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怎样写考场作文

来源:榕意旅游网
 怎样写考场作文

我们小学生的考场作文,一般都是要求写人记事或者编个故事之类的记叙文。

看到作文题目后首先要认真审题,这一点很重要。你要理解作文的要求,是要求你写人还是叙事,或是根据它给出的相关素材编写一个故事。如果离了题,再好的文采都没有用了。理解了作文的要求,确定了文章的性质,你可以快速地在心中选好要写的题材。写人,我要写谁,要写出他(她)哪方面的品质或特点,又通过哪几件事例去写,哪个事例简写哪个事例我要重点写。写事,写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我要表现一个什么中心思想?写故事,我可以先在心中构思好故事中的主人公和故事情节等等。写作文,我们如果能够在动笔之前先做到胸有成竹,下笔也就自然而然地流畅,无阻了。

一般语文考试,能给写作文的时间也就半个小时左右,甚至有时前面做得慢了,半个小时时间也不会到,所以在心中审题构思的时间不要超过五分钟。

想好了写什么怎么写,接下来就是动笔了。首先,千万不要忘了,作文是需要题目的,第一排,空四格,写下你拟好的或是文中规定的命题的作文题目。

然后下面一排空两格开始写正文。我们写记叙文,要交代记叙六要素,也就是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不管是写人还是记事,别的都可以简要交代,只要把“经过”部分写具体就行了。

文章开头,写人你可以简要写写人物的外貌性格作铺垫,写事则可以在交代时间,让人物出场前描写一下天气或环境等。

经过部分,是我们写作文的重点部分,所以也是需要我们浓墨重彩的部分。写事,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我们要学会把事情发展的过程用你手中的笔让情景重现,并尽量生动,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写人,也需要通过事例来表现你想写的这个人物的形象,在写作方法上则有一定区别。两、三年级的学生,两、三百字的作文,一般只要通过一件事情的描述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主体部分也仅一个自然段就行了。高年级的学生,为了让人物形象鲜明,饱满,我们可以通过几个事例的记述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是特点,只是事例可以重点写一个,另外几个只要简略写一下就成,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在段落安排上,则可以几个事例各为一个自然段。 文章的结尾部分,不管是记事还是写人,你都可以总结一下通过这件事或这个人带给给你的感受、启示或是触动等等,只要寥寥数语,不需要再展现开来。

写完了整篇文章,千万别忘了再去检查一遍,先看题目,格式是否完整,正确,然后快速浏览全文,看是否有错字或别字。常听斌他们几个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说,很倒霉,语文考试作文忘了写题目,或是开头忘了空两格,再或是写了一个错别字而被老师扣分了。真的不会写,一筹莫展,那是无可奈何,但如果原本是一篇结构合理,文笔流畅的好文章,因为格式,因为错别字而被扣分,那就真的是太可惜了! 以上是针对绝大部分学生的应付考场作文的办法。而对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并有一定文学功底的学生来说,则可以提高一些要求。

在语句组织上,中国的文字原本博大精深,有着无穷的魅力。有时候,你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一句话,可能远不如一个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更能表达你的意思,言简而意赅。所以在整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尽量地把一些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用进去,让文章读来更加优美。

在修辞手法上,我们小学生经常接触,常用的,主要是比喻,拟人和排比,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会让我们要想表现的人物形象更加形象,事例更加生动。

还有记叙方法,句式表达等等,在这里斌妈不再一一展开。作为小学生,我们可能做不到也无需辞藻华丽,但用一点心,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做到让我们写的文章看起来格调清新,读起来朗朗上口。

其实写作文,对真正会写的学生来说,那是信手拈来,下笔成章,是一种自我水平的体现,是享受。可对那些不会写的学生来说,真是苦差,就像是挤牙膏,挤一句是一句,挤一段是一段,然后拼凑成文应付。

人们常说写作需要灵感,灵感一来,似醍醐灌顶会令人茅塞顿开,可是灵感也可遇而不可求,需要平时的积累和沉淀。我相信,一个真正会写作的学生,必然是有内涵的,是胸有成竹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亲爱的孩子们,寒假马上就会来临,闲余暇时,少花些时间去玩游戏,多用点时间去看书吧,博览群书会让你受用一生,获益匪浅。

(斌妈注:眼下孩子们又到了复习迎考的时间,斌有个和他同班的小表哥南,孩子数学和英语成绩都还可以,就是语文成绩一直上不来,而语文考试,他最怕的就是作文,不知道怎么写,也不知道写什么,甚至他在上学期期末考时作文交了白卷。 写作文真的这么可怕吗?其实并非这样,很多时候孩子们可能不是不会写,而是不知道怎么去写。上次就想写一篇关于写作文的文章,可是因为有事所以匆匆变成了“三言两语”,今天静下心来,写成此文。送给南,也送给蔡露泽,送给斌和所有需要此文的孩子们,只是斌妈水平有限,欠缺之处,欢迎方家老师们指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