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优秀的班集体
作者:李小燕
来源:《教师·上》2015年第02期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实施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都需要班主任点点滴滴地去贯彻和完成,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同时也是幸福的。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受、一种感觉、一种心态。那么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思想的引领至关重要
思想的引领即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是各种思想意识形态形成的时期,也是接收外界新鲜事物的最佳时机。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正确认识世界,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荣誉观,学会做人,认真做事,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全面的发展,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因此,班主任可通过各种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中,从而进行爱心教育、感恩教育,禁毒教育等,使他们成为一个个品行高尚的人。特别是当今的留守儿童较多,他们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缺乏亲情关怀,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良好的形象力量无穷
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班主任的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情况的改变而改变。我认为,班主任要做善“变脸”的川剧演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以四种形象出现:①幽默风趣型。比如:在批评学生时,班主任不妨采取幽默风趣的语气,可能效果会更好。②慈母慈父型。比如:当孩子情绪低落,身体状况不佳时,班主任可以语重心长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学生谈话,或配以抚摸、赞许、鼓励的动作和眼神,定能起到春风化语的效果。③犀利型,也就是严肃型。当学生犯了原则性的错误或是屡教不改时,可以以此种形态出现,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严肃认真的态度,意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④朋友型。比如课间游戏、班级活动时,班主任大可以与孩子们一道说说笑笑、蹦蹦跳跳,或游戏、或运动,让孩子们感觉班主任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孩子们也就愿意掏心窝地与老师交流。
(2)做学生的表率。班主任就是“带班”,所以我们常说班主任老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一言九鼎,率先垂范。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做个好榜样给学生看。比如:要求学生不能迟到,班主任就要早到;要求学生爱护环境,不随手乱丢垃圾,班主任就应随时俯身拾纸;要求学生文雅,有礼貌,班主任就应主动向学生问好,有礼有节,班主任要说话算数,劳动要身先士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做到以爱育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懂得以爱育爱。爱心的表现形式往往可以通过具体的小事表现出来。例如:每天早上到校就进教室看看学生的状况;天气变化了要提醒学生及时添减衣服;学生运动游戏后帮学生擦去满头的大汗;帮学生矫正带歪的红领巾;经常以“孩子”称谓学生;发现学生的成绩下降时及时找他们谈心,帮助其找出原因…… 三、塑造班级灵魂是核心 1.给班级定个目标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分别就纪律、学习、卫生、体育等方面定个具体的目标,从而带领全班学生共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比如从上期的合格班力争本学期进步为标兵班。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1)精神文化。班级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班训、黑板报、班务日志、班务整理、教室布置、劳动工具的摆放、讲台卫生、名人名句、各种各样的评比栏等。班主任老师要思考如何让这些内容做到有机融合、图文并茂、美观大方、点面结合。曾经参观了常德几所学校,他们的校园文化建设让我颇受启发,感受颇深,特别是书香班级的打造很有实用性,如何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这是一项需长期坚持、长期培养的目标,从而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享受,性情上得到陶冶。
(2)制度文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是使班级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班主任要正确引导学生制订各种班级制度,比如卫生制度、作业制度、值日制度、评比制度、纪律制度和奖罚制度等,使学生们的任何活动都能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从而培养他们的制度意识、法律意识。
(3)行为文化。班主任应引导学生讨论制订班规班约(如“班级几要几不要”“班级几不准”),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光荣的、必须的,哪些行为是可耻的、禁止的。每学期应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作相应的变动,使班规跟上学生的变化,不断地对学生提出高要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育一方人”,浓厚的班级文化可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推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1)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是关键的一环。集体荣誉感是集体教育的核心,是打造团队精神、形成优良集体的黏合剂。它可以推动学生积极向上,所以,班主任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誉观;其次要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温暖和力量的无穷;最后是教师应坚持正面、客观的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就是班级的核心。他们既能组织好班级活动,又能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班主任能培养一批小老师、小助手,班主任工作也就轻松了许多,良好的班风、班纪也就能形成。
(3)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系,为学生设置多种干部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服务同学,为班级做贡献。我认为班主任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性格等特点,设置隐形的“正式干部”和“临时干部”。如:班长、学习委员等主要干部可以作为“正式干部”;像那些调皮的、有号召力的可以任命为纪律监督员或安全监督员;热心的、乐于出力的可以做风扇管理员或卫生保洁员;个子高、不爱表现的就做黑板值日生。这样,班级就形成了事事落实到人,人人落实有事的局面。人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个个都有事干,学生们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增强了责任感。
四、强化养成教育是保障
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以促进学生养成教育为主,养成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学习、劳动、卫生、生活、文明礼仪、节约、交通安全等。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锲而不舍的坚持。
身置一个自觉遵守纪律的班级中,你会强烈地感受到文明氛围。相反,当你走进一个纪律不好的班级时,可能会觉得这里卫生差,语言不文明,行为不规范。可见形成班级自律性多么重要!
一个学年段的学生,养成教育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纪律教育与纪律实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重在落实,以严格要求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要巧妙地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在纪律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防止产生消极、否定的态度。对不良现象一定要认真严肃予以批评制止,让集体对此也加以谴责,绝不听之任之。第二阶段,也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阶段。这时,教育者重点应放在引导上,增强其信心,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的文明行为习惯和形成良好的班风是密不可分的,特别要注意防止学生在校遵守,在社会、在家不遵守的两面态度。第三阶段是纪律向班级健康舆论和作风发展阶段,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予以支持、鼓励和及时启示,保证自觉纪律的执行。同时要不断巩固和强化已形成的自觉纪律,尊重学生人格,强调自我控制、相互监督,让学生明白教师是在帮助其取得成功,并不是在下命令。坚持养成教育,自觉纪律就能自然形成,良好的集体才能形成和发展,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魏书生老师对此作了一个很好的诠释:“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把属于我们学生的那片天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作者单位:湖南省耒阳市前进小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