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卷第11期总第201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Vo1.30.NO.11(Gen.NO.201) Jun.(first half)2017 2017年6月(上) 中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陈靖怡 (JI111 ̄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四川南充[摘637000) 要]本世纪初,我国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开始进入文学领域,并逐渐发展为备受学者们关注的一种文学批评。 本文将就中国期-71】网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官网有关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研究的学术期刊和著作进行检索和分析,并据此探 究我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目前研究现状和特点,并展望未来可以突破的方向。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研究现状;特点 [中图分类号】1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11—0093—0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态女性主义批评在学术期刊方面的研究成果数量呈逐年上涨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11.044 生态女性主义是上世纪7O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文化思 潮,“是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与生态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西 方生态女性主义者对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危机进行反思和批 判的结果。”生态女性主义因其对当代最紧迫问题的关注,吸引 了不同领域学者的积极参与,她们都努力从各自领域阐释生态 女性主义理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前期 偏重于哲学、伦理学、政治和宗教等领域,直到2O世纪90年 代,生态女性主义研究才开始真正进入文学研究领域,其理论 逐步成为文学批评的组成部分,并被许多学者预言,生态女性 主义批评将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因受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 中国学界也开始关注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中国生态女性主 义的研究路径类似于西方,也是从哲学、伦理学和宗教等方面 开始研究的。而直到本世纪初,我国生态女性主义研究才开始 在文学领域内出现。时至今日,作为一种从国外旅居到中国的 理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已经在中国发展十余年了,那么它是 否给我国文论发展带来了契机,是否已经适应了我国本土的发 展要求,这些都是我们有必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在考察生态 女性主义批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发展的特征,并探 索未来发展需要从那些方面实现突破,以使其最终不仅能发展 为有利于我国文论发展的批评理论,也能从思想根源上引导人 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一趋势,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更是日渐迅猛,可见生态女性主义 批评研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这种现状一方面可 能是理论本身的魅力,另一方面可能更多的是缘于现实生态和 性别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笔者选取了近五年的研究成果 共八百篇,对这些文章的“关注焦点”进行了分析。关注焦点共 分为六个方面:(1)西方文学文本和作家的个案研究共714篇, 约占总数的89%;(2)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评介和阐述共 28篇,占总数的3.5%;(3)美国华裔作家和作品的研究12篇, 占总数的1.5%;(4)中国文学文本和作家的个案研究29篇,约 占总数的3.6%;(5)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在中国接受和传播情 况研究5篇,约占总数的0.6%;(6)中西文学文本和作家比较 研究12篇,占总数的1.5%,这些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生态 女性主义批评研究关注焦点的偏向。 二、专著研究现状 我国有关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研究的专著情况,笔者主要参 考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官网图书发行情况。在官网上检索了书 名含有“生态女性主义”字样的图书,截止时间为2016年,共检 测到六本图书,以及书名中没有“生态女性主义”完整字样,但 涉及生态女性主义内容的图书共五本。它们分别是:(1)2011 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南宫梅芳等著的《生态女性主 、学术期刊研究现状 义:性别、文化与自然的文学解读》;(2)2011年,上海人民出版 社出版的袁玲红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形态研究》;(3)2011 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琳的《美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与 为了探究中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研究现状,本文将以考察 目前学术期刊和专著出版物情况为依据。就学术期刊研究现 状而言,笔者选取了中国期刊网(CNKI)为考察对象。在文献 检索学科领域选取了哲学与人文社科中的文艺理论、世界文 学、中国文学、文化四个方面。检索条件以篇名中含有“生态女 性主义”字样为条件,检索截止时间为2016年,共检索到1256 条结果。从检索结果文献出版时间来看,生态女性主义进入文 实践》;(4)2013年,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王明丽编著的《生 态女性主义与现代中国文学女性》(5)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出版了蒋林译作的格雷塔・戈德和帕特里克・D・墨菲 主编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阐释和教学方法》;(6)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戴桂玉的《生态女性主义 视角下主体身份研究:解读美国文学作品中主体身份建构》; (7)2007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了由马天杰、李丽丽翻译的薇尔 学领域的开端时间是2003年,以韦清琦在《外国文学动态》上 发表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枝奇葩》为标志。由此也 可得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在我国已经历史l4年之 久了。从期刊物年度发表情况来看:2003—2005年度文章出版 数量不足十篇,最少时仅一篇;2005—2008年度出版数量依然 不多,研究发展较为缓慢,年度文章最多不过六十余篇;自2009 年开始,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研究得到了迅猛发展,年度出版数 普鲁姆德的《女性主义与对自然的主宰》;(8)2009年,中央 编译出版社出版了方刚的《社会性别与生态研究》;(9)2011 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谭晶华的《学术前言研究:薇拉 凯瑟的生态视野》;(10)2013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 冬梅的《性别、种族与自然:艾丽斯・沃克小说中的生态女人主 义》;(11)2013年,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张嘉如的《全球环境 ・・量都已超过百余篇,最多时数量接近两百。从2009年开始,生 收稿日期:2017—2—4 想象一中西生态批评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课题一般项目“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未来走向研究——以本土化研究为切入点”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SB0136)。 作者简介:陈靖怡(1978一),女,四川广安人,研究方向:生态文学、生态文学批评。 93 湖北函授大学学 ̄(2017)第30卷第11期 总第201期 从以上有关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专著检索情况来看,关注的 焦点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关于生态女性主义批 评理论研究共有7本著作,其中2本是译著。从内容侧重方面 来看,有4本偏重于从哲学、伦理学方面进行理论阐释,有2本 是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行阐释。其 关系的认识,而且这类研究中的生态主义批评理论的合理性、 合法性还存在争议。 第二,研究关注焦点,集中于对西方文学文本和作家的个 案研究。从笔者对近五年学术期刊检索结果的分析来看,绝大 部分研究成果内容的关注焦点是面向西方文学文本和作家的 中张嘉如的《全球环境想象一中西生态批评实践》内容比较杂 糅,统摄了全球化理论、电影史、绿色文化研究、生态或素食女 性主义、动物批评研究等内容,主要探讨了当今环境、动物、女 性正义等议题。二是关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运用于文学文本 和作家的个案研究共有4本专著,其中关于中国文学的研究仅 有一本。而在目前我国有关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研究数量不多 的专著成果中,由本国学者完成的并具有较高理论价值的首推 吴琳的《美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与实践》,该书不仅系统分 析了美国生态女性主义文化思潮,还对目前学界尚无定论的生 态女性主义相关概念加以了集中探讨。另外该书的另一重要 价值还在于对国内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研究面临的问题以及西 方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本土化”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因此, 个案研究。而支撑文本个案研究的理论基础却不到四个百分 点,同样面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传播情况,以及把理论运用于 研究中国文学文本作家的成果也是很少。可见未来研究还有 很多事情可以做,可以进一步深化西方文学文本的研究,可以 拓展理论以及面向中国文学文本的研究。 第三,理论研究偏向引介和阐释。目前有关生态女性主义 批评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不多,而且在这少量的研究中,大部分 是对西方生态女性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引介和阐 释性分析,并且引介和阐释的理论还缺乏体系化和理论化。另 外,关于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的理 论研究,以及有关中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建构方面的探索 关注的学者较少,这些都有待学者们在理论研究方面做出更多 的努力。 该书的价值也得到了国内一些著名学者的认可,如鲁枢元教授 曾评价此书到:“作者广开视野,旁征博引,细心梳理,深入辨 析,集美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之大成,这对于国内该领域的研 究有开拓之功。”该书取得的成功既证明了我国学者在生态女 性主义批评方面做出的努力,也指出了我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 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 三、目前研究特点及未来展望 综观上述我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在学术期刊和专著方面 的研究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特征,并据此展 望未来发展需要实现的突破: 第一,研究方式,偏向于理论工具化的运用。大多数研究 成果都是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和相应的文学理论加以工具化 的利用。文章常见标题形式为“对文本的生态主义/生态女性 第四,本土研究零散,缺乏深入。目前研究成果中,有部分 学者已开始关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本土化研究,但目前 总体状况表现为成果数量少,内容零散,缺乏深入。如有关我 国本土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资源挖掘,虽然一些学者注意到我 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蕴涵丰富的生态女性主义话语资 源,但挖掘不够深入,而且有关传统智慧的现代转化问题研究 也相当缺乏。另外,尽管有部分学者尝试把生态女性主义理论 运用于中国古今文学文本和作家的个案研究,但涉及面太局 限,研究也不够深入。 第五,中西比较研究缺乏。在笔者对近五年有关生态女性 主义批评研究统计结果分析中,可看出来有关中西比较研究的 成果数量相当少,而且研究成果的方式一般是对中西文学文本 和作家进行比较研究。尽管这类研究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 角为中西文学文本和作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但我们在 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当缺乏而且研究不够深入。从全球生态女 性主义批评理论发展来看,中西比较研究是推动理论发展的一 个重要途径。这是由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特征决定的,跨学科 性、多元性和对话性是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主要特征。而且中 西生态批评研究各自的优劣性,二者的比较研究也有助于起到 取长补短的作用。 主义批评解读”;文章研究的逻辑思维方式常表现为以下两种 情况,如果是对文本的研究,一般就是“通过阐释具体文本,挖 掘并提炼该文本中体现出的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权的思想或 生态女性意识。”;如果是对作家的研究,一般就是通过分析该 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归纳作者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运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确可以为研究文学文本和作家 提供新的视角,带来新的发现,但这种研究方式最终会将生态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简单工具化,失去了该理论建立时最原初的 动机,恐怕很难从思想文化根源起到改变人们对待自然和两性 参考文献: [1]吴琳.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本土化[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4):1—5. [2]吴琳.美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与实践研究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 [3]张敬婕,廖春涛.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4):93—96 Research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on Chinese Eco——feminist Criticism CHEN Jing—yi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Culture,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Nanchong Sichuan 637000,China)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we began to study eco—feminist criticism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a kind of impor— tant literay crriticism.This article will search and analyze academic journals and books in CNKI and the oficifal website of Ha— tional library,and thus to explore its research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ent studyand also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eco—feminist criticism;research status;characteristics (责任编辑:封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