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道路运输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给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道路运输市场放开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后,道路运输市场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非正常的现象和问题给安全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安全隐患加大,这些现象和问题在道路运输企业显得尤为突出。
1运输市场没有完全规范
道路运输市场放开以后,运输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因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承包经营者不顾国家运输安全方面的有关规定,往往将安全规章制度和各项安全管理规定抛却脑后,增加了安全管理上的不安定因素。
2体制转变导致安全管理机构不到位
道路运输企业由于经营主体的多样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管理方式的多样化,由此带来的道路运输安全问题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从企业性质上看,国有企业,包括已改制企业,其安全机构及管理人员设置基本还有,其它类型企业,其安全机构及管理人员未健全的现象还是存在,没有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3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忽视抓安全管理,导致企业安全制度不全,职责不清,奖惩措施不明,安全管理形同虚设,没有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很少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制度;无事故隐患跟踪等制度,更没有安全奖惩事故责任追究和突发事故紧急处理预案,安全管理无章可循。
4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扎实
企业普遍存在缺少懂专业的安全管理人才,管理手段落后。现有的安全管理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为数不多,管理不力,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上。
5缺乏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由于来自于社会,良莠不齐,这一部分人普遍存在法纪观念差,安全意识淡薄;他们平时较少接触或缺乏安全系统教育,进入公司承包后,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较差,虽接受单位的安全教育,但安全思想不扎根,时好时坏,有返潮现象。许多驾驶员没有完全掌握安全管理应知应会知识,导致违章操作行为不断。
6 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少数企业在营运过程中,没有把安全管理摆在重要的位置,缺少安全管理意识,安全管理混乱;安全管理松散,对承包车辆只收费,不管理,或者是以包代管、以罚代管,缺乏安全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三超”现象时有发生;事故隐患不及时进行整改;更有甚者是个别企业在发生过事故之后,仍不能提高认识等,导致安全管理混乱。
7 缺乏科学的管理经验
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没有从事过安全管理工作,也没有经过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对安全管理一筹莫展,无从下手。加上企业的体制问题,驾驶员成份复杂,没有履行较正规的劳动合同,必要的劳动保障得不到完全保证,驾驶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不言而喻,导致安全管理不到位。
8执法监督力度不够
一些地方的行业管理部门对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过问的多,兑现的少;布置的多,检查落实的少,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和及时纠正。同时由于道路运输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企业出现安全隐患或发生安全事故时,无法对其法人实行行政处罚。
二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措施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所服务的对象是旅客和各类货物,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发生重、特大行车事故,都会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不可估量的损失,其安全管理状况如何,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危,应当实行综合治理。
1依法管理交通运输安全,建立全面的管理制度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理交通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汽车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法规、条例是交通安全的核心内容,它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交通政策,是交通参与者的行
动指南。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内部安全管理规定,要完善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操作规程、安全管理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奖惩制度。建立健全安全档案管理制度等,逐步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2 强化教育,加强培训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公路总量和公路运输能力呈现较快增长。交通安全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公路运输系统得到了全面的高速发展,安全监管和人命救助也取得了新成效。
3做好交通安全度预测、安全评估工作
建立事故预测模型,做好交通安全评估、预测,为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如采用多元性线回归预测模式、质量管理法或冲突技术、交通事故强度指标等技术方法来科学评价道路交通安全度,进而提高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的水平。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4 做好道路修建、创建良好的道路环境
道路、停车场和道路配套设施的规划选址、设计、建设应当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要加强交通规划,并能根据交通需求作出适当的调整,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如道路的平面线曲率要尽可能的小;纵坡坡度要小,坡长要短,车道要宽;道路的线性设计要合理。给交通参与者提供安全、通畅、舒适的交通环境,以免因此出现交通事故。管理部门应通过科学管理,如改进大小客车前端设计以及在道路设施和车辆间设计隔离防护界面等主动措施来预防交通事故,保护行人。道路系统在设计规划时还应确保弱势道路使用者,通行的路线既相对短又比较安全,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5 做好车辆的维修养护
对车辆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一二级维护、换季维护、走合维护和及时维修。通过汽车维护修理可以平衡各个零件、总成、整车的使用寿命,对车辆的可靠性、耐久性和交通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避免因此酿成大祸。当然,还要重点做好出车前的车辆检查:围绕车辆巡视一周,检查制动器、转向器、灯光、喇叭、信号灯等安全部件是否正常,检查燃油、机油、冷却液量,轮胎外表和气压(包括备胎),检查有无“四漏”,启动发动机,听声、辨味、观色,并检查各仪表的状况。
6灾害天气预警,做好事故防范
气候条件也是影响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雨雪雾冰雹将改变路面的状态,破坏轮胎与路面的正常接触,加之部分驾驶员对此认识不够,因而极易诱发交通事故。
7交管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责联合管理
要通过政府统一组织各职能部门共同行动来预防道路交通伤害,创建高效的合作关系。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更安全的交通安全体系。要提高社会各界对交通管理任务重要性的认识,狠抓基础建设,综合治理,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
三 结束语
彻底改变当前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多发的现状,需要我们全社会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只有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司机还是行人都按遵守交通法规,勿以恶小而为之,切实做到令行禁止,才有可能形成整个社会交通大环境的改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道路运输安全问题多发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欧阳波.交通运输社会化“走调”[J].运输经理世界,200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