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祥秦;刘艳芳
【摘 要】通过联保小组成员与银行之间的博弈分析,得出影响违约率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帮助企业继续从银行获得贷款,同时帮助银行降低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期刊名称】《科技和产业》 【年(卷),期】2014(014)011 【总页数】4页(P179-182) 【关键词】联保贷款;博弈;违约率 【作 者】许祥秦;刘艳芳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129;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12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832.4
联保贷款属于供应链的范畴,又可以称为连保、同保、互保,是指由贷款需求主体(这里指中小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联保小组,共同向银行申请贷款,小组成员之间实现风险共担的一种供应链金融模式。当联保小组内任一成员无法归还贷款时,小组内的其他企业需要共同帮助其偿还贷款,否则小组所有成员将无法取得银行贷款。联保贷款通过组建联保小组,小组成员对小组贷款承担连带责任,由此形成“规模效应、监督效应、信息效应”,既满足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又有效降低了
银行的贷款风险。 1.1 联保贷款模式运行机制
一般由中小企业自愿组成联保小组,签订联保协议,上报给银行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在对联保小组成员信用调查的基础上,对满足银行贷款条件发放贷款。否则不予发放贷款。具体流程见图1[1]。 1.2 联保贷款模式风险分类
联保贷款模式在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运用联保贷款模式取得贷款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具体有:政策风险、行业风险、自身风险、信用风险。
1)政策风险。国家出台对联保贷款不利的政策而导致的风险。国内外政局的动荡、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政策风险的发生。政策风险的发生是中小企业无法预测也是不可避免的。
2)行业风险。联保小组内的成员主要来源于同一行业的企业、供应链中的上下游相关企业或在同一地区内生产经营的企业,同质性较强。对于由同一行业的企业组成的联保小组,如果该行业受经济波动的影响不景气,则联保小组成员都有可能出现难以偿还贷款的情形。而对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相关企业,如果某一企业资金链断裂,由于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上下游企业的还款能力。 3)信用风险。由于联保小组成员之间承担连带责任,若小组内某一贷款企业不能如期偿还贷款甚至恶意拖欠贷款而使组织内部其他企业受到牵连的情形。 4)自身风险。虽然联保贷款在很多国家都取得了成功,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其本身存在的风险,如易于累积、诱发系统性风险、操作繁琐、实施困难等。
博弈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和规则下,多个决策主体的行为相互作用时,各主体根据其他决策者的决策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做出的有利于自己决策的一种行为。由于决策者之间相互作用,博弈中一个理性的决策建立在预测其他决策者行为的基础
之上。某一个决策者将自己置身于其他决策者的位置为其着想从而预测其将选择的行为,在此基础之上决定自己最理想的行为。这里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的博弈来进行分析。 2.1 联保小组成员之间的博弈
中小企业在选择成员组成联保小组时,一般选择彼此熟悉、有真实交易关系或是有社会关系的成员,所以我们认为中小企业之间信息是对称的,因此联保小组成员之间的博弈属于完全信息状态下的博弈。
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假设联保小组只有甲、乙两家企业组成,且他们之间是同质(风险、收益相似)的。基本假设如下:假设甲、乙均从银行贷款K个单位,到期支付的利息均为I,未来的预期收益分别为R1、R2。如果企业到期不偿还贷款,那么他会受到银行和社会的惩罚。银行对违约企业的惩罚B(Ri)正比于其投资回报Ri,且B(Ri)>K+I。社会对违约企业的惩罚S(i)正比于其违约行为给联保小组其他成员带来的损失和其投资回报Ri。
这种情况下的博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甲、乙同时决定是否偿还自己所欠贷款。如果两者的决策相同,博弈只存在两种情况:甲、乙都选择还款,则对应的收益为(R1-K-I,R2-K-I);甲、乙都选择违约,则小组将会受到银行的惩罚,对应的收益为(R1-B(R1),R,2-B(R2))。
如果甲、乙的决策不同,则博弈会进入到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在第一阶段选择还款的企业,需要作出是否帮助第一阶段不还款企业还款的决策。如果甲企业在第一阶段选择还款,第二阶段选择帮助乙还款,则相应的收益为(R1-2K-2I,R2-S(2));如果甲企业在第二阶段选择不帮助乙还款,则相应的收益为(R1-K-I-B(R1),R2-B(R2)-S(2))[2]。
如果乙企业在已知甲企业违约的情况下,乙企业有三种策略可供选择:违约、还款并帮助甲企业还款、还款但不帮助甲企业还款,其对应的收益见表1。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选择违约和选择还款且帮助的收益要大于选择还款而不帮助的收益。当K+I<B(R2)<2K+2I时,乙企业选择违约的收益最大;当B(R2)>2K+2I时,乙企业选择还款并帮助甲企业还款的收益最大。
如果乙企业在已知甲企业选择偿还的情况下,乙企业在决定是否还款时,会比较还款和违约的收益大小,其还款的收益为R2-K-I。如果乙企业违约,甲企业将决定是否帮助乙企业还款,甲企业选择帮助乙企业还款时的收益为R1-2K-2I,选择不帮助的收益为R1-K-I-B(R1)。
很显然当B(R1)>K+I时,甲企业将选择还款并帮助乙企业还款,此时乙企业的收益为R2-S(2)。此时乙企业的选择变为还款、违约且甲企业帮助其还款,当S(2)<K+I时,乙企业选择违约且甲企业帮助其还款的收益最大,当S(2)>K+I时,乙企业选 择还款的收益最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
乙企业在已知甲企业违约的情况下,当B(R2)>2K+2I时,乙企业会选择还款并帮助甲企业还款。说明了银行对违约的惩罚越大,联保小组之间的连带责任越能充分发挥,联保小组的违约率就会越低。
乙企业在已知甲企业还款的情况下,当S(2)>K+I时,乙企业会选择还款。说明了社会对违约的惩罚越大,联保小组的违约率就会越低[3]。 2.2 联保小组与银行之间的博弈
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全面掌握中小企业的真实情况,一旦两者之间贷款关系发生后是否还款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中小企业手中,因此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属于不完全信息状态下的博弈。
我们仍按照前面的假设,联保小组有甲、乙两名成员企业,则贷款总金额为2K,到期支付的利息为2I,贷款产生的总收益为R1+R2。假定每个小组成员还款的概
率为p,则整个小组的还款率为P=1-(1-p)2。银行为联保小组提供联保贷款,当小组违约时银行对整个小组进行惩罚,设定为B。银行为了鼓励联保小组进行还款,当联保小组按时还款以后,银行可以提供的更大额度的贷款为F。同时银行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在联保小组成员违约时,进行斗争的成本为M。
根据图3,将联保小组与银行博弈的策略分为三种,见表2。在联保小组选择违约时,银行选择斗争的收益为B+2(K+I)-M,选择不斗争的收益为B -2(K+I),当M<4(K+I)时,B-2(K+I)<B+2(K+I)-M,银行选择斗争的收益最大。即除非银行斗争成本过大,否则银行一定会选择斗争。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还款,不斗争)策略下联保小组的收益大于(不还款,斗争)策略;而(不还款,不斗争)策略下联保小组的收益大于(不还款,斗争)策略。所以联保小组成员在决定是否还款时,只需比较(还款,不斗争)策略和(不还款,不斗争)策略的收益即可。当B+F>4K+2I时,R1+R2-2(K+I)+F>R1+R2+2K-B,此时联保小组选择(还款,不斗争)策略的收益大于选择(不还款,不斗争)策略的收益。
综上,当M>4(K+I),B+F>4K+2I时,联保小组与银行博弈的最佳策略为(还款,不斗争)。说明,联保小组是否还款与银行对联保小组的惩罚力度和激励力度,银行的斗争成本等有关系。银行的惩罚力度和激励力度越大,越能激励联保小组按时还款[]。
联保贷款违约率主要依赖于联保小组成员数量,单个小组成员还款概率,银行、社会对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等,这些因素基本上都是银行可以控制的。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降低联保贷款的违约率,即:政府、银行、联保小组成员。
1)政府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导致银行在对中小企业实施联保贷款时存在较大的风险,这时为保证贷款关系的发生,政府就需要介入,给银行一定
的政策扶持,如政府在银行建立联保基金,在联保小组成员发生违约时,银行就可以启用这笔资金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2)银行方面。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入网络联保,加大惩罚力度等。网络联保是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和阿里巴巴于2007年底推出的一种信贷模式,是借助于互联网庞大的信息数据,将经营状况、资信水平相似的企业推荐组建联保群,以联保群的名义无抵押无担保的共同向银行申请贷款。在贷款企业发生违约时,阿里巴巴将接受建设银行的委托,根据贷款企业与建设银行的贷款合同和相关协议,对违约企业在阿里巴巴网络平台上进行曝光。曝光的主要内容有企业的名称、经营状况、注册地址、经营产品、联系方式、企业法人代表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这 种网络曝光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违约成本,有效地遏制违约行为的发生[5]。 3)联保小组成员方面。联保小组成员应加强相互监督,并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且必须保证民间惩罚的效力。在小组组建之前,对申请加入小组的成员进行严格的财务审查和信用审查,坚决杜绝审查不合格的中小企业加入联保小组,与此同时还必须严格控制小组的规模,一般联保小组规模以3~6家为宜。银行发放贷款后,小组成员之间需互相监督贷款的去向,若发现小组成员未按照合同规定使用贷款资金,而是投资风险较大的项目,应及时向银行报告,防止企业骗贷行为的发生。在贷款到期时,小组成员应提醒借款成员按照合同规定按时偿还银行贷款。如果借款成员存在恶意违约的行为,联保小组应对其实施一定的惩罚,如在得到后续的贷款时,联保小组重新选择借款企业替代违约成员,直到违约成员有证据表明其以具备良好的信用后才可以加入联保小组再次得到贷款。
联保贷款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它的出现无疑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此同时,由于其自身的风险,联保贷款在运用时经常会遭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质疑,所以对影响联保贷款违约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显得十分必要,这样可以使得银行、中小企业从中受益。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影响联保贷款违约率的因素,通过对
相关因素的控制,可以从三个方面降低联保贷款的违约率。
一直以来联保贷款都以其较高的还款率得到了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联保贷款这一模式会发展更好。
【相关文献】
[1]丁均伟.供应链金融体系与联保贷款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2]江能,邹平,王泽丽.联保贷款信用风险的动态博弈分析[J].特区经济,2007(12):79-80.
[3]吴江雪.我国联保贷款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运用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4]徐逞翀.联保贷款还款率影响因素分析[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梁红英.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网络联保贷款[J].会计之友,2010(5):73-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