逃避小组讨论甚至倦怠厌学的情况,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最终难以达到教学预期。这些都是我们在后续的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三、结语
总而言之,将微课用之于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是高职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是我国高职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该类教学模式兼具灵活性和趣味性,无论学生现处何种水平与层次,都能充分提升课堂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激发探索意识和学习热情,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是大势所趋。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使之成为适合高职院校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实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效益最大化。
课题项目:本文是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2020年信息化教学研究项目《大数据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信息化有效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8LXB0264)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陈兆芳.“教是为了不教”思想引领下财经类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6(33):22.
(上接第203页)
当提升执行力度,确保制度能够得到执行。只有执行下去才能够发现制度的优势和不足,从而积极对制度进行改进。(四)加强人才培养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员,只有综合素质和技能较高的财务人员,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加强人才培养。第一,要在招聘的时候把好关,对应聘财务的人员进行全面性考核,明确其专业情况,只有符合规定的人员才能够入职。第二,要对企业财务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不断为财务人员灌输新知识和新理念,推动财务人员整体技能的全面提升,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第三,要鼓励财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主动地学习财务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并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从而提升财务人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企业中形成一股全员学习的热潮,带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四、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对人民的生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做好内部管理,并重视财务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财务管理的效果。一个会计管控水平较高的电力企业往往能够应对激烈的竞争,推动自身在市场中有更高的地位,而会计管控水平低的电力企业则往往会受到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冲击,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因此电力企业领导要认清自身当前所处的形势,不断提升会计管控的力度,构建健全的财务管理方略,为自身长远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参考文献
[1]陈悦,刘子君.基于会计管控视角研究浅谈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策略[J].纳税,2018(7):78.
[2]张青.在会计管控视角下浅谈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策略[J].经济视野,2014(16):219.
[3]马喜周.基于内控的电力公司财务管理方略[J].现代国企研究,2015(16):61.
[4]赵阳.基于财务共享的企业管理革新路径的研究[J].当代经济,2018(12):98-99.
2019年5月 营销界(第3周)
2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