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机的效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上一节内燃机的知识延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内燃机工作时,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并不能全部被利用,这样对内能的利用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本节课的内容由“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两个部分组成。
燃料的热值和热机的效率都是本节内容的学习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热机效率的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时释放热的本领不同,理解热值的概念,知道热值的物理意义。
2、 能简单的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4、了解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讨论,了解燃料的热值和热机效率。
2、联系实际生活,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常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
2、知道热机的效率以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让课代表把本节学习目标抄写在黑板左上角)
快速热身:学有所得,融会贯通,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这才是我们学
习物理知识的真正目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热机,热机是利用内能对外做功的机器,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热机,你知道的有哪些?他们是怎样获得内能的?你希望摩托车或者汽车走相同的路程时省油好还是费油好呢?
学生谈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小常识,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逐步进入燃料的燃烧放热了解层面,并为下面的燃料的热值等做好铺垫。)
引入新课: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从燃料开始,你知道的燃料有哪些?学生谈论,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
进行新课:
右图表示一个四口人之家使用某种燃料时的月消耗量。使用不同燃料,消耗量是不同的。为什么?
自学课本P22 页—P23页上半部分,合作讨论自己对热值的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
让学生自由讨论,加深对热值的理解,让学生懂得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体积、燃烧程度等无关。
(设计意图:从身边熟悉的生活入手,大家参入的积极性高)
总结展示回答:
①在物理上用_______表示燃料燃烧放热本领,定义是__________ ,固、液体燃料的热值单位符号________,气体燃料的热值单位符号 。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
②热值的物理意义:干木柴的燃烧值是1.2×l07 J/kg,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阅读常见燃料的热值表,读出常用燃料的热值,表中热值最大的燃料是______
(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评价,及时巩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我们学习了热值,怎样计算燃料燃烧获得的能量呢?
例题:某个家庭预计每月使用天然气4m3,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多少热量?相当于多少kg干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气为7.5×107J/m3, q柴为1.2×107J/kg)
跟踪练习:
计算4k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两生板演,集体评价,小组互评。)
刚才大家计算出4k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现实中燃料在燃烧时能释放出这么多热量吗?为什么?
提出问题:在内燃机中燃料是否能够完全燃烧?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是不是都转化成了有用的机械能?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3—P24页,说出什么是热机的效率。
学生展示: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 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热机的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是哪些能量呢?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演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既发散学生的思维,又培养学生爱思考善于观察的能力。)
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除了做有用功的,另外的能量做什么了呢?
观察下图中某热机在工作时的能量流动示意图,想一想热机的效率能达到100﹪吗?为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热机效率?我们又应该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合作学习:讨论导致热机效率较低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提高热机的效率?
(学生抒发自己的建议,教师总结归纳。)
跟踪练习:
①热机是把________转化为_______能的机器。在热机里,转化为_______的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
②以下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
A.尽量减小热机功率 B.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C.保证转动部分良好的润滑 D.尽量减少各种热散失
课堂小结:针对学习目标回顾本节知识。
达标练习:
1. 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燃料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燃料的__________都有关系。人们把1kg某种燃料___________所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__________,并用符号__________来表示。在国际单位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
2.无烟煤的热值是3.4×107J/kg,其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全燃烧5kg的汽油,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J .
4.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_________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_____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主要措施。
5、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两辆型号相同的小汽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相同的路程,甲车耗油多,乙车耗油少,则_____车的热机效率高。
6、用天然气灶烧水,燃烧1m3的天然气,使10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天然气热值是3.2×107J/m3 求:
(1)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天然气灶的效率
谈收获: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2、本节课你感觉有哪些不足?
布置作业
A层:阅读P25“从火车到火箭”,了解热机的发展趋势。
B层:课外探究本地汽车尾气主要成分、排放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危害,提出自己的建议,写一份实践报告。
【板书设计】
热机效率
一、 热值
1、 定义:我们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 表示字母:q
3、 单位:J/Kg或J/m3
4、 定义式:q=Q/m 或 q=Q/v
5、 物理意义:
二、 热机效率
1、 定义: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2、 表达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入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并掌握热值,并联想或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有利的调动了学生参入及思维积极性,而且针对每个小问题解决后都有相应的训练,
能够起到巩固的作用。
【参考文献】
教学参考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学习物理已经一年了,有一定的基础,并且学习过机械效率,对比学习热机效率就较轻松一些。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大多数学生已经能自主学习,并且小组合作学习已有了一定成效,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比较强。在本节的学习中,小组的互助作用更不容小觑。
效果分析:
学生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小组互助为辅助,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拉近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眼界。切实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上一节内燃机的知识延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内燃机工作时,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并不能全部被利用,这样对内能的利用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本节课的内容由“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两个部分组成。
燃料的热值和热机的效率都是本节内容的学习重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热机效率的理解。
评测练习:
1. 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燃料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燃料的__________都有关系。人们把1kg某种燃料___________所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__________,并用符号__________来表示。在国际单位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
2.无烟煤的热值是3.4×107J/kg,其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全燃烧5kg的汽油,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J .
4.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_________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_____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主要措施。
5、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两辆型号相同的小汽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相同的路程,甲车耗油多,乙车耗油少,则_____车的热机效率高。
6、用天然气灶烧水,燃烧1m3的天然气,使10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天然气热值是3.2×107J/m3 求:
(1)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天然气灶的效率
【课后反思】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入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并掌握热值,并联想或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有利的调动了学生参入及思维积极性,而且针对每个小问题解决后都有相应的训练,能够起到巩固的作用。
课标分析:
“热机的效率”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二节内容,是将物理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一个典例。虽然在新课标下的考试要求不高,但很好地体现了我们物理教材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特点。本节内容编排图文并茂、简洁明快、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学习中观察、体验,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激发学生学知识、学科技的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