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双面预制叠合板[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榕意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5759980 U(45)授权公告日 2022.02.08

(21)申请号 202120894418.7(22)申请日 2021.04.25

(73)专利权人 绿砼(江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

武澄工业园区(72)发明人 刘冬冬 朱正云 秦小仓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勤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397

代理人 罗柱平(51)Int.Cl.

E04C 2/3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双面预制叠合板(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面预制叠合板,所述辅助件具有定位基座、铰接在定位基座顶端的垫片和延伸杆、以及所述延伸杆的端头处固定连接有挂环,所述预制板具有预制底板、铺设在预制底板顶面的混凝土浇筑层以及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层内部的钢筋网和钢筋桁架,所述定位基座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层内,且延伸杆和垫片沿着定位基座的顶端旋转。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四组可旋转辅助件的设计,并且四周辅助件的端头处分别设置有挂环,当需要对叠合板进行吊装作业时,在牵引绳上仅仅采用单一的挂钩即可,使得四组挂环能够同时在挂钩上挂放,避免了吊装作业结束而使得多组牵引绳容易相互缠绕在一起的问题,体现了本结构使用的便捷性。

CN 215759980 UCN 215759980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双面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件(100),所述辅助件(100)具有定位基座(110)、铰接在定位基座(110)顶端的垫片(130)和延伸杆(120)、以及所述延伸杆(120)的端头处固定连接有挂环(140);

预制板(200),所述预制板(200)具有预制底板(210)、铺设在预制底板(210)顶面的混凝土浇筑层(220)以及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层(220)内部的钢筋网(230)和钢筋桁架(240),所述定位基座(110)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层(220)内,且延伸杆(120)和垫片(130)沿着定位基座(110)的顶端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杆(120)的中部呈向上凸出状,所述延伸杆(120)中部的高度值大于钢筋桁架(240)在混凝土浇筑层(220)上的高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230)向外延伸至混凝土浇筑层(220)的外部,且所述钢筋网(230)的左右两侧分别呈钩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基座(110)的底端呈“十”字形,所述定位基座(110)的中部连接有向上伸出的衔接杆,且所述延伸杆(120)和垫片(130)分别铰接在衔接杆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件(100)的数量有四根且分别位于预制板(200)顶面的四周,四根所述辅助件(100)的端头处在预制板(200)上相互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210)和混凝土浇筑层(220)的厚度分别大于60mm,且所述预制板(200)的整体厚度在120‑150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预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210)和混凝土浇筑层(220)之间设置有粗糙面,所述粗糙面的凹凸深度不小于4mm。

2

CN 215759980 U

说 明 书一种双面预制叠合板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面预制叠合板。

背景技术

[0002]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随着民用建筑的发展,对建筑设计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叠合板的平面尺寸灵活,便于在板上开洞,能适应建筑开间、进深多变和开洞等要求,建筑功能好。总之,预应力叠合楼板兼有预制和现浇楼板的优点,因此既是用于高层和抗震建筑中较好的楼板,又是便于在我国广大预制构件厂力量较弱,吊装,运输设备能力较差的中、小城市进行工业化生产的一种楼板。

[0003]现有的预制叠合板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但是弊端也还是十分明显的,其主要表现有:在叠合板的堆码过程中,需要预先在下方的板体上放置木条,并且木条是存在于每层板体和板体之间的,这就导致叠合板的堆码作业较为繁琐;同时,在对叠合板进行吊装作业时,一般都是采用带有挂钩的牵引绳,利用牵引绳挂在板体的四周,为了保证吊装的稳定性,至少需要采用三根带有挂钩的吊装牵引绳,当板体吊装作业结束之后,多跟牵引线容易相互绞合,不利于之后的吊装作业。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0005]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面预制叠合板,所述辅助件具有定位基座、铰接在定位基座顶端的垫片和延伸杆、以及所述延伸杆的端头处固定连接有挂环,所述预制板具有预制底板、铺设在预制底板顶面的混凝土浇筑层以及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层内部的钢筋网和钢筋桁架,所述定位基座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层内,且延伸杆和垫片沿着定位基座的顶端旋转。[0006]优选的,所述延伸杆的中部呈向上凸出状,所述延伸杆中部的高度值大于钢筋桁架在混凝土浇筑层上的高度值。[0007]优选的,所述钢筋网向外延伸至混凝土浇筑层的外部,且所述钢筋网的左右两侧分别呈钩状。

[0008]优选的,所述定位基座的底端呈“十”字形,所述定位基座的中部连接有向上伸出的衔接杆,且所述延伸杆和垫片分别铰接在衔接杆的顶端。[0009]优选的,所述辅助件的数量有四根且分别位于预制板顶面的四周,四根所述辅助件的端头处在预制板上相互错开。[0010]优选的,所述预制底板和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分别大于60mm,且所述预制板的整体厚度在120‑150mm之间。[0011]优选的,所述预制底板和混凝土浇筑层之间设置有粗糙面,所述粗糙面的凹凸深

3

CN 215759980 U

说 明 书

2/4页

度不小于4mm。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0013]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四组可旋转辅助件的设计,并且四周辅助件的端头处分别设置有挂环,当需要对叠合板进行吊装作业时,在牵引绳上仅仅采用单一的挂钩即可,使得四组挂环能够同时在挂钩上挂放,避免了吊装作业结束而使得多组牵引绳容易相互缠绕在一起的问题,体现了本结构使用的便捷性。[0014]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垫片的设计,当辅助件处于水平的状态时,其垫片能够处于水平的状态,使得垫片能够起到和木条相同的效果,从而避免了叠合板堆码时需要在板体间放置木条的步骤,一定基础上提高了板体的堆码效率,是本结构高效性的体现。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预制板俯视示意图;[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预制板侧视示意图;[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辅助件示意图。[0018]附图标记:[0019]100、辅助件;110、定位基座;120、延伸杆;130、垫片;140、挂环;[0020]200、预制板;210、预制底板;220、混凝土浇筑层;230、钢筋网;240、钢筋桁架。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0022]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0023]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0024]实施例一:[0025]结合图1、辅助件100具有定位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预制叠合板,基座110、铰接在定位基座110顶端的垫片130和延伸杆120、以及延伸杆120的端头处固定连接有挂环140;由于延伸杆120和垫片130在定位基座110上是呈铰接的关系,在自然状态下,其辅助件100是水平放置在预制板200上,此时的垫片130的顶面也是水平的状态,垫片130起到了和木条相同的效果,从而避免了在板体和板体之间放置木条的步骤。[0026]具体的,延伸杆120的中部呈向上凸出状,延伸杆120中部的高度值大于钢筋桁架240在混凝土浇筑层220上的高度值。由于预制板200的顶面设置有多组向上凸出的钢筋桁架240,通过将延伸杆120中部采用向上凸出的设计,当辅助件100水平垂落在预制板200上时,凸出的钢筋桁架240能够恰好嵌入至延伸杆120的凸出位置,避免出现钢筋桁架240将辅助件100顶起的情况,也就保证了垫片130的水平状态。[0027]定位基座110的底端呈“十”字形,定位基座110的中部连接有向上伸出的衔接杆,且延伸杆120和垫片130分别铰接在衔接杆的顶端。通过采用“十”字形定位基座110的设计,当混凝土浇筑层220在浇筑时,其定位基座110能够在混凝土浇筑层220内充分凝结固定,保证了辅助件100自身位置的一定,避免辅助件100出现倾斜或者偏移的情况。

4

CN 215759980 U[0028]

说 明 书

3/4页

实施例二:

[0029]结合图1、2和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预制板200具有预制底板210、铺设在预制底板210顶面的混凝土浇筑层220以及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层220内部的钢筋网230和钢筋桁架240,定位基座110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层220内,且延伸杆120和垫片130沿着定位基座110的顶端旋转。预制板200的结构是为了保证叠合板自身的强度要求。同时,四组辅助件100上的挂环140均处于预制板200上方的中部,当通过牵引绳来对预制板200进行吊装时,仅仅采用一个挂钩即可将所有的挂环140挂起,避免牵引绳数量过多而导致绳体之间相互缠绕的问题。

[0030]具体的,钢筋网230向外延伸至混凝土浇筑层220的外部,且钢筋网230的左右两侧分别呈钩状。辅助件100的数量有四根且分别位于预制板200顶面的四周,四根辅助件100的端头处在预制板200上相互错开。由于辅助件100的端头处是相互错开的,当辅助件100自然垂落在预制板200上时,可以避免辅助件100彼此间相互架设而导致垫片130倾斜。[0031]进一步的,预制底板210和混凝土浇筑层220的厚度分别大于60mm,且预制板200的整体厚度在120‑150mm之间。预制底板210和混凝土浇筑层220之间设置有粗糙面,粗糙面的凹凸深度不小于4mm。粗糙面和厚度的设计是预制板200自身生产的必要性要求。[00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对预制板200进行堆码作业时,其预制板200是处于水平的状态,此时的四组辅助件100之间会相互交错,并且垫片130会向上凸出至钢筋桁架240的上方,当上方的预制板200放置在下方预制板200上时,下方预制板200上的垫片130会起到和木条相同的支撑效果;当需要对预制板200进行吊装作业时,将四组挂环140同时挂放在吊装用的单一挂钩上,再当挂钩升起时,四组辅助件100会对预制板200起到悬吊的效果,并且预制板200也是出于水平的状态,牵引绳上单一的挂钩能够避免多条牵引绳相互缠绕的情况。

[0033]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00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装配于”、“安装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5

CN 215759980 U

说 明 书

4/4页

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6

CN 215759980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7

CN 215759980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