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榕意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分期收款销售增值税会计处理

分期收款销售增值税会计处理

来源:榕意旅游网
分期收款销售增值税会计处理

2011-3-4 13:35:00 文章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复制链接 |

本文Pdf下载 |

本文Word下载

一、分期收款销售收入的确认

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分期收款销售符合实质性融资性质的,可在销售成立时一次确认销售收入,且以公允价值(分期收款总额的现值或商品采用一次性付款时的售价)确认收入金额。

【例】假定A公司于2007年1月1日销售一批商品给B公司,若B公司一次性付款,则需支付该商品售价8万元(不含增值税),由于B公司有暂时资金困难,双方协议分3年等额付款,每年末支付3万元,共计9万元(不含税)。在不考虑增值税的情况下,按新准则确认收入的会计处理如下:

第一年

借:长期应收款 9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 10000

期末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4880 贷:财务费用 4880

第二年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3348

贷:财务费用 3348

第三年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772

贷:财务费用 1772

注:采用插值法计算可得实际利率约为6.1%,按此实际利率计算的每期应确认的利息收入分别为4880元、3348元、1772元,合计10000元。

二、分期收款销售增值税会计处理

分期收款销售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式:一是在销售时一次性计缴增值税,二是按收款期分期计缴增值税。由于会计上在销售时即按公允价值确认了销售收入,因此,分期计缴的部分只有利息收入应交的增值税额。仍沿用上例,分期收款销售及其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如下:

应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80000(元)

销售收入应交增值税额=80000×17%=13600(元)

不含税利息收入(未实现融资收益)=10000÷1.17=8547(元)

利息收入应交增值税额=8547×17%=1453(元)

应交增值税总额=13600+1453=15053(元)

长期应收款=80000+8547+15053=103600(元)

采用插值法计算出实际利率为5.25%:

(一)增值税销售时一次计缴 会计分录如下:

(1)2007年1月1日销售成立时,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应收款 103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 854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5053

(2)2007年12月31日,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4533

未实现融资收益 4200

贷:长期应收款 34533

财务费用 4200

(3)2008年12月31日,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4533

未实现融资收益 2871

贷:长期应收款 34533

财务费用 2871

(4)2009年12月31日,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4534

未实现融资收益 1476

贷:长期应收款 34534

财务费用 1476

(二)增值税分期计缴会计分录如下:

(1)2007年1月1日销售成立时,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应收款 103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00

(2)2007年12月31日,会计分录为:

计算的应交增值税=(4914÷1.17)×17%=714(元)

借:银行存款 34533

未实现融资收益 4914

贷:长期应收款 34533

财务费用 4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14

(3)2008年12月31日,会计分录为:

计算的应交增值税=(3359÷1.17)×17%=488(元)

借:银行存款 34533

未实现融资收益 3359

贷:长期应收款 34533

财务费用 287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88

(4)2009年12月31日,会计分录为:

计算的应交增值税=(1727÷1.17)×17%=251(元)

借:银行存款 34534

未实现融资收益 1727

贷:长期应收款 34534

财务费用 147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1

由以上会计处理可见,利息收入应交的增值税不论一次确认还是分期确认,均不影响所缴纳增值税总额,也不影响每期实际确认的利息收入。但无论从会计处理还是会计实务的角度,分期确认增值税都更为合理。从会计处理上看,主营业务收入按公允价值在销售时一次确认,而融资收益则在收款期内分期确认,因此,主营业务收入应交增值税在销售时计算,利息收益应交增值税分期确认,这与会计收益确认是一致的。

从会计实务上看,税务部门使用增值税税控系统开具增值税发票时,系统会根据输入的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自动计算增值税额,按照一次确认增值税处理,则增值税发票上记录的销售额应为80000元,税款却为15053元,显然这样的增值税发票是无法开出的。而采用分期确认增值税额方式,第一次开具的增值税发票销售额为80000元,税款13600元(80000×17%);第二次开具增值税发票销售额为4200元,税款714元(4200×17%);第三次开具增值税发票销售额为2871元,税款488元(2871×17%);第四次开具增值税发票销售额为1476元,税款251元(1476×17%)。开具的增值税发票销售总额88547元,税款总计15053元,价税合计103600元,对销售方而言,既未少收货款,又满足了税控系统的开票要求。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会计处理 2010-12-02 14:34:42 来源:友商网 作者:iyouyou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会计处理分期收款销售是指商品已经售出,但货款分期收回的一种销售方式,是现代企业运用的一种重要促销手段,一般适用于具有金额大、收款期限长、款项收回风险大等特点的商品交易。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相当于销货方给购货方提供了一笔贷款。新会计准则把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分为两类:

一是企业分期收款发出的商品数额较小,收回时间较短(通常在三年以下),收取的货款不具有融资性质;二是企业分期收款发出的商品数额较大,收回时间较长(通常在三年以上),收取的货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

一、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会计处理原则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进行会计处理的基本会计理论是实质重于形式。企业销售商品,如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即商品已经交付,货款分期收回,通常为超过3 年,销货方大量的资金长时间被购货方占用,按照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销货方往往要求购货方在以后每期付款时按照占用资金数额的大小另外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作为代价,于是双方在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款往往高于公允价值,那么从实质上看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是企业向购货方提供免息的信贷时,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而不能按照双方在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款确认收入。

不具有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应按照正常的市场销售价格确定应收款项,在发出商品时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关成本。

具有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应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金额进行摊销,冲减财务费用。其中,实际利率是指具有类似信用等级的企业发行类似工具的现实利率,或者将应收的合同或协议及款折现为商品现销价格时的折现率等。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与直线法摊销结果相差不大的,也可以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二、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会计处理实务

[例]2005 年1 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套设备,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为2000 万元,分5 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

该设备成本为1560 万元,在现销方式下其销售价格为1600 万元。假定甲公司发出商品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增值税额为340 万元,并于当天收到增值税额340 万元。甲公司应当确认的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为1600 万元。

根据公式“未来五年收款额的现值= 现销方式下应收款项金额”可以得出:4000000*(P/A,r,5)3400000=19400000

用插值法计算折现率r=7.93%

每期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如表1 所示。

2005 年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2000-400)*7.93%=126.88

2006 年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2000-400)-(400-126.88)] *7.93%=105.22(万元)

2006年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2000-400-400)-(400-126.88-105.22)] *7.93%=81.85(万元)

2008 年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2000-400-400-400)-(400-126.88-105.22-81.85)] *7.93%=56.52(万元)

2009 年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400-126.88-105.22-81.85-56.62=29.43(万元)

财务费用和已收本金表

未收本

收现

总 At=At-1-Dt-1 1600 1600 400 1326.88 400 1032.1 400 713.95 400 370.57 400 2000

额 金 计算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nryq.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