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浆的制备与管理
一、泥浆制备的作用
泥浆主要是在地墙挖槽过程中起护壁作用,泥浆护壁技术是地下连续墙工程基础技术之一,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地墙的质量与安全。
二、泥浆配合比
1、根据地质条件,泥浆采用膨润土泥浆,针对地质的透水性及稳定情况,泥浆配合比如下:(每立方米泥浆材料用量Kg)
膨润土:70
纯碱:1.8
水:1000
CMC:0.8
上述配合比在施工中根据试验槽段及实际情况再适当调整。
制备泥浆的性能指标如下:
2、 泥浆池设计
泥浆池容量按下列方法确定:
吕厝站1号线
(1)单幅槽段需浆量V0:
V0 =槽宽×槽厚×槽深
V0 =6×0.8×30=144m3 (槽深取平均值约30m)
(2)新浆贮备量V1:
V1≈V0≈144m3
(3)泥浆循环需要量V2:
V2=V0×1.5=144×1.5=216m3
(4)灌注混凝土时的废浆量V3:
V3=V1×10%=144×10%=14.4m3
(5)泥浆池总容量V:
V= (V1+V2+V3 )×1.1=(144+216+14.4)×1.1=374.4m3
(6)合计泥浆池总容量:374.4×2.5≈936m3
泥浆池根据成槽施工和泥浆循环与再生的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工期要求分期设置3个360m3的泥浆池。每个泥浆池按新浆、循环、废浆池组合分格设置或单独设置。泥浆池长为30米,宽为6米,深为2.5米(露出地面0.5米)。泥浆池底板采用厚100mm,C20混凝土;池体采用厚度为240mm的砖砌体,砂浆抹面。在造浆池上设置泥浆搅拌机等配套设施。
吕厝站2号线
(1)单幅槽段需浆量V0:
V0 =槽宽×槽厚×槽深
V0 =6×1×34=204m3 (槽深取平均值约为34 m)
(2)新浆贮备量V1:
V1≈V0≈204m3
(3)泥浆循环需要量V2:
V2=V0×1.5=204×1.5=306m3
(4)灌注混凝土时的废浆量V3:
V3=V1×10%=306×10%=30.6m3
(5)泥浆池总容量V:
V= (V1+V2+V3 )×1.1=(204+306+30.6)×1.1=594.66m3
(6)合计泥浆池总容量:594.66×2.5≈1486.65m3
泥浆池根据成槽施工和泥浆循环与再生的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工期要求分期设置4个375m3的泥浆池。每个泥浆池按新浆、循环、废浆池组合分格设置或单独设置。泥浆池长为30米,宽为5米,深为2.5米(露出地面0.5米)。泥浆池底板采用厚100mm,C20混凝土;池体采用厚度为240mm的砖砌体,砂浆抹面。在造浆池上设置泥浆搅拌机等配套设施。
3、泥浆制备
泥浆搅拌采用2台2L-400型高速回转式搅拌机。制浆顺序为:
具体配制细节:先配制CMC溶液静置5小时,按配合比在搅拌筒内加水,加膨润土,搅拌3分钟后,再加入CMC溶液。搅拌10分钟,再加入纯碱,搅拌均匀后,放入储浆池内,待24小时后,膨润土颗粒充分水化膨胀,即可泵入循环池,以备使用。
4、 泥浆循环
(1)在挖槽过程中,泥浆由循环池注入开挖槽段,边开挖边注入,保持泥浆液面距离导墙面0.2米左右,并高于地下水位1米以上。
(2)入岩和清槽过程中,采用泵吸反循环,泥浆由循环池泵入槽内,槽内泥浆抽到沉淀池,以物理处理后,返回循环池。
(3)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上部泥浆返回沉淀池,而混凝土顶面以上4米内的泥浆排到废浆池,原则上废弃不用。
5、泥浆质量管理
(1)泥浆制作所用原料符合技术性能要求,制备时符合制备的配合比。
(2)泥浆制作中每班进行二次质量指标检测,新拌泥浆应存放24小时后方可使用,补充泥浆时须不断用泥浆泵搅拌。
(3)混凝土置换出的泥浆,应进行净化调整到需要的指标,与新鲜泥浆混合循环使用,不可调净的泥浆排放到废浆池,用泥浆罐车运输出场。泥浆调整、再生及废弃标准见下表:
注:表内数字为参考数,应由开挖后的土质情况而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