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自考语文课程教学论答案网络课堂答案

自考语文课程教学论答案网络课堂答案

来源:榕意旅游网


自考语文课程教学论答案网络课堂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类型是 (分数:1分) A. 只在教学实践前的反思 B. 只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C. 只在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D. 教学实践前中后都应该有反思 正确答案:D 2、决定课程地位的因素是 (分数:1分) A. 课程性质 B. 课程结构 C. 课程内容 D. 课程管理 正确答案:A 3、《语文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首次提出了 (分数:1分) A. 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B. 语文教学的基本课程目标 C. 语文教学评价的要求 D.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正确答案:B 4、《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低年级的写作称之为 (分数:1分) A. 习作 B. 作文 C. 写话 D. 写作 正确答案:C 5、《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课程目标的“三维设计”上 的最大特点是 (分数:1分) A. 阶段性 B. 交融性 C. 可创性 D. 整体性 正确答案:B 6、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是 (分数:1分) A. 构建评价机制 B. 交流成果 C. 展开探究 D. 深化语文课程改革 正确答案:C

3

7、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 (分数:1分) A. 从狭窄片面走向全面综合 B. 从过分关注学习结果走向关注学习过程 C. 从教师的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 D. 从甄别选拔走向促进学生的发展 正确答案:D 8、“三步走”识字教学法指的是 (分数:1分) A. 音、形、义 B. 音、义、词 C. 字、形、义 D. 形、音、意 正确答案:A 9、阅读教学的价值观的是 (分数:1分) A. 变“肢体分析”为“整体把握” B. 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 C. 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 D. 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 正确答案:B 10、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约占总课时的 (分数:1分) A. 18%—20%

4

B. 23%—25% C. 26% D. 20% —22% 正确答案:D 11、有效对话进行的前提是 (分数:1分) A. 抓生成性教学 B.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C. 师生共同走进文本 D. 生本对话 正确答案:B 1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是 (分数:1分) A. 活动性 B. 学科性 C. 主体性 D. 多样性 正确答案:A 13、新的发展理念要求变“当前发展”为 (分数:1分) A. 未来发展 B. 可持续发展

5

C. 片面发展 D. 全面发展 正确答案:B 14、 家庭语文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物化的文化环境设施与 (分数:1分) A. 家长 B. 孩子 C. 人 D. 个体 正确答案:A 15、在用新的评价理念对语文课程进行评价时,不提倡的评价是 (分数:1分) A. 功利性评价 B. 差异性评价 C. 形成性评价 D. 特长评价 正确答案:A 16、以专题的形式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叫 (分数:1分) A. 行动研究法 B. 录像反思法

6

C. 反思总结法 D. 档案袋法 正确答案:D 17、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要能认识和会写的常用汉字字数分别是 (分数:1分) A. 3000个左右,2500个左右 B. 3500个左右,3000个左右 C. 2500个左右,2000个左右 D. 4000个左右,3500个左右 正确答案:A 18、小学三至四年级,在习作方面,要求课内习作每年 (分数:1分) A. 5次左右 B. 10次左右 C. 16次左右 D. 20次左右 正确答案:C 19、小学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分数:1分) A. 5万字 B. 3万字

7

C. 2万字 D. 4万字 正确答案:A 20、 决定课程地位的因素是 (分数:1分) A. 课程性质 B. 课程管理 C. 课程结构 D. 课程内容 正确答案:A 21、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语文课程是 (分数:1分) A. 实践性课程 B. 基础性课程 C. 发展性课程 D. 理论性课程 正确答案:B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分数:1分) A. 培养非智力因素 B.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C. 开发语文校本课程

8

D.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正确答案:B 2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分数:1分) A. 培养非智力因素 B.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C. 开发语文校本课程 D.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正确答案:B 24、《语文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首次提出了 (分数:1分) A.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B. 语文教学的基本课程目标 C. 语文教学评价的要求 D. 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正确答案:A 25、《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低年级和中高年级的写作分别称之为 (分数:1分) A. 写话、习作 B. 习作、写话 C. 写作、写话

9

D. 写作、习作 正确答案:A 26、语文课程评价的重心是 (分数:1分) A. 从狭窄片面走向全面综合 B. 从过分关注学习结果走向关注学习过程 C. 从教师的走向学生 D. 从甄别选拔走向促进学生的发展 正确答案:B 27、从课程时空上看,我们要确立新的语文课程时空观是 (分数:1分) A. 世界是课本 B. 课本是世界 C. 语文学科课程 D. 综合性课程 正确答案:A 28、“三步走”识字教学法指的是 (分数:1分) A. 字、形、义 B. 音、形、义 C. 形、音、字 D. 音、义、词

10

正确答案:B 29、阅读教学的过程观的是 (分数:1分) A. 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 B. 变“肢体分析”为“整体把握” C. 变“教师”解读为“学生”解读 D. 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 正确答案:D 30、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要体现 (分数:1分) A. 学科性 B. 活动性 C. 多样性 D. 主体性 正确答案:A 31、家庭语文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物化的文化环境设施与 (分数:1分) A. 孩子 B. 人 C. 家长 D. 个体 正确答案:C

11

32、新的发展理念要求变“当前发展”为 (分数:1分) A. 片面发展 B. 可持续发展 C. 全面发展 D. 未来发展 正确答案:B 33、在用新的评价理念对语文课程进行评价时,不提倡的评价是 (分数:1分) A. 差异性评价 B. 功利性评价 C. 问题诊断性评价 D. 特长评价 正确答案:D 34、小学五至六年级,要求学生会写常用汉字 (分数:1分) A. 3000个 B. 3500个 C. 2000个 D. 2500个 正确答案:D

12

35、以专题的形式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叫 (分数:1分) A. 档案袋法 B. 行动研究法 C. 录像反思法 D. 反思总结法 正确答案:A 36、小学三至四年级,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分数:1分) A. 20万字 B. 30万字 C. 50万字 D. 40万字 正确答案:D 37、小学一至二年级,在背诵方面,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分数:1分) A. 40篇(段) B. 50篇(段) C. 70篇(段) D. 60篇(段) 正确答案:B

13

38、小学五至六年级,在习作方面,要求学生40分钟能完成 (分数:1分) A. 不少于200字的习作 B. 300字的习作 C. 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D. 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正确答案:C 39、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类型是 (分数:1分) A. 教学实践前中后都应该有反思 B. 只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C. 只在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D. 只在教学实践前的反思 正确答案:A 40、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语文课程是 (分数:1分) A. 发展性课程 B. 实践性课程 C. 理论性课程 D. 基础性课程 正确答案:D

14

41、决定课程地位的因素是 (分数:1分) A. 课程内容 B. 课程结构 C. 课程性质 D. 课程管理 正确答案:C 42、《语文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首次提出了 (分数:1分) A. 语文教学评价的要求 B.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C. 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D. 语文教学的基本课程目标 正确答案:B 4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课程目标的“三维设计”上 的最大特点是 (分数:1分) A. 阶段性 B. 交融性 C. 整体性 D. 可创性 正确答案:B 44、《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低年级的写作称

15

之为 (分数:1分) A. 习作 B. 写话 C. 作文 D. 写作 正确答案:B 45、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是 (分数:1分) A. 构建评价机制 B. 深化语文课程改革 C. 交流成果 D. 展开探究 正确答案:D 46、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 (分数:1分) A. 从狭窄片面走向全面综合 B. 从过分关注学习结果走向关注学习过程 C. 从教师的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 D. 从甄别选拔走向促进学生的发展 正确答案:D 47、“三步走”识字教学法指的是 (分数:1分)

16

A. 音、形、义 B. 形、音、意 C. 音、义、词 D. 字、形、义 正确答案:A 48、阅读教学的价值观的是 (分数:1分) A. 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 B. 变“肢体分析”为“整体把握” C. 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 D. 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 正确答案:A 49、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约占总课时的 (分数:1分) A. 26% B. 23%—25% C. 20% —22% D. 18%—20% 正确答案:C 50、有效对话进行的前提是 (分数:1分) A. 师生共同走进文本 B.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17

C. 抓生成性教学 D. 生本对话 正确答案:B 5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是 (分数:1分) A. 主体性 B. 学科性 C. 多样性 D. 活动性 正确答案:D 52、家庭语文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物化的文化环境设施与 (分数:1分) A. 家长 B. 人 C. 孩子 D. 个体 正确答案:A 53、 新的发展理念要求变“当前发展”为 (分数:1分) A. 片面发展 B. 全面发展

18

C. 可持续发展 D. 未来发展 正确答案:C 54、在用新的评价理念对语文课程进行评价时,不提倡的评价是 (分数:1分) A. 功利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差异性评价 D. 特长评价 正确答案:A 55、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要能认识和会写的常用汉字字数分别是 (分数:1分) A. 3500个左右,3000个左右 B. 4000个左右,3500个左右 C. 3000个左右,2500个左右 D. 2500个左右,2000个左右 正确答案:C 56、以专题的形式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叫 ( ) (分数:1分) A. 反思总结法 B. 录像反思法

19

C. 档案袋法 D. 行动研究法 正确答案:C 57、《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知识提出的要求是 (分数:1分) A. 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 B. 强调情感态度在阅读中的作用 C. 结合教学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D. 打好基础,培养语感 正确答案:A 58、《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中高年级的写作称之为 (分数:1分) A. 写话 B. 习作 C. 写作 D. 作文 正确答案:B 59、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分数:1分) A. 培养非智力因素 B.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

C. 开发语文校本课程 D.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正确答案:B 60、 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定位是 (分数:1分) A. 一个指导,两个思想 B. 一个特点,三个面向 C. 一个目的,一个基础 D. 一个目的,两个基础 正确答案:D 61、语文课程评价的内容是 (分数:1分) A. 从狭窄片面走向全面综合 B. 从过分关注学习结果走向关注学习过程 C. 从教师的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 D. 从甄别选拔走向促进学生的发展 正确答案:A 62、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要体现 (分数:1分) A. 主体性 B. 活动性 C. 多样性

21

D. 学科性 正确答案:D 63、学校语文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物化的课程资源与 (分数:1分) A. 自然的课程资源 B. 家长的课程资源 C. 人的课程资源 D. 社区的课程资源 正确答案:B 64、小学五至六年级,要求学生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分数:1分) A. 110万字 B. 100万字 C. 90万字 D. 80万字 正确答案:B 65、小学一至二年级,在背诵方面,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分数:1分) A. 50篇(段) B. 60篇(段) C. 70篇(段)

22

D. 80篇(段) 正确答案:A 66、在小学三至四年级的习作方面,要求学生课内习作每年 (分数:1分) A. 15次左右 B. 16次左右 C. 17次左右 D. 18次左右 正确答案:B 67、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小范围、短篇幅的写作练习叫做 (分数:1分) A. 作文训练 B. 主题探究 C. 小练笔 D. 专题研究 正确答案:C 68、语文教材实现由“教本”向“学本”转变的关键是 (分数:1分) A.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B. 改进教学方法 C. 如何进行教材的练习设计

23

D. 转换角色意识 正确答案:C 69、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类型是 (分数:1分) A. 教学实践前后都应该有反思 B. 只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C. 教学实践前中后都应该有反思 D. 以上ABC答案都不对 正确答案:C 70、从口语交际的话题来看,操作起来比较容易的是 (分数:1分) A. 隐性话题 B. 显性话题 C. 隐性互动话题 D. 显性互动话题 正确答案:D 71、决定课程地位的因素是 (分数:1分) A. 课程内容 B. 课程性质 C. 课程管理 D. 课程结构

24

正确答案:B 72、决定课程地位的因素是 (分数:1分) A. 课程内容 B. 课程性质 C. 课程管理 D. 课程结构 正确答案:B 73、《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低年级和中高年级的写作分别称之为 (分数:1分) A. 写话、习作 B. 习作、写话 C. 写作、写话 D. 写作、习作 正确答案:A 74、语文课程评价的重心是 (分数:1分) A. 从狭窄片面走向全面综合 B. 从过分关注学习结果走向关注学习过程 C. 从教师的走向学生 D. 从甄别选拔走向促进学生的发展 正确答案:D 75、从课程时空上看,我们要确立新的语文课

25

程时空观是 (分数:1分) A. 世界是课本 B. 语文学科课程 C. 课本是世界 D. 综合性课程 正确答案:A 76、阅读教学的过程观的是 (分数:1分) A. 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 B. 变“肢体分析”为“整体把握” C. 变“教师”解读为“学生”解读 D. 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 正确答案:D 77、有效对话进行的基础是 (分数:1分) A. 师生共同走进文本 B. 抓生成性教学 C.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D. 生本对话 正确答案:C 78、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要体现 (分数:1分) A. 学科性

26

B. 活动性 C. 多样性 D. 主体性 正确答案:D 79、家庭语文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物化的文化环境设施与 (分数:1分) A. 孩子 B. 人 C. 家长 D. 个体 正确答案:C 80、新的发展理念要求变“当前发展”为 (分数:1分) A. 片面发展 B. 可持续发展 C. 全面发展 D. 未来发展 正确答案:B 81、小学五至六年级,要求学生会写常用汉字 (分数:1分) A. 3500个

27

B. 3000个 C. 2500个 D. 2000个 正确答案:B 82、在用新的评价理念对语文课程进行评价时,不提倡的评价是 (分数:1分) A. 差异性评价 B. 功利性评价 C. 问题诊断性评价 D. 特长评价 正确答案:B 83、以专题的形式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叫 (分数:1分) A. 档案袋法 B. 反思总结法 C. 行动研究法 D. 录像反思法 正确答案:A 84、小学三至四年级,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分数:1分) A. 20万字

28

B. 30万字 C. 40万字 D. 50万字 正确答案:C 85、小学一至二年级,在背诵方面,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分数:1分) A. 40篇(段) B. 50篇(段) C. 60篇(段) D. 70篇(段) 正确答案:B 86、小学五至六年级,在习作方面,要求学生40分钟能完成 (分数:1分) A. 不少于200字的习作 B. 300字的习作 C. 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D. 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正确答案:C 87、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类型是 (分数:1分) A. 教学实践前中后都应该有反思

29

B. 只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C. 只在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D. 只在教学实践前的反思 正确答案:A 88、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语文课程是 (分数:1分) A. 发展性课程 B. 实践性课程 C. 理论性课程 D. 基础性课程 正确答案:D 89、决定课程地位的因素是 (分数:1分) A. 课程内容 B. 课程结构 C. 课程管理 D. 课程性质 正确答案:D 90、从口语交际的话题来看,操作起来比较容易的是 (分数:1分) A. 隐性话题 B. 显性话题

30

C. 隐性互动话题 D. 显性互动话题 正确答案:D 91、语文教材实现由“教本”向“学本”转变的关键是 (分数:1分) A.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B. 改进教学方法 C. 如何进行教材的练习设计 D. 转换角色意识 正确答案:C 92、决定课程地位的因素是 (分数:1分) A. 课程内容 B. 课程性质 C. 课程管理 D. 课程结构 正确答案:B 93、在小学三至四年级的习作方面,要求学生课内习作每年 (分数:1分) A. 15次左右 B. 16次左右 C. 18次左右

31

D. 17次左右 正确答案:B 94、小学一至二年级,在背诵方面,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分数:1分) A. 50篇(段) B. 60篇(段) C. 70篇(段) D. 80篇(段) 正确答案:A 95、小学五至六年级,要求学生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 (分数:1分) A. 110万字 B. 100万字 C. 90万字 D. 80万字 正确答案:B 96、小学生在三至四年级要能认识和会写的常用汉字字数分别是 (分数:1分) A. 2000个左右,1500个左右 B. 2500个左右,2000个左右 C. 3000个左右,2500个左右

32

D. 3500个左右,3000个左右 正确答案:B 97、新的发展理念要求变“当前发展”为 (分数:1分) A. 片面发展 B. 全面发展 C. 未来发展 D. 可持续发展 正确答案:D 98、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要体现 (分数:1分) A. 主体性 B. 活动性 C. 多样性 D. 学科性 正确答案:D 99、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定位是 (分数:1分) A. 一个指导,两个思想 B. 一个特点,三个面向 C. 一个目的,一个基础

33

D. 一个目的,两个基础 正确答案:D 100、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 ) A. B. C. D. (分数:1分) A. 培养非智力因素 B.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C. 开发语文校本课程 D.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正确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口语交际”目标内容的特点是 (分数:2分) A. 时代的气息性 B. 形式的互动性 C. 目标定位的科学性 D. 三维目标设计的整体性 E. 内容分提示的可操作性 正确答案:CDE

2、教材编写的注意事项有 (分数:2分) A. 指导思想的方向性 B. 内容选择的时代性 C. 体例呈现的规律性

34

D. 练习设计的主体性 E. 内容空间的开放性 正确答案:ABCDE

3、在写作教学中,冲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式有 (分数:2分) A. 同一题目多时空训练 B. 同一中心多种选材 C. 同一材料多种立意 D. 同一材料多种体裁 E. 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 正确答案:BCDE

4、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包括 数:2分) A. 自然资源 B. 社区资源 C. 个人资源 D. 家庭资源 E. 学校资源 正确答案:ABDE

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口语交际”目标内容的特点是 (分数:2分) A. 三维设计的整体性

35

(分B. 内容提示的可操作性 C. 目标定位的科学性 D. 时代体现的气息性 E. 形式的互动性 正确答案:ABC

6、《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较,显著变化是 (分数:2分) A. 目标定位的科学性

B. 体现了三维目标设计的整体功能 C. 强调情感态度在阅读中的作用 D. 对语文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

E. 阅读过程与阅读手段之间发生了功能性的转换

正确答案:CD

7、若要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需要 (分数:2分) A. 促进师生形成互动教学 B. 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C. 着力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写能力 D.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E.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确答案:BCDE

36

8、语文课程目标中显性目标的内容包括 (分数:2分) A. 阅读 B. 识字与写字 C. 综合性学习 D. 口语交际 E. 写话与习作 正确答案:ABCDE

9、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方法有 (分数:2分)

A. 反思总结法 B. 对话反思法 C. 行动研究法 D. 录像反思法 E. 档案袋法 正确答案:ABCDE

10、《语文课程标准》根据阅读目标提的阅读教学要求是 (分数:2分) A. 打好基础,发展个性 B. 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C. 丰富积累,培养语感 D. 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37

E. 注重体验,发展个性 正确答案:BCDE

11、教材编写的注意事项有 (分数:2分) A. 指导思想的方向性 B. 内容选择的时代性 C. 体例呈现的规律性 D. 练习设计的主体性 E. 内容空间的开放性 正确答案:ABCDE

12、《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学习策略方式有 (分数:2分) A. 自主 B. 综合 C. 合作 D. 分组 E. 探究 正确答案:ABE

13、 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提高语文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它能够 (分数:2分) A. 促进语文教师的自我教育 B. 提高语文教师的知识面 C. 促进语文教师树立新的理念

38

D. 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

E. 促进语文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正确答案:ADE

14、在贯彻落实“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时,必须把握好的“三性”是 (分数:2分) A. 突出主体性 B. 体现时代性 C. 彰显知识性 D. 强化实践性 E. 强调理论性 正确答案:ABD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口语交际”目标内容的特点是 (分数:2分) A. 时代的气息性 B. 形式的互动性 C. 目标定位的科学性 D. 三维目标设计的整体性 E. 内容分提示的可操作性 正确答案:CDE

16、在写作教学中,冲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式有 (分数:2分)

39

A. 同一题目多时空训练 B. 同一中心多种选材 C. 同一材料多种立意 D. 同一材料多种体裁 E. 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 正确答案:BCDE

17、教材编写的注意事项有 (分数:2分) A. 指导思想的方向性 B. 内容选择的时代性 C. 体例呈现的规律性 D. 练习设计的主体性 E. 内容空间的开放性 正确答案:ABCDE

18、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必须要处理好的辩证关系有 (分数:2分) A. 主体与主导 B. 课堂与课外 C. 基础与创新 D. 认知与情意 E. 动态与静态 正确答案:ABCD

19、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的方法有 (分数:2

40

分)

A. 形象识字法 B. 游戏识字法 C. 笔画结构分析法 D. 比较辨析识字法 E. 结合生活识字法 正确答案:ABCDE

20、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包括 (分数:2分) A. 自然资源 B. 社区资源 C. 个人资源 D. 家庭资源 E. 学校资源 正确答案:ABDE

21、《语文课程标准》根据阅读目标提的阅读教学要求是 (分数:2分) A. 打好基础,发展个性 B. 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C. 丰富积累,培养语感 D. 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E. 注重体验,发展个性

41

正确答案:BCDE

22、教材编写的注意事项有 (分数:2分) A. 指导思想的方向性 B. 内容选择的时代性 C. 体例呈现的规律性 D. 练习设计的主体性 E. 内容空间的开放性 正确答案:ABCDE

23、语文课程目标中显性目标的内容包括 (分数:2分) A. 口语交际 B. 识字与写字 C. 写话与习作 D. 综合性学习 E. 阅读

正确答案:ABCDE

24、《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学习方式有 (分数:2分) A. 综合 B. 合作 C. 自主 D. 探究

42

E. 分组 正确答案:BCD

25、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提高语文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它能够 (分数:2分) A. 促进语文教师的自我教育 B. 提高语文教师的知识面 C. 促进语文教师树立新的理念 D. 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

E. 促进语文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正确答案:ADE

三、填空

1、人文性 2、方法 3、语文学科 4、练习设计 5、模拟交际 6、小练笔 7、问题诊断性 8、100 9、基础性

43

10、课程性质 11、为什么而学 12、价值观 13、课外延伸 14、学者型 15、基础性 16、综合性学习 17、2500 18、时代性 19、反思 20、写话 21、展开探究 22、义 23、对话 24、22% 25、师生关系 26、学生 27、家长 28、可持续发展 29、档案袋法 30、16

31、综合性学习

44

32、世界是课本 33、2500 34、技能 35、交融性 36、用教材教 37、小练笔

38、语文综合性学习39、300 40、16 41、探究 42、梯度有序 43、综合性 44、创新 45、结合生活 46、学校资源 47、比较辨析 48、人文性 49、自主 50、物化

四、名词解释

1、手指离笔尖一寸,胸部离桌面一拳,眼睛离

45

书本一尺。

2、强化实践性、体现时代性、突出主体性 3、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素养。 4、各门学科都需要培养的共性素养。 5、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 7、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8、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篇幅短的写作练习。

9、除了具有扎实而宽广的专门学科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身后的教育理论素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

10、通过评价给学生打等级,为了评价而评价。 11、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 12、围绕问题定向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13、教学过程中,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内容。

14、以某一典型事件,现象或某一课题为中心,

46

引导学生定向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15、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16、小学低年级的写作。 17、小学中高年级的写作。

18、教学过程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19、语文学科特性的素养 20、各门学科都需要的共性素养 21、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2、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3、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 24、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5、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话与习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五、简答题

47

1、(1)阅读教学的目标观: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

(2)阅读教学的价值观: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

(3)阅读教学的方式观:变“肢解分析”为“整体把握”;

(4)阅读教学的主体观: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主体”;

(5)阅读教学的过程观: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

2、(1)要把教科书和教学过程看做一个开发的系统,灵活取舍教学内容

(2)要把学生的差异看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

(3)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1)生活诱发式

(2)课堂拓展式 (3)学科联系式 (4)综合实践式

4、(1)要把教科书和教学过程看做一个开发的系统,灵活取舍教学内容

(2)要把学生的差异看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

48

资源

(3)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5、(1)在阅读教学中,初读课文阶段,以掌握字音为主,渗透字义和字形

(2)理解课文阶段,主要是了解字义,巩固字音,继续渗透字形

(3)学懂课文后,以识记字形为主,巩固字音,字义

6、(1)激发兴趣,乐于表达 (2)发展个性,创新表达 (3)注重实践,提供能力 7、(1)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 (2)课堂与课外的辩证关系 (3)认知与情意的辩证关系 (4)基础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8、(1)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2)着力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写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9、(1)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49

(3)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0、(1)强调情感态度在阅读中的作用

(2)阅读目的与阅读手段之间发生了功

能性的转换

(3)对语文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 11、(1)促进语文教师的自我教育

(2)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 (3)促进语文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教

师转变

12、(1)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变“当前发展”为“可持续发展”

(2)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变“课程的转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

(3)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变“片面”为“全面”

(4)树立新的评价理念:变“甄别选拔”为“激励成功”

13、(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

文教学目的的前提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50

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教学策略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可靠保障

14、生活诱发式,课堂拓展式,综合实践式,学科联系式

15、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

16、(1)笔画结构分析法

(2)组字归类法 (3)比较分析识字法 (4)联义联想识字法 (5)形象识字法 (6)结合生活识字法 (7)游戏识字法 17、(1)形象识字法

(2)游戏识字法 (3)笔画结构分析法 (4)结合生活识字法 (5)比较辨析识字法 18、目标定位的科学性

三维目标设计的整体性

51

内容分提示的可操作性 19、内容选择的时代性

体例呈现的规律性 练习设计的主体性 内容空间的开放性 20、同一中心多种选材 同一材料多种立意 同一材料多种体裁 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 21、(1)指导思想的方向性

(2)内容选择的时代性 (3)体例呈现的规律性 (4)练习设计的主体性 (5)内容空间的开放性 22、强调思想性,摒弃工具性 树立工具性,摒弃思想性

强调思想性,兼顾工具性 强调工具性,兼顾人文性 23、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丰富积累,培养语感 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注重体验,发展个性

52

24、(1)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的交流

(3)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

(4)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灵魂的导游

25、(1)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

(2)拓宽实践的途径,提高学生口语交

际的能力

(3)注重互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交

际的主人

六、分析题

1、(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评价的目的:从甄别选拔走向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的重心:从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向注重

53

关注学习的过程

评价的内容:从狭窄和片面走向全面和综合 评价主体:从教师的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 评价的标准:从“一刀切”走向“因人设标” 评价语言:从笼统性走向针对性

3、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确立所谓的老师权威,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把学生当做“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人物,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

54

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4、优点:“成长记录袋评价法”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1)能够提供相对“真是”的信息和证据;(2)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3)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4)能够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具有个性和针对性;(5)能够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7)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不足:(1)容易走形式、走过场;(2)内容太多,不好选择,不好整理、分析;(3)主观性太强,很难达到客观、真实;(4)很难保持公平、公正、容易“走后门”;(5)不适于大班评价用;(6)工作量太大,教师负担过重;7、如果各科都建,血红色那个也会觉得的繁琐。

5、(1)新的发展理念:变“当前发展”为“可持续发展”

(2)新的课程理念:变“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

(3)新的目标教学理念:变“片面”为“全

55

面”

(4)新的评价理念:变“甄别与选拔”为“激励成功”

七、论述题

1、 关键字:语言、读写、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语文

2、 关键字:营造、氛围、放胆、表达、交流、合作、评优、激励

3、 关键字:自我、教育、教学、理论、素养、转变、反思、教师

4、 关键字:传播者、促进者、主宰者、交流者、执行者、建设者、灌输者、导游者 5、 关键字:知识、经验、主体、主导、掌握、能力、传授、品德

第一章 蓝色是正确选择

第一讲本节测验题: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 A. 从甄别选拔走向促进学生的发展 B. 从过分关注学习结果走向关注学习过程 C. 从过分关注学习结果走向关注学习过程 D. 从狭窄片面走向全面综合

第二讲本节测验题: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约占总课时的

56

A. 20%-22% B. 25% C. 15%-18% D. 30%

第三讲本节测验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课程目标的“三维设计”上 的最大特点是 A. 阶段性 B. 交融性 C. 整体性 D. 可创性

第四讲本节测验题:新课改规范的语文课程目标有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过程与方法 B. 过程 C. 能力 D. 方法

第五讲本节测验题:小学语文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A. 自主 B. 小组 C. 主动 D. 协作

57

第六讲本节测验题:《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低年级的写作称之为 A. 习作 B. 作文 C. 写话 D. 写作

第二章

第一讲本节测验题:贯彻总目标是要把握三性:主体性、时代性 A. 实践性 B. 工具性 C. 开放性 D. 人文性

第二讲本节测验题: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要能认识和会写的常用汉字字数分别是 A. 3500个左右,3000个左右 B. 4000个左右,3500个左右 C. 3000个左右,2500个左右 D. 2500个左右,2000个左右

第三讲本节测验题: 阅读教学的价值观的是 A. 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 B. 变“肢体分析”为“整体把握”

58

C. 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 D. 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

第四讲本节测验题:小学三至四年级,在习作方面,要求课内习作每年 A. 16次 B. 5次 C. 10次 D. 8次

第五讲本节测验题:小学中高年级称为 A. 习作 B. 写作 C. 写话 D. 作文

第六讲本节测验题:口语交际最易操作的是 A. 显性互动话题 B. 自由话题 C. 隐形互动话题 D. 拓展话题

第七讲本节测验题: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本质区别是 A. 交际互动 B. 形式

59

C. 内容不同 D. 交流

第八讲本节测验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是 A. 活动性 B. 学科性 C. 主体性 D. 综合性

第九讲本节测验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是 A. 促进发展 B. 和谐共进 C. 展开探究 D. 合作探究

第三章

第一讲本节测验题:教材编写指导思想要把握 A. 科学性 B. 方向性 C. 时代性 D. 综合性

第二讲本节测验题:家庭资源包括物化资源

60

设施以及 A. 家长 B. 环境 C. 人 D. 经济条件

第四章

第一讲本节测验题:在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 教与学 B. 课堂课外 C. 主体主导 D. 认知情感

第二讲本节测验题:评价目的 A. 由有甄别选拔到促进学生发展 B. 定性评价 C. 发展性评价 D. 可持续发展

第三讲本节测验题:评价重心 A. 关注过程 B. 关注结果 C. 关注发展 D. 关注体验

61

第五章

第一讲本节测验题:传授拼音知识和(相结合 ) A. 家庭教育 B. 品德教育 C. 社会教育 D. 生活教育

第二讲本节测验题:掌握拼音与()相结合 A. 生活经验 B. 社会体验 C. 发展能力 D. 知识掌握

第三讲本节测验题:要灵活掌握三步走教学方法, A. 音形义 B. 形义声 C. 形声义 D. 形声义

第四讲本节测验题:有效对话进行的前提是 A. 师生共同走进文本 B.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C. 抓生成性教学

62

D. 生本对话

第五讲本节测验题:阅读教学的价值观的是 A. 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 B. 变“肢体分析”为“整体把握 C. 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 D. 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

第六讲本节测验题:阅读教学的目标观的是 A. 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 B. 变“肢体分析”为“整体把握” C. 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 D. 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

第七讲本节测验题:小学中高年级的作文称为() A. 习作 B. 写话 C. 写作 D. 小练笔

第八讲本节测验题:小学生低年级的作文成为 A. 写话 B. 习作 C. 写作

63

第二讲本节测验题:教师的职业形象道德、文化、() A. 人格 B. 人品 C. 人性 D. 人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